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促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ng-1、Ang-2、Tie-2及VEGF在45例大肠腺癌及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大肠腺癌组织中的Ang-2蛋白及VEGF蛋白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腺癌的分化程度越低,Ang-2及VEGF蛋白的表达率越高(P〈0.05),Ang-2与VEGF蛋白的表达存在明显正相关性(r=0.997,P〈0.01);大肠腺癌组织中的Ang-1蛋白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腺癌的分化程度越高,Ang-1蛋白的表达率越高(P〈0.05);Tie-2蛋白在大肠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腺癌的分化程度越低,MVD越高(P〈0.05),腺癌组织中Ang-1蛋白阳性表达组MVD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P〈0.01),Ang-2蛋白阳性表达组MVD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P〈0.01)。≥5cm及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腺癌组织中,Ang-2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x^2=8.889,P〈0.01;x^2=10.020,P〈0.01)。结论 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相对Ang-1占优势的Ang-2的过度表达,可能在肿瘤的血管生成和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otch1和其配体DLL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转移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胃癌及2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Notch1,DLL4,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Notch1,DLL4,VEGF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otch1蛋白在胃癌中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0.01)及远处转移(P<0.05)有关;DLL4蛋白在胃癌中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P<0.05)有关;VEGF蛋白在胃癌中表达与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P<0.05)有关,上述各因素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tch1,DLL4,VEGF蛋白的表达三者两两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s=0.355,rs=0.367,rs=0.334;均P<0.05)。
结论:Notch1/DLL4受体通路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关,它们可能共同调控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参与胃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在浆膜浸润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浆膜浸润胃癌组织中SPI、VEGF和CD34[以微血管密度(MVD)值表示]的表达。结果SP1和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0%和52.9%。VEGF阳性率在SP1表达阳性的胃癌组织中为73.5%,在SP1阴性表达的胃癌组织中则为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7,P=0.01)。SP1和VEGF表达水平与MVD值显著相关(P〈0.01);SP1表达与肿瘤大小和肿瘤生长方式显著相关(P=0.01);VEGF表达和MVD值与肿瘤分化程度、Bomnann分型、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方式显著相关(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SP1、VEGF、MVD值、Borrmann分型、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方式与S1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SP1、MVD值和肿瘤生长方式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SP1、VEGF和MVD值对于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有重要价值,SP1和MVD值可以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凝血酶敏感蛋-1(TSP-1)、血管肉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在判断骨肉瘤患者复发转移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5例骨肉瘤手术切除标本的VEGF、TSP-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计数MVD,对上述指标与术后复发转移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TSP-1、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77%(20/65)和61.54%(40/65);MVD平均值为(23.68±9.42)/200倍视野;VEGF阳性组的术后复发转移率高于VEGF阴性组(P〈0.05);TSP-1阳性组的术后复发转移率低于TSP-1阴性组(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MVD和淋巴结状况为判断骨肉瘤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MVD是判断骨肉瘤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具有判断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及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微血管密度(MVD)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SP)法技术,对47例乳腺癌组织VEGF mRNA、VEGF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进行研究。结果:乳腺癌组织VEGF mRNA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55.30%:17.02%)。VEGF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趋势。VEGF表达和MVD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癌组织MVD值明显高于癌旁组织MVD值。结论:VEGF与乳腺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VEGF和MVD表达增高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神经迁移因子Slit2与受体Robo1的表达,探讨两者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4例胃癌组织及28例癌旁组织中Slit2蛋白和Robo1蛋白的表达水平,观察不同临床病理学行为下Slit2蛋白和Robo1蛋白的表达变化;检测.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研究在胃癌组织中MVD与Slit2蛋白和Robo1蛋白的关系。结果:Slit2蛋白和Robo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0%和77.8%,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和10.7%,两种组织中Slit2蛋白和Robol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586,P〈0.01;X^2=33.491,P〈0.01)。胃癌组织中MVD显著增高(t=19.562,P〈0.01)。Slit2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Robo1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Slit2与Robo1 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4202,P〈O.01)。Slit2和Robo1表达阳性者MVD显著增高(f=2.256,P〈0.05;t=2.631,P〈0.05)。结论:Slit2及其受体Robo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增加,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是Slit2/Robo1信号途径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和抑癌基因KAI-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结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和25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CDX-2和KAI-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在结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距癌组织≤2cm)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CDX-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4%(17/50)、54%(27/50)及88%(22/25),KAI-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15/50)、58%(29/50)及92%(23/25),CDX-2和KAI-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均分别明显低于相应癌旁组织(P〈0.05)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P〈0.05),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也均明显低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P〈0.05)。②CDX-2和KAI-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结肠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均有关(P〈0.05),即在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浸及浆膜及分化程度较低者中CDX-2和KAI-1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未及浆膜及分化程度较高者(P〈0.05),二者均与患者的发病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③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CDX-2和KAI-1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s=0.544,P〈0.01)。结论CDX-2和KAI-1的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及预后相关,联合评价其功能可能对结肠癌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胃癌及癌旁组织中SKP2和p27蛋白表达及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SKP2和p27蛋白表达水平,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9例胃癌及20例癌旁组织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SKP2和p27染色方法为SP免疫组化法。结果胃癌组织中SKP2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值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而p27则相反(P〈0.05,P〈0.01);SKP2表达阳性和(或)p27表达阴性的癌旁组织呈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SKP2和p27蛋白表达与癌细胞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分站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关(P〈0.05,P〈0.01)。在胃癌组织中SKP2与p27评分值之间呈负相关(r=-0.65,P〈0.01)。结论SKP2和p27可能是反映胃癌发生、进展、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RhoA和Snai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它们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9例胃癌患者术后石蜡标本中RhoA和Snail蛋白的表达,分析它们的相关性以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生存的关系。结果①RhoA和Snai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分别明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RhoA:P=0.008;Snail:P=0.000)和正常胃黏膜组织(RhoA:P=0.010;Snail:P=0.000)中的表达阳性率;RhoA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2),而Snail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Rho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和Lauren分型有关(P〈0.05),而与胃癌的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Snail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胃癌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及Lauren分型均有关(P〈0.05)。RhoA和Snail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③胃癌组织中RhoA蛋白和Snail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203,P=0.005)。④肿瘤TNM分期、RhoA及Snail表达和淋巴结转移均为胃癌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RhoA和Snail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它们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且RhoA/Snail信号途径可能在胃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胃癌及其癌旁组织Kiss-1和KAI-1转移抑制基因信使核糖核酸(Kiss-1mRNA和KAI-1 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9例胃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用Kiss-1 mRNA和KAI-1 mRNA染色方法作为原位杂交染色法。结果胃癌组织中Kiss-1 mRNA和KAI-1 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正常至轻度不典型增生癌旁组织两者Kiss-1 mRNA和KAI-1 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病例(P〈0.05,P〈0.01)。侵袭深度T1~T2、区域淋巴结无转移、第1站淋巴结转移及无远处转移的胃癌Kiss-1 mRNA和KAI-1 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侵袭深度T3~T4、区域淋巴结有转移、第2站或第3站淋巴结转移及有远处转移的病例(P〈0.05,P〈0.01);但两者的表达与胃癌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胃癌组织中Kiss-1 mRNA表达评分与KAI-1 mRNA表达评分呈密切正相关(r=0.53,P〈0.01)。结论Kiss-1 mRNA和KAI-1 mRNA表达可能是反映胃癌侵袭和转移潜力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对胃良性病变者检测Kiss-1 mRNA和/或KAI-1 mRNA可能对早期发现及预防胃癌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因子Snail、E-cadherin、N-cadherin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胃癌肿瘤起始细胞表面标志物CD133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50例胃癌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MT相关因子及CD133蛋白的定位及定量表达,分析EMT相关因子及CD133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EMT相关因子和CD133表达的关系,Kaplan-Meier方法分析EMT相关因子及CD133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①胃癌组织中Snail、N-cadherin及CD133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明显高于其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Snail:0.599±0.114比0.259±0.108,P=0.020;N-cadherin:0.754±0.154比0.329±0.134,P=0.001;CD133:0.635±0.119比0.485±0.116,P=0.029),E-cadherin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明显低于其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0.378±0.123比0.752±0.156,P=0.003)。②Snail蛋白、N-cadherin蛋白表达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有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3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5 cm和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0~N2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5 cm和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而E-cadherin蛋白表达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有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3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无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0~N2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CD133蛋白表达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有淋巴管浸润、N3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5 cm和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管浸润、N0~N2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5 cm和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③Snail、N-cadherin蛋白表达与CD133蛋白表达分别均呈正相关(rs=0.278,P=0.048;rs=0.406,P=0.003),而E-cadherin蛋白表达与CD13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504,P=0.000)。④Snail、N-cadherin及CD133蛋白低表达组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其高表达者(P〈0.05),联合EMT相关因子和CD133蛋白表达能够最有效预测患者生存。结论EMT与胃癌肿瘤起始细胞特性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并且两者与胃癌的高侵袭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联合EMT相关因子Snail、E-cadherin、N-cadherin与CD133能够最有效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醛酮还原酶1-BIO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6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中AKRlBl0mRNA的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原发胃癌组织及70例非肿瘤胃黏膜组织中AKRlB1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CR结果显示,91.7%(33/36)癌旁非肿瘤胃黏膜组织中AKRlB10mRNA的表达高于其配对胃癌组织[8.3%(3/36),P=0.000]。100例胃癌组织中33例(33.0%)AKRIBl0蛋白阳性表达,70例非肿瘤胃黏膜上皮中65例(92.9%)AKRlB10的阳性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00)。胃癌组织中AKRIBIO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P=O.000)、浸润深度(P=0.004)、淋巴结转移(P=0.028)、远处转移(P=0.031)和临床TNM分期(P=0.000)有关。AKRlB10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者(60.6%比32.8%,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AKRlB10的表达下调与胃癌进展有关,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中血管生成与血小板反应素-1(TSP-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和32例前列腺癌组织中TSP-1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TSP-1表达显著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P〈0.05),MVD则明显升高(P〈0.05);随着肿瘤分期的进展,浸润转移性癌中TSP-1的表达降低甚至缺失,而MVD却逐渐升高。结论:TSP-1在前列腺癌中呈低表达,与前列腺癌的血管新生相关;作为一种内源性血管新生抑制剂,它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及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血小板反应素1(TSP-1)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手术治疗且取得完整临床资料的肾上腺皮质肿瘤石蜡包埋标本37例,其中良性组20例,恶性组(ACC组)17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并分析良、恶性肾上腺皮质肿瘤中VEGF和TSP-1的表达情况。结果TSP-1在ACC组中呈低表达(5/17,29.41%),在良性组中表达高(13/20,65.00%),ACC组与良性组之间TSP-1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在ACC组中呈高表达(70.59%),在良性组中表达较低(25.00%),VEGF在ACC组中的表达与在良性组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血管密度(MVD)在ACC组中的表达为(76.40±15.64)/视野,良性组中为(21.05±8.07)/视野,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的表达和MVD呈正相关(P〈0.01),TSP-1的表达和MVD呈负相关(P〈0.01)。VEGF的表达和TSP-1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86)。结论VEGF与TSP-1表达不平衡可能是肾上腺皮质肿瘤肿瘤性血管生成的重要原因,有望为抗肿瘤靶向治疗在ACC中的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Cyr61在结肠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yr61蛋白在人结肠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人结肠癌肿瘤组织中Cyr61、VEGF和VEGFR2的表达情况,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用SPSS10.0软件分析Cyr61与VEGF、VEGFR2及肿瘤MVD的相关性。结果(1)Cyr61、VEGF及VEGFR2在50例人结肠癌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70.0%和60.0%,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02,P=O.000,P=0.001);(2)Cyr61、VEGFR和VEGFR2蛋白阳性表达组微血管密度较阴性表达组高(P〈0.05);(3)与临床Ⅰ~Ⅱ期或无淋巴结转移病例比较,临床Ⅲ-Ⅳ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Cyr61、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率较高(P〈0.05),Cyr61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33,r=0.308,P=O.018,P=0.030);(4)Cyr61蛋白表达与VEGF和VEGFR2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4,r=0.408,P=0.009,P=0.003)。结论Cyr61可促进结肠癌肿瘤血管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VEGFR2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缺氧标记物碳酸酐酶Ⅸ(carbonic anhydrases-Ⅸ,CA-Ⅸ)作为直肠癌肿瘤标记物和转移相关蛋白的意义.方法 应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CA-Ⅸ在正常直肠组织,直肠腺瘤,原发直肠癌灶、系膜组织、肝转移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比较,判断CA-Ⅸ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胞吐作用调节蛋白SCRN1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基因芯片技术及长标签基因表达系列(longSAGE)分析建立纯化的结肠癌实质细胞转录组数据库,筛选结肠癌肿瘤相关基因SCRN1,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5例结肠癌中SCRNl mRNA表达,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73例正常结肠黏膜、结肠癌和54例转移淋巴结中SCRNl蛋白表达。结果:SCRNl mRNA在80%(12/15)的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2倍以上。SCRN1在结肠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高于正常黏膜,与AJCC分期(P<0.01)、淋巴转移(P<0.01)显著相关。SCRN1表达高低与患者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P>0.05)和总体生存率(P>0.05)无明显相关性,SCRN1不是影响无瘤生存和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SCRN1表达增高可能是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Survivin和Skp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3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urvivin和Skp2的表达,统计Survivin与病理特征及Skp2的关系。结果 76.7%(23/30)肿瘤组织survivin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Survivin蛋白在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74.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6.7%),χ2=25.9,P〈0.001。Skp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0.0%)也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0.0%),χ2=18.8,P〈0.001)。Survivin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分期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P〉0.05)。Survivin表达与Skp2表达呈正相关(χ2=8.32,P〈0.05)。结论 Survivin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与Skp2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HSP6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与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例胃癌组织和35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HSP60蛋白的表达;通过测定CD34来衡量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胃癌组织HSP60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P〈0.01),其中HSP60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分化和浸润程度密切相关(P〈0.05);胃癌组织MVD与肿瘤大小和浸润程度密切相关(P〈0.05);MVD与HSP60的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度相关(r=0.404,P〈0.05)。结论:HSP60的高表达与肿瘤微血管生成及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