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十年代中食源性疾病暴发猖撅沙门氏菌在西半球和欧洲逐年增加,主要与食用禽蛋有关,沙门氏血清型肠炎(SE)是最多见的病原,1994年美国发生全国性沙门氏菌病是由于冰淇淋在运输过程中被含有肠炎沙门氏菌的蛋液污染所致,受染病人达22.4万。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晚期,肠炎沙门氏菌已成为一种与蛋相关的主要致病菌。来自英格兰、威尔士及美国的流行病学数据表明肠炎沙门氏菌因家禽鸡沙门氏菌的消灭而充斥于生态小环境中,导致了人类感染流行的增加。通过对德国流行病学监测的回顾性分析验证了这种假设,证明了肠炎沙门氏菌病例数与家禽鸡沙门氏菌的流行呈负相关。基于流行病学与种群生物学建立的数学模型表明20世纪早期由于家禽群集鸡沙门氏菌竞争性排斥肠炎沙门氏菌《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00年第5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家禽鸡沙门氏菌竞争性排斥肠炎沙门氏菌@WolfgangRabsch…  相似文献   

3.
目的与方法通过对一株分离自患病蛋鸡的沙门氏菌进行了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和攻毒试验,确定了我国鸡群中存在肠炎沙门氏菌的感染;通过血清学试验,对我国部分鸡群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结果表明,从临床分离的沙门氏菌与肠炎沙门氏菌的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特征相符合,通过血清型鉴定、PCR检测、DNA测序和分析证明分离的肠炎沙门氏菌株与标准株肠炎沙门氏菌相符合;首次全国范围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从全国采集603份蛋鸡血清中发现9份阳性样本,利用肠炎沙门氏菌阳性血清检测从当地禽肉、蛋样本中分离的8株可疑沙门氏菌,未检测到肠炎沙门氏菌。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部分地区蛋鸡群中存在肠炎沙门氏菌的感染,但是鸡群感染率不高。  相似文献   

4.
1989年以来,日本发生多起肠炎沙门氏菌食物中毒。1989年东京发生此类食物中毒事件31起,占当年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64%,其主流噬菌体型是国外未曾报道的34型,但有8起是英国主流噬菌体4型。这种噬菌体4型食物中毒,自1989年以后取代了当时占主流的噬菌体34型而逐年增加,1989~1995年的7年间发生64起,成为主流噬菌体型之一。为了对这64起由肠炎沙门菌4型噬菌体所致食物中毒的疫情学分析,从食物中毒患者、污染食品、环境及有关从业人员中分离出293株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噬菌体型别、药敏试验、通过丙二醇与乙二醇的产酸性及保有质粒等的疫情  相似文献   

5.
肠炎沙门氏菌在鸭群中经口服感染和空气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肠炎沙门氏菌在鸭群中的传播情况。某番鸭及樱桃谷鸭养殖场的鸭群发生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传染病。分别从病死鸭内脏分离到 2株细菌 ,经分离鉴定为肠炎沙门氏杆菌。方法 研究经饲料、饮水口服和空气传播引起感染的情况。结果 肠炎沙门氏菌在鸭群中可经饲料、饮水由消化道或经空气传播从呼吸道进入而引起发病。结论 分离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要从饲料、饮水和空气传播等方面防止肠炎沙门氏菌引起鸭群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014年武汉市某区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及同源性分析。方法参照GB4789-2012和WS/T 13-1996的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对检出菌进行表型鉴定;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对检出菌及实验室收集的其他肠炎沙门氏菌进行分子分型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法对检出菌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病原学检测证实,本起事件是一起由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共分离到18株肠炎沙门氏菌。分离自该事件可疑食物及患者肛拭子的肠炎沙门氏菌相似系数为100%,与同一时期散发临床患者分离的肠炎沙门氏菌相似系数约为90%,与2012年健康体检分离株及2013年、2014年临床患者分离株最小相似系数>90%。此次食物中毒株对所检测药物敏感性较好。结论此次食物中毒病原菌为本地区流行的肠炎沙门氏菌优势株。PFGE可用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溯源分析。  相似文献   

7.
有些文章已经报导了新的喹诺酮类药物是治疗沙门氏菌肠炎是有效的药物,我们的研究结果不支持这个结论。为了证实新喹诺酮类药物对沙门氏菌肠炎的疗效,我们采用随机双盲法用环丙氟哌酸、TMP-SMZ及安慰剂三组治疗成人急性无并发症的沙门氏菌肠炎。选择大便培养阳性诊断为急性沙门氏菌肠炎的病人共67例,病程在48小时以内,体温  相似文献   

8.
过去一般认为人类食物中毒型肠炎杆菌属(沙门氏菌属)感染主要累及小肠,但其所致腹泻的病理生理学材料目前还很少。大部份可靠资料来自动物实验,据此假定为一种小肠疾患,称为沙门氏菌肠炎。在许多病人临床表现为大量水样腹泻伴有腹部脐周绞痛,符合小肠性腹泻的特点。但另一些患者则有小量血性大便、里急后重、乙状结肠部位触痛等痢疾样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意大利比萨地区沙门氏菌属是引起儿童细菌性肠炎并导致住院的主要原因。在过去3年中入比萨学院儿科诊所的257例儿童中的50例是沙门氏菌属感染,其中37例(74%)经粪便培养分离出肠炎沙门氏菌,1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鸡源肠炎沙门氏菌临床分离株耐药特征。方法 从山东省不同来源分离肠炎沙门氏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菌株进行19种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通过PCR方法对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进行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不同场所分离的菌株进行PFGE分型。结果 肠炎沙门氏菌分离率为17.94%(178株),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到68.54%、对四环素耐药率达到66.85%、对磺胺甲恶唑和萘啶酸耐药率达到100%。而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多粘菌素敏感,耐药率在5.62%以下。68.54%的菌株(122株)携带Ⅰ型整合子、blaTEM和tetA基因。不同场所分离的肠炎沙门氏菌表现4种PFGE谱型。结论 山东省分离的肠炎沙门氏菌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药物耐药,携带Ⅰ型整合子、blaTEM 和tetA耐药基因是导致菌株耐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本次试验主要是运用多种方法鉴定临床分离的一株沙门氏菌。方法 这次试验从细菌培养特性、生化特性方面来鉴定临床分离菌属于那类细菌;测定临床分离菌的血清型根据血清型试验结果进一步确定临床分离菌的类型;测定临床分离菌的16s rRNA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鉴定细菌;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该株细菌进行分型。结果 从临床分离的沙门氏菌与肠炎沙门氏菌的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特征相符合,血清学试验结果确定其血清型为O3,19(+);O9(+);Hg,p(+);Hg(+);Hm(+),16s 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该株细菌与鸡肠炎沙门氏菌P125109同源性达100%,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显示该株细菌基因型为ST11。结论 该株细菌为肠炎沙门氏菌血清型为O3,19(+);O9(+);Hg,p(+);Hg(+);Hm(+),基因型为ST11。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动物源沙门氏菌MLST和血清分型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动物源沙门氏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与血清分型的差别,获得动物源沙门氏菌在山东省的分布规律。方法从山东部分地区分离78株鸡源沙门氏菌、56株鸭源沙门氏菌和20株猪源的沙门氏菌,PCR扩增七段沙门氏菌内部保守的片段序列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同时用玻片凝集法分析其血清型。结果血清分析结果表明,鸡源沙门氏菌检出6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氏菌占88.5%、印第安纳沙门氏菌占5.1%、汤卜逊沙门氏菌占2.6%、鼠伤寒沙门氏菌占1.3%、山夫登堡沙门氏菌占1.3%、阿格玛沙门氏菌占1.3%;鸭源沙门氏菌检出2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氏菌占67.9%、鼠伤寒沙门氏菌占32.1%;猪源沙门氏菌检出3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占65%、德贝儿沙门氏菌占20%、肠炎沙门氏菌占15%。通过MLST分型,鸡源检出7种ST型:ST11、ST19、ST26、ST128、ST14、ST17和New1;鸭源检出3种ST型:ST11、ST19和New2;猪源检出3种:ST34、ST40和ST3007。结论整体来看,分离菌的血清型和ST型数量比较接近,二者分型能力相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沙门氏菌的药物敏感性,并对耐喹诺酮类药物的沙门氏菌进行了耐药基因与分子分型研究,为沙门氏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并初步了解沙门氏菌的耐药机制。方法 对 2014-2017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中分离到的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对耐喹诺酮类药物的沙门氏菌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137株沙门氏菌经诊断血清凝集后共分为16个血清型,主要为肠炎沙门氏菌51株、鼠伤寒沙门氏菌47株、其他沙门氏菌39株。 137株沙门氏菌对萘啶酸的耐药率最高,为56.93%;其次为四环素,耐药率为34.31%;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及头孢西丁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8.03%、5.84%及0.73%。对萘啶酸耐药的78株沙门氏菌,进行gyrA基因和parC基因点突变的测定,发现对萘啶酸耐药的沙门氏菌gyrA基因与parC基因检出点突变129个。51株肠炎沙门氏菌的相似度在70.6%~100%, 21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相似度在58.9%~100%。结论 山西省沙门氏菌以肠炎沙门氏菌与鼠伤寒沙门氏菌为主。本地区沙门氏菌萘啶酸耐药情况最为严重,需要加强对沙门氏菌耐药的监测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4-2017年深圳地区腹泻患者沙门菌的感染特征和耐药性情况,为沙门菌感染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深圳市3家哨点医院腹泻门诊收集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对7家医院上送的住院病人分离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 4 847份门诊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出192株沙门菌,检出率为4.0%。5-10月是沙门菌检出的高峰, 5岁以下儿童和6-17岁是感染的主要人群,检出率分别为6.2%和5.3%。192株沙门菌中鉴定出18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变种和肠炎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3种血清型,另有19株未能分型。77株住院病人分离的沙门菌中鉴定出20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变种、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占比分别为33.8%、13.0%和11.7%,另有3株未能分型。45株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最为严重,自2015年开始出现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和多重耐药菌株,10株鼠伤寒沙门氏菌中多重耐药率为50.0%。结论 深圳市腹泻患者的沙门菌感染以17岁以下儿童为主,5-10月份为感染的高峰期,沙门菌的血清型分散,其中肠炎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变种是主要的血清型,多重耐药自2015年开始日趋严重,临床上应合理规范用药并且加强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5.
肠炎沙门氏菌实验感染鸡和鸡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用1×1010CFU的肠炎沙门氏菌培养物经口接种产蛋鸡后,部分鸡发病死亡,但大多数鸡临床表现正常。感染鸡一般呈间歇排菌,而且排菌主要集中在感染的早期阶段。对感染鸡的肝、脾、卵巢、输卵管等脏器组织和鸡蛋进行了细菌分离。结果表明,鸡被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后会导致菌血症、脏器组织和正处于形成过程中的鸡蛋的感染。经蛋传播可能在肠炎沙门氏菌的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2017-2020年济南市哨点医院腹泻患者中分离到的沙门氏菌进行病原学分析,了解济南市腹泻患者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分布特征、分子分型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 分别利用血清检测试剂盒和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来自济南市各医院腹泻门诊病人的的90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分型和分子分型分析,酶切电泳图谱导入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40株沙门氏菌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 90株沙门氏菌可分为27个血清型,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为优势血清型,分别占总数的47.78%和17.78%。PFGE电泳后产生的带型具有多态性,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带型最为集中;药敏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72.50%,多重耐药率达67.50%。结论 济南地区沙门氏菌具有血清型多样化和遗传多样性特征,对抗生素的高耐药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济南地区耐药检测。  相似文献   

17.
聚合酶链反应对沙门氏菌肠炎快速诊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沙门氏菌肠炎快速诊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分析,以沙门氏菌保守序列--侵袭基因A作为靶序列,检测23株沙门氏菌均扩增出284bp特异的DNA片段,提示存在侵袭基因A,20株非沙门氏菌扩增阴性。检测84份粪标本,13份阳性,其中仅8份大便培养阳性。DNA序列分析证实粪标本扩增出的284bpDNA片段与侵袭基因A序列一致。结果表明聚合酶链反应用于沙门氏菌肠炎诊断,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等优点,适于临床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抗药性沙门氏菌已成为全世界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最近美国又分离出一种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被命名为104血清型。该菌株抗氨基比林,氯霉素,链霉素,磺胺和四环素5种药物。它是目前欧洲尤其是英国人和动物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作者通过分析由地方和国家卫生部门收集的数据,以及从1979年到1996年开展的全国多抗药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8-2021年南山区食物中毒样品中分离的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 S.Enteritidis)与布利丹沙门氏菌(Salmonella Blegdam.S.Blegdam),从遗传特征和耐药性角度了解细菌间的亲缘进化关系和耐药特征、为食源性疾病暴发溯源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对33株沙门氏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与全基因组序列方法(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分析,同时测定30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33株菌分为8个PFGE型别,MLST型均为ST11型。全基因组k-mer系统发生树可见9簇。氨苄西林(AMP)、头孢唑啉(CFZ)、萘啶酸(NAL)、磺胺异噁唑(Sul)4种抗菌药物的检出率较高,均大于50%。20株菌对3类以上的药物耐药(60.60%),属于多重耐药,7株菌产ESBL酶。15株菌的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完全符合。结论2018-2021年,南山区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中,沙门氏菌的总体遗传距离较近,但与数据库中其它肠炎沙门氏菌遗传距离较远,自成一簇。本研究中的沙门氏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需加强对多重耐药株的监控及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  相似文献   

20.
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60例陵县人民医院(253500)王玉华,纪丽华我们用头孢噻肟钠治疗经大便培养确诊为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难治性小儿肠炎60例,效果良好。治疗方法:本组60例均为系统抗生素治疗3~20天仍高热不退、腹泻不止者。入院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