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造成腮腺混合瘤手术切除后面神经损伤的原因。方法对76例腮腺混合瘤的患者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式,观察其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76例患者中有26例手术后出现面瘫,占34%。其中腮腺区域性切除者面瘫发生率为22.2%,为暂时性面瘫;行腮腺浅叶和瘤体切除者面瘫的发生率为37.9%,均为暂时性面瘫;全叶切除者发生率为46%,1例为永久性面瘫。结论手术方式、手术范围、面神经的解剖方法是影响面神经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面瘫的发生率与手术术式、肿瘤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以及面神经的解剖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及其与腮腺切除的范围,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对62例腮腺混合瘤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患者手术治疗,神经损伤22例,占35.48%,其中腮腺区域性切除32例,术后即刻出现面神经颧支及颊支暂时性麻痹2例(6.3%),下颌缘支暂时性麻痹3例(9.4%),1个月后自行恢复。腮腺浅叶摘除20例中,术后即刻出现面神经颧支及颊支暂时性麻痹2例(10%),下颌缘支暂时性麻痹5例(25%)。腮腺全切解剖面神经的10例,术后全部即刻出现面神经暂时性面瘫(100%),所有麻痹平均在1.5个月恢复。结论:面瘫的发生率与手术术式、瘤体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以及面神经的解剖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腮腺肿瘤的切除与术后发生面瘫的原因及关系,以指导临床减少面瘫的发生.方法:2009年1月~2011年4月60例腮腺肿瘤切除术后发生面瘫患者26例,根据肿瘤大小行全腮腺切除术、区域性切除或浅叶切除术.结果:60例行面神经解剖加腮腺全切除术51例,其中有9例行面神经颊支切除术,发生面瘫26例.其原因是患者肿瘤侵及面神经颊支,术后出现永久性面瘫;肿瘤切除术及面神经解剖加腮腺浅叶切除术者51例,发生暂时性面瘫25例,进行对症治疗,给予肌肉注射维生素B1、B12及其他治疗,3个月后恢复,经过1个月~2年的随访,1例腮腺鳞癌患者复发死亡.60例发生面瘫26例,面瘫发生率43.3%,其中永久性面瘫1例(总面瘫的3.85%),发生暂时性面瘫25例,发生暂时性面瘫占总面瘫的96.15%.结论:手术的切除范围、肿瘤大小、面神经的解剖方法是影响面神经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李志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5):143-144
目的 通过分析50例行腮腺切除术的腮腺肿瘤患者,探讨面神经损伤的原因。方法对50例患者分别从手术的切除范围、肿瘤的部位及大小、解剖面神经的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行腮腺浅叶及区域性切除术较腮腺全切除术造成面神经损伤的机率低,肿瘤直径大于4cm的患者面瘫的发生率较高,从面神经颧支解剖较下颌缘支及颊支的发生率低。结论手术的切除范围、肿瘤大小、面神经的解剖方法是影响面神经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李玉增 《北京医学》2008,30(7):395-395
腮腺良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通常认为分离解剖面神经是手术的关键,而由此产生的医源性创伤是创伤性面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为分析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对面神经的损伤及术后恢复的情况,选择2000年6月至2005年5月间的75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方式及术后面神经功能,发现术后有面神经损伤的患者为74.7%,面神经功能在术后1年完全恢复的患者为89.3%.而有10.6%的患者发生永久性面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与手术方式、面神经解剖方式、病变性质、肿瘤位置以及手术次数等关系。方法:对本院2001年3月~2007年7月手术治疗的264例腮腺区病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4例患者中有127例(占48%)术后出现面神经功能损伤。行浅叶及肿瘤切除手术比行全叶及肿瘤切除手术损伤面神经的概率低。良性肿瘤术后面神经损伤的机会较恶性肿瘤低,多次手术较首次手术发生损伤面神经的概率低,耳前、下颌骨后侧较耳后及耳下发生损伤面神经的概率高,良性病损术后多为暂时性面神经损伤;恶性病损,由于采用切除受累神经分支术式,术后面神经损伤多为永久性的。结论:面神经受损的危险性与手术切除范围、面神经解剖方式、病理性质、肿瘤位置及手术的次数等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对89例腮腺混合瘤患者行腮腺混合瘤切除加面神经解剖术,术后发生窒息1例,暂时性面瘫6例,涎瘘2例,味觉出汗综合征3例。经对症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提出加强术后窒息、面瘫、涎瘘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等并发症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手术的合理方法.方法 根据CT、术前病史及面神经电图(ENoG)评估,以首先识辨二腹肌支神经的离心法面神经解剖+多种方式的腮腺及肿瘤切除,必要时扩大切除并颈廓清术等4种方案治疗腮腺肿瘤患者41例43侧.结果 术后失访1例,6个月内死于远隔转移1例,死于其他疾病1例.38例(40侧)经6个月~6年随访,暂时性面瘫发生率为7.5%(3侧),永久性面神经功能H-B Ⅲ级发生率为5.0%(2侧),H-B Ⅳ级发生率为2.5%(1侧).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率为2.5%(1侧).术后无涎漏、出血、Frey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离心法腮腺肿瘤切除以首先识辨二腹肌支神经的离心法面神经解剖为关键,经4个方案切除腮腺及其肿瘤,适合于绝大部分腮腺肿瘤,在保全面神经功能、减少肿瘤复发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术后面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功能损伤与腮腺切除手术方式及病理类型等的关系。方法 :对 99例经病理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的病例术后面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功能情况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 ,以House-Backmann分级方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分级。结果 :术后面神经暂时性损伤的机率为 36 4%。永久性损伤为3 % ;腮腺全切术后面神经重要分支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浅叶摘除术和节段切除术 ;下颌缘支功能损伤的机率较其他分支高。结论 :面神经主要分支功能损伤与手术方式密切相关 ,适当选择手术方式可减少其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10.
腮腺肿瘤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新华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7,17(3):417-417,419
腮腺肿瘤85例中良性肿瘤61例,采用浅叶切除加解剖面神经46例,腮腺全切除解剖面神经9例,脂肪瘤4例,血管瘤2例行单纯切除。恶性肿瘤24例,肿瘤切除、保留面神经10例,肿瘤和面神经均切除14例,手术并发暂时性面瘫9例,永久性面瘫4例,碘油造影、B超、CT检查对区分腮腺肿瘤、良恶性有帮助,术后放疗或化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我院近10年345例腮腺肿瘤的统计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最佳治疗方案,提高腮腺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我院近10年的腮腺肿瘤病例,随访其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5例腮腺肿瘤中,良性301例,恶性44例.良性肿瘤如多形性腺瘤、沃辛瘤的发病有增多的趋势.345例腮腺肿瘤患者中,326例行保留面神经、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术,19例沃辛瘤患者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术后效果良好,无面神经损伤及肿瘤复发病例.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者,无面部凹陷畸形、味觉出汗综合征,较好地保存了患侧腮腺功能.[结论]腮腺良性肿瘤有增多的趋势,warthin瘤等好发腮腺后下极的肿瘤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术后效果良好,保存了腮腺的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腮腺良性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及其并发症.方法 收集我院2007-2011年间83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行腮腺部分切除术21例,腮腺浅叶切除术43例,全腮腺切除术19例,随访1~4年,分析其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在本组病例中,均无肿瘤复发及永久性面瘫;在腮腺部分切除术中,暂时性面瘫发生率为14.3% (3/21),Frey综合征为4.8% (1/21).在腮腺浅叶切除术中,暂时性面瘫为39.5% (17/43),涎瘘为14% (6/43),Frey综合征为16.3% (7/43).在全腮腺切除术中,出现暂时性面瘫发生率为52.6% (10/19),涎瘘为10.5% (2/19),Frey综合征为15.7% (3/19).结论 腮腺部分切除术并发症少,但有严格的手术适应证,腮腺浅叶切除术手术疗效肯定,但并发症较多,术中尽量保护面神经,保留腮腺导管、耳大神经.全腮腺切除术术后暂时性面瘫发生率最高.三种术式均有严格的适应证,不同部位的腮腺肿瘤应采用不同的手术切除方式,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罗洪 《中外医疗》2011,30(20):7+9-7,9
目的:研究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与腮腺浅叶全切术这2种手术方式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腮腺浅叶肿瘤中,60例行肿瘤及部分浅叶腺体切除面神经解剖术,30例行肿瘤及全部浅叶切除.比较术后涎痿,面瘫及复发情况.结果:2种手术方式复发率分别为6.3 %(12/60),5.0 %(6/30),涎痿率接近...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刀联合美容切口对腮腺肿瘤手术面神经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150例腮腺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刀联合美容切口,对照组采用传统电刀联合美容切口。比较2组术中术后指标、面神经肌电图、面神经功能分级、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2组波幅值明显低于术前,神经损伤变性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波幅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损伤变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2组面神经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暂时性面瘫、耳垂麻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超声刀具有良好止血切割功能,联合美容切口可以减轻腮腺肿瘤切除术中面神经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腮腺肿瘤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我科1998~2008年所有手术治疗腮腺肿瘤的155例术前辅助检查、各种治疗方法及各种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CT诊断准确性最高(93%)。部分腮腺切除术11例,术后未发现面瘫症状;腮腺浅叶切除术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10例;全腮腺切除术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15例,永久性面瘫5例;术后涎瘘1例,肿瘤术后复发3例;味觉出汗综合征12例。保留耳大神经56例均未出现耳垂麻木。结论:CT作为最常用术前辅助检查方法诊断准确性最高。根据术中冰冻切片快速诊断确定原发灶的手术范围、处理面神经以及颈部淋巴结,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确定是否配合术后放疗。术后常规加压包扎可减少涎瘘。保留耳大神经可防止耳垂麻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波浪型耳周美容切口在腮腺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37例腮腺区肿瘤患者,经波浪型耳周美容切口入路进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切除术,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并采用问卷的方法调查患者对该切口的满意程度.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达临床Ⅰ期愈合,无涎瘘发生.8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面瘫,2~6个月后恢复;1例出现全面瘫.该切口的美观效果得到患者认可.结论 波浪型耳周美容切口可切除腮腺任何部位的肿瘤,消除了经典手术入路美观方面的缺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面神经解剖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5年我科施行腮腺肿瘤切除术101例。面神经解剖86例(85.1%,86/101)。面神经总干解剖15例,面神经下颌缘支解剖71例。3例恶性肿瘤和12例小腺瘤未行面神经解剖。腮腺局部切除12例,腮腺浅叶切除74例,腮腺全切除15例。结果:全组术后随访9~33个月,无肿瘤复发病例。4例术后腮腺瘘,7~10d痊愈。1例永久性面瘫。无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面神经解剖有助于完整切除腮腺肿瘤和防止面神经医原性损伤。美蓝染色可在术中有效识别面神经。  相似文献   

18.
腮腺浅叶部分切除与全切术治疗浅叶良性肿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林  陈哲  徐艳红  李文 《四川医学》2010,31(2):192-193
目的研究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与腮腺浅叶全切术这两种手术方式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2008年117例腮腺浅叶肿瘤中,79例行肿瘤及部分浅叶腺体切除面神经解剖术,38例行肿瘤及全部浅叶切除。比较术后涎痿,面瘫及复发情况。随访1—5年。结果两种手术方式复发率分别为6.3%(5/79),5.3%(2/38),涎瘘率接近,术后1~12周面瘫率及恢复率类似。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腮腺浅叶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面神经术中实时监测在腮腺手术中的作用、监测方法及应用前景.方法 2000至2008年65例腮腺手术(实验组)中应用神经监护仪(NIM-pulse型)行面神经功能监测,面神经顺行解剖法(主干法)18例,逆行解剖法(分支法)35例,顺行逆行结合法12例.全部病例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记录手术时间和电刺激最小电流阈值.对照组为44例未行面神经监测的腮腺手术病例,全部为逆行解剖法.结果 实验组中4例术后发生轻度暂时性面神经麻痹(6.1%),无永久性面瘫;平均手术时间为1.8 h;平均最小电刺激阈值为0.15 mA,适宜刺激电流范围为0.2-1.0 mA.对照组术后暂时性面神经麻痹9例(20.5%),永久性面瘫2例(4.5%);平均手术时间为3.0 h.结论 腮腺手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可以帮助术者迅速定位识别神经并缩短手术时间,为术后面神经功能评估提供客观指标,提高神经保全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与评价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手术的治疗效果,探讨手术治疗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24例未满2岁的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病例,全部病例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施行保存面神经的血管瘤和部分腮腺或全部腮腺切除术。结果:全部患儿未发生麻醉和手术意外,仅2例小于6个月患儿术中给予输血50mL;手术创口除2例Ⅱ期愈合外,其余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无涎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例患儿出现暂时性面瘫,均在2周~3个月内恢复;术后随访6个月~3年,面部外形无明显凹陷畸形,血管瘤无复发。结论:婴幼儿腮腺巨大血管瘤采用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仔细解剖保护面神经和有效控制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