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为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和CiC在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红细胞玫瑰花环法和聚乙二醇沉淀法 ,对 32例CAH患者、18例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iC进行检测。结果 :CAH患者CD4+ 细胞、CD4+ /CD8+ 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CD8+ 细胞、Ci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iC的检测对CAH患者的肝细胞损伤及细胞免疫功能的监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570例肺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结果肺癌在51-80年龄段内发病率占78.6%:肺癌患者CD4^+T细胞相对减低、CD8^+T细胞相对增高、CD4+/CD8^+比值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肺癌患者年龄降低,NK细胞有明显降低趋势(P〈0.01),CD3^+T细胞有明显增加趋势(P〈0.01)。结论肺癌患者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受到抑制,CD4^+/CD8^+比值显著降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年龄越年轻其细胞免疫功能越紊乱;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亚群对评价疗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呼吸衰竭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影响因素、临床意义及其治疗前后测定值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100例呼吸衰竭患者CD3^+、CD4^+和CD8^+细胞的阳性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以及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呼吸衰竭患者外周血CD3^+、CD4^+明显减少,而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衰竭治疗后CD3^+、CD4^+细胞、CD4^+/CD8^+比值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药抗炎一号注射液治疗急性皮炎湿疹对T细胞亚群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抗炎一号注射液治疗急性皮炎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及大鼠血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应用抗炎一号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30例急性皮炎湿疹,并对治疗前后患者和大鼠血清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30例患的总有效率率达86.67%。患者外周血中CD3^ T、CD4^ T细胞均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CD8^ T细胞均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5)。经中药抗炎一号注射液治疗后,CD3^ T、CD4^ T细胞均值基本恢复正常,并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大鼠血清中的CD3^ T、CD4^ T细胞均数,模型组低于正常组(P<0.01),抗炎一号组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中药抗炎一号注射液治疗急性皮炎湿疹有显著疗效,急性皮炎湿疹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中药抗炎一号注射液治疗急性皮炎湿疹有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带状疱疹病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门诊体检结果正常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和CD4^+/CD8^+)的数量。结果观察组的CD3^+、CD4^+和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8^+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存在CD3^+T、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的降低,及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下降,其在带状疱疹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观测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尤其是早期对于T淋巴细胞的检测,对带状疱疹患者病情发展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结肠黏膜肥大细胞(MC)活化,探讨IBS与机体免疫之间的关系及MC在IBS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IB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同时对IBS患者结肠黏膜活检组织用阿尔斯蓝染色显示黏膜内MC。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BS患者CD3^+、CD4^+细胞数下降(P〈0.05)。腹泻型IBS患者CD4^+细胞数显著降低(P〈0.01),CD8^+细胞数显著升高(P〈0.01),CD4/CD8比值下降(P〈0.01)。便秘型IBS患者CD4^+、CD8^+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5),但CD8^+细胞抑制更明显,使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IBS患者回肠末端、回盲部、升结肠黏膜固有层MC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在同一结肠部位腹泻型IBS患者MC密度较便秘型IBS患者高(P〈0.01)。结论各型IB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提示IBS患者的发病与机体的免疫异常有关;IBS患者回盲部MC的增加可能与其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脾虚证和脾虚湿证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胃宁乐方治疗慢性胃病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选择慢性胃病脾虚证30例。脾虚症湿证42例,检测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并用胃宁乐方对脾虚湿证患者进行干预治疗1个月后再镒检测上述免疫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证和脾虚痰湿证CD4^ 、CD4^ /CD8^ 比值皆明显下降,脾虚痰湿证CD3^ 也明显下降,但CD8^ 明显上升;与脾虚组比较,脾虚痰湿证CD4^ /CD8^ 比值进一步下降,但CD8^ 明显升高(P<0.05)。经干预治疗后脾虚痰湿证CD3^ 、CD4^ 、CD8^ 皆恢复正常,CD4^ /CD8^ 比值虽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脾虚证和脾虚痰湿证的T细胞亚群调节具有不同模式特点,脾虚痰湿证较脾虚证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更为明显,是一种脾虚失代偿表现;胃宁乐方能纠正细胞免疫紊乱状态,其治疗慢性胃病机制可能与T细胞免疫调节有关;慢性胃病治愈后仍需调脾固本  相似文献   

8.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将40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化疗,试验组所用化疗方案与对照组相同,同时在化疗的第1~5天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20mL/d。所有患者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数量,并进行对照分析。结呆:对照组化疗后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细胞比值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5),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化疗后外周血CD3^+、CD4^+、CD8^+、NK细胞数量及CD4^+/CD8^+细胞比值较化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后试验组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细胞比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D8^+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有效增强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陈淑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187-2188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42例ITP患者和30例对照者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水平,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并评价其与血小板抗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ITP患者PAIgG、PAIgA、PA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者(P〈0.01);与对照者相比,ITP患者外周血CD3+显著降低(P〈0.01),CD4+减低(P〉0.05),CD8+明显升高(P〈0.05),而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1),同时CD4+/CD8+比值的降低与血小板表面抗体IgG、IgA、IgM增高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ITP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和比例失常,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漂移,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ITP的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亚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30例病毒携带者、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20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肝硬变患者外周血CD4^+、CD4^+/CD8^+比值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以肝炎肝硬变下降最显著,慢性病毒携带者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外周血T细胞亚群数量和比值变化不明显(P〉0.05)。HBV DNA病毒载量与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数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其下降程度与病毒复制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血液透析治疗的同时加用r-HuEPO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6周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6周后,观察组CD4^+、CD4^+/CD8^+比值和NK细胞活性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CD4^+、CD4^+/CD8^+比值和NK细胞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r-HuEPO通过调节患者T细胞亚群紊乱,增强NK细胞活性和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T细胞亚群的调节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正常对照者和60例CA患者(BCG—PSN组40例和病例对照组20例)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并对BCG—PSN治疗CA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结果:治疗前CA患者外周血CD3^+T、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01);治疗后BCG—PSN组患者外周血CD3^+T、CD4^+T细胞百分率于治疗后显著升高(P〈0.001),CD^+T4/CD8^+T细胞恢复平衡;病例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D3^+T、CD4^+T、CD8^+T细胞百分率治疗前后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观察证实BCG—PSN能够显著提高CA临床治愈率,降低CA的复发率。结论:CA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BCG—PSN可使CA患者T细胞亚群恢复正常比例而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以提高其临床疗效、减少其复发。  相似文献   

13.
李树仁  汤明 《贵州医药》1998,22(5):331-332
以6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对比分析58例肺癌患者外周血CD3+细胞、CD4+与CD8+细胞比值(CD4+/CD8+)及血清SIL-2R检测,结果表明:肺癌患者CD3+细胞、CD4+/CD8+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血清SIL-2R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Ⅳ期肺癌血清SIL-2R明显高于Ⅱ、Ⅲ期(P<0.01),CD3+细胞、CD4+/CD8+明显低于Ⅱ、Ⅲ期肺癌(P<0.01、P<0.05)。肺鳞癌组CD4+/CD8+明显低于腺癌组(P<0.01)。肺鳞癌组与腺癌组CD3+细胞数及血清SIL-2R水平无明显差异。结果认为检测T细胞亚群和血清SIL-2R可作为观察肺癌病情和监测转移情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乌司他丁对重症胰腺炎大鼠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春立  寇丽  尤胜义 《天津医药》2006,34(7):479-48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胰腺炎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各亚群凋亡比例变化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2只被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重症胰腺炎(SAP)模型组、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利用向胆胰管内注射脱氧胆酸钠建立大鼠重症胰腺炎模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先对CD4^+和CD8^+T淋巴细胞进行标记,使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标记各T淋巴细胞亚群的凋亡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结果。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较SAP模型组明显回升(P〈0.05或P〈0.01),CD4^+和CD8^+T淋巴细胞凋亡比例均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某种途径减少T淋巴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减轻重症胰腺炎诱发免疫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卡介茵多糖核酸(BCG—PSN)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50例门诊RGH患者作为治疗组,予BCG—PSN 1mg肌肉注射,隔日1次,连用3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采用Eu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另选择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平均复发频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皮损平均愈合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且治疗后6个月上述3项指标变化更显著。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较对照组明显减少,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后3个月、6个月,外周血CD4^+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CD4^+/CD8^+比值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且治疗后6个月上述3项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RGH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BCG—PSN治疗RGH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复发频率和缩短皮损愈合时间,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外周血CD4^+及CD8^+/CD8^+比值来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过敏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变化与静注丙球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对124例混合型HSP患儿及125例健康儿童,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测定T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4^ \CD8^ ),琼脂单相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D),夹心法ELISA检测白介素IL(IL-1、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用双盲随机法把混合型HSP患儿分成两组:Ⅰ组应用静注丙球(IVIG)300-400MG/KG.D,UBTK3-5D;Ⅱ组应用地塞米松0.3-0.5mg/kg.d,疗程5-7d,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1)HSP患儿,CD4^ 、CD4^ \CD8^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3^ 、CD8^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gA,IgM,Ig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g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1、IL-6、IL-8、TNF-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应用IVIG治疗的HSP患儿在皮疹消失时间,关节肿瘤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便血消失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应用激素治疗(P<0.01)。结果:HSP患儿存在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IVIG治疗HSP患儿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活化状态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其相互关系,应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检测仪,对21例LN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患CD3^ +CD4^ 、CD45RA^ 、CD45RO^ 、CD4^ +CD45RA^ 、CD4^ +CD45RO^ 细胞比例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或P<0.001)。(2)HLA-DR^ 、CD19^ 、+HLA-DR^ 、CD19^ +CD43^ +CD5^ 细胞比例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或P<0.001)。(3)LN患IgE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肾病综合征(NS)组P<0.001,非NS组P<0.05,NS组与非NS组比较,P<0.05);IgM,IgAI水平也升高(P<0.05),NS组与非NS组比较,P>0.05;IgGNS组明显降低,而非NS组明显升高,P均<0.001,NS组与非NS组比较P<0.001。结论:LN患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蛋白的变化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LN患免疫功能的紊乱与淋巴细胞活化及其亚群之间的协调与失调密切相关;LN患存在B细胞过度活化,由此而产生的自身多克隆抗体是引发本病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结直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结直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例结直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观察组所用化疗方案与对照组相同,同时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d-1治疗,共10 d。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结果:对照组化疗后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细胞比值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5),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化疗后外周血CD3^+、CD4^+、CD8^+、NK细胞数量及CD4+/CD8+细胞比值较化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细胞比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D8+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较好地保护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化疗后给予艾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来给予特殊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等技术检测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62例的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T细胞亚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使用艾迪注射液之后外周血中NK细胞活性与NK细胞百分数较对照组数值明显增加(P<0.05),CD3^+、CD4^+、CD4^+/CD8^+增加较明显(P<0.05或P<0.01),相反的CD8^+(T抑制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能提高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NK细胞活性与NK细胞百分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介导外周血免疫T细胞亚群水平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机制及疗效。方法将再障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再障患者均接受常规检查和密切护理,给予试验组常规联合免疫抑制疗法(IST),对照组仅用常规疗法。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试验组基本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效或进展患者所占的比例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CD3^+、CD8^+亚群明显低于对照组,CD4^+亚群明显高于对照组,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障患者存在CD4^+/CD8^+比值失调,其发病与免疫异常相关,免疫抑制联合传统方法治疗再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