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糖尿病从肝胃辨治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属“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多以“阴虚燥热”立论,分上、中、下三消而从肺、胃、肾辨治,各家的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皆反映了消渴病机的一个方面。笔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多数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时或发病后一段时间内并无明显“消渴”症状,故多不自知而延误治疗。查询病史多素喜食肥甘、体胖或性情急躁或抑郁,而就诊时常伴有胃脘胀满、口干口苦、大便秘结、烦躁易怒或抑郁不畅、不耐疲劳、舌红苔黄、脉滑数等。辨证属肝胃郁热,从肝胃着手,开郁清胃,多数病人能取得较好的疗效[1]。笔者现结合仝小林老师多年临证实践,就糖尿病从肝胃论治的理…  相似文献   

2.
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笔者从肝脏之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肺、胃(脾)、肾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中逐步认识到,糖尿病的致病因素是综合性的,尤以与情志不舒,精神抑郁,嗜食厚味,房劳过度等有关,三者综合,发病较多。情志失调,长期精神刺激,导致气机郁结,进而化火,消炼肺、胃、肾之阴津而发为消渴。五志过极,郁热伤津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因素,故临床上常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治疗。……  相似文献   

3.
徐翔  倪青 《环球中医药》2020,13(4):717-719
肝脏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靶器官,是肝糖原存储的场所,肝脏的功能失衡与糖尿病前期发病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与津液气血代谢密切相关。笔者团队结合临床经验与现代药理学研究将糖尿病前期从“疏肝气、清肝热、养肝血、平肝阳、通肝络、暖肝阳、泻肝浊”等七个方面论治,以达到气机调达,津液疏布正常,五脏安和的目的,从而改善内环境,减轻胰岛素抵抗,恢复糖脂代谢的正常水平。临床治疗中要病证结合,以肝脏为中心,处理好其他脏腑和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肝与消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肝的生理病理及消渴的病因病机出发,探讨了肝与消渴的关系。指出肝主疏泄、司气化、维持代谢活动,肝气郁滞、肝炎旺盛,肝阴血虚,肝气不足均可导致脏腑气化失常,阴血津液不足,燥热内生,从而发为消渴;因肝木失和而消渴者,当从肝而治,以达木为基本原则;虚则补之,使森气旺达;实则泻之,制其妄动而复其冲和条达之性。  相似文献   

5.
6.
论肝与消渴     
消渴古又谓“消瘅”、“消中” ,主要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 ,阴血津液亏虚、燥热内生。《灵枢·五变》云 :“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然而 ,历代医家治消多重肺、胃、肾 ,主张“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我们在临床中发现 ,消渴病患者大多有情志异常特点 ,与肝气功能失常关系尤为密切。诚如《灵枢·本藏》所言 :“肝脆善病消瘅易伤。”兹就肝与消渴的关系予以探讨。1 肝主疏泄 ,维持气化消渴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尿甜为主要临床特征 ,主要病机是脏腑气化失调而阴血津液亏虚、燥热内生。中医认为阴血津液产生于气化运…  相似文献   

7.
通过梳理中医学肝源性糖尿病(Hepatogenous Diabetes,HD)相关理论,提出"肝消"的HD中医病名,认为临床可分肝经湿热、肝郁脾虚、瘀阻肝络、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证辨证论治,主张"从肝论治",以治肝为本,兼以健脾、益肾等法。  相似文献   

8.
论肝与衰老     
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或病理过程,人至老年气血渐衰,百病丛生,脏腑功能减退,阴阳处于低水平的平衡或已不能维持平衡,产生阴或阳的偏盛偏衰,出现白发增多、体力下降、视听嗅味触等感觉能力下降及智力衰退、性格改变等表现,易出现中风、眩晕、震颤等老年多发病,  相似文献   

9.
论肝与哮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光欣 《陕西中医》1993,14(4):161-162
古今论哮喘多责之肺脾肾,而忽略于肝。作者从肝与哮喘病机(气血痰异常)的关系和肝可调节肺脾肾两个方面,说明哮喘与肝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论肝与衰老     
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或病理过程,人至老年气血渐衰,百病丛生,脏腑功能减退,阴阳处于低水平的平衡或已不能维持平衡,产生阴或阳的偏盛偏衰,出现白发增多、体力下降、视听嗅味触等感觉能力下降及智力衰退、性格改变等表现,易出现中风、眩晕、震颤等老年多发病,其他疾病在老年期也大多呈现易发及加重的趋势,而疾病的发生又可提早或加速衰老的进程.在传统认识中,中医多从先天之本肾脏与后天之本脾脏功能的失常来说明衰老的过程[1],但用中医藏象学说的理论来研究衰老的这些变化,探究衰老的机理,可以发现肝与之关系也非常密切.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灵枢·天年>亦有"人生......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的记载.从这些论述知道,在<内经>时代的古代医家已经认识到肝与衰老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论肝与生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与生殖机能有关,早已成为公认。然考证历代先贤之论述,验之于临床证治,笔者以为,肝与肾一样,在调节人体生殖机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调畅气机,疏泄精淹男子的泄精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首先提出这一论点的是元代的朱丹溪,他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中说:“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者皆有根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苗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可见丹溪所言肝之疏泄与生殖功能相关。精虽藏于肾,然精液能按时溢泻,则有赖于肝气疏…  相似文献   

12.
浅谈糖尿病与肝的密切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中医学属消渴病范畴[1],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生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灵枢·五变》说:“怒则气上逆……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说明了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五志过极,是消渴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两千多年前古人已初步认识到“消渴”与情志不舒、肝失调畅、气机紊乱有密切关系,此后,虽历代医家也有关于肝与消渴方面的论述,然仍以“三消辨证”研究较多,基本以…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国医大师伍炳彩主张从厥阴肝对消渴进行辨证论治,立足于“肝体阴用阳”的特点,认为消渴的病机为肝阴亏虚、阳郁化火、木郁乘脾,临床表现除“三多一少”外,可见厥阴肝经循行部位、肝所络属的器官和肢体关节的症状,如口苦和四肢末端麻痹等,还可见以“消瘦、妇女月经中断”为症状特点的木郁乘脾之“风消”证,脉象多弦;治疗上紧守病机,治以清肝滋阴、酸甘养肝、肝脾同调等法,方选连梅汤加味(黄连、乌梅、麦冬、玄参、生地、阿胶、苍术、山药、黄芪),使肝体得养、肝阳得用、脾气得运,为2型糖尿病轻症的治疗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吕仁和教授从中西医结合论治的角度出发,认为肝脏作为重要的代谢器官,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吕教授根据《黄帝内经》中"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理论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的思想,从肝论治贯穿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及糖尿病并发症期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吕教授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主要侧重于清除人体代谢废物、改善代谢、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微循环等方面,效果颇佳.本文从清泻肝火、清利湿热、消积除滞、疏肝调中、滋肝补肾、活血化瘀诸法总结吕仁和教授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用药特点,为临床防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用中药丹栀逍遥散从肝论治 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51例 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为两组 :对照组 2 0例 (常规药物治疗 )和治疗组 31例 (常规药物加用丹栀逍遥散治疗 )。疗程 3个月 ,治疗前后观察空腹血糖 (FBG)、空腹血胰岛素 (Ins)、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血脂 (CH、TG)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治疗组治疗后FBG、Ins、HbA1c比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改善 (P <0 0 5)。结论 :疏肝解郁、调畅情志可以作为糖尿病治疗的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论血管性痴呆与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肝的生理、病理与血管性痴呆 (VD)的关系 ,认为肝之疏泄条达是正常思维情志活动的保障 ,肝主宰着情志活动 ,又影响水谷精气化生。肝失疏泄不仅使他脏功能失调 ,导致VD病理因素 ,痰瘀的产生 ,同时决定着VD病情的演变。进而从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 ,从肝论治 ,可以防止痰瘀产生 ,阻断VD病情加重 ,不失为一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8.
论毒与糖尿病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认为糖尿病的基本病机为虚、瘀、浊、毒并存 ,瘀、浊、毒可概称为毒。从病因、病机、辨证、组方用药等方面分析了毒与糖尿病的关系 ,指出毒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 ,解毒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一个连续发展的疾病,糖尿病起始病位以脾胃为中心,"阴虚燥热"是糖尿病化热阶段的病机。  相似文献   

20.
论糖尿病与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有关本病的记载,散见于中医古典医籍“消渴”、“瘅消”“风消”、“鬲消”、“消中”、“肾消”等门中。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首先谓“二阳结谓之消”,并提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以及“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饥”等理论。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患者,大都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疲乏无力、视物昏花、大便秘结或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