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系指靠近右心房的上下腔静脉的压力。正常情况下,中心静脉压与周围静脉压是一致的,但在病理情况下,却有明显的差别。临床实验研究证明: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血容量、心脏活动及血管张力的改变。当心血管功能稳定时,中心静脉压直接随血容量的增减而变动;当血容量和血管张力稳定时,中心静脉压随心功能的改变而变更;血管张力的改变也可单独影响中心静脉压。所以测定中心静脉压,可以了解循环血量与心血管系统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压(CVP)是临床上监测血容量及右心功能的基本指标之一,可反映心脏排血功能、血容量以及血管张力的综合状况,我科于2001年开始通过对CVP的测定来监测开胸术后患者循环功能及右心功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压测定在心脏手术临床护理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中心静脉插管 ,是心脏术后循环功能的常规监测项目 ,中心静脉压 (CVP)是通过在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置管测得[1] ,中心静脉压可反映心脏排血功能 ,血容量以及血管张力的综合状况[2 ] 。我院于 1988年 10月~ 1999年 10月采用中心静脉插管对心脏手术后进行血流动力学 ,右心功能及有效血容量的监测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操作方法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心脏手术后 73例 ,均行中心静脉置管术 ,其中经颈内静脉置管 5 6例 ,经锁骨下静脉置管 14例 ,经股静脉置管 3例。2 测定方法CVP测定要先定零点 ,我…  相似文献   

4.
一、DECREASE Ⅲ研究氟伐他汀保驾血管外科术后患者 DECREASE Ⅲ研究(血管外科术后缓释氟伐他汀应用对心脏事件预后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缓释氟伐他汀可降低接受血管外科手术后高危心血管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徐明权  赵玉棉 《吉林医学》1994,15(4):213-215
为了补充心脏手术后病人血容量不足,又不浪费血液。本文对5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术后采用静脉回输体外循环机械余血的方法,补足丢失的血容量,结果使病人在术后短时间内机体有效循环血量维持在正常状态。因此心脏手术后输体外循环机械余血安全可靠,是补足血容量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谢雪均  刘永莲 《广东医学》2000,21(8):711-712
目的 总结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外科手术后早期监护的经验。方法 对31例行升主动脉瘤和主动脉瓣切除,带瓣人造血管移植术(Bentall手术)患者,术后ICU监护1 ̄32d。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2例,手术病死率6%,死亡原因分别为出血和感染。结论 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外科手术后,除应严格按心脏直视手术后常规监护外,尤其应对维持血压稳定、预防术后出血,感染及脑部并发症的发生等问题切实注  相似文献   

7.
心脏直视手术的成败,除了手术中对各种畸形的心脏进行纠正外,术后对循环系统功能的监测和处理十分重要。现就心脏直视手术后循环系统功能不全的基本原因与常用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维持循环系统正常功能,对心脏手术重要性循环系统正常功能有赖于心脏、血管和正常的血容量。血管的舒缩功能在一定限度内可以由神经—体液来调节,以保证重要器官的灌注。例如,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当出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早期急性低血压出现的原因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收治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200例病患中,有19例患者出现了早期急性低血压。分析患者出现早期急性低血压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的护理对策。结果 (1)在200例患者中,有19例出现早期急性低血压,发生率为9.50%,影响因素有用药后变态反应、血容量不足、血管活性药物、电解质紊乱等。(2)在19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经治疗后血压恢复到正常范围,比例为78.95%。结论患者接受心脏外科手术后,因受到电解质紊乱、血容量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可引发早期急性低血压,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由于受全麻低温体外循环和手术创伤等因素的影响,术后早期可出现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心肌收缩不同程度的损害和外周血管张力变化等,均可使循环系统功能受到影响[1],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已成为心脏直视术后的常规监测项目之一.桡动脉穿刺置管进行有创动脉压力监测常作为首选[2].本文进行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的比较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休克是各种原因引起有效循环血量(Effective circulation of blood volume,ECBV)减少,微循环障碍,组织血液灌流不足致细胞代谢障碍与细胞受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外科休克的种类很多,其中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常见而重要的一种。近十年来低血容量休克的治疗有许多新的进展,使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成活率有了显著提高,现介绍如下。一、低血容量休克的液体输入疗法在低血容量休克的早期微循环痉挛,血管容量缩小,组织间液进入血管内,血浆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早期应用对循环、肾脏功能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成人心脏手术后早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的病例43例,临床表现为容量依赖,常有短时尿量多,和(或)引流液多,末梢温暖,但积极补充血容量,循环仍难维持等情况,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前后对心率、平均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血清肌酐值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后心率较应用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应用后血压较前有显著性升高(P<0.01),中心静脉压和平均每小时尿量在应用前后均无显著性变化(P=0.437>0.05;P=0.063>0.05),血清肌酐浓度在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后较前有显著性升高(P<0.01),但无一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 在成人心脏手术后早期出现血管扩张性(或麻痹性)休克,应用去甲肾上腺素能支持循环功能,保证肾灌注,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正>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指大量失血失水,使血容量突然减少,致使有效循环障碍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外科常见于内脏穿孔、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烧伤、挤压伤、肠梗阻等。往往病情危急,发展迅速,需医、护密切配合积极抢救,而病情变化的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一、对各主要脏器的观察1、心血管灌注的观察维持血压的主要因素为心脏的有效收缩、足够的血容量与适当的外周血管阻力。其中任何一个因素有了显著的变化时,都会影响血压的稳定。在有效循环不足时,总是先有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12例,收集患者所有临床资料,对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有效地临床护理,及时地对患者进行止痛、补充血容量、升压、解痉及诱导排尿等处理后,所有患者病情都得到好转,未发生较为严重的后果。结论对心脏介入手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采取有效地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能有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休克(shock)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机体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循环的血量,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依赖于:①充足的血容量;②有效的心搏出量;③良好的周围血管张力.  相似文献   

15.
当组织代谢所需超过可获得的,可出现循环衰竭。在儿童中,灌注不良的最常见原因是低血容量。如早期识别和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对扩容反应很快。对扩容反应不好的儿童,需要估价血液动力学方面的参数,包括血流、血压和血管阻力的指数。基于本报道,能够作出明智推荐对循环系的药理学疗法。  相似文献   

16.
休克     
休克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反应。是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可在多种情况下发生。有效循环血量依赖三个因素:充足的血容量;有数的心排出量;完整的周围血管张力。三因素中任何因素的改变超过代偿限度时,均导至有效循环血量下降,使组织器官灌流不足而发生休克。休克发展中,三因素常都累及,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肾上腺素类血管活性药物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间的2482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术后303例应用肾上腺素类血管活性药物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肾上腺素类血管活性药物的病例占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12.2%.对不同种类心脏病手术,肾上腺素类药物应用的情况不同.绝大多数患者心功能改善;极少数因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死亡.结论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常规治疗循环维持不佳,应积极应用肾上腺素类药物;当心功能改善后,也需积极地、逐步地撤离肾上腺素类血管活性药物;肾上腺素类药物在心脏手术后应用的深层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实验室指标与体外循环支持心脏手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AKI)发生之间的相关性,从而预测其发生的风险。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体外循环支持心脏手术的84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纳入对象的术前、术中、术后等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48 h内是否发生AKI将所有患者分为AKI组和Non-AK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体外循环支持心脏手术后早期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319例患者在手术后48 h内被诊断为AKI,AKI发生率为37.9%。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肌酐升高、体外循环时间延长、术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降低和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升高是体外循环支持心脏手术后早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可以预测早期AKI的风险,敏感性为79.6%,特异性为75.1%。结论: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可预测体外循环支持心脏手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翁以炳  段美丽  董磊 《医学综述》2013,19(12):2295-2297
目的分析ICU外科手术后脓毒症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ICU诊治的91例因外科术后伴脓毒症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同期收治外科来源患者1 625例,其中术后因脓毒症死亡91例,病死率达5.6%。从受累及的系统、器官来分析,普外科:受累主要在肺脏、肾脏、消化、循环和凝血系统;胸外科:肺脏的问题明显突出;泌尿科:主要出现肾脏、肺脏、循环和凝血系统的问题;妇产科:出现肺脏、肾脏、循环和凝血系统的问题;血管科和骨科:出现心脏、肾脏、循环和凝血系统的例次相对较多。结论外科术后脓毒症患者的高病死率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救治。  相似文献   

20.
低血容量休克治疗上的首要问题,是恢复有效的循环血容量。要做到精确估计血容量是否补足,目前临床上尚缺乏一简便而可靠的办法。应用血容量测定,虽然对决定血容量的多少有所帮助,但除在广泛应用仍受一定的设备及技术条件限制之外,临床上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考虑:①当时的具体心脏对掌握循环血容量的能力究竟如何?血容量的进一步补充,是否与心排血功能相适应,而不致超越心脏负担,造成肺水肿、心力衰竭的危险;②在进行性血容量减少的情况下,应用血容量测定的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