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眩晕常见病因、发病年龄及其各相关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10例主诉眩晕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头位激发试验,以及头部CT、MR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动脉彩超等检查结果,分析病因和发病年龄,总结临床特征。结果:110例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50例(45.45%)、后循环缺血(PCI)41例(37.27%)、神经症4例(3.64%)、梅尼埃病5例(4.55%)、脑出血4例(3.64%)、前庭神经元炎2例(1.81%)、桥小脑角肿瘤2例(1.81%)、药物性眩晕1例(0.91%)、多发性硬化1例(0.91%)。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及后循环缺血是眩晕的常见病因,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各种疾病有其临床特征,可通过发病年龄、发作诱因、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特征进行鉴别诊断,老年人以PCI居多,一旦发生梗死后果严重,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眩晕症的病因,探讨其正确诊断。方法:148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病人,根据病史、主诉、主要症状、伴随症状、体征并结合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分析其病因。结果:148例眩晕病例中,脑血管疾病94例(63.5%),其中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占32%,梅尼埃病17例(11.5%);药物中毒11例(7.5%);功能性眩晕9例(6%);偏头痛5例(3.4%);其它12例(8.1%)。结论:眩晕为主要症状的病因中,以脑血管病为最常见,主要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药物中毒也较为常见,应引起注意。只有对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合理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有眩晕主诉门诊患者的常见病因,为减少临床误诊、漏诊提供方法依据。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就诊神经内科门诊以眩晕为主诉的患者461例作为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病史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确定眩晕常见病因,并分析各年龄层病因分布。结果:461例门诊眩晕患者病因前5位依次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240例(52.06%),后循环缺血(PCI)76例(16.49%),偏头痛45例(9.76%),原发性高血压43例(9.33%),神经症30例(6.51%),BPPV是各年龄层导致眩晕的最常见病因。分析各年龄层眩晕常见病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患者的病因多种多样,BPPV为最常见的病因,临床医师应注重BBPV病因的诊治,并对引起眩晕的各种常见病因加以区分,从而快速准确的诊治眩晕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眩晕为主诉患者的常见病因及分布特征。方法:入选200例以眩晕为主诉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Dix-Hallpike试验及头颅CT/MR、TCD等检查结果并分析病因。结果:在200例患者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86例(43%),后循环缺血(PCI)65例(32.5%),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TIA27例(13.5%),脑干梗死22例(11%),小脑梗死16例(8%),神经症22例(11%),梅尼埃病15例(7.5%),前庭神经元炎8例(4%),小脑出血3例(1.5%),病因不明确3例(1.5%)。结论:BPPV是眩晕最常见病因。患者发病年龄和持续时间可以作为眩晕鉴别诊断的参考指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常见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诊治的200例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借助头部CT、经颅多普勒及颈动脉超声等辅助检查方法,对眩晕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眩晕患者病因和构成因素: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100例,占50%;后循环缺血(PCI)47例[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0例小脑梗死,20例腔隙性脑梗死,2例大脑后动脉梗死] 占23.5%;52例为其他病症占26.0%,包括:25例神经症、5例颅内肿瘤,4例梅尼埃病,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小脑出血,4例心律失常、1例眼源性眩晕、6例高血压、2例前庭神经元炎;其中还有1例病因不明.结论 BPPV为眩晕最常见的病因[关秀萍.国人眩晕症的病因及治疗综合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7):755-756.].医师应提高对BPPV的认识,同时应明确眩晕的其他病因,以提高眩晕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眩晕宁片治疗高血压病痰湿中阻、肝肾不足证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方法,选择经过规范治疗的2级高血压病眩晕患者60例,中医辨证符合痰湿中阻、肝肾不足证,每组30例,分别给予眩晕宁片与安慰剂治疗8周,观察两组眩晕症状的改善率、消失率以及眩晕标尺数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消失率为44.8%,总改善率达96.9%,安慰剂组症状消失率31%(FAS)、32.1%(PPS),总改善率为51.7%(FAS)、53.5%(PPS).治疗组眩晕标尺数值平均下降4.83,对照组平均下降3.14(FAS)、3.28(PPS).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FAS与PPS结论一致.结论:眩晕宁片在改善高血压病痰湿中阻、肝肾不足证患者眩晕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唐川 《四川医学》2012,33(12):2197-2198
目的探讨眩晕病的常见病因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198例眩晕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眩晕临床特点和确定病因。结果 198例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98例;后循环缺血(PCI)45例:其中小脑梗死9例,TIA 14例,腔隙性脑梗死21例,大脑后动脉梗死1例;其他54例:梅尼埃病5例、小脑出血3例、蛛网膜下隙出血2例、颅内肿瘤4例、前庭神经元炎3例、神经症26例、眼源性眩晕2例、心律失常4例、高血压病5例;病因不明1例。结论眩晕的病因多种多样,涉及多学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眩晕患者最常见的病因[1]。应提高临床医师对BPPV的认识。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应及早行头颅CT、TCD、心电图,必要时MRI等有关检查,明确病因,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眩晕病人给予不同护理措施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眩晕的临床症状,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分型(肝阳偏盛、心脾两虚、痰湿阻滞、肾精不足)分别运用不同护理措施护理眩晕病人168例的疗效。结果:治愈139例,治愈率82%,显效2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5%。结论:眩晕病人给以辨证施护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谢少斌  陈辉隆 《华夏医学》2006,19(3):445-446
目的:进一步认识老年人眩晕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检查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08例老年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以及病因分布情况。结果:108例老年眩晕患者中,心血管病变占31.5%,中枢神经病变占30.6%,周围前庭病变占17.6%,13%患者有一种以上诊断,13例病因不明,占12.0%。结论:引起老年人眩晕的病因较为复杂,大约有88.0%可明确,以中枢神经病变和心血管病变为主,检查方法繁多,前庭功能检查特异性高,但敏感性差。  相似文献   

1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造影3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春瑞  李军  杨睿海 《吉林医学》2010,31(16):2474-2475
目的:观察以眩晕为唯一或主要症状的患者的脑血管造影的结果,从而对眩晕的血管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34例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按改良的Seldinger技术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4老年患者中共有例22(64.7%)患者存在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其中单纯前循环病变3例(8.8%),单纯后循环病变12例(35.3%),前后循环同时受累的复合病变7例(20.6);其余12例(35.3%)造影未见血管结构异常。结论:后循环血管结构异常是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重要病因,前循环狭窄亦是病因之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安全准确的检查手段,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中导致老年人眩晕发作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老年眩晕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老年患者的眩晕发病年龄以60~70岁多见,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在108例眩晕患者中,周围性眩晕36例,中枢性眩晕65例,非系统性眩晕7例。老年眩晕症以中枢性眩晕为主,心脑血管病是主要病因,其中最常见病因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结论:老年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确定病因,全面检查,多科联合诊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耳石复位疗法的疗效。结果: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与头位改变有关的眩晕发作,伴眼震,恶心、呕吐等迷走神经刺激症状。行耳石复位疗法后,106例(88.3%)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耳石复位疗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良好,可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陈惠华 《华夏医学》2000,13(4):537-537
眩晕(Vertigo)是人体对空间定向的一种运动错觉,专指自觉的平衡障碍或自身空间的定向障碍,是自身或外物的运动性错觉,主要症状是视物旋转、浮沉或自身摇摆感,常伴有眼球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耳鸣等症状[1]。眩晕仅是一种临床症状,可由不同解剖部位的不同病因所引起,临床所说的眩晕为前庭性眩晕,包括周围性及中枢性,具体病因可有梅埃病、迷路病变、酒精中毒、晕动病、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高血压病等[2]。我科1996年2月至1999年6月以来,用黑龙江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眩晕,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眩晕滴液缓解眩晕症主要症状的效果和速度.方法 将20例眩晕症患者未经任何药物处理前,在患者双外耳道1/3以内处分别滴入眩晕滴液2滴,每例1次,观察患者眩晕主要症状减轻程度,以滴药前后症状的有无及程度变化来对比.结果 滴药前总积分与滴药后各时段总积分比较:P<0.01,效果显著.结论 眩晕滴液能够有效、迅速缓解眩晕症状,并且无明显副作用,经济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观察颈部三区法小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0例颈性眩晕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取颈部三区发进行小针刀治疗,每周治疗一次,治疗3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采取葛根素注射液400mg入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连用3日,口服西比灵10mg每晚睡前服用,连服7日为一个疗程.经过2个疗程治疗进行观察,评价治疗效果:治愈,眩晕症状和阳性体征基本消失;显效,眩晕等主要症状基本缓解;有效,眩晕等主要症状和阳性体征较明显减轻;无效,眩晕等主要症状和阳性体征改善不明显或加重.评价颈部活动度变化:颈部活动基本正常;颈部活动部分好转,颈部活动无改善.结果 治疗组治愈20例,占80%,显效4例,占16%,有效1例,占4%,治愈显效率96%;对照组治愈2例,占8%,显效12例,占48%,有效11例,44%,治愈显效率为56%,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治愈率差别显著(P<0.01).治疗组颈部活动均明显好转或者恢复正常100%(25/25),对照组仅有4%(1/25)颈部活动明显好转,两组明显差异(P<0.01).结论 颈部三区法小针刀治疗颈性眩晕初步观察临床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效果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16.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病因复杂.眩晕型癫痫是眩晕的病因之一,在临床上很少见,由于其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误治.现将我科近两年收治的13例眩晕症中被诊断眩晕型癫痫的脑电图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的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5年9月以眩晕为初始症状及主要症状在本院急诊留观患者共48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纳洛酮组和对照组两组,对比分析纳洛酮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纳洛酮组为95.83%,对照组为87.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纳洛酮组完全缓解及显效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椎基底动脉缺血所致的眩晕缓解慢、复发率高,尽早应用纳洛酮可减轻细胞内超钙,减轻神经细胞的损害,从而缓解眩晕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宋叶华 《中外医疗》2010,29(36):54-54
目的探讨以眩晕为主诉患者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 160例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门诊和住院病人,以眩晕为主诉。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Dix-Hallpike试验、颅多普勒超声(TCD)、头部CT/磁共振成像(MRI)、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分析调查病因并随访观察。结果 160例眩晕患者的病因及构成,BPPV139例(86.88%),其中纯BPPV134例(83.75%),BPPV合并神经症5例(3.13%);PCI14例(8.75%),其中,脑干梗死5例(3.13%),小脑梗死9例(5.63%);神经症7例(4.38%)。经统计学分析,各疾病出现眩晕持续时间差异和3个年龄组中疾病构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PPV是眩晕患者常见病因;患者发病年龄和眩晕持续时间可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临床医师应提高对BPPV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眩晕患者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258例眩晕患者,根据其临床特点结合辅助检查,分析其眩晕病因。结果 258例眩晕患者的常见病因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41例(54.7%),后循环缺血54例(21.0%),神经症33例(12.8%),高血压病10例(3.9%),前庭神经元炎5例(1.9%),偏头痛5例(1.9%),梅尼埃病3例(1.2%),多发性硬化2例(0.8%),脑干出血2例(0.8%),桥脑小脑角肿瘤1例(0.4%),不明原因2例(0.8%)。结论 BPPV是眩晕患者最常见的原因。对眩晕患者需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合理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颅彩色多普勒(TCD)仪及脑电地形图(BEAM)仪对眩晕患者进行检测,探讨眩晕的病因。方法:采用香港力新公司TRANS-LINK900型TCD仪用2MHz脉冲式多普勒探头测定并根据临床制定的标准对异常情况作出判断。结果:280例TCD异常率89.25%;BEAM异常率21.42%;脑血管痉挛49.28%;脑供血不足47.85%。结论:TCD及BEAM的检测对眩晕的病因与诊断有一定帮助,有利于提高眩晕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