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研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蓄积的影响 ,并探讨其与组织蛋白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用 10 0mg/L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2 4h ,分别测定巨噬细胞胞浆和溶酶体中胆固醇的含量以及溶酶体中组织蛋白酶的活性。结果发现 ,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均可引起细胞胆固醇含量增加 (分别为 2 2 .2± 0 .4 μg和 2 2 .5 5± 0 .15 μg比对照组的 7.0± 0 .4 μg ,P <0 .0 1) ,但蓄积部位和形式完全不同 ,前者蓄积部位主要在胞浆并以胆固醇酯为主 (胞浆与溶酶体分别为 18.9± 0 .4 μg和3.3± 0 .2 μg ,游离胆固醇与胆固醇酯分别为 0 .73± 0 .0 5 μg和 18.1± 0 .4 μg) ,后者主要在溶酶体并以游离胆固醇为主 (胞浆与溶酶体分别为 3.6 5± 0 .14 μg和 18.90± 0 .15 μg ,游离胆固醇与胆固醇酯分别为 14 .13± 0 .14 μg和 4 .77±0 .33μg) ;前者不引起溶酶体组织蛋白酶的活性改变和蛋白含量增加 (组织蛋白酶L和D分别为 99.5± 3.4和 2 8.0± 2 .4 ,对照组分别为 10 2 .3± 8.2和 2 7.3± 1.6 ,P >0 .0 5 ;蛋白含量为 8.8± 0 .4 μg ,对照组为 9.0± 0 .3μg,P >0 .0 5 ) ;后者则造成溶酶体组织蛋白酶活性的明显降低和蛋白蓄积 (组织  相似文献   

2.
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THP 1巨噬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和胆固醇流出的影响。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检测细胞内胆固醇流出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平均荧光强度。THP 1巨噬细胞与 5 0mg 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孵育不同时间即 6、12、2 4、4 8h ,油红O染色 ,显微镜下观察 ,可见细胞内脂滴由小而少逐渐地变为大而多 ,特别到 4 8h时非常明显地增多变大。油红O染色细胞计数分别为 2 6± 3个、30± 4个、4 3± 5个、5 4± 5个。 2 4h和 4 8h时分别与 6h时比较 ,油红O染色细胞明显增多 (P <0 .0 5 )。用 5 0mg 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孵育THP 1巨噬细胞不同时间即 6、12、2 4、4 8h ,测量胆固醇流出。结果显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THP 1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的影响依时间不同而有所不同 ,在 6、12、2 4、4 8h时胆固醇流出分别为 2 .2 %、2 .9%、6 .3%、7.8% ,2 4h、4 8h时分别与 6h时比较 ,胆固醇流出明显增多 (P <0 .0 5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使THP 1巨噬细胞的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平均荧光强度从 6h时的 11.1增加到 4 8h的 32 .2。提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上调THP 1巨噬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的表达并增加胆固醇流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34(IL-34)对小鼠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巨噬细胞系RAW 246.7,并分为对照组(PBS)、处理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 40μg/ml)]、低剂量组(oxLDL+IL-34 20ng/ml)、高剂量组(oxLDL+IL-34 50ng/ml),不同条件诱导培养24h,油红O染色观察泡沫细胞形成情况,比色法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胆固醇酯及游离胆固醇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1)、中性胆固醇水解酶(nCEH)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处理组与低剂量组细胞内总胆固醇、胆固醇酯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处理组比较,高剂量组细胞内红染脂滴增多,细胞内总胆固醇[(0.23±0.04)μg/μl vs(0.14±0.02)μg/μl,P0.05)]、胆固醇酯水平明显增多[(0.12±0.02)μg/μl vs(0.06±0.05)μg/μl,P0.05)],ACAT-1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1.03±0.12 vs 0.43±0.07,P0.05),nCEH蛋白和mRNA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高剂量IL-34能增加巨噬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蓄积,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ACAT-1促进细胞内游离胆固醇的酯化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脂质蓄积及CD36表达的影响。方法用50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0、0.312、1.25和5μmol/L)共同孵育THP-1巨噬细胞24h,以空白组作对照,用液体闪烁计数法检测细胞[3H]胆固醇流入情况,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蓄积情况,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与免疫印迹分析法分别检测THP-1巨噬细胞CD36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汀使THP-1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入减少,对照组胆固醇流入为35.90%±2.36%,0、0.312、1.25和5μmol/L阿托伐他汀组胆固醇流入分别为47.10%±3.18%、41.20%±2.88%、35.10%±2.35%和28.30%±1.98%;阿托伐他汀能抑制THP-1巨噬细胞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油红O染色可见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阿托伐他汀组细胞内脂滴较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明显减少,且脂滴颗粒体积变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对照组细胞总胆固醇含量为78.24±11.35mg/g,0、0.312、1.25和5μmol/L阿托伐他汀组细胞总胆固醇含量分别为123.13±15.92mg/g、115.36±13.18mg/g、107.52±12.05mg/g和98.03±10.24mg/g。阿托伐他汀使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CD36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结论阿托伐他汀引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CD36表达下调,并使脂质蓄积减少。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苦瓜蛋白对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及其机制 ,用离心、超滤和色谱技术从苦瓜 (MomordicacharantiaL)果肉中提取苦瓜蛋白 (Momordicin) ,THP 1细胞经 16 0nmol/LPMA孵育 2 4h ,诱导其分化成巨噬细胞 ,然后用 2 5mg/L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孵育 4 8h ,使其泡沫化 ,以观察苦瓜蛋白对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细胞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变化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苦瓜蛋白对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的影响。结果发现 ,经苦瓜蛋白作用后 ,细胞内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均显著减少 (对照组总胆固醇为 6 34± 2 1,苦瓜蛋白处理组为 2 5 7± 2 6 ,P <0 .0 1;对照组胆固醇酯为 339± 2 1,苦瓜蛋白处理组为 93± 9,P <0 .0 1)。胆固醇酯与总胆固醇比值从对照组的 6 2 .9%下降到 36 .2 %。同时 ,细胞内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表达显著上调 (P <0 .0 5 )。提示苦瓜蛋白抑制THP 1单核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可能与上调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卵磷脂和鞘磷脂对高密度脂蛋白 3介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胆固醇流出的影响 ,测定了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磷脂含量及游离胆固醇 -胆固醇酯平衡的变化。结果发现 ,各组细胞内胆固醇含量从 79.75 μg/皿变为 42 .79、37.16、31.5 3μg/皿 ;高密度脂蛋白 3组和卵磷脂组中卵磷脂磷含量分别为 13.95和 16 .2 8μg/皿 ;高密度脂蛋白和鞘磷脂组中鞘磷脂磷含量分别为 5 .0 3和 7.0 1μg 皿。细胞与BSA、卵磷脂、鞘磷脂单独孵育后 ,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分别为 75 .30、74.6 5和 73.0 9μg/皿 ,游离胆固醇 /总胆固醇比值分别为 5 9.42 %、5 6 .95 %和 6 4.77%。结果提示卵磷脂和鞘磷脂均能促进高密度脂蛋白 3介导细胞内胆固醇流出 ,后者强于前者 ,而卵磷脂和鞘磷脂单独不能促进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鞘磷脂促进细胞内胆固醇酯向游离胆固醇转化 ,卵磷脂促进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向胆固醇酯转化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抗磷脂抗体对巨噬细胞摄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及其主要清道夫受体CD36抗原表达的调节 ,将培养的U937细胞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80mg L)和抗磷脂抗体 (10 0mg L)孵育 ,用酶荧光法观察人类单核细胞株U937内脂质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流式细胞术观察CD36抗原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改变。结果发现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存在时细胞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含量分别为 2 4 3± 9mg g细胞和 2 89± 12mg g细胞 ,流式细胞仪测CD36抗原为 2 5 % ,凝胶电泳分析CD36mRNA β actionmRNA为 1.0 5 ;在加入抗磷脂抗体后 ,胞浆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明显增加 ,分别为 2 76± 10mg g细胞和 4 78± 13mg g细胞 ,流式细胞仪测CD36抗原为 37% ,凝胶电泳分析CD36mRNA β actionmRNA为 1.90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以上提示抗磷脂抗体有促进U937细胞摄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 ,这一过程是通过在转录及蛋白水平上调CD36抗原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亲环素A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巨噬细胞荷脂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细胞内胆固醇蓄积的关系,进而探讨亲环素A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75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RAW264.7巨噬细胞共同孵育,建立巨噬细胞荷脂化模型,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的形成,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含量,Western-blot检测亲环素A的蛋白表达;用75 mg/L普罗布考干预对上述检测的影响。结果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RAW264.7细胞共同孵育48 h后,油红O染色显示细胞内有大量脂滴形成,细胞内总胆固醇和游离胆固醇含量均明显增加,胆固醇酯/总胆固醇的比值为42.3%±5.9%,符合荷脂细胞特征;亲环素A的蛋白表达明显减弱。予普罗布考处理,细胞内脂滴明显减少,胆固醇酯/总胆固醇的比值降至32.9%±2.5%,亲环素A的蛋白表达增加81.3%±3.6%,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荷脂过程中,亲环素A表达下调,促进细胞胆固醇蓄积;普罗布考干预可上调亲环素A蛋白表达,减轻细胞内的胆固醇蓄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胆固醇转运复合物中关键蛋白亲环素A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巨噬细胞荷脂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细胞内胆固醇蓄积的关系,进而分析亲环素A在巨噬源性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75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RAW264.7细胞共同孵育,建立巨噬细胞荷脂化模型;Western-blot、免疫荧光法检测亲环素A蛋白的表达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的变化。结果75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RAW264.7细胞共同孵育48 h后,亲环素A的蛋白表达逐渐减弱,48 h、72 h分别较未处理组下降了54.5%±6.3%、59.8%±5.9%(P<0.05)。间接免疫荧光定位检测发现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显著抑制RAW264.7细胞中亲环素A在胞膜、胞浆中的表达,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作用更明显。细胞内胆固醇酯/总胆固醇的比值由未处理组的28.3%±1.2%上升至48 h的42.3%±5.9%(P均<0.05)。结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泡沫化过程中,亲环素A的表达下调与细胞胆固醇蓄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激动剂和拮抗剂对THP-1巨噬细胞胆固醇蓄积及CD36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对照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Ciglitazone处理组和GW9662处理组,后两组用5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与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激动剂Ciglitazone(10μmol/L)及拮抗剂GW9662(10μmol/L)共同孵育24 h,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细胞总胆固醇蓄积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THP-1巨噬细胞CD36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76.28±10.36 mg/g)相比,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121.63±13.32 mg/g)能使细胞总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而Ciglitazone能使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的细胞总胆固醇含量进一步增加(136.23±14.78 mg/g),GW9662能使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的细胞总胆固醇含量减少(98.52±11.45 mg/g)。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拮抗剂GW9662使巨噬细胞CD36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及胆固醇蓄积减少,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激动剂Ciglitazone使巨噬细胞CD36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及胆固醇蓄积增多。结论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拮抗剂使THP-1巨噬细胞胆固醇蓄积减少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CD36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对单核细胞株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的变化与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THP-1单核细胞株经佛波酯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用不同浓度C反应蛋白或高密度脂蛋白在体外干预巨噬细胞,测定干预前后巨噬细胞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巨噬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反应蛋白或高密度脂蛋白均可以诱导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P<0.05),C反应蛋白使巨噬细胞内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含量显著增加(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使细胞内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显著降低(P<0.01)。结论C反应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都能引起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表面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上调,提示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并不是介导巨噬细胞参与炎症反应病理生理变化的关键性受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预处理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平滑肌细胞泡沫化过程中亲环素A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胆固醇蓄积的作用,从新的角度探讨氨氯地平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6组:对照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氨氯地平(0.1、1.0和10.0 μmol/L)处理细胞1 h后加入8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共同孵育72 h组及10.0 μmol/L氨氯地平单独处理组,Western-blot和RT-PCR分别检测亲环素A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改变;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的形成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变化.结果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组的细胞内亲环素A的表达明显减少;经氨氯地平处理后,随着氨氯地平浓度的增加,细胞内亲环素A的表达逐渐增加,10.0μmoL/L氨氯地平预处理细胞组效果最明显,较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油红O染色显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细胞内大量脂滴形成,细胞内胆固醇酯/总胆固醇的比值为57.9%,符合泡沫细胞特征;预先予氨氯地平处理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内脂滴逐渐减少,细胞内胆固醇酯/总胆固醇的比值逐渐降低,10.0μmol/L氨氯地平预处理细胞组效果最明显,为37.8%;结论 氨氯地平预处理,可上调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平滑肌细胞泡沫化过程中亲环素A的表达,减轻细胞内的胆固醇蓄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钙通道阻滞剂尼卡地平对低密度脂蛋白 (LDL)体外氧化以及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泡沫化过程中细胞内脂质代谢两个环节的影响 ,探讨钙通道阻滞剂抗动脉粥样硬化 (AS)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u2 + 氧化LDL ,动态监测LDL氧化修饰过程中 2 34nm处紫外吸光度及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 ,观察不同浓度尼卡地平 (10 μmol/L、10 0 μmol/L)对体外LDL氧化修饰的抑制作用。收集和培养纯系 6 15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将其分成 4组 :①对照组 ,②氧化修饰LDL(ox LDL)组 ,③ox LDL加 10 μmol/L尼卡地平组 ,④ox LDL加 10 0μmol/L尼卡地平组 ,培养 4 8h后 ,分别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 (TC)、游离胆固醇 (FC)及胆固醇酯 (CE) ,观察不同浓度尼卡地平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泡沫化过程中细胞内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 :①尼卡地平可以降低LDL氧化修饰过程中 2 34nm吸光度峰值 ,明显延长迟滞期 ,使氧化曲线右移 ,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10 μmol/L及 10 0μmol/L尼卡地平分别将迟滞期延长33.96 %和 6 9.6 5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5 )。同时 ,尼卡地平可以减少MDA的生成量 ,10 0 μmol/L尼卡地平抑制MDA生成量更明显 ,MDA减少 2 1%。②ox LDL组细胞内TC、FC及CE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 (均P <0 .0 1) ,巨噬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 58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循环内皮细胞、内皮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观察 ,探讨它们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的关系 ,以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与循环内皮细胞和内皮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血浆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同时测定血浆中循环内皮细胞和内皮素水平 ,进行对比和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循环内皮细胞 :(7 78± 3 31 )cells/ 0 9μl,内皮素(98 1 4± 35 0 8)ng/L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80 9 2 5± 31 1 89) μg/L ,同型半胱氨酸 (1 9 40± 7 0 3) μmol/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 :(4 1 0± 1 60 )cells/ 0 9μl,(52 61± 1 5 71 )ng/L ,(438 2 4± 2 0 0 54) μg/L和(1 1 1 9± 2 94) μmol/L。两组比较P均小于 0 0 0 1。冠心病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血浆循环内皮细胞、内皮素均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2 6(P <0 0 0 1 )、0 979(P <0 0 0 1 ) ,同型半胱氨酸同样与循环内皮细胞、内皮素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47(P <0 0 0 1 )、0 90 0 (P <0 0 0 1 ) ,且冠心病组血浆循环内皮细胞和内皮素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939(P <0 0 0 1 )。结论 氧化低密度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载脂蛋白A1(apoAl)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源性泡沫细胞内胆固醇、胆固醇酯含量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l)表达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以50 ng/ml的佛波酯诱导人THP-1,使其分化为巨噬细胞,再经50μg/m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充分诱导使其转变为负脂的泡沫细胞;然后用不同浓度apoAl(5μg/ml、10μg/ml、15μg/ml、20 μg/ml)孵育泡沫细胞24 h,以apoAl(10μg/ml)孵育泡沫细胞6 h、12 h、24 h.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的变化,用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含量;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不同浓度apoAl干预泡沫细胞后ABCA1 mRNA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经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apoAl和ABCAl多克隆抗体干预泡沫细胞后ABCA1蛋白的表达.结果 (1)THP-1经佛波酯(50 ng/ml)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50μg/ml)分别干预48 h后可成功诱导为富含脂质的泡沫细胞;(2)apoA1可促进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内胆固醇逆向转运,减少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3)随着apoA1干预浓度增加,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内ABCA1 mRNA的表达变化不显著,但蛋白表达增加,0 μg/ml与5 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 apoAl干预浓度下油红O染色阳性细胞率分别为(55±4)%与(43±9)%、(33±4)%、(28±1)%、(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ABCAl抗体干预可增加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蛋白的表达.结论 apoA1-ABCA1通路参与泡沫细胞胆固醇逆向转运,apoA1起关键作用,apoA1增加ABCA1蛋白的表达可能与降低ABCA1蛋白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饲高胆固醇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低密度脂蛋白体外氧化的拮抗作用。方法 :采用饲高胆固醇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兔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 ;采用铜离子 (10× 10 -6mol/L)体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模型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低密度脂蛋白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含量和维生素E水平的影响。结果 :银杏叶提取物 (0 5 g/kg/天 )明显减少饲高胆固醇兔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百分比 (19 0 %± 8 2 %vs 44 9%±17 6 % ,P <0 0 1) ;银杏叶提取物明显抑制铜离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致MDA增加和维生素E减少 (P<0 0 5 ) ,且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有延缓饲高胆固醇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和抗低密度脂蛋白体外氧化修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脂质蓄积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160 nmol/L PMA孵育THP-1巨噬细胞24 h后,细胞分为三组:对照组、ox-LDL组(100 mg/L)和丹红组(100 mg/L ox-LDL+30 mL/L丹红注射液)。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水平,采用液体闪烁计数法观察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Western blot检测细胞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和肝X受体α(LXRα)的蛋白表达,定量 PCR 检测细胞ABCA1和LXRα的mRNA 表达。结果 丹红注射液抑制ox-LDL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脂质蓄积,显著降低细胞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和胆固醇酯(CE)的含量,增加载脂蛋白AⅠ(ApoAⅠ)介导的胆固醇流出,促进THP-1巨噬细胞ABCA1和LXRα的表达。结论 丹红注射液抑制ox-LDL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脂质蓄积,可能与其促进LXRα-ABCA1途径介导的胆固醇流出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高脂血症对LDL氧化易感性的影响以及调脂药物干预后的改变。方法 应用短程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分离血浆LDL ,对 1 1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口服微粒化非诺贝特 2 0 0mg/d、1 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口服普伐他汀 1 0mg/d治疗 4周前后和 6例正常人的LDL在体外以CuCl2 诱导氧化 ,测定LDL开始氧化的迟滞期和氧化速率。结果  (1 )LDL氧化的迟滞期 ,在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均较正常组明显缩短 (43 8± 1 1 6 ,40 8± 1 0 7vs 70 5± 1 4 6min ,P均 <0 0 1 )。 (2 )LDL的氧化速率 ,在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快 (0 0 36± 0 0 0 4 ,0 0 31± 0 0 1 1vs 0 0 2 0± 0 0 1 1O D /min ,P均 <0 0 5)。 (3)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给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后LDL氧化的迟滞期显著延长 (62 4± 5 0min,P <0 0 1 ) ,氧化速率明显减慢 (0 0 31± 0 0 0 3O D /min ,P <0 0 5)。 (4)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于普伐他汀治疗后LDL氧化的迟滞期明显延长 (58 8± 6 1min ,P <0 0 5) ,氧化速率无显著性变化 (0 0 2 5± 0 0 0 9O D /min ,P >0 0 5)。结论 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LDL氧化易感性增高 ,微粒化非诺贝特和普伐他汀能够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  相似文献   

19.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在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中的代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在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中的代谢及其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使用放射配基法观察了两种低密度脂蛋白在单核巨噬细胞中的代谢情况,并测定了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通过受体途径代谢低密度脂蛋白。该受体可饱和,最大结合量(Bmax)为274μg/g细胞蛋白,解离常数为35.7mg/L。低密度脂蛋白经氧化修饰后,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对其结合、摄取和降解均显著增加;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共同孵育的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内总胆固醇含量明显高于低密度脂蛋白组。以上结果提示,低密度脂蛋白经氧化修饰后在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内的代谢途径发生改变并导致细胞内总胆固醇的堆积,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表达脂肪分化相关蛋白对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表达及脂质蓄积的影响。方法构建表达载体pcDNA3.1-HA-脂肪分化相关蛋白,使用THP-1巨噬细胞,通过瞬时转染使之高表达脂肪分化相关蛋白,依次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或)丙泮尼地处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及脂肪分化相关蛋白的表达,油红O染色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细胞内脂质的蓄积。结果随着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增加,巨噬细胞脂肪分化相关蛋白及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表达明显增强,两者呈伴行关系。丙泮尼地能抑制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表达上调,且随处理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减少,并且能减少细胞内脂滴生成。与对照组相比,瞬时转染pcDNA3.1-HA-脂肪分化相关蛋白能使脂肪分化相关蛋白表达明显升高。高表达脂肪分化相关蛋白的巨噬细胞能使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表达增加,促进细胞内胆固醇酯蓄积,并协同增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加入丙泮尼地后,高表达脂肪分化相关蛋白的作用被减弱。结论高表达脂肪分化相关蛋白能上调THP-1巨噬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表达,促进细胞内脂质蓄积。脂肪分化相关蛋白可能通过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促进细胞内胆固醇酯的蓄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