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惠州市主要医疗机构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及时诊治败血症、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惠州市主要医疗机构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送检的血培养标本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从8 674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病原菌1 040株,阳性率为12.0%,分离病原菌前5位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发生率分别为36.6%和30.9%。结论败血症病原菌种类复杂,耐药率高,临床医师应加强疑似败血症患者血液中病原菌的检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2.
85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特点和分析致病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及时明确病原,正确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新生儿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检出菌及药敏实验结果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 临床诊断败血症的血液标本中检出病原菌8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4.71%(21/85),革兰阳性菌75.29%(64/85).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耐药性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未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耐药性高,对亚胺培南未耐药.结论 重视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耐药性检测,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败血症是临床上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感染性疾病.此时血培养的初步结果和合理的经验用药对能否及时救治败血症患者尤为重要.为了解我院血液感染病原菌菌群分布及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我们归纳了本院2007年至2009年9月住院患者血培养中病原菌的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败血症是常见且严重的致命性疾病之一,在住院新生儿中占有较大比例,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较易感染.同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且菌群分布不断变化,耐药菌株逐渐增多,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指导用药,避免滥用药物.本文对37例新生儿血培养新生儿败血症阳性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儿败血症是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明确败血症的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临床医师选择抗菌药物,提高治愈率有着重大的意义。为了解近两年来我院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以达到指导临床用药的目的,对11833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  相似文献   

6.
血培养是临床诊断败血症的重要方法,阳性结果对明确诊断、对症治疗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但据文献报道目前国内的血培养阳性率仅为17.8%和18.4%。为了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客观的反映出败血症患者血内存在病原菌的实际状况,除了临床医生精确选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临床医生》2006,34(2):25-26
7败血症 败血症病情危急,一旦临床诊断确立,应即按患者原发病灶、免疫功能状况、发病场所及其他流行病学资料综合考虑其可能的病原,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尽管新型抗菌药物大量地应用于临床,但败血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并未减少,其耐药菌株逐渐增多,造成治疗困难,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血液培养阳性是确诊败血症的重要依据,大部分患者血液中的细菌数量很低,特别是在感染早期或抗菌药物治疗后,通常小于1×103cfu/L,所以提高血液培养阳性率,快速、准确地作出病原学诊断,一直是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重要课题[1].  相似文献   

9.
李斯特菌败血症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李斯特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7月至2013年11月共13例经血培养确诊的李斯特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和预后。结果 13例患者中绝大多数有免疫功能低下或重要器官损害。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李斯特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最高,为100%,其次为对亚胺培南、红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对苯唑西林的敏感率仅为33.3%。13例中8例治愈、2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李斯特菌感染患者多系高龄或有基础疾病,早期的病原微生物诊断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之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也有利于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由于大量抗菌药物在临床工作中的广泛的使用,使血培养标本中各类细菌和真菌的耐药性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的经验用药已经不能满足如今的要求,且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产生了极大障碍.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重要手段,可通过培养手段明确病原体,并可进行后续的药物敏感试验,其结果可用于指导临床用药,从而更为准确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因而在临床受到广泛重视.本研究旨在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准确快速作出病原学诊断,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11.
败血症1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败血症病原菌的变迁及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142例败血症患者的血培养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42例败血症患者血培养共分离出致病菌158株:革兰阳性菌76株(48%), 革兰阴性菌69株(44%),真菌13株(8%),占前3位的致病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2001~2003年每年的菌种变化不大.革兰阳性球菌存在普遍耐药现象,耐药率逐年上升,并且发现1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去甲万古霉素耐药,未发现对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也逐年上升,但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142例治愈98例(69%),死亡33例(23%),自动出院11例.结论: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都有增高的趋势,提示败血症的治疗要根据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血培养分离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正常人血液是无菌的,当细菌侵入血流时,可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血培养检查的快速和准确性对于诊断和治疗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若能在败血症早期检出病原菌并得到药敏结果,使病人得到准确的抗菌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本文总结全年临床采集的血培养标本分离鉴定细菌的情况,并对血培养分离的菌株进行了耐药性分析。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血液培养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日益受到临床重视.一方面,血培养可以明确诊断是何种病原菌感染;另一方面,依据血培养结果进行的药敏试验,能够指导临床用药,进而减少抗菌药物的误用和滥用,大大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患者医疗费用.但血液培养结果的准确性是发挥其临床指导作用的前提.要获得准确的血液培养结果,首先要确保血培养标本未受到污染[1,2].本文探讨血培养标本采集环节的造成标本污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规范化标本采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和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检出病原菌及药敏实验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721例可疑标本中,分离和鉴定出134株细菌,检出的革兰阳性菌占97.57%(131/134),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武警广西总队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病原学检查和临床医师对培养阳性结果采纳及治疗转归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近2年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共491例进行病历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 491例患者中痰培养38例,阳性15例,阳性率为39.5%;血培养74例,阳性4例,阳性率为5.4%;药敏提示青霉素及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较高,达80%~100%;碳青霉烯、头孢菌素、氨基糖甙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低,在30%以内。结论药敏提示抗菌药物耐药率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因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低,培养阳性率低及培养结果滞后,其在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上所起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6.
努力提高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众所周知,血液细菌培养(血培养)是确立败血症诊断的重要依据。明确败血症的病原菌,对临床有针对性地抗菌治疗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地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但目前国内血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亟需改进。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各种诊断治疗手段与日俱增。如器官移植、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败血症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常见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患者血培养标本经美国Versa-TREK血培养仪培养,分离所得菌株用英国先德ARIS 2X进行鉴定药敏,比较前5位细菌耐药特征。结果 204株病原菌中,医院感染菌共194株,占98.7%;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阴沟肠杆菌为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且医院感染菌的多重耐药率高于院外感染菌。结论临床需及时掌握败血症的细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和动态变化,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346例严重感染病人致病菌的分析及其药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诊断为细菌感染的患者,特别是严重感染及医院内感染,在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得出前,为了争取时间早期治疗,常应根据当地近期回顾性细菌感染性疾病致病菌的分析及药敏试验结果,经验性地及时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待细菌分离出及药敏试验结果确定后再调整为最敏感的抗菌药物。特别是对免疫功能低下或医院内感染的患者,其病死率很高,为了降低病死率,经验性治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对近2年我室对346例严重感染病人血培  相似文献   

19.
1269份儿童菌血症血培养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临床菌血症或败血症中主要致病菌及对目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利于病原菌的监控和治疗,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血培养标本用BACTEC9120荧光全自动血培养仪,阳性标本用ATB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法。结果在1269份儿童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256株,阳性栓出率为20.2%。病原菌以革兰阳性(G^+)球菌居首位(66.0%),革兰阴性(G^-)杆菌次之(31.6%),真菌占1.9%,其他细菌占0.4%。葡萄球菌属和克雷伯菌属是儿童菌血症或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耐苯唑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和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为62.5%和44.4%。G^-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常见。肺炎克雷伯菌有10株产ESBLs(31.2%),大肠埃希菌有9株产ESBLs(32.1%)。结论儿童菌血症或败血症感染患者以G^+菌感染居多,G^-杆菌次之,且耐药率较高。应重视儿童菌血症的血培养及对血培养病原菌进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黏质沙雷菌败血症致严重全血细胞减少的诊疗方法,以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1例黏质沙雷菌败血症致严重全血细胞减少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反复发热20 d入院,入院后持续发热,稽留热型,全血细胞进行性下降。综合相关检查结果及病史排除伤寒、疟疾、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地中海性贫血、红斑狼疮等疾病。最后依据血培养结果确诊为黏质沙雷菌败血症致严重全血细胞减少。根据药物敏感性(药敏)试验先后单用和联用4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后联用头孢吡肟、地塞米松治疗,患者体温降至正常要求出院,但出院第5天死亡。结论早期进行血培养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高效抗生素治疗,可降低黏质沙雷菌败血症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