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血压病前贤常以平肝潜阳、祛痰化湿、育阴潜阳治之,其效毋庸置疑。惟此疾病因复杂,若单以上法治之,亦有罔效者,此时则应细辨其症结所在而另辟蹊径。我在高血压专科门诊中,曾遇几例高血压病者,由于情志抑郁,因而气机逆乱而为病。缘肝为风木之脏,喜条达舒畅,倘遇暴怒、情志不舒等,以致肝气郁结,久则气滞而挟血瘀。此时一味以平肝潜阳、祛痰化湿治之,收效甚微。若以疏理肝气、平熄肝火为基本之法,助以活血通腑,使气行得畅,则其效甚彰。曾治一董姓女患者,58岁。患高血压已多年,屡用西药,血压维持在140/100毫米汞柱之间,停服西药则即升高。近来头晕时作,头痛难忍,夜寐不酣,胸闷气短,精神疲惫,五心烦热,纳谷不馨,大便秘结。脉弦细,苔薄舌质红。血压170/110毫米汞  相似文献   

2.
3.
老年病的病理十分复杂。虽然其根本病理是“以虚为本”,然而正虚无力驱邪 ,则正邪相持而虚中夹实 ;无力抗邪 ,则邪乘虚而入 ,以致邪热留恋或燥热移行于大肠 ,导致肠腑积热 ,气机郁滞 ,腑气不通 ,出现由虚致实的病理变化。临床上我们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 ,重视运用通腑法取得较好疗效 ,现将典型病例总结报道如下。1 痰热郁肺病例 :任某某 ,男 ,78岁 ,因“慢支急性发作、肺气肿、肺心病”收住院。证见 :发热 ,咳嗽 ,咯吐黄色脓痰 ,易咯出 ,伴胸闷 ,气喘 ,尚能平卧 ,双下肢不肿 ,纳呆 ,小溲黄 ,大便干结不易解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滑数。…  相似文献   

4.
通腑法在中风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东  秦雪梅 《陕西中医》2005,26(7):677-678
中风多数伴有腑实证。气机逆乱导致腑实不通是中风病的病机关键,也是病势发展的关键。中风腑实不通的中医治疗多以承气汤为基础,配以活血、化痰、利水药。采用口服以及灌肠法用药。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笔者在临床上善用通腑法治疗小儿常见病疗效显著,现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
通腑法在中风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英霖 《陕西中医》2004,25(10):943-944
1 通腑之据 《内经》云 :“血之与气 ,并走与上 ,则为大厥 ;气复返则生 ,不复反则死” ,这就是中医对中风病理的主要认识。既然血之与气并走于上才发生这一疾病 ,在治疗方针上 ,当然就应该使血之与气并走于下 ,才可能促使病机得以逆转。许多医家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 :中风急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培土生金法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按脑卒中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培土生金法早期干预。7d后统计S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SAP发生率为1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培土生金法能有效预防SAP的发生,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通腑理气法在粘连性小肠梗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5月-0010年8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活血化瘀通腑理气组)50例和B组(小肠减压管组)50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A组治疗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有显著性差异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活血化瘀通腑理气法在粘连性小肠梗阻中的治疗效果好,值得在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西医学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及胃溃疡等,按表现统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中医治疗本病通常分寒邪、食滞、气滞、郁热、阴虚、血瘀等证型。笔者从“胃气以降为顺,六腑以通为用”着眼,适时应用通腑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应用1.1肝火胃热:症见胃脘疼痛拒按,痛连两胁,恶心呕吐,口苦,纳差,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治宜通腑泄热,疏肝利胆,方用大柴胡汤化裁。验案:宋某,男,35岁,1997年9月就诊。患者胃脘痛间断发作近6年,每遇情绪波动或饮食不慎而加重,近1月来,胃脘疼痛拒按,牵引两胁及背部,口苦咽干,食欲不振,…  相似文献   

12.
出血性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近年来中医运用通腑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研究颇多,兹就相关文献作一综述.1气血逆乱、腑气不通是出血性中风的病机关键出血性中风常发生于中老年人,多在肝肾阴虚、气血亏损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食失宜等诱因,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血溢脑脉之外而发病.脑脉闭阻,脑神失用,无以统摄全身,则脾胃升降失常,痰饮、宿食、燥屎内结,以致腑气不通[1];或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气不疏,木横土衰,导致中州运化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腑气不通[2];或素体阳盛,嗜食肥甘,聚湿生痰,痰热互结,火热内炽,消烁津液,导致胃肠燥结,腑气不通[2].因此,气血逆乱、腑气不通是出血性中风的病机关键.腑气不通,邪热不得下泄,胃肠燥结,阳明实热上冲,又会使火热更甚,烁液成痰,助阳化风[3];痰热实邪阻滞中焦,影响气血运行布达,加重血瘀[4];风、火、痰、瘀互为因果,使病情不断恶化[5].  相似文献   

13.
14.
通腑法即通腑泄热法,是通泄大便以清除里热的治法。笔者采用此法抢救内科急症患者,疗效较好。例1 王××,男,51岁,工人,1982年8月6日急诊。患者于三日前上腹部剧烈疼痛,如刀割样,向左胸、腰、肩、背放射,伴恶心,呕吐,并出现颜  相似文献   

15.
明《景岳全书·小儿则总论》曰:“小儿之病,非外感风寒则内伤饮食,以致惊风吐泻及寒热疳痫之类。”治疗当以驱邪为首要,实证宜泻,里证宜下,通之则邪去正复,故通腑法亦为儿科临床所广泛应用,笔者就临床工作中治疗儿科疾病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经验丰富,下法是重要的治法之一。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肠梗阻、重症肺病、肿瘤、胰腺炎等危重患者,临床辨证治疗时应用通腑法取得较好疗效。对于不能口服者,可通过鼻饲或保留灌肠等多种方法给药,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减少不良反应,缩短重症患者入住ICU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挽救危重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笔者治疗急症,常用泻下通腑为主,配合清热、解毒、泻火、化痰、开窍、消淤诸法,灵活变通,审证论治,屡收捷效。兹举验案数则如下: (一)宣肺通腑治喘咳李某,男,2岁半。1982年3月13日诊。发热咳嗽2天,加重伴喘息1天。证见壮热不退,  相似文献   

18.
李瑞  林扬 《中医杂志》2003,44(11):827-829,842
通腑法并非只是以荡涤肠道、通导大便为目的。大肠之畅通与否直接关系着六腑乃至于五脏气机的升降,同时,气机升降正常则可转输精气,排泄糟粕,使人体达到正常的阴阳平衡,即新陈代谢。因此,通腑法是指通过通利腑气,使大便畅通,达到疏调脏腑气机的目的,从而治疗各种与腑气有关的病症。通腑法最早见于  相似文献   

19.
不完全性肠梗阻多由外伤致肠管或肠系膜损伤、腹部手术局部粘连、老年肠中积便等所致。临床上多以内科输液扩容、灌肠等保守治疗为主,但不解决根本问题,多数病人因反复发生腹痛而住院。笔者在急诊科工作多年,从中医"六腑以通为顺"的理论着手  相似文献   

20.
丁正康 《陕西中医》1998,19(11):508-509
<正> 1 通腑泄毒治疗肝性脑病 郑某,男,64岁。患者旧有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史,经中西药治疗病情基本稳定。1周前因内痔发炎出血住我院痔科病区行手术治疗,手术顺利。术前肝功能正常,手术后第3d解黑便200余克,遂请内科医师会诊,考虑为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建义用善得定及止血敏、止血芳酸等药静脉滴注,药后便血渐止。第4d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小便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