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逯艳梅  曹甦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8):6849-6849
目的探讨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心脏彩超确诊的53例PDA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7例,于出生后2~7 d分3次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结果治疗组动脉导管关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相比χ2=2.62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后足月儿动脉导管关闭率稍高于早产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正常。结论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后撤机的临床应用。方法:2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撤机后采用头罩吸氧(对照组),3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撤机后采用NCPAP(治疗组),比较两组患儿撤机失败例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慢性肺疾病、腹胀、早产儿视网膜病、动脉导管未闭、脑室旁白质软化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撤机失败例数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明显减少(P﹤0.05),腹胀、早产儿视网膜病、动脉导管未闭、脑室旁白质软化等发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极低体重儿机械通气撤机后使用NCPAP,可以显著降低撤机失败可能,减少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早产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病症,可能会带来某些不良后果,部分病例常规药物治疗不能奏效。我院近期对2例早产超、极低出生体重儿PDA予早期床边手术结扎,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例1胎龄26周,生后29min入院,患儿为臀位分娩,出生前有胎膜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同时研究相关因素对疗效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PDA患儿53例给予口服布洛芬治疗,观察患儿动脉导管关闭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首次治疗有效率为84.91%,治疗失败者8例,经第2疗程治疗后有2例PDA关闭,因此,PDA关闭总有效率为88.68%。研究表明布洛芬的用药时间和患儿出生体重对PDA关闭率均有积极显著的影响,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疗效确切,用药安全。早期应用布洛芬,可显著提高早产儿的PDA关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估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11期)、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4年12月。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7个RCT,包括2 37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空白对照组相比,布洛芬组可以提高早产儿动脉导管闭合率[低体重儿:RR=1.93,95%CI(1.25,2.99),P=0.003;极低体重儿:RR=1.23,95%CI(1.02,1.48),P=0.03和超低体重儿:RR=2.86,95%CI(1.51,5.41),P=0.001],减少败血症的发生率[极低体重儿:RR=0.21,95%CI(0.07,0.64),P=0.006],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吲哚美辛相比,布洛芬组可以减少血清肌酐升高发生率[低体重儿:RR=0.11,95%CI(0.04,0.37),P=0.000 2],小肠坏死性结肠炎发生率[低体重儿:RR=0.52,95%CI(0.29,0.95),P=0.03]和少尿发生率[低体重儿:RR=0.30,95%CI(0.16,0.56),P=0.000 2;极低体重儿:RR=1.40,95%CI(1.03,1.92),P=0.0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静脉注射布洛芬相比,口服布洛芬组动脉导管闭合率高于静脉注射布洛芬[低体重儿:RR=1.35,95%CI(1.12,1.62),P=0.002;极低体重儿:RR=1.42,95%CI(1.07,1.87),P=0.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与乙酰氨基酚相比,布洛芬治疗效果尚不明确,但与其他常规药物相比,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有一定优势,且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6.
任香娣彭艳  孙献梅 《现代护理》2007,13(31):3001-3003
目的分析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及体重增长状况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2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及体重增长状况进行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20例中有225例占70.3%出院时体重未达同胎龄第十百分位。结论体重增长迟缓的相关因素是小于胎龄儿,前3周摄入能量不足,无有效的静脉营养,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等因素。及早并正确采取护理措施是促进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及体重增长状况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32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及体重增长状况进行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20例中有225例占70.3%出院时体重未达同胎龄第十百分位.结论 体重增长迟缓的相关因素是小于胎龄儿,前3周摄入能量不足,无有效的静脉营养,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等因素.及早并正确采取护理措施是促进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异位的相关因素,并就此提出相应的护理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8例极低出生体重PICC置管患儿资料,其中有11例(12. 50%)患儿发生PICC导管异位,命名为发生组,其余77例患者命名为未发生组,分别收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和检查结果,分析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异位的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出生体重、置管前机械通气、置管时间、置管静脉、操作者层级为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异位的相关危险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出生体重、置管静脉为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异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异位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胎龄、出生体重及置管静脉,因此,应通过恢复标准体重、评估血管、测量置管长度等预防和矫正置管位置。  相似文献   

9.
总结8例超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8例超低出生体重儿均在全麻下床边行PDA结扎术,术后置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正压隔离房单间专人护理,通过加强发展性照顾、呼吸道护理、液体平衡的观察护理,重视营养支持、并发症的监测与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以降低超低出生体重儿PDA结扎术后的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结果:术后护理顺利,除l例因家长放弃治疗死亡外,其余患儿均康复出院。结论:熟悉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生理特点与PDA结扎术的常见术后并发症,全面细心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384-3385
探究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低重儿动脉导管未闭对肺动脉压的影响及安全性。选择2014年5月~2016年7月我院儿科收治的40例新生儿,根据治疗药物分为布洛芬组与对乙酰氨基酚组,每组患儿20例,均治疗6d,比较两组患儿动脉导管关闭时间、肺动脉血压、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及血糖等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肺动脉压均明显降低,且对乙酰氨基酚组下降幅度较大(P<0.05)。而动脉闭合时间、闭合率及肝肾功能生化指标未出现明显差异,但对乙酰氨基酚组高胆红血素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布洛芬组。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均对低重儿动脉导管未闭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吲哚美辛改良方案对早产极低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5例患PDA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 给予吲哚美辛0.1 m g/ (kg·d), 每日1 次, 连续6 天。结果: 治疗一疗程后, 22例(88% ) 动脉导管关闭, 2 例(8% ) 变细, 1 例仍开放; 有效率为96% , 复发率为8% 。主要不良反应有肾功能不全(24% )、出血倾向(12% ) 和胃肠道并发症(8% ) 等。结论: 长疗程低剂量吲哚美辛是治疗早产极低体重儿PDA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但对于出生体重低于1 000 g 的超极低体重儿, 应警惕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呼吸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和总结1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呼吸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正确连接呼吸回路,维持通畅的高流量鼻导管给氧的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合理的呼吸道护理是呼吸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护理的关键。结果 1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呼吸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治疗及护理后,气促、呼吸暂停、三凹征等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能顺利撤机,鼻周皮肤无破损。结论对应用呼吸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使用鼻导管给氧,局部皮肤压伤的发生较低,患儿使用鼻导管更加舒适,正压辅助通气的依从性增高,无腹胀、鼻周皮肤破损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动脉导管未闭是存在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先天性异常通道,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本文回顾1例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漏斗式口胃管管饲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消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采用漏斗式口胃管管饲方式,对照组18例采用传统的手推式口胃管管饲方式.观察两组患儿残留奶量、日增加奶量及日增长体重、胃肠功能障碍(呕吐、腹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日增加奶量及日增长体重高于对照组,残留奶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呕吐、腹胀发生率分别为10%、15%,对照组为44%、50%.[结论] 采用经口插入胃管漏斗式管饲喂养方法能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消化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15.
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体会。在132例留置PICC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9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其中3例导管尖端及血细菌培养均为阳性,2例仅血细菌培养为阳性,4例导管尖端和血培养均为阴性。1例家长放弃治疗,8例治愈。高度关注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现的每一个感染征兆,及早采取有效治疗和护理措施,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新生儿动脉导管闭合前后肺动脉压力的变化。方法选取经超声心动图确诊存在动脉导管未闭的新生儿41例,应用三尖瓣反流法评估其肺动脉收缩压,于服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3~7 d后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动脉导管是否闭合,以及肺动脉收缩压、右房室腔大小、肺动脉主干内径的变化,分析肺动脉压力与动脉导管内径的相关性。结果 4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30例于治疗3 d后闭合,6例于治疗7 d后闭合,2例未闭合,3例死亡。36例经治疗后动脉导管闭合的新生儿,其动脉导管闭合后肺动脉收缩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右房室腔大小和肺动脉主干内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1例患儿肺动脉压力与动脉导管内径呈正相关(r=0.77,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在评价新生儿动脉导管闭合前后肺动脉压力的变化情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儿科护理学     
《中国临床护理》2008,(3):171-172
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先天性心脏病低出生体重儿的术后护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进展(综述);缩短患儿术前禁食禁水时间的研究;婴幼儿心脏术后呼吸功能的临床评估  相似文献   

18.
黄越芳  阮明 《新医学》1999,30(10):571-572,578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改良方案对早产极低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5例患PDA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吲哚美辛0.1mg/(kg.d),每日1次,连续6天,结果:治疗一疗程后,22例(88%)动脉导管关闭,2例(8%)变细,1例仍开放;有效率为96%,复发率为8%。主要不良反应有肾功能不全(24%)、出血倾向(12% )和胃肠道并发症(8%)等。结论:长疗程低剂量吲哚美辛  相似文献   

19.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病率在早产儿中约占20%,在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发病率高达40%。通过导管的左向右分流常可诱发或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肺部疾病、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增加心室内出血和支气管发育不艮的发生机会,因此,及时关闭动脉导管有助于改善缺氧,控制心力衰竭,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我院2004年开始应用解热镇痛药美林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1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进行临床观察,明确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诊断标准。方法收集入住NICU且置入PICC导管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对置入导管后发生血培养阳性的11例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根据诊断标准确诊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1例,其他病例可疑与导管感染有关。结论无论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成立与否,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特别是置入PICC导管的患儿,预防感染比明确感染原因重要。置管患儿出现血培养阳性立即拔除导管不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