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美清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717-1718
目的:观察调肝理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肽(NPY)水平影响。方法: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调肝理脾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得舒特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和评价患者疗效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浆VIP、NPY水平变化,另选30例体检健康者作正常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0%,疗效优于对照组(72.61%)(P<0.05),血浆VIP、NPY水平在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肝理脾方对D-IBS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能调节血浆VIP、NPY分泌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2.
何江进 《新中医》2017,49(6):44-46
目的:观察补脾益肠丸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口服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观察组50例则以补脾益肠丸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定症状体征积分与检测胃肠激素胃肠肽(VIP)、酪神经肽(NPY)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腹泻次数、腹痛、大便性状3项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3项积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VI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NPY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IP水平低于对照组,NP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脾益肠丸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并调节胃肠激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联合中药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口服补脾益肠丸,逍遥颗粒,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2周为1个疗程,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腹部不适、大便频次、大便性状、有无黏液、有无排不尽感相关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5-HT、NPY、CGRP的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且观察组血清中5-HT、NPY、CGRP的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降低患者外周血中5-HT、NPY、CGRP,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方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脑肠肽的影响。方法将8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化湿方,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脑肠肽水平和SAS、SD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VIP、NT水平及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NP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湿方可显著改善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调节血清脑肠肽水平,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肝脾并调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生长抑素(SS)、神经肽(NPY)水平影响.方法 8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调肝理脾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得舒特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和评价患者疗效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浆SS、NPY水平变化,另选32例体检健康者作正常对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70%,疗效优于对照组(72.09%)(P<0.05),血浆SS、NPY水平在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脾并调法对D-IBS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能调节血浆SS、NPY分泌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调中汤对脾虚肝旺型厌食症儿童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瘦素(Leptin)、瘦素神经肽Y(NPY)、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脾虚肝旺型小儿厌食症,随机分为调中汤治疗组、西药组和空白对照组。调中汤治疗组予调中汤口服,西药组予葡萄糖酸锌颗粒口服,空白组予健康教育;治疗4周为1个疗程,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Leptin、NPY、VI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调中汤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3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调中汤治疗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调中汤治疗组和西药组治疗后血清Leptin、NPY水平明显升高,血清VIP水平明显降低;调中汤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调中汤可有效治疗小儿脾虚肝旺型厌食症,对血清Leptin、NPY、VIP的分泌影响作用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探寻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能的客观化评价指标。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痛泻药方加减以及匹维溴胺治疗。2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记录患者主要中医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积分;并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结束,检测患者血清胃肠激素5-羟色胺(5-HT)、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胆囊收缩素(CCK)的含量。结果:1)中医证候总体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2%,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能有效改善腹痛即泻、腹胀腹痛、肠鸣矢气、情志抑郁、急躁易怒等主要单项症状,尤其在改善腹胀腹痛、情志抑郁、急躁易怒优于对照组(P0.05)。3)胃肠激素水平检测:2组均能有效改善胃肠激素水平,2组治疗后胃肠激素含量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尤其在改善CGRP水平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清胃肠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调肝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辨证为肝郁脾虚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自拟中药调肝补脾方,每日1剂,疗程为4周;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0.1g,每天3次,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自拟调肝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中各项指标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评估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积分、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以及血清中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以及降钙素基因肽(CGRP)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34.9%,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治愈率为18.6%,总有效率为79.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腹部不适、每日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有无黏液以及排便不尽感各项临床症状均见明显好转,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5-HT水平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5-HT、NPY以及CGRP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3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临床症状、睡眠质量以及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痛泻安脾汤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疗效及对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治疗组加用痛泻安脾汤中药汤剂,4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治疗前后血清5-HT,CG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对腹泻、腹痛、腹胀、排便窘迫及黏液便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5-HT,CGRP水平均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5-HT,CGRP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泻安脾汤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患者血清5-HT,CGRP水平而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脑肠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脾虚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加味痛泻要方汤剂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片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管活性肽(VIP)、神经肽(NPY)和P物质(S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VIP、SS和S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痛泻要方能显著改善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VIP、SS和SP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刘启兵  吕志勇 《新中医》2018,50(11):91-93
目的:观察补脾益肠丸联合整肠生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单独给予整肠生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整肠生胶囊治疗基础上联合补脾益肠丸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积分及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6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腹痛、腹部不适、大便性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3项症状积分均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血浆VI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浆VIP水平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补脾益肠丸联合整肠生胶囊治疗腹泻型IBS效果显著,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VIP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加味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结肠黏膜VIP、CGRP的影响。方法 选择患有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中医诊疗组、西医诊疗组,每组30例,中医诊疗组给予口服加味痛泻要方,西医诊疗组给予口服金双歧片剂,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直乙交界处肠黏膜VIP和CGRP的含量变化。结果 两组病例诊疗后的症状总积分、结肠黏膜VIP和CGRP的含量比诊疗前下降(P均<0.05);中医诊疗组治疗后的症状总积分、结肠黏膜VIP和CGRP的含量比西医诊疗组下降(P均<0.05)。结论 加味痛泻要方可使IBS-D(肝郁脾虚型)患者结肠黏膜VIP和CGRP的表达下调,其症状与结肠黏膜VIP和CGRP的表达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徐蔚飞  张建强 《新中医》2020,52(24):84-87
目的:观察痛泻四神汤联合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D) 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 136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8 例。2 组均服用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与复方嗜乳酸杆菌肠溶胶囊,观察组加予痛泻四神汤辨证内服。2 组均连续治疗 6 周。治疗前后评定肝郁脾虚证评分、腹痛程度评分、IBS 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积分,检测 CGRP、VIP 水平,比较 2 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 组肝郁脾虚证积分、腹痛程度评分及 IBS-SSS 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 3 项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2 组血清 CGRP、VIP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血清 CGRP、VI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曲美布汀和复方嗜乳酸杆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痛泻四神汤内服治疗 IBS-D 肝郁脾虚证患者,可进一步减轻 IBS-D 临床症状,并能抑制 CGRP、VIP 表达,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理肝扶脾止泻汤用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2017年5月接收的60例IB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匹维溴铵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理肝扶脾止泻汤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内5-羟色胺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内5-羟色胺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肝扶脾止泻汤用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有效纠正血清5-羟色胺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2 组患者均给予饮食、生活方式等常规指导,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痛泻要方治疗。比较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酪神经肽(NPY)、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 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腹痛、腹泻次数、大便次数及大便性状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腹痛、腹泻次数、大便次数及大便性状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清BDNF、NPY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5-HT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BDNF、NPY 水平高于对照组,5-HT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IL-8、IFN-γ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IL-8、IFN-γ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 组IL-10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IL-10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泻要方可有效缓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维持血清中BDNF 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脑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自制疏肝健脾汤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清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清P物质(SP)及神经肽Y(NPY)水平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统计2组临床有效率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5-HT、CGRP、SP、NP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临床各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在腹痛、腹泻、腹胀及倦怠乏力方面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2%(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2例(6.25%),对照组复发8例(3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汤结合西药的综合治疗法显著降低IBS-D患者血清5-HT、CGRP、SP、NPY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复发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赵永超  张西洁  周云飞 《新中医》2020,52(15):102-105
目的:观察痛泻安脾汤联合肠胃散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9例采用肠胃散贴敷治疗,观察组59例采用肠胃散贴敷联合痛泻安脾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血清γ-干扰素(IFN-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中医证候积分。结果:2组治疗前NPY、5-HT、IFN-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较前改善,观察组治疗后NPY、5-HT、IFN-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HAMD、HA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较前改善,观察组治疗后HAMD、HAM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较前改善,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安脾汤联合肠胃散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腹部不适,缓解疼痛,提高胃肠功能,抑制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西医治疗基础上运用缓肝理脾汤加减配合穴位艾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予以单纯西医治疗,运用"匹维溴铵+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蒙脱石散"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缓肝理脾汤加减(主方:党参10 g、白术15 g、茯苓10 g、山药15 g、炙甘草5 g、柴胡10 g、炒白芍10 g、陈皮10 g、郁金10 g、佛手6 g)配合穴位艾灸治疗。疗程4周。对两组患者腹泻次数、大便性状、腹痛、腹胀症状积分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腹泻次数、大便性状、腹痛、腹胀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治疗基础上运用缓肝理脾汤加减配合穴位艾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健脾疏肝针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脑肠肽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进行治疗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2例,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进行基础治疗,针灸组患者在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的同时采用健脾疏肝针刺疗法进行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症状评分量表(GSRS)评分、脑肠肽指标水平以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治疗后针灸组的总有效率为93.5%(43/4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7%(33/46),针灸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腹痛、腹泻、腹胀、倦怠乏力评分及总评分,5-羟色胺(5-HT)、神经肽(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并且针灸组患者的腹痛、腹泻、腹胀、倦怠乏力评分,5-HT、NPY、CGRP水平,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疏肝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更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脑肠肽水平,显著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