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牡荆苷纳米混悬剂注射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以Wistar大鼠为模型动物,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牡荆苷的含量,并采用3P8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鼠血浆样品中牡荆苷在0. 5~2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为0. 3μg·m L~(-1)。牡荆苷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准确度在85%~115%范围内。牡荆苷纳米混悬剂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力学符合二房室模型,分布相半衰期T_(1/2)α=2. 4924 min,T_(1/2)β=57. 123 min,K_(12)=0. 159 min~(-1),K_(21)=0. 035 min~(-1),K_(10)=0. 965 min~(-1),AUC=407. 668 mg·min·L~(-1),CL=0. 0074 L·kg~(-1)·min~(-1),Vc=0. 0762 L·kg~(-1)。结论:建立了测定大鼠血浆中牡荆苷含量HPLC方法,此法适用于牡荆苷纳米混悬剂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牡荆苷纳米混悬剂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行为符合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京尼平苷和京尼平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考察毒性剂量下,性别差异对京尼平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雌雄两组,分别灌胃给与700 mg/kg的京尼平苷水溶液,收集各时间点的大鼠血浆,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京尼平苷和京尼平浓度,通过DAS 2.1.1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鼠灌胃京尼平苷后,体内京尼平苷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雄性组AUC(0-t)为(17860±6886)μg·h/L,Cmax为(3059±1499)ng/ml,t1/2为(7.4±3.4)h;雌性组AUC(0-t)为(17197±7576)μg·h/L,Cmax为(3904±1062)ng/ml,t1/2为(5.3±2.9)h。结论:灌胃700mg/kg京尼平苷后,京尼平苷药动学特征不具性别差异,而京尼平的药动学特征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黄芩汤中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云  张亚军  李江英 《陕西中医》2007,28(10):1400-1400
目的:研究黄芩汤中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方法:大鼠灌胃黄芩汤后,用HPLC方法分析血浆中黄芩苷浓度,测定黄芩苷浓度的经时变化。结果:大鼠灌服黄芩汤4.5g/kg后,黄芩苷主要药代学参数分别为:tmax1=(20±7.07)min,tmax2=(6.4±0.94)h,Cmax1=(0.88±0.15)μg/ml,Cmax2=(1.33±0.22)μg/ml,t1/2=(7.22±1.5)1h,Vd=(21.75±6.2)l/kg,Cl=(2.07±0.19)l/kg.h。结论:本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可用于黄芩苷血药浓度分析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建立七叶胆苷ⅩⅤⅡ体内分析方法,方法学结果显示线性范围为1~2 500μg·L~(-1)(r=0.996 3);高、中、低3种不同浓度的日内RSD分别为9.9%,3.0%,1.7%;日间RSD分别为16%,14%,2.5%;基质效应90.0%~100%,RSD15%;回收率80.0%。对大鼠静脉和灌胃给予七叶胆苷ⅩⅤⅡ对照品后测定血浆中浓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过程,绘制药时曲线,并根据药时曲线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用DAS 2.0软件计算得到七叶胆苷ⅩⅤⅡ在大鼠体内口服药代动力学参数t_(max)为0.17~0.20 h,t_(1/2)为1.94~2.56 h,生物利用度为1.87%。结果显示七叶胆苷ⅩⅤⅡ药动学特征为口服吸收分布快,达峰时间快,消除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黄芩苷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黄芩苷浓度.色谱柱:Agilent HC-C 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7∶53∶0.2);检测波长280 nm;汉黄芩素作为内标,用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黄芩苷浓度.结果 黄芩苷线性范围为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 将同等剂量的姜黄素原料药与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分别灌胃给2组大鼠,于灌胃后20,40 min和1,2,4,6,8,12,24 h眼底静脉丛取血,采用HPLC测定血浆姜黄素含量,Xterr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C18预柱(4.0 mm×2.0 mm),柱温35℃,流动相甲醇-1%乙酸水溶液(78:22),流速1.0 mL·min-1,进样量20 μL,计算姜黄素最低定量限,同时测定血浆中姜黄素原料药与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血浆中姜黄素的定量限15 μg·L-1(S/N>10),低、中、高质量浓度的提取回收率(x±s,n=5)分别为(91.3±5.7)%,(93.0±4.1)%,(93.3±5.2)%。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的Cmax和AUC均显著高于姜黄素原料,Cmax分别为(863.1±390.4),(91.8±22.9) μg·L-1;原料药和混悬剂的Tmax分别为(4.4±2.2),(4.8±4.4) h,t1/2分别为(4.6±3.2),(5.4±3.7) h,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建立的HPLC分析条件稳定可靠,纳米混悬剂能明显促进姜黄素的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但吸收和代谢速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的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血清中的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中黄芩苷及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血清药物浓度在1.5~5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体内药代动力学呈一级吸收的二室模型.结论 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表明其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该实验可为临床用药提供药动学参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棉酚纳米混悬剂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性。方法:采用HPLC测定生物样品中棉酚的含量,流动相甲醇-0.4%磷酸水(85∶15),检测波长238 nm。比较棉酚纳米混悬剂和棉酚溶液经尾静脉给药后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与组织分布特点的差异。结果:棉酚纳米混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面积、药物体内滞留时间、表观分布容积、消除速率和最大血药浓度分别为(18 792.56±2 304.43)μg·L-1·h-1,(21.82±1.60)h,(0.75±0.16)L·kg-1,(1.37±0.37)L·kg-1·h-1,(17 589.81±3 034.14)μg·L-1。棉酚纳米混悬剂在肝、心、脾、肺及肾中的相对摄取率分别为1.44,3.21,12.19,1.88,6.54。结论:棉酚纳米混悬剂能显著提高药物在各组织中的浓度水平,且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组织的滞留时间,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循环时间。纳米混悬剂很有可能成为棉酚的一种新型药物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9.
黄芩苷在家兔感染性脑水肿模型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黄芩苷在家兔获得脑水肿前后,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方法:18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感染百日咳菌液获得脑水肿模型,另一组为正常对照组,静脉注射60mg/kg黄芩甙,于注射后不同时间内抽取血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甙血药浓度测定值用3P87程序包进行拟合。结果:静脉注射黄芩甙后,在家兔体内代谢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对照组与脑水肿模型组的主要药动力学参数:t1/2α分别为0.1196h和0.2158h;t1/2β分别为2.381h和2.562h;Vd分别为1.006L·kg-1和1.414L·kg-1;CL分别为1.843L·h-1·kg-1和1.877L·h-1·kg-1。结论:用黄芩苷治疗脑水肿时,要考虑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该研究制备了黄芩苷纳米晶体(baicalin nanocrystal,BC-NC),并进行了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探头超声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黄芩苷纳米混悬剂,然后通过流化干燥工艺将其脱水干燥成固体微丸,考察纳米晶体的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以黄芩苷为指标成分,采用HPLC测定大鼠灌胃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用DAS 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黄芩苷纳米晶体在扫描电镜下呈不规则颗粒状,平均粒径(248±6) nm,多分散指数(PI)为(0.181±0.065),Zeta电位为(-32.3±1.8)mV.BC-NC达峰浓度(Cmax)为(16.51±1.73) mg·L-1,0~24h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增加为(206.96±21.23) mg·L-1·h,与黄芩苷原料药及物理混合物相比均有显湿著性提高(P<0.0l).结论:通过高压均质及流化干燥工艺制得的黄芩苷纳米晶体能显著提高药物体内生物利用度,有望进一步制成口服固体制剂.  相似文献   

11.
小鼠体内泻心汤中黄芩苷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中黄酮类成分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规律。方法:小鼠灌胃给予泻心汤4.5、9、18g/kg后,用HPLC方法分析血浆中黄酮类成分、测定血浆中黄芩苷浓度经时变化,浓度-时间数据用DAS药代动力学软件进行分析,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小鼠灌服泻心汤后血浆中检测到黄芩苷、汉黄芩苷和另一黄酮类成分,其中黄芩苷含量最高。泻心汤灌胃给予4.5、9、18g/kg后,黄芩苷主要药代学参数分别为:T1/2=2.77、5.69、6.20h,AUC0-∞=9.09、23.49、39.57μg·h/mL,CL=12.52、6.962、11.50L·h/kg,Vd=50.11、79.56、102.95L/kg,Cmax1=1.89、3.32、4.79μg/mL(Tp1=0.08h),Cmax2=1.46、2.57、4.16μg/mL(Tp2=3h)。结论:泻心汤中黄酮类成分可以吸收进入体内,其中以黄芩苷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泻心汤中大黄的不同提取方法对黄芩苷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灌胃大黄水煎液+黄芩苷+黄连总生物碱,大黄游离蒽醌+黄芩苷+黄连总生物碱以及黄芩苷后0.5、1、2、3、8、24小时取血,分离血浆,用高效液相仪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大黄水煎液+黄芩苷+黄连总生物碱组黄芩苷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54.19±112.67)h,AUC=(10982.33±17515.24)μg/L.h,Cmax=(9.88±7.95)μg/L,MRT=(95.86±54.24)h,Vd=(2318634.61±4588242.95)L/kg,CL=(29762.82±39003.52)L/h/kg,Tmax=(11.20±7.16)h;大黄游离蒽醌+黄芩苷+黄连总生物碱组黄芩苷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6.49±6.83)h,AUC=(3433.04±4193.84)μg/L.h,Cmax=(6.10±3.06)μg/L,MRT=(23.84±7.08),Vd=(652463.39±4930818.35)L/kg,CL=(36292.44±49581.85)L/h/kg,Tmax=(5.00±4.11)h;黄芩苷组黄芩苷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8.85±7.61)h,AUC=(439.05±370.73)μg/L.h,Cmax=(7.30±1.65)μg/L,MRT=(25.36±3.35)h,Vd=(188123.41±274588.24)L/kg,CL=(8759.87±11715.64)L/h/kg,Tmax=(2.00±3.36)h。结论:大黄、黄芩和黄连配伍可以促进黄芩苷在机体内的的吸收,大黄水煎液还可以显著延长黄芩苷在机体内的半衰期,使黄芩苷的血药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单次注射盐酸纳布啡后的药代动力学,为该药临床研究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16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分为两组,采用随机、开放试验设计,试验分别单剂量注射10、20 mg的盐酸纳布啡注射液。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0、5、10、15、30、45 min、1、1.5、2、4、6、8、12 h分别采集静脉血4 mL。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样品中纳布啡的血药浓度,并计算主要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单剂量注射10、20 mg的盐酸纳布啡注射液后AUC0-12分别为(213.4±195.7)和(325.7±26.8) ng·h·mL-1,AUC0-∞分别为(218.1±200.7)和(332.0±25.8) ng·h·mL-1;t1/2分别为(2.2±0.4)和(2.2±0.2) h;V分别为(202.9±114.2)和(194.1±24.3) L;CL分别为(63.7±25.4)和(60.6±4.5) L·h-1;MRT0~12分别为(3.4±0.6)和(3.1±0.6)h。结论 两种剂量的清除率、体内滞留时间和药物消除半衰期相近;与给药剂量无关,结果符合线性药动学特征。经体重与剂量校正后各剂量组受试者的药动学参数AUC0-12和AUC0-∞在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潘立酮咀嚼片和普通片在中国健康人体中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单次口服10 mg多潘立酮咀嚼片和多潘立酮普通片后,采用LC-MS/MS测定多潘立酮的血药浓度,并计算两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多潘立酮咀嚼片和普通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0.59±0.29)和(0.67±0.43)h,ρmax分别为(11.27±4.31)和(10.87±4.31)μg·L-1,t1/2分别为(6.97±1.96)和(6.97±2.34)h,AUC0-t分别为(37.89±13.15)和(37.54±12.53)μg·h·L-1,AUC0~∞分别为(41.53±13.96)和(41.67±13.56)μg·h·L-1;两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基本相同,咀嚼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35±21.85)%。ρmax,AUC0-t,AUC0-∞采用双向单侧t检验,并经对数转换后,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tmax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显示两制剂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潘立酮咀嚼片和普通片在人体内处置过程基本一致,2种制剂具生物等效,临床上可以替换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阿糖尿苷的LC-MS/MS方法,用于大鼠尾iv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后阿糖尿苷在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采用LC-MS/MS法。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μm);流动相:水–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40℃;进样量:5μL。离子源:ESI源;扫描方式:多反应监测(MRM)方式,扫描时间为0.1 s;毛细管电压:2.5 kV;锥孔电压:26 V;离子源温度:110℃;去溶剂气温度:350℃;去溶剂气流量:500 L/h;锥孔气流量:50 L/h。采用回归方程计算血浆中阿糖尿苷。SD大鼠尾iv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制备血药质量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阿糖尿苷在1.0~1 000 ng/mL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RSD值均小于15%,准确度在±15%,平均提取回收率在90%以上,基质效应在97.3%,稳定性良好。药动学参数:tmax是1.0 h,Cmax是134.2 ng/mL,AUC0-t是2 316.0 ng·h/mL,t1/2是4.3 h。结论该方法适合大鼠尾iv阿糖胞苷后阿糖尿苷在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建立麻杏石甘汤中甘草苷、甘草素、甘草次酸、苦杏仁苷、野黑樱苷、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等8种有效成分在大鼠血浆中药物浓度的LC-MS/MS测定方法,并应用该法研究麻杏石甘汤在正常及RSV肺炎感染模型大鼠体内8种成分药代动力学过程和差异。正常及模型大鼠灌胃麻杏石甘汤后,于不同时间点从眼底静脉丛取血,其中麻黄中成分以四氢巴马汀为内标,其余成分以氯霉素为内标,血浆样品经前处理后,上清液用N2吹干,残渣用甲醇复溶;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ESI源,麻黄中的成分以正离子模式扫描,其余成分以负离子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各有效成分血药浓度;用WinNonlin 4.1药动学软件和SPSS 17.0软件分别计算各给药组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甘草苷、甘草素、甘草次酸、苦杏仁苷、野黑樱苷、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等8个有效成分血浆质量浓度分别在1.04~1 040,1.04~1 040,0.89~445,1.05~4 200,1.25~2 490,0.3~480,0.3~480,0.3~480 μg·L-1线性良好;上述各成分精密度、回收率、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定量要求。造模后,除甘草次酸因数据缺失未能得到完整的药动学参数,其余各成分Cmax和AUC0-t均显著高于正常组,CL均显著低于正常组,提示病理状态大鼠可能通过降低清除率进而增加各成分的吸收。该方法可以准确、灵敏检测大鼠血浆中麻杏石甘汤中8个有效成分的血药浓度。大鼠经RSV肺炎感染后,可增加对麻杏石甘汤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HPLC-MS/MS检测体内阿奇霉素血药浓度,并用于研究阿奇霉素片人体药动学。方法应用建立的HPLC-MS/MS方法测定人血清中阿奇霉素的浓度,并通过PKs软件进行房室模型拟合,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阿奇霉素的线性范围为3.33~833μg·L-1,方法回收率为100%~115%,日内、日间RSD值均小于6%,人po阿奇霉素500 mg后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α为(2.93±3.38)h,t1/2β为(36.24±8.34)h,t1/2ka为(0.61±0.34)h,ρmax为(415.9±114.4)μg·L-1,tmax为(1.812±0.650)h,AUC0-t为(6 937±1 626)μg·h·L-1,CL/F为(0.076±0.018 2)L·h-1,Vd/F为(3.976±1.413)L,tlag为(0.349±0.173)h,k10为(0.110±0.039)h-1,k21为(0.067±0.025)h-1,k12为(0.223±0.109)h-1。结论该法简便、灵敏、特异,适用于阿奇霉素片人体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芍药内酯苷的H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并用于大鼠体内芍药内酯苷药动学研究。方法血浆样品采用固相萃取预处理。色谱柱为Symmetry C18(4.6mm×50mm,3.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甲酸溶液(25∶75)。采用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进行多反应监测方式(MRM),电喷雾离子源。对所建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验证。考察了3种剂量芍药内酯苷给与大鼠后的药动学特征。结果所建方法灵敏、重现性良好。芍药内酯苷在体内吸收迅速,消除也较快。经统计学检验表明,在给定的3个剂量范围内,芍药内酯苷具有线性动力学特征。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芍药内酯苷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人参皂苷Rb1的LC-MS/MS定量分析方法, 分别考察单次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后, 人参皂苷Rb1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大鼠灌胃和静脉注射后, 不同时间点眼底静脉丛取血, 建立LC-MS/MS分析方法测定大鼠体内Rb1含量, 运用PKSolver V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Rb1在口服灌胃组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tmaxt1/2、AUC0~96 h分别为(2.01±0.93) μg·mL-1, (7.20±5.49) h, (25.91±15.84) h, (88.47±58.99) μg·h·mL-1。Rb1在静脉注射组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t1/2αt1/2β、AUC0~96 h分别为(194.81±28.84) μg·mL-1, (0.18±0.05) h、(14.66±4.19) h、(1 671.16±388.91)μg·h·mL-1结论 Rb1绝对生物利用度为0.62%, 说明Rb1口服给药吸收比较差, 而静脉注射因药物直接进入血管, 推荐临床给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20.
通过微透析法联合自动采血技术研究丹参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微透析探针植入大鼠侧脑室,连续收集静脉注射丹参素后的透析液样品及血液样品,采用LC-MS/MS测定丹参素浓度,经回收率校正后,用WinNonlin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静脉注射丹参素后,丹参素在血液中、脑内的Ke分别为0.04,0.018 min-1,t1/2为16.64,58.76 min,AUC0-t为812.59,51.19 min·mg·L-1,MRT为15.28,79.97 min。建立的LC-MS/MS方法简便、高效、无干扰,可进行丹参素生物样品的检测;微透析技术与自动采血技术联用,较好的反映了丹参素在血液及大脑中的动力学特征,为药物药动学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