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介绍张永臣教授在临床中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经验。方法:从对于精室的认识、病因病机、治疗方法方面论述张永臣教授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与理解,总结张永臣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结果:张永臣教授根据古代文献记载与临床的实践相结合,认为前列腺为精室的一部分且为奇恒之腑,慢性前列腺炎主要病理因素以湿、虚、瘀为主,治疗时重视五输穴的应用和对脾胃的治疗,并提出二便通调理论,配合刺血、针药结合、按摩等疗法加以辅助以提高疗效。结论:张永臣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独到,临床疗效显著,期望能为治疗本病提供参考,拓展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慢性前列腺炎为男性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症状复杂、并发症多为特点,病程迁延、容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在对慢性前列腺炎治疗时,应同时兼顾预防其复发。苏迪教授通过20多年来对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诊疗观察,对慢性前列腺炎治疗有独特的诊治思路和丰富的经验,临床疗效显著。对苏迪教授学术思想,及其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经验和预防复发的措施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前列腺炎Ⅲ号方,以总结曾庆琪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特点,供临床同道参考。方法:通过对前列腺炎Ⅲ号进行辨析,并介绍典型病案,以总结曾庆琪教授运用Ⅲ号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及对本病本质的认识。结果:前列腺炎Ⅲ号方的配伍严谨、临床效果显著,与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因病机相符合,可通过辨证论治将其广泛应用于男科疾病属脾虚肝郁、湿浊内蕴者。结论:前列腺炎Ⅲ号方在慢性前列腺炎等男科疾病的治疗上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久源教授辨治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久源教授从事临床男科工作多年,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独到见解,本对其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思维进行系统总结,以飨读。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发现对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从肝进行论治,经常能起到很好的疗效,而且辨证明确,方药变化多样。本文在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从中医学中肝的经络归属、肝的生理功能及特性、临床常用从肝论治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方药及实验研究方面展开论述,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从肝论治的现状进行评述,希望在临床上对于治疗本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曾庆琪教授认为,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主要在于湿热长期不清而致情志不舒,肝郁气滞,郁久化热,病情加重。因郁助病、因郁致变、因郁病甚3个方面体现了肝郁气滞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致病意义。临床上应用疏肝理气、畅达通行之品以条达气机、疏肝解郁,再辅之以情胜情法、移情疗法及暗示疗法等情志干预,可对肝郁气滞型慢性前列腺炎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复杂,病程缠绵,治疗相对棘手,目前尚无根治办法。陈其华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大部分患者伴有焦虑不安、急躁易怒等情绪,故提出肝失疏泄是推动该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强调从肝论治慢性前列腺炎,并创立自拟方“前列清瘀汤”,临床收效显著。介绍陈其华教授运用前列清瘀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以下尿路症状或慢性盆腔区域疼痛为主要表现。总结郭军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浊、瘀、毒”是慢性前列腺炎的核心病机,明确利湿去浊、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等相关治法及方药,为本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慢性前列腺炎因病程迁延,并伴随尿频、尿急、余沥不尽及腰骶部、会阴部疼痛不适等症状,常导致患者情志抑郁,精神状态异常,进而加重病情。戴宁教授临证30余载,根据临床观察和治疗经验总结,提出慢性前列腺炎合并情志异常这一综合性病症,在望诊、用药、针灸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主张通过性生活、饮食、音乐、运动疗法配以情志疏导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对临床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袁少英 《北京中医》2008,(10):781-782
陈志强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男科临床工作20多年,在治疗前列腺炎的临床中不拘泥于普遍所用的调整湿、热、瘀、虚四端的常规方法,而是注重整体,立足局部,用药精准。现将陈志强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特点简要如下。  相似文献   

11.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张伯礼教授临证数十载,对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整理张伯礼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浅析该病的病因病机、遣方用药,以期体悟张伯礼教授在诊疗此病时的中医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12.
熊可  黄明  吕玲  李霄  李霖  张晗 《天津中医药》2021,38(7):817-820
[目的] 探索张伯礼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辨治及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张伯礼教授门诊初诊诊断为稳定性冠心病病例,建立数据库,采用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分析张伯礼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辨治及用药规律。[结果] 共收集病例70例,证型以气阴两虚血瘀及气虚痰瘀为主;70个处方总用药频次1 143次,共使用中药115种,其中以活血药、补虚药和化痰药运用频次最多;根据不同证型组方用药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结论] 张伯礼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时常谨守病机要素,活用君药;治标用药相对固定,通用队药。但机械且单纯的数据挖掘不能全面体现用药规律,需对方法及结果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提炼,使结果能真正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治疗优势显著。张伯礼教授临证数十载,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对张伯礼教授治疗胃痛验案一则进行整理,从辨证论治及遣方用药等方面进行浅析,体悟张伯礼教授中医临床辨证思维。  相似文献   

14.
重症肌无力是临床难治病之一,中医辨证施治效果明显。张伯礼教授从事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数十年,学验俱丰。文章对张伯礼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验案一则进行整理,从临证权辨及处方用药等方面进行浅析,希冀能于点滴间领悟老师治疗经验,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2017年入冬以来,中国大部分地区均出现了强度强于往年的流感流行,在临床上流感样病例显著增多。张伯礼教授根据此次流感的特点,结合临床经验,提出了独具匠心的治疗策略,治疗效果显著。文章从辨证特色、病机认识、遣方用药等方面对张伯礼教授在此次流感的早期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流感引起的刺激性咳嗽的治疗特色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收集张伯礼教授专家门诊处方数据,筛选心悸病处方,分析用药规律。[方法]将收集的张伯礼教授临床治疗心悸的处方进行整理和筛选,运用关联分析方法,挖掘老专家组方思路与配伍规律,通过社区探测算法对组方进行模块化分析,从而构建组方配伍网络,总结处方内在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243首处方进行分析,涉及常用中药186种,得出各种药的药对89对(按有向统计),挖掘出用药频次超过20次以上的药物48种,探测出6个组方网络模块,分析出常用组方链路组合。[结论]张伯礼教授治疗心悸的方剂配伍多以活血化瘀为主,体现了他"痰瘀互生,病重之源"的观点。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挖掘组方配伍规律,总结名老中医用药规律,对于临床用药指导与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前期患者是罹患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对患者糖尿病前期进行干预,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减轻慢性疾病增长负担。中医对糖尿病前期的病因病机有较系统的认识。张伯礼教授对于糖尿病前期的辨治有丰富经验,文章从病证结合,审证求因;治在枢机,调畅气血;预防为主,综合调护等方面,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分享经验。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后遗症问题引起医学界重视,基于“肺炎并不是单纯急性事件,而是以急性期为主要矛盾的多系统慢性持续性疾病”的肺炎病程新认识,结合张伯礼教授提出的全周期干预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原则,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致病特点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的病机特点,主张采取“清”“透”“养”三法并施,以清中有透、透中兼养,调平调衡改善患者整体状况,恢复机体“阴平阳谧”状态。以期指导临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康复指导提供新的思路。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康复治疗贡献中国力量,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治疗中的独到优势。  相似文献   

19.
胸痹之病包含了西医“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张伯礼教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认为胸痹心痛主要病机为阳微阴弦,以气血阴阳虚衰为本,以气滞、寒凝、痰浊、血瘀为标,注重对该病本虚标实之辨识,除化痰逐瘀之法治疗标实之证外,尤注重补益气血以治本的重要性。当前诸多医者认为胸痹主要矛盾是血瘀,故多选活血化瘀药物为主要治疗方法,对胸痹的病机及虚实变化认识不足,不识护本,不辨气血,长期使用攻伐活血之品,犯虚虚之戒。文章通过整理验案,体现张伯礼教授以气血论治胸痹的辨证思维。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央指导组和国家科技部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教授关于中医药如何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治疗、康复、研究及应急体系建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相关论述。中医药防治疫情决非纸上谈兵,中医药已经进入疫病防治主战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全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