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肝纤维化病证结合模型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客观、公认的肝纤维化病证结合模型.方法:分别设立正常对照组、单纯肝纤维化组、肝纤维化肝郁脾虚证组和气虚血瘀证组,各模型组先用CCl4注射法复制肝硬化疾病模型,然后肝郁脾虚证组附加夹尾和大黄灌胃法、气虚血瘀证组附加游泳疲劳法,并以相应药物干预以反证模型制备的成功.对各组大鼠进行一般情况和肝组织病理观察.结果:各模型组均出现一般情况较差;病理检查示不同程度肝纤维化表现;肝郁脾虚证组和气虚血瘀证组均出现相应的中医证候表现.结论:按本实验方法复制的肝纤维化病证结合模型既符合肝纤维化病理特征,又能体现中医不同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大鼠病证结合模型肝脏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病证结合模型的病理学改变与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分别设立正常对照纽、单纯肝纤维化组、肝纤维化肝郁脾虚证组和气虚血瘀证组。用CCL4注射法复制单纯肝纤维化模型,肝郁脾虚证组附加夹尾和大黄灌胃法,气虚血瘀证组附加游泳疲劳法。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各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程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证型之间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差异,但并无很好的一致性。肝郁脾虚证组、气虚血瘀证组出现相应的中医证候表现。结论:肝纤维化病证结合模型能体现中医不同证候特点,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收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病例,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和中医体质判定,观察分析不同证候类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收集263例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以脾虚痰湿证居多,83例,占31.6%,其次为肾虚肝郁证77例,占29.3%;痰瘀互结证70例,占26.6%、肾虚血瘀证33例,占12.5%。中医体质以气虚质(74例,28.1%)、血瘀质(53例,20.2%)、痰湿质(51例,19.4%)3种体质占主要比例。4种中医证候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证以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要体质;肾虚肝郁证的体质以气虚质及气郁质为多;痰瘀互结证中以血瘀质和痰湿质占主要比例;肾虚血瘀证中血瘀质和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候间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中医体质的特异性影响中医证候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与病机演变规律。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在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9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调查并记录患者一般情况、主要症状及体征、中医四诊信息,统计不同疾病阶段(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症状、证候分布特征。结果 96例患者病位证素以肝、脾、肾为主,部分涉及胆;病性证素有10种,出现频次前5位的依次是气虚(78)、气滞(64)、湿(48)、阴虚(34)、血瘀(33),湿、热表现相对不突出;脏腑失调证素有10种,出现频次前5位的依次是,脾虚(63)、肝郁(57)、肝阴虚(23)、肾阴虚(23)、肾虚(9)、脾阳虚(3)。不同疾病阶段病位证素均以肝、脾为主,后期影响至肾;病性方面,气虚、气滞贯穿全程,阴虚、血瘀渐进加重,湿与热在肝纤维化期最突出;脏腑失调方面,脾虚、肝郁全程较高,肝阴虚、肾阴虚逐渐加重,其中脾虚表现最为突出。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以气虚、气滞、阴虚、血瘀较为突出,病位以肝、脾、肾为主。  相似文献   

5.
慢性肝炎常见证型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中医证型实质的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慢肝)常见证型病理生理的研究尤多。慢迁肝多表现为肝气郁滞,湿热未尽;慢活肝则呈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有收集1212例辨证分型达46种之多,但最多者为湿热、脾虚,肝郁、阴虚、血瘀五种(占46%)。如一组96例,肝郁、脾虚、阴虚、血瘀分别占31、32、9、24例;一组乙肝123例患儿中,湿热、脾虚、肝肾阴虚分别为42、  相似文献   

6.
[主要目的]分析心脑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与血脂相关性。[资料来源]选取河南新蔡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一科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心脑动脉粥样硬化门诊及住院患者,发放多因素调查表。[选择文献量及依据]1研究类型:问卷调查。2研究对象:1年龄42~80岁。2符合脑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3辨证分型:气虚血瘀、肝肾阴虚、痰瘀互结、脾虚湿盛。4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0份,有效185份。[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观测证型分布、年龄、体重指数、血压、血脂。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无症状记为0,有症状记为1。采用SPSS20.0软件,计算相对频数。正态分布均数加减标准差(sx±)表示,组间比较完全随机分组均数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Dunnett检验。[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证型分布:心AS气虚血瘀脾虚湿盛肝肾阴虚痰瘀互结,脑AS肝肾阴虚气虚血瘀脾虚湿盛、痰瘀互结,心脑AS气虚血瘀、肝肾阴虚痰瘀互结脾虚湿盛,脑心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密切相关(正相关)。TC、TG、HDL、LDL气虚血瘀与肝肾阴虚无显著差异(P0.05),气虚血瘀与肝肾阴虚差异显著(P0.05),气虚血瘀与脾虚湿盛无显著差异(P0.05),肝肾阴虚与痰瘀互结差异显著(P0.05),肝肾阴虚与脾虚湿盛无显著差异(P0.05),痰瘀互结与脾虚湿盛差异显著(P0.05)。[未来展望]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期新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检索CNKI、VIP数据库,收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医研究文献,进行中医证候、证素分析。结果:纳入文献85篇,报告病例16358例,报道中医证候46种,常见的证候是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肝郁脾虚等;证素15个,主要病位证素为胃、脾、肝,主要病性证素为气滞、气虚、热、湿、阴虚等。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以肝胃不和和脾胃虚弱最多见,主要病位在胃、脾、肝。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30例和对照组100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Gensini积分来分析胸痹患者各中医证候的分布情况。结果:冠心病组中以气虚、血瘀、阴虚、痰湿、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对照组中以气虚、阴虚、心虚及脾虚为主要证候。冠心病组不同组别中低积分组以气虚、血瘀、阴虚、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而高积分组中以气虚、血瘀、阴虚、痰湿、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其中血瘀、痰湿、阳虚及肾虚证候明显多于低积分组。结论:冠心病心绞痛中具有气虚、血瘀证候的病人比例最高,气虚血瘀型是冠心病心绞痛中医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证素研究探讨代谢综合征的证候规律。方法:将91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研究。将病历资料中的中医证型拆分为病位证素与病性证素,探讨代谢综合征不同病位及兼杂病性的分布规律以及合并症的情况,分析中医证素特征以及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结果:91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糖尿病、高血压病、肥胖为常见合并症。12种常见中医证型,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湿浊瘀阻、气虚湿热互结、脾虚湿瘀、气虚血瘀、阴虚血瘀、脾肾气虚、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肝肾亏虚、水湿瘀阻、阴虚热盛、肾虚血瘀。筛选出8种常见中医证素,分别是气虚、湿、脾、瘀、阳虚、阴虚、肝、肾。病性证素按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湿、瘀、阴虚、阳虚;病位证素按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肾、肝。不同性别的瘀、湿、肝、气虚证素百分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与阴虚、气虚、瘀、肝证素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与湿证素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性别与阳虚、脾、肾不存在相关性。老年患者(年龄≥65岁)与非老年患者(年龄<65岁)的脾证素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疼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及证型分类。方法:采用隐结构模型方法,构建598例疼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隐结构模型,采用隐类概率、互信息及综合聚类方法量化症状及证候数据,诠释患者的主要证候要素特征及证型分布。结果:疼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常见的有湿、热、气滞、血瘀、气虚、血虚、痰、阳虚、阴虚;证候要素涉及病位有肝、脾、肾、胞宫、胃、肠。对同类证候要素进行综合聚类分析,得到5种主要证型为肝郁肾虚血瘀证、湿热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瘀寒凝气滞证、阴虚血瘀证。结论:疼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多为虚实夹杂,主要多见肝郁肾虚血瘀证、湿热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瘀寒凝气滞证、阴虚血瘀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结男性不育症的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取2002--2012年间发表的与男性不育症中医辨证相关的文献报道,建立数据库,通过频次分析,归纳、总结其常见中医证候与证候要素。[结果]纳入分析的268篇文献中,涉及证候类型72种,出现总频次为431,频率在2%以上者为肾阳虚、肾精亏虚、肾阴虚、肾虚、湿热下注、脾肾两虚、阴虚、肾气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痰湿内蕴、瘀血阻滞、肝。肾亏虚;经拆分证候后,获取证候要素34个,其中病位类14个,出现总频次为391,病性类20个,出现总频次为507,频率大于2%的分别为。肾、脾、肝、下焦及阳虚、虚、阴虚、精亏、血瘀、湿热、气虚、气滞、血虚。[结论]文献报道中有关男性不育症的证候类型名称较为繁杂,但从提取的数目相对少的证候要素可看出,该病的病位主要在肾、脾、肝及下焦,病性以阳虚、阴虚、精亏等虚损为主,但也有较高比例的血瘀、湿热等,并可与虚损兼夹出现。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信息熵关联度系数法的证候/证候要素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运用信息熵关联度系数法对四诊症状的分析,提取中医的证候,证候要素.[方法]对于临床采集的1787例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37个四诊症状,采用信息熵关联度系数法对未经事先辨证的症状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得到39组四诊症状的组合,经初步诠释,发现存在有肾阳虚、肝气郁结、肝脾不和、肝胃不和、气阴两虚、心气虚等证候.涉及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主要有心、肝、脾、胃、肾,病性类证候要素主要有气虚、阴虚、阳虚、气滞、血瘀、痰、湿、热.[结论]通过运用信息熵关联度系数分析方法对基于临床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的一些症状组合可为中医常见证候及证候要素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主要中医证型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CFS肝郁脾虚组、肝肾不足组、气滞痰阻组、心脾两虚组和正常组患者分别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E-prime认知心理学测试开展认知功能评价.[结果]各主要中医证型组CFS患者MoCA量表总分及各模块分均低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脂异常中医辨证规律及证素提取。方法:例原发性血脂异常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因子分析寻找中医辩证规律,证素分析。结果运用因子分析得到6个公因子,分别是:肝肾阴虚证、痰浊阻遏证、痰瘀互结证、脾气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6种证候分布情况:痰瘀互结证占20.9%,脾气虚证占18.8%,其余依次是痰浊阻遏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分别占17.8%、16.3%、13.8%和12.3%。原发性血脂异常的病位证素为脾、肝、肾,病性证素为痰、瘀、气滞、气虚、阴虚、火(热)结论老年原发性血脂异常的常见证候类型有6种,分别是肝肾阴虚证、痰浊阻遏证、痰瘀互结证、脾气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其中痰瘀互结证与脾气虚证所占比重最大。原发性血脂异常的证素为脾、肝、肾,痰、瘀、气滞、气虚、阴虚、火(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四川地区成年代谢综合征(MS)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为MS的中医辨证论治的规范及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41例MS患者统计人口学资料、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人体测量学资料及相关理化检查,中医症状、舌、脉等,四诊合参,确定证型。结果 541例MS患者,脾虚痰湿证37.15%,气阴两虚证19.22%,瘀血阻滞证9.80%,痰火上冲证8.13%,心肝火旺证6.65%,阴虚火旺证6.47%,肝肾阴虚证3.14%,阴阳两虚证2.96%,痰瘀互结证2.59%,其他证型3.88%。20~40岁心肝火旺证最多,41~65岁脾虚痰湿证和气阴两虚证最多,66岁及以上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阻滞证最多。当24≤体质量指数(BMI)28时,以脾虚痰湿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当28≤BMI35时,以脾虚痰湿证为主。而当BMI逐渐增大时,脾虚痰湿证、瘀血阻滞证患者比例逐渐增加,而气阴两虚证患者比例逐渐降低。无既往史者以脾虚痰湿证为主。当MS伴有2型糖尿病时,以气阴两虚证和脾虚痰湿证为主。当MS伴有原发性高血压时,以脾虚痰湿证、痰火上冲证、心肝火旺证为主。当MS伴有血脂代谢异常时,以脾虚痰湿证为主。结论四川地区成年MS住院患者,总体以脾虚痰湿证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大,证型呈心肝火旺证→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阻滞证、肝肾阴虚证、痰火上冲证→阴阳两虚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卵巢癌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文献检索自建库截至2020年12月11日,合计收集文献6445篇,纳入有关卵巢癌中医证候的相关文献8篇,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卡方检验检测不同证候出现频次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聚类分析将不同类型证候进行分类,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8篇合格文献,包含765例卵巢癌患者,涉及18种中医证候。对18种中医证候出现频次进行两两比较的χ2检验,结果显示脾肾亏虚证、血瘀证、阳虚证、痰湿凝聚证以及阴虚证是需重点研究的高频中医证候;将复合型中医证候拆分与原有单证型中医证候合并,得到13种单证型中医证候,对此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共分为三大类,第一类:脾虚、血瘀;第二类:湿邪、阴虚、肾虚、气滞、气虚;第三类:痰凝、邪热、肝郁、阳虚、血虚、气郁。第一类单证显示频数最大。结论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可知,卵巢癌中医证候中脾肾亏虚证、血瘀证、阳虚证、痰湿凝聚证以及阴虚证是需重点研究的高频中医证候,脾虚、血瘀二项单证在卵巢癌中医证候中的辨证分型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影像学检查(B超、C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分析,探讨NAFLD影像学指标与中医各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AFLD患者200例,辨证分为肝郁脾虚、痰湿内阻、湿热内蕴、痰瘀互结、肝肾不足5个中医证型,同时运用B超、CT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脂肪肝进行分度和定量诊断,分析脂肪肝严重程度与各中医讧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NAFLD中医辨证分型以湿热内蕴最常见(37.00%),肝肾不足最少(6.00%)。2种检查方法均提示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逐渐加重,经’X^2检验,各中医证型间的脂肪肝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D各中医证型肝/脾CT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各组间比较,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肝/脾CT比值逐渐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FLD各中医证型与影像学指标(B超、CT)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超、CT检查可为脂肪肝的中医辨证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中医常见证型、证候要素及复合证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搜集不同地区的高血压患者,经数据清洗后得到787例有效问卷,经统计患者的症状出现频次,将53个全身症状和舌象、脉象的四诊信息进行因子分析,得出高血压患者的证候要素、病位、舌脉等信息。结合两者的情况进行复合证型的判断,总结出患者的实际证型分布及常见复合证型的特征。[结果]四诊信息出现频次大于50%的有18个。因子分析提取16个公因子后,分析高血压患者证候要素,病性包括:火热、痰湿、瘀血等。病位以肝为主,涉及肾、心、脾胃等脏腑。中医证型主要以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气虚血瘀证等为主。复合证型多为虚实夹杂,兼夹痰浊、瘀血等。[结论]高血压患者以阴虚阳亢证、气虚血瘀证、肝火上炎证为主,与肝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医辨证治疗高泌乳素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分为肝郁气滞、肾阳虚肝郁、肾阴虚肝郁、痰湿阻滞、脾虚血瘀5个类型进行治疗。结果:30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