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1]),失眠导致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升糖激素异常分泌亦可引起血糖应激性升高~([2])。此外,其他激素及神经递质也可因失眠出现系列神经生化改变,进而加重糖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等,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严重影响糖尿病的疗效。对于糖尿病合并失眠的治  相似文献   

2.
正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以胰岛素抵抗以及分泌相对不足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1]),近年来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局势。冠心病(CAD)为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或并发症,研究发现T2DM患者发生CAD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数据显示T2DM患者5年内发生CAD者高达16. 4%,是正常人群的2. 34倍,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多因素导致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所占比例最高,达90%以上,可出现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多种危急并发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增加社会负担~[1]。目前T2DM的治疗以西药为主,但其治疗效果局限,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对T2DM并发症的作用有限;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式成为T2DM治疗的新命题~[2]。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升清降糖合剂(SQ)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1型糖尿病(TIOM)和6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各对半分为基础组和SQ组,其中T1DM以胰岛素注射为基础治疗,SQ组加服升清降糖合剂;T2DM以二甲双胍加拜糖苹为基础治疗,SQ组加服升清降糖合剂。观察周期为2月。结果:治疗后T1DM患者中,总有效率SQ组为86.7%,基础组为4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2DM患者中,总有效率SQ组为80.0%,基础组为3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T1DM SQ组糖化血红蛋白(GHbAlc)、空腹血清C肽改善优于基础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2DM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2hBG)、GHbAlc、餐后2h血清C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Q组改善优于基础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升清降糖合剂可降低和稳定糖尿病患者血糖并调节血脂,明显改善糖尿病病人的临床症状,推断升清降糖合剂是通过保护T1DM患者自身残存胰岛细胞的功能,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及通过改善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加强胰...  相似文献   

5.
<正>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CSⅡ)用于初诊断T2DM能迅速降低血糖,解除高糖对β细胞的毒性作用,部分患者可恢复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AIR)[1]。为了对T2DM患者早期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寻求依据,我们选择了较重的初诊T2DM患者(空腹血糖≥11.1mmol/L,提示胰岛细胞受损)为对象观察短期CSⅡ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GM)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糖尿病患者存在菌群失调,T2DM患者与健康人相比在肠道菌群的组成、种类方面存在差异,并且与血糖有一定的关系~([1])。研究~([2-4])表明,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可增加肠道内有益菌群的数量,改善肠道内环境,因此,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T2DM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降糖药物可能通过调节肠  相似文献   

7.
王斌  吴深涛 《天津中医药》2015,32(7):397-400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影响。[方法]筛选符合浊毒内蕴证型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化浊解毒方,8周后评价患者临床证候的改善情况,检测血糖、胰岛素及GLP-1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GLP-1分泌显著增加(P0.01),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化浊解毒方联合二甲双胍能增加T2DM患者GLP-1分泌,从而增强其降糖疗效。  相似文献   

8.
罗宇磊  陈秋 《新中医》2014,46(7):232-233
<正>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因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障碍,表现出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为非单一病因所致。近年许多研究指出,炎症因子与T2DM及其并发症相互关联,慢性炎症学说在T2DM的发生、发展及指导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1]。研究者认为,炎症因子可能是T2DM发生的重要预测因子,主要涉及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肥胖T2DM的主要证型肝胃郁热证患者的胰岛素分泌特点,为探讨肝胃郁热证的科学内涵做一粗浅尝试。方法:通过胰岛素耐量实验,将肥胖T2DM肝胃郁热患者与正常组和肥胖组比较,检测0点、30min1、20min免疫反应性胰岛素(IRI)、真胰岛素(TI)和胰岛素原(PI)。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肥胖2型糖尿病肝胃郁热证患者胰岛素分泌低钝,延迟,早时相分泌远低于正常者;Homa-β细胞功能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肝胃郁热证患者胰岛素分泌的数量、质量及胰岛素分泌的时相性都存在明显的病理改变,证实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及胰岛素抵抗双重因素导致该患者群血糖居高不下。同时本研究提示采用真胰岛素评估β细胞功能结果更真实。  相似文献   

10.
<正>冠心病合并糖尿病(DM),患者死亡风险会增加2-4倍~([1])。糖尿病(DM)患者的内分泌系统中除了会有糖代谢紊乱外.还会有脂代谢紊乱。对于T2I)M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应控制血脂及体质量(BW)。目前,关于饮食控制对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越来越受关注。现探讨低脂饮食对患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孕妇肥胖T2DM患者BW、血脂和HbA1c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9月—2012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T2DM孕妇130例,均符合: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概述糖尿病(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分泌缺陷),以及机体靶组织或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水平升高,可伴有血脂异常等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全世界已经确诊的DM患者约1.94亿,到2025年将突破3.33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探讨佛山地区糖耐量正常人群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特点,以阐明佛山地区正常人群和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GLP-1与胰岛b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正常人群和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56例,其中正常人1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8例,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观察空腹及OGTT中各时间点的血糖、血浆胰岛素和GLP-1水平的变化。结果:糖耐量正常组与T2DM组胰岛素、GLP-1和血糖的分泌呈单时相;糖耐量正常组胰岛素、GLP-1及血糖的达峰时间早于T2DM组;两组的胰岛素及GLP-1值在OGTT后30min及60min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血糖值在所有观察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胰岛素及GLP-1的达峰时间较正常糖耐量组延后,二者的分泌量峰值均较正常糖耐量组降低,这可能提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已现早期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眼肌麻痹患者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与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对56例2型糖尿病眼肌麻痹患者(T2DM+OMP)、56例2型单纯糖尿病患者(T2DM)及56例健康对照者(HC)进行隔夜空腹12 h血糖(FBG)、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并进行分析,用稳态模型方法评估各组人群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结果 T2DM+OMP组FBG、FINS、HOMA-IR、HbA1c、TC、TG、LDL-C浓度均显著高于T2DM组及HC组(P均<0.01),ISI、HOMA-β、HDL-C血清浓度显著低于T2DM组及HC组(P均<0.01)。T2DM组FBG、FINS、HOMA-IR、HbA1c、TC、TG浓度高于HC组(P均<0.05),T2DM组ISI、HOMA-β、HDL-C浓度低于HC组(P均<0.01)。结论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极大地促进了糖尿病微血管及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异常、减少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对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血糖控制欠佳的老年T2DM患者3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和门冬胰岛素30治疗3个月,结束后应用CGMS监测血糖3 d,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平均血糖、餐后2 h的血糖下降幅度明显。试验组发生低血糖2例,对照组9例,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T2DM患者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效果好,低血糖发生率降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外科治疗方法观察其疗效。方法:对60例T2DM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治疗组(30例)采用Roux-en-Y攀80cm长度的胃肠转流术+中药,对照组(30例)给予中药+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术后1个月血糖、胰岛素功能指数、Hb Alc均得到明显改善,其好转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oux-en-Y胃肠转流术治疗T2DM可达控制血糖效果,改善T2DM症状,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津力达颗粒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90例单纯使用皮下注射胰岛素(诺和灵30R)而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单用胰岛素,治疗组加服津力达颗粒,观察2组治疗前后FPG、2h PG、Hb A1c、FINS、IRI、外源性胰岛素用量的变化等。结果治疗组FPG、2h PG、Hb A1c、FIns、IRI,外源性胰岛素用量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结论对于T2DM病患者,津力达颗粒与胰岛素联用可协同降低血糖,提高血糖达标率,减少低血糖症的发生,并有纠正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团队管理对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以及规范使用胰岛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糖尿病社区常规管理)和观察组(家庭医生团队管理),每组各100例,干预时间为1年。测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 h血糖(2h PG)水平,并比较血糖控制的效果以及规范使用胰岛素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FBG、HbAlc、2h 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干预后FBG、HbAlc、2h PG水平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后规范使用胰岛素情况、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家庭医生团队管理有助于控制T2DM患者血糖,使用胰岛素达到规范化,同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身心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现今糖尿病的发病率及检出率逐年升高,发现失眠已成为最易忽视的伴随症状之一。近年血糖与睡眠障碍的关系研究颇多,失眠可使机体免疫紊乱启动炎症反应,导致胰岛素抵抗发生,加重糖尿病病情发展~([1])。研究证实~([2]),睡眠紊乱会使人体应激系统被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皮质醇(COR)、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引起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造成血糖明显增高,并认为睡眠障碍会对血糖控制产生负性影响~([3])。  相似文献   

19.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马来酸罗格列酮(RSG)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压、血脂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方法用计算机随机双盲法比较58例T2DM患者日服RSG 4 mg和安慰剂(1∶1)干预治疗12周后血糖、血脂、血压、IR、血清脂联素水平改变。结果罗格列酮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2 hPG)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HOMA模型IR指数(HOMA-I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和0.05);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上述指标与安慰剂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RSG可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降低IR,降低血压并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有助于防治T2DM的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β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影响.方法:对35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泵(CSⅡ)强化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2周CSⅡ治疗显示出快速稳定的降血糖效果,FPG、2hP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