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治疗中运用循证护理以预防静脉炎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6月本院消化内科320例胃息肉术后静脉输液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按常规静脉输液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循证护理制定输液治疗护理计划并实施,统计2组静脉炎发生例数及患者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88%,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2.4%,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9.5%,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实施静脉输液治疗可以明显降低静脉输液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及提高住院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2.
朱淑芹 《妇幼护理》2023,3(18):4449-4450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与防患。方法 选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1 年 2 月至 2022 年 11 月收治的 100 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安全护理 模式。分析对比两组的静脉炎发生情况、输液外渗发生情况以及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 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输液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对社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实施安全护理,能降低静脉炎、输液外渗及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急诊输液室就诊的80例静脉输液患者,根据就诊座号奇偶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集束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的相关指标(包括药物错误发生、药物外渗的发生及输液反应)、静脉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包括堵管、静脉炎、导管脱落、导管移位)、输液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药物错误、药物外渗及输液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输液环境、输液服务、输液制度和输液沟通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通过采用集束化管理,可提高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静脉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降低静脉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我院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94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选取2016年8月~2017年7月我院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96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实施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外周静脉使用胺碘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5月使用外周静脉输注胺碘酮的28例患者为观察组,2013年12月~2014年2月使用外周静脉输注胺碘酮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行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胺碘酮所致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但其内在的证据等级不高,在临床的推广和应用也有待有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对降低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3~6月采用留置针静脉输液693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15年7~10月769例患儿作为试验组,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进行留置针静脉输液期间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试验组患儿留置针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策略可明显减少患儿留置针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护理程序对七叶皂苷钠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2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148例应用合理的护理程序。观察两组患者接受静脉应用七叶皂苷钠7d后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8.2%,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静脉输注七叶皂苷钠患者应用合理的护理程序,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模式在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6月住院治疗的6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传统静脉输液治疗模式进行输液治疗;将2015年7~12月住院治疗的65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医护合作模式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输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输液工具使用情况、静脉炎发生率、输液部位疼痛发生率及患者对输液技术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输液部位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头皮钢针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1),PICC、中心静脉导管(CVC)使用率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对输液技术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医护合作模式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液工具及途径,可保护血管,降静脉炎的发生,减轻输液时局部疼痛,提高患者对输液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内科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2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0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管理。观察组100例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2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2组的对比分析,观察组留置针脱落发生率、血肿发生率、液体渗漏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留置针堵塞发生率和针头回血凝聚回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降低临床中常见风险的情况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郑凤钗 《妇幼护理》2021,1(1):147-149
目的 探索预见性护理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接收的 210 例(2020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 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展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新生 儿静脉炎发生率、疼痛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 4.76%和 18.10%(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 组护理后满意度分别为 96.19%和 80.95%(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静 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发生率,改善新生儿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护理质量及感染预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感染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穿刺点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脱出、堵管、血栓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天数和住院天数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降低和预防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感染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缩短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田敏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15):2135-213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3月我院实施集束化护理为界限,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 CRBSI 发生率为1.10例次/1000导管天,显著低于对照组5.99例次/1000导管天的发生率(χ2=6.378,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的护理满意率(χ2=3.927,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采用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集束化策略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 PICC)置管预防相关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未实施集束化策略;观察组患者实施集束化策略。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集束化策略可显著降低肿瘤患者PICC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风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方法将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重症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并对2组CRBSI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及中心静脉导管带管天数进行比较。结果实施集束化护理后,观察组CRBSI发生率为5.1%,低于对照组的20.5%;观察组ICU平均住院日及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天数低于对照组。结论集束化护理可降低CRBSI发生率,并间接缩短患者ICU平均住院日及中心静脉导管带管天数,对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护理程序对七叶皂苷钠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2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148例应用合理的护理程序.观察两组患者接受静脉应用七叶皂苷钠7 d后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8.2%,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静脉输注七叶皂苷钠患者应用合理的护理程序,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前馈控制结合质量反馈在预防静脉泵入艾司洛尔致静脉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静脉泵入艾司洛尔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时间进行分组,将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的50例患者列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将2021年7月至12月的50例患者列入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前馈控制结合质量反馈,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率、静脉泵入后的疼痛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观察组静脉泵入后的疼痛数字评分(NR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结论 前馈控制结合质量反馈能有效降低静脉泵入艾司洛尔的静脉炎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护理学报》2021,28(1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相关感染中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留置导尿管的160例老年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2018年8月—2019年5月留置导尿管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将2019年6月—2020年4月留置导尿管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观察2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及导尿管平均留置时间等相关情况。结果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9%,观察组为11%,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导尿管平均留置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留置导尿管老年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留置针致新生儿静脉炎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以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予以留置针穿刺输液的新生儿176例为对照组,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留置针穿刺输液新生儿183例为观察组。以对照组新生儿为对象,探讨留置针致新生儿静脉炎的原因,提出优化护理对策,在观察组中进行运用。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胎龄、穿刺部位、留置时间、药物刺激性、护士工作年限等均是留置针致新生儿静脉炎的原因( P<0.05)。观察组经优化护理后,新生儿静脉炎Ⅰ、Ⅱ、Ⅲ级分别发生13例、9例和0例,静脉炎总发生率为12.02%,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多种原因可导致留置针穿刺输液新生儿静脉炎。但是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新生儿静脉炎发生率可以显著降低。因此,分析静脉炎原因,并采取有效护理对策应该作为长期的工作,不断坚持,改善留置针穿刺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输液港输注靶向药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日~2020年11月2日就诊的肿瘤化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自我护理程度[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并发症发生情况、自我管理效能[采用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结果:观察组自我护理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SUP-PH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门诊输液室输液港输注靶向药物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可提升患者自我护理程度、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集束干预策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2~11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未实施集束干预策略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2~11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实施集束干预策略的1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中CRBSI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置管情况。结果实施集束干预策略后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SD发生率由8.33‰下降至1.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BSI发生时间由(7.27±2.21)d延长至(12.85±1.88)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率从38.33%上升至68.33%,股静脉置管率从46.11%下降至17.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集束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