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观察利胆防石散预防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效果。方法: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68例,两组均采用微创手术,观察组加用利胆防石散治疗,比较两组胆囊结石复发率、胆囊壁厚度。结果:胆囊结石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胆囊壁厚度,观察组薄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胆防石散能够显著降低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的复发率,并降低胆囊壁的厚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纤维胆管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对72例胆囊结石患者实施纤维胆管镜微创保胆手术。结果 72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最长随访2 a 5个月,1例胆囊结石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结论纤维胆管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安全、微创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推按运经仪预防取石后胆囊结石复发37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是治疗胆囊结石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1,2],其优点是保留胆囊、取净结石、创伤轻微,不足之处是胆囊结石存在一定的复发率,为此,采用推按运径仪预防胆囊结石的复发,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利胆护胆汤对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率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选病例标准,随机选择183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91例。治疗组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1年内在消炎对症治疗基础上,分阶段给予中药利胆护胆汤口服治疗;对照组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仅给予消炎对症治疗。所有病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反流性胃炎食道炎、胆总管结石发生率;2年后B超检查胆囊壁的厚度、胆囊收缩功能,统计胆囊结石复发率等。结果:对照组2年后胆囊结石复发7例(复发率占7.7%),治疗组胆囊结石复发1例(复发率1.1%),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2年后胆囊壁厚度为(2.5±0.5)mm,薄于对照组(3.5±0.6)mm,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2年后胆囊收缩功能(48.0±4.5)%也优于对照组(34.0±3.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所有患者自诉服药后无腹胀、纳差、呕吐等现象,食欲好,服药后未发现消化系统以外的其它不良反应或症状。3例患者自诉服药后偶尔出现大便次数增加,但不影响生活,未予处理,数天后症状消失。而对照组有5例患者在劳累、过量进食油腻饮食后出现程度不等的右上腹胀满、纳差,需要口服利胆药物干预,2例胆囊结石复发病例经再次保胆取石手术后按照治疗组方案给予治疗,康复。2组术后2年内均未发现胆总管结石和反流性胃炎食道炙。结论:中药利胆护胆汤能改善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壁厚度和胆囊收缩功能,降低术后胆囊结石的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口保胆取石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确诊并接受微创口保胆取石术治疗的80例胆结石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得以缓解并康复出院,住院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1~2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术后第1年无复发,胆囊功能恢复良好,术后第2年随访有3例复发,1例因症状较为明显需再次接受微创口保胆取石术,复发率为3.75%。结论:微创口保胆取石术具有恢复快、创口小、痛苦少、安全性高等优点,能有效提高病患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耳压及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对胆石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微创手段于右肋下胆囊区建立取石通道,利用纤维胆道镜取尽胆囊结石,术后进行耳穴按压治疗。结果 48例胆囊结石患者,结石取净率100%,胆绞痛消失率95%,胆囊收缩功能改善。术后半年复查B超未见胆囊结石复发。结论 耳压及保胆内镜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能取尽结石,改善胆囊收缩功能,进一步降低结石复发率。减轻病人痛苦,保存胆囊。为胆囊结石治疗提供一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病的适应症和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分析62例使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的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61例成功取净结石,手术时间50-70min,均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5—7天,术后随访最长时间3年,复发少量泥沙样结石2例。结论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安全、可行、微创。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作息规律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成为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但手术易造成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等问题。为减少胆囊结石并发症、降低复发率,减轻身体伤害及经济压力,寻求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胆结石已经成为常见病、多发病,由其以胆囊结石为主,困扰着千家万户。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胆结石的发病率很高,因此胆结石治疗方法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对于胆结石的不断的探索,结石的形成机制已经被人们所掌握,现今胆结石的治疗方法也日益成熟,主要包括溶石、药理及物理排石、震波碎石以及各种途径的取石术。  相似文献   

10.
<正>胆囊结石是胆道系统常见病,其治疗经历了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式保胆取石术、体外震波碎石等演变,近年来,新式微创保胆取石术因可以取净结石,且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日益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但是该术式也存在一定的术后结石复发率。学者对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机制及预防措施进行研究,发现中医药能够改善胆囊运动,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联合胆管镜治疗胆囊结石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8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在治疗中应用全腹腔镜联合胆管镜进行保胆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4例患者均以微创外科方法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无残留结石。结论:全腹腔镜联合胆管镜进行保胆取石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安全、有效等优点,是目前胆结石的首选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1,2 ] ,其优点是保留胆囊、取净结石、创伤轻微 ,不足之处是胆囊结石存在一定的复发率。为此 ,我们专门设计了预防结石复发的中药防石胶囊 ,观察其对取石术后胆囊壁炎症的治疗作用。资料和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0 8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联用胆道排石汤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以54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收治的时间在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根据硬币分组法将其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单一组经微创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联合组经微创保胆取石术联合胆道排石汤进行治疗,对比治疗疗效。结果:单一组与联合组患者胆囊壁厚、收缩功能、总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中医症状积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术联合胆道排石汤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不仅可促进胆囊功能的恢复,还可降低并发症与疾病复发的概率,在临床中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利胆防石汤预防胆囊结石保胆取石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保胆取石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6例。治疗组口服中药利胆防石汤,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2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术后随访18个月,治疗组胆囊结石复发2例(3.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例(16.07%);治疗组胆囊壁厚度小于对照组,且胆囊收缩功能优于对照组。结论:保胆取石术后患者服用中药利胆防石汤,可显著降低胆结石复发率,使胆囊壁厚度减小,增加胆囊收缩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手术治疗的105例胆囊结石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予腹腔镜胆囊切除)53例和观察组(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52例,比较2组胆囊结石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花费、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以及术后2 a结石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3.5±10.4)min,住院时间(3.5±1.7)d,住院费用(6 453.2±874.1)元,术后2 a复发率为2%,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术中出血量为(15.2±6.8)mL,术后肠道恢复时间(19.1±7.7)h,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保胆取石手术并不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及术后2 a复发率,能够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效果优于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微创保胆取石术前后胆囊结石患者胆囊收缩率、胆囊收缩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将胆囊结石患者96例作为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LRCL)方法治疗,另选取健康职工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2组于术前行B超检查并计算胆囊最大收缩率以及血浆胆囊收缩素(CCK)水平比较;治疗组于术后3个月、12个月、24个月进行B超检查计算胆囊最大收缩率以及CCK检测;统计分析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术前对照组胆囊最大收缩率高于试验组(P=0.000)。术前对照组空腹血浆CCK有低于试验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6)。LRCL术后治疗组胆囊收缩功能渐进恢复,70%患者术后24个月胆囊功能恢复正常。术后CCK水平逐渐升高,经两两比较术后24个月CCK水平与治疗前以及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8,P=0.003)。所有患者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胆囊结石复发4例,复发率4.1%,服用熊去胆酸治疗6个月后结石均消失。结论保胆取石术保留了胆囊的生理功能,可减少并发症,是治疗胆囊结石合理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术前空腹血浆CCK的检查不能作为是否行保胆手术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胆囊结石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中医治疗防治术后结石复发。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结论: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创伤小、安全可靠,中药可预防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微创保胆取石术联合中药胆道排石汤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评价微创保胆取石术联合胆道排石汤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价值、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64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方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仅行微创保胆取石术。研究组除行微创保胆取石术外,再予口服中药胆道排石汤。术后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泻发生率、治疗前后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厚度、胆瘘及术后结石发生率,并对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而作出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胆囊壁厚度及收缩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结石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纳入64例患者临床依从性尚可,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研究,研究过程中未出现脏器受损等不良事件。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术联合胆道排石汤治疗胆囊结石较单纯微创保胆取石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且可降低胆囊壁厚度、增强胆囊收缩功能、有效降低腹泻发生率和结石复发率。但在预防术后胆瘘发生率上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评估清胆化石汤配合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6年1月医院收取的87例初患的胆囊结石患者,对其进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术后五天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_1=43)服用清胆化石汤,对照组(n_2=44)服用牛磺熊去氧胆酸,观察术后并发症,胆囊恢复情况以及复发率。结果术后半年与一年,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腹胀,右上腹不适与胆绞痛的发生率均显著比术前低(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腹胀,右上腹不适,腹泻,胆绞痛的发生率与胆囊结石复发率没有显著差别(P>0.05),但实验组胆囊排空指数比对照组高,同时胆囊壁厚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胆化石汤在预防胆囊结石复发方面和牛磺熊去氧胆酸疗效相当。在恢复、增强胆囊功能方面,清胆化石汤效果甚至优于牛磺熊去氧胆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利胆排石汤配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50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保胆取石术配合利胆排石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胆囊壁厚度和收缩功能,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随访三年结石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66%,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胆囊壁厚度均减小,胆囊收缩率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胆囊壁厚度和胆囊收缩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长于观察组,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34%,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3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结石复发率均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三年随访和结石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相比,配合利胆排石汤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提升,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更快,胆囊收缩功能明显增强,并发症发生率和结石复发率均下降,安全性提高。利胆排石汤配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在临床治疗胆囊结石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