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感觉障碍恢复的临床有效性,为临床康复及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月~2018年3月住院的中风后下肢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护理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采用《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评定进行感觉功能恢复疗效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 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M B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感觉障碍恢复有一定的疗效,可以为临床康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风汤辅治脑卒中恢复期的疗效。方法: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中风汤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汤辅治脑卒中恢复期能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加康复治疗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残疾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23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早期(病情稳定后48 h内)同时接受针灸及康复治疗,而对照组在发病后1周左右仅接受康复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5天及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1个月时mRS评分的比较,以了解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残疾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15天及1个月时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个月时,治疗组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早期针灸加康复治疗的介入可明显促进急性缺血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残障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效果。方法:10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康复方案,对照组应用西医康复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NIHSS)、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康复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康复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康复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痛苦,尽快恢复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仙地黄饮对部分前循环梗死恢复期中风后疲劳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疲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三仙地黄饮,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及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观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BI及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观察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仙地黄饮能明显改善中风后疲劳患者的疲劳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卒中培土综合疗法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中风的西医二级预防治疗,严格控制各种卒中危险因素,试验组加予卒中培土综合疗法(通腑开窍、健胃固本、益脾强肌、调脾养神、补脾卫外)进行治疗,12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的NIHS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B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培土综合疗法对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风胶囊对中风病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肌力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中风病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两组均给予内科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中风胶囊,对照组以通心络胶囊为平行对照进行随机临床试验。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患侧肌力分级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结果:经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患侧肌力分级均有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的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中风胶囊能明显改善中风病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肌力,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扶正固元方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NIHSS评分、Barthel(简称BI)指数、MRS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9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康复组30例、康复联合扶正组30例,对照组继续神经内科营养神经治疗,康复组实施康复治疗,康复联合扶正组接受康复治疗+扶正固元方治疗,对三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MRS及神经功能等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神经功能修复有效率为56.67%、康复组为80.00%、康复联合扶正组为96.67%,康复联合扶正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康复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NIHSS评分、BI指数及MRS评分三组无明显差异,治疗4周、3个月后均出现变化,康复联合扶正组NIHSS评分、MRS评分明显低于康复组、对照组,BI指数较对照组及康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在康复治疗基础上扶正固元方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滚针结合闪罐治疗中风恢复期肢体麻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中风恢复期肢体麻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滚针结合闪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感觉障碍、残障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7.14%,观察组有效率为94.29%,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感觉障碍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感觉障碍评分、BI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GQOLI-74)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滚针结合闪罐治疗中风恢复期肢体麻木,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中风急性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中风病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基础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施护,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果: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在中风病急性期康复中的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纳入观察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根据具体病情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补阳还五汤,连续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高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下降,而FMA和BI均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MA和BI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方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9例社区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采用补阳还五汤方穴位贴敷(大椎穴、足三里和悬钟)治疗,对照组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NIHSS评分及BI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NIHSS评分及BI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为6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复发4例,占7.8%;对照组治疗后复发7例,占13.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是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健脑方合穴位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分别给予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和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健脑方合穴位针刺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GC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Berthel指数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ADL-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及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健脑方合穴位针刺用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并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中药熏洗在中风痉挛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痉挛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结合中药熏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认知功能情况评分(NCSE)、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CSS评分均降低(P0.05),BI指数、Fugl-Meyer评分均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NIHSS评分、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I指数、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中药熏洗在中风痉挛偏瘫患者康复中应用具有较好疗效,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龙玉琴  常宝琴 《新中医》2016,48(7):247-249
目的:观察分期中医治疗与护理在中风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方法:20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10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中风康复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分期康复理疗与护理。7天为1疗程,治疗3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改善情况、肌力及吞咽改善率。结果:2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ADL评分改善情况均与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力及吞咽改善率分别为66.67%和79.4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0.82%和55.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康复治疗与护理对中风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NIHSS、ADL评分及肌力和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活血益气方联合康复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疗效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38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结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活血益气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hs-CRP、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90%)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hs-CRP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活血益气方联合康复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明显,可明显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络穴位拍打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为该疗法在临床的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将96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配合穴位经络拍打,实施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ADL、FMA和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和FMA评分均较前提高,且观察组ADL、FMA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络穴位拍打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针运动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64例确诊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21例,两组均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头针运动疗法,治疗30d,在治疗前、治疗第7d、14d、30d分别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肢体运动功能(FMI)及中风病疗效的评分评定,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中风病疗效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运动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加针刺及补阳还五汤治疗,连续治疗4周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97.3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2%、78.95%(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能够促进神经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全面康复,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杨亚男  刘小江 《吉林中医药》2021,41(9):1244-1247
目的 分析中医康复治疗联合穴位针灸对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72例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方式分为对照组85例和观察组87例.对照组按照中医饮食、生活和情志三方面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对患者的手阳明大肠经穴和足阳明胃经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以及压疮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对临床康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2组的NIHSS、MRS、SDS和SAS评分均降低(P<0.05),而HDS和ADL评分均有所增加(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我院开展的中医康复治疗联合穴位针灸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行为能力和心理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