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肱骨髁上骨折多发于儿童,居肘部骨折首位,约占50%~60%~([1])。主要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其中90%为伸直型~([2])。目前主要有手法复位外固定、尺骨鹰嘴骨牵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方法。手法复位外固定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常用的方法,具有对折端组织创伤较小,能有效地促进骨折愈合、较快恢复患肢功  相似文献   

2.
正中医手法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四肢骨与关节损伤,复位成功率高,固定可靠,创伤小,痛苦少,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充分发挥了中医"动静结合"治疗骨伤的优点,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本文以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孟氏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胫腓骨骨折、跟骨骨折等7个病种为例,对"骨折手法复位经皮穿针"这一中医优势技术做系列介绍~([1])。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加~([1]),骨质疏松人群,轻微暴力即可造成骨折。此类骨折治疗棘手,骨折会加重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此类骨折经复位固定之后还应积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防止骨折的再次发生。中医药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2])。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3]),笔者临床应用中药益肾续骨汤联合内固定术进行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显  相似文献   

4.
正大量研究表明:适当的力学环境是骨折愈合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骨折后在骨折端施加适当的应力刺激可以促进骨折愈合。但应力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迄今仍不清楚。它既可以直接刺激成骨细胞,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分泌细胞外基质~([1,2]),也可以作用于骨骼微环境,促进局部和全身细胞生长因子的释放改善骨折部位的血管化~([3,4])。近年越来越多的应力作用途  相似文献   

5.
正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退化,骨质量和骨密度存在明显降低情况,极易发生骨折~([1])。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骨科患者中常见的一种脊柱创伤性疾病~([2])。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此类患者的常用术式,在影像学引导下,利用手术器械在皮肤上切口,对椎体内注射骨水泥,达到促进骨折愈合、缓解患者疼痛的目的~([3])。  相似文献   

6.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组织微结构恶化和骨量减少为特征的疾病,会导致骨脆度增加,增加骨折的风险~([1])。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功能下降,脆性骨折,驼背,身高缩短,骨骼疼痛等~([2])。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也在逐渐上升~([3-4])。本病属中医"骨痿"、"腰痛"、"骨痹"、"骨折"、"虚劳"等范畴~([5])。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效果较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丹红注射液是一种临床常用的中药注射剂,由丹参、红花按一定比例提取而成,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功效,临床广泛应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近年在其他系统疾病辅助治疗中有肯定疗效~([1])。在骨创伤方面有一定应用,证实其具有促进骨折愈合作用~([2])。笔者将其应用于下肢骨折术后,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78例下肢骨折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相似文献   

8.
<正>跟骨是足部最大的跗骨,在人体负重和行走时起着重要的作用。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2%,60%~75%的跟骨骨折累及距下关节面~([1])。跟骨关节内骨折如果早期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的疼痛、跛行。我院2011年1月~2013年7月采用透视下闭合撬拨复位、多根克氏针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9.
正踝关节骨折(anklebone fracture)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骨伤科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约占全身骨折的6. 78%~([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现代交通方式的改变等原因,踝关节骨折的发病率将越来越高~([2])。其治疗依据患者病情危重程度、骨折类型,临床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法复位、锁定钢板、外固定支架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手法复位外  相似文献   

10.
<正>四肢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伤疾病,多因车祸、建筑等因素引起。随着交通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四肢骨折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1])。以往的四肢骨折多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此种方法创伤大,往往因置入钢板而进一步破坏血运,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2])。近年来,我院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完全依靠钢板自身交锁结构,实现内固定效果,减  相似文献   

11.
<正>相关研究报道显示,胫腓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0%~15%,而导致该类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摔伤和车祸伤~([1])。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创伤性胫腓骨骨折的首选方案,术后多进行补钙及促进钙磷等微量元素吸收,以加快术后骨折愈合,但效果不甚理想~([2])。而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中医用于创伤性骨折治疗中具有缩短骨折  相似文献   

12.
<正>股骨颈骨折为临床常见的髋部骨折,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多发于中老年人,随着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人口不断老龄化,其发病率也日趋升高~([1])。内固定术是目前股骨颈骨折常用的治疗方案,但也有较多报道指出在实施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骨折区域的血液循环造成损伤,增加术后延迟愈合的发生率,且易发生骨不连、坏死等~([2-3])。中医学认为由于外伤所致的骨折,局部存在气血不通、脉络瘀阻,而致肿致痛,而中医药在活血化瘀、消肿止  相似文献   

13.
正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骨关节面3 cm以内所发生的骨折,其发生率约占全部骨折的1.25%,好发于老年人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该病的发生与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紧密相关~([2])。治疗不当常可造成患者腕关节功能性障碍~([3-4])。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技术作为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之一,对于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具有简单轻便、固定稳定、弹性固定、早期功能活动等优势~([5])。中医外敷可使  相似文献   

14.
<正>中医正骨手法传承中医传统理念,以外治之理,产生内治之道,组合卡肩式夹板秉承"弹性固定、动静结合"建立,强调固定后患肢的能动性,为骨折愈合创造有利的条件,减少肌肉废用,促进功能恢复~([1])。肱骨近端骨折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脆性骨折,是继桡骨远端骨折、髋部骨折后第三大常见的骨折~([2]),有超过70%的肱骨近端骨折发生在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设计研究一种骨折复位器,能实现对骨折微创准确复位,减少手术创伤与出血,并可起临时固定作用,减少器械对骨膜的损伤。方法选择12例骨折患者在透视下往骨折远近端各打入1~2枚复位钉,再利用复位器操纵复位钉,纠正骨折的重叠、旋转与错位,实现骨折的准确复位。结果术后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8个月(6~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5个月,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骨折复位器治疗长管状骨骨折可减少手术创伤与出血,节省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  相似文献   

16.
<正>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主要以单位体积内骨质含量减少、骨质结构破坏后引起骨的脆性增加,随之发生并发症~([1])。老年人及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最高,而其并发症主要为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表现主要为胸腰背部位疼痛,行走困难~([2])。骨折后卧床会影响基础性疾病的康复和治疗,术中的创伤和应激反应会影响骨质疏松的治疗,从而增加治疗难度~([3])。目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  相似文献   

17.
正桡骨远端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6%,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其中涉及关节面骨折的约占1/4~([1-2])。桡骨远端骨折指尺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以内的骨折,该部位是松质骨与密质骨交界处,骨质较为薄弱,是骨折的好发区,10~19岁和50~59岁两个年龄阶段是桡骨远端骨折好发的年龄段~([3])。在10~19岁阶段,以高能量损伤为主,男性与女性的发病率没有明显差异;在50~59岁阶段,低能跌  相似文献   

18.
孙谦  周国明 《中医正骨》2007,19(12):27-28
跟骨骨折多为关节内骨折,治疗上跟骨骨折采用非手术疗法难以达到良好的复位和有效固定,常导致骨折畸形愈合;手术治疗易发生切口皮瓣坏死,感染,跟骨及其周围疼痛等并发症,均存在一定不足。自2002年3月~2005年3月,我们采用透视下骨圆针撬拨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  相似文献   

19.
<正>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是目前治疗粉碎性股骨干骨折的主要手段,但近年来随着高能量损伤,多发伤的增多,加之髓内钉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1])。2010年2月—2013年3月,本科采用克氏针助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加服化瘀接骨方治疗新鲜粉碎性股骨干骨折24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及疼痛,给其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1])。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是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常常收效不够理想~([2])。中药熏洗疗法是中医特色疗法,对于降低术后疼痛、促进骨折康复有很好的效果~([3])。为探讨洗舒筋汤熏洗联合康复训练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笔者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