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天麻止痛方联合芬必得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8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芬必得治疗,观察组采用天麻头痛方联合芬必得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1.82%;观察组总有效率90.91%;观察组患者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天麻止痛方联合芬必得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芬必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元胡止痛方联合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病例为响水县中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偏头痛100人,以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睡前口服西比灵5mg,每天1次,连续治疗30天;观察组行口服元胡止痛方联合针灸治疗,连续治疗30天。对比分析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负面情绪评分、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疗效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前二组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负面情绪评分包括HAMA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头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也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为74.00%,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元胡止痛方联合针灸治疗偏头痛在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负面情绪及提升疗效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势,且不会产生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镇痛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头穴透刺,对照组常规口服偏头痛急性期常规药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2、24 h,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头穴透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即时及短期镇痛效果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临床镇痛疗效。方法将14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镇痛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头痛VAS计分及VAS加权值。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组内VAS计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计分及治疗前后VAS计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止痛效果佳,镇痛疗效优于口服镇痛药。  相似文献   

5.
头针治疗偏头痛2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  侯雪飞 《吉林中医药》2011,31(3):239-239
偏头痛是一种以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的头痛。2/3以上的患者为女性,大多数患者有偏头痛家族史,发作前数小时至数日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抑郁和倦怠等前驱症状。病因可能多与遗传、饮食、环境恶化、内分泌紊乱及紧张、饥饿、睡眠不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天麻白术汤对偏头痛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配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天麻白术汤治疗。2周为1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并记录用药后2 h内偏头痛缓解程度,记录治疗后24 h、3 d、1周、2周、4周、8周VAS评分、治疗起始及结束时偏头痛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 h治疗组总缓解率77.08%高于对照组的58.33%(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 h、3 d后VAS评分差别不大(均P0.05),治疗后1、2、4、8周,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两组治疗前偏头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治疗组偏头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频率差别不大(P0.05),但持续时间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偏头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天麻白术汤能有效缓解偏头痛急性发作患者2 h内头痛程度,减轻偏头痛恢复期疼痛程度,并降低复发频率和持续时间,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颅骶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慢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头针治疗,治疗组患者合并颅骶疗法,每周2次,治疗4周为一观察周期。治疗结束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疼痛积分及各亚项分数评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积分总分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头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亚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1~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疼痛持续时间亚项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头针配合颅骶疗法,治疗偏头痛疗效肯定,在减少疼痛持续时间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拟祛风化痰止痛方加减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佐米曲普坦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自拟祛风化痰止痛方加减治疗,每日1剂,每日2次。比较两组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偏头痛特异生活质量问卷(MSQ)、风痰上扰证证候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血清NO和CGRP水平。结果治疗后(3、7、14 d),观察组VAS、MSQ评分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风痰上扰证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P <0.05)。治疗后(7、14 d),观察组血清NO和CGRP水平改善均分别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自拟祛风化痰止痛方加减治疗偏头痛风痰上扰证,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中医证候,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且可下调血清NO、CGRP水平。  相似文献   

9.
笔者近年来依据中医“不通则痛”的理论,应用活血化瘀之桃红四物汤治疗偏头痛,获得较好疗效。现将1983年1~12月所治63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63例均为门诊病人,男23例,女40例;年龄18~67岁;病程2月~14年。本组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脉止痛方治疗痰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321例患者,予通脉止痛方(黄芪、当归、白芍、川芎、水蛭、白芷、地龙、桂枝、柴胡、葛根、天麻、徐长卿、酒大黄、菊花、蔓荆子),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口服,以7d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半年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愈187例,显效100例,有效34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通脉止痛方具有搜风解痉、祛瘀通络、镇静祛痛的作用,能够减少头痛发作频次和持续时间,临床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笔者自2002年3月~2005年8月,采用通窍止痛方治疗偏头痛6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徐倩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12):1040-1041
目的:观察方氏头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分为两组,分别以方氏头针和一般体针疗法治疗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方氏头针治愈率高于一般体针疗法。结论:方氏头针治疗急性腰扭伤安全无痛、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以头针与体针结合治疗,对照组以体针治疗,治疗2周后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9例,显效22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基本痊愈2例,显效12例,有效3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3%。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头针与体针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灌药联合头部穴位强刺激针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调整血压、酌情脱水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另予灯盏花素、消栓灵从颈动脉灌药,联合头针及口服自制蛭香胶囊。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疗程短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灌药联合强刺激头部穴位针法治疗脑梗死能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16.
17.
通脉止痛方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通脉止痛方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与对照组(n=22),对照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40 mg,每日3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脉止痛方治疗,以方内各单味药颗粒剂混合开水冲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疗程15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最大血流速度(Vs)。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63.6%(P<0.05)。治疗后两组Vs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更明显(P<0.01)。结论:通脉止痛方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李春红 《河南中医》2007,27(8):66-67
2002年2月~2005年10月,笔者应用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与同期应用西药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二者相比中药有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60例,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神经系统检查、头颅CT与MRI检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18~65岁;病程2月~30a。对照组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6~67岁;病程2月~28a。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头痛发作频度及时间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诊断符合国际头痛协会(1988年)…  相似文献   

19.
<正> 丹毒是由链球菌侵入皮肤或粘膜的网状淋巴管引起的一种皮肤感染疾病,好发于头面部和小腿,发于头面部的称“抱头火丹”或“大头瘟”,发于小腿的称“流火”或“腿游风”。本病起病急,患者常有头痛、发热、恶寒等前驱症状,继而患部出现红斑,迅速向周围蔓延,表面肿胀、发亮、发硬、灼热,色鲜红似玫瑰,界限清楚,稍高于正常皮肤,明显触痛,局部淋巴结常肿大。自细胞分类计数及嗜中性多核细胞升高,一般  相似文献   

20.
正偏头痛是一种特发性神经血管性疾病,主要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而引起,临床表现为一侧搏动性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等症状,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每年全球发病率约为12%左右~([1]),我国为9. 3%,女性与男性比3:1~([2-3]),发病率高,迁延难愈,严重影响病患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将该病列为伤残病中的前20位疾病,并定为最致残的慢性疾病之一~([4])。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