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报告该科确诊的1例线粒体糖尿病及其家系。方法收集1个线粒体糖尿病家系成员3例,其中糖尿病3例,1例伴有线粒体心肌病。对家系成员线粒体基因进行测序,明确是否存在tRNALeu(UUR)3243A→G点突变。结果线粒体基因测序证明该家系3人均携带MTTL1基因m.3243A>G点突变。2例家系成员出现听力下降症状,先证者由于年龄小尚未出现听力下降。结论线粒体tRNALeu(UUR)3243A→G点突变是引起线粒体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在临床中较为少见,希望通过此案例报告能提高学者及临床医生们对线粒体糖尿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糖尿病在临床上十分少见,截止2005年国内报道的线粒体基因nt3243A→G突变糖尿病家系33个,患者共104例[1].以下对我们新发现的1例线粒体糖尿病家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线粒体糖尿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糖尿病,主要依靠基因检测来确诊,1992年van den Ouweland等首次报道了由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nt3243A→G点突变引起的一个母系遗传糖尿病伴神经性耳聋的家系。临床工作中如发现患者线粒体糖尿病临床特征,可直接进行该突变的检测。该文通过1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直系亲属的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关文献学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家系中的线粒体基因突变位点.方法 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技术,对9例临床疑似线粒体基因突变DM家系进行线粒体基因突变高发区域tRNALeu(UUR)基因检测.结果 该家系发现与DM发病有关的突变位点均位于nt3243A→G,且家系中大部分患者伴有消瘦、耳聋、β细胞功能低下、发病年龄低的特点.结论 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3243位点A→G突变可导致DM和耳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母系遗传性糖尿病伴耳聋(MIDD)患者的临床及mtDNA A3243G点突变特点.方法 收集5个MIDD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以及部分外周血白细胞DNA标本,检测mtDNA A3243G点突变情况.结果 5个家系患者共24例,平均发病年龄约33岁;临床表型包括MIDD、线粒体糖尿病、感音神经性耳聋、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发作以及线粒体心肌病等.主要临床表现为消瘦、乏力、耳聋、卒中样发作、心悸等症状.有16例患者进行了基因检查,12例发现mtDNA A3243G点突变.结论 MIDD家系成员的临床表型异质性明显,耳蜗神经及胰腺最易受累,mtDNAA3243G突变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DNA ND1基因nt3394 T→C突变与老年人2型糖尿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线粒体烟酰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NADH)脱氢酶第一亚单位(ND1)基因中339位点T→C突变与我国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收集无血缘关系的20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以180例无糖尿病家族史的老年糖耐量正常者作为对照,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限糖尿病患者,同时以180例无糖尿病家族史的老年糖耐量正常者作为对照,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限制性内切酶HaeⅢ消化进行点突变筛选。结果:发现9例患者存在线粒体DNA ND1基因3394位点T→C突变(4.3%),非糖尿病者中仅有1例突变(0.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线粒体DNA ND1基因中3394位点T→C突变可能与我国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线粒体ND-1基因mt3316G→A、mt3394T→C变异在中国家族性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应用PCR-RFLP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无亲缘关系的770个糖尿病家系的先证者及309例非糖尿病对照者进行线粒体基因mt3316G→A、mt3394T→C变异的筛查。结果在糖尿病先证者组中发现17例(2.21%)mt3316G→A变异,18例(2.34%)mt3394T→C变异;在正常对照组中分别发现5例(1.62%)和6例(1.94%)变异携带者,变异的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糖尿病先证者组见到2例同时携带上述两种变异者。伴mt3316G→A或mt3394T→C突变的糖尿病组与无该变异的糖尿病组之间的临床特点(年龄、体质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线粒体ND-1基因mt3316G→A,mt3394T→C变异可能不是中国人线粒体糖尿病发病的致病原因,而是中国人线粒体的基因多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湖北省线粒体基因的热点突变区域ND1点突变(3243,3316,3394,3593)与老年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对无血缘关系的13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及152例正常对照个体的血细胞线粒体DNA进行突变分析。结果病例组中3316G→A点突变率为3·7%,3394T→C点突变发生率为3·0%,而对照组3316和3394的突变率分别为0·66%和0,3394组间差异比较均有显著性(P<0·05)。病例组中3593点突变发生率为0·75%,对照组未见该突变,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未发现3243的突变。结论线粒体DNA3394T→C突变与老年线粒体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线粒体tRNALeu(UUR)nt3243A→G突变在中国人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精确发病率及该基因突变所导致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716例随机抽取的无亲缘关系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该突变的筛查。结果在2型糖尿病组中发现3例该基因突变携带者,代表了被筛选人群的0.4%。此外,本研究还对近年来报道的与日本人2型糖尿病相关的ND1基因nt3316G→A突变进行了筛查,在2型糖尿病组中发现16例(2.2%)突变携带者,在181例正常对照组中发现5例突变携带者(2.7%),突变的发生率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携带mt3316位点G→A突变的2型糖尿病组与无该突变的2型糖尿病组之间的临床特点(发病年龄,体重指数,胰岛素分泌功能)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t3316位点G→A突变可能仅为人群中的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家族性糖尿病人群中线粒体tRNALys基因突变筛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粒体赖氨酸基因的三个突变-tRNALyB8296A→G,tRNALyB8344A→G和tRNALyB8363G→A与日本人糖尿病的发病相关。本研究在糖尿病患者及对照组中均未发现这三个突变,提示这三个点突变均不是中国人线粒体糖尿病发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T2DM患者线粒体ND1基因3537A→G和ND2基因4824A→G、5351A→G突变与T2DM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145例T2DM和334例正常对照者(NC)线粒体DNA(mtDNA)3537A→G、4824A→G、5351A→G突变情况。结果NC组mtDNA4824A→G突变率高于T2DM组(P<0.05)。3537A→G及5351A→G突变率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tDNA4824A→G突变可能为T2DM患病的保护因素。3537A→G及5351A→G突变可能与T2DM不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PCR-RFLP、DNA直接测序技术对14个有明确母系遗传史的糖尿病家系进行线粒体基因筛查。结果14例先证者及对照组均未检出A3243G等3个线粒体基因突变位点。家系成员发现携带G3316A突变,T3394C突变,三例均为健康携带者。结论G3316A突变、T3394C突变不是糖尿病的独立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A3243G突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临床症状疑似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患者12例,采外周血提取DNA,检测mtDNA 3243A→G点突变情况。结果共4例携带mtDNA 3243A→G点突变,均存在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即起病年龄早、体型消瘦、伴严重双耳听力损害、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降低及无明显母系遗传史。在测定骨密度的3例患者中,2例骨质疏松,1例骨密度降低。结论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患者存在一定的隐匿性,对消瘦、耳聋的年轻患者进行线粒体基因突变筛查及骨代谢评估,有利于及时诊治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患者,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A3243G突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临床症状疑似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患者12例,采外周血提取DNA,检测mtDNA 3243A→G点突变情况。结果共4例携带mtDNA 3243A→G点突变,均存在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即起病年龄早、体型消瘦、伴严重双耳听力损害、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降低及无明显母系遗传史。在测定骨密度的3例患者中,2例骨质疏松,1例骨密度降低。结论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患者存在一定的隐匿性,对消瘦、耳聋的年轻患者进行线粒体基因突变筛查及骨代谢评估,有利于及时诊治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患者,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用PCR-RFLP及DNA测序方法对湖北省汉族人群无血缘关系的102例发病年龄≤45岁2型糖尿病患者及104例正常对照个体的线粒体DNA tRNA Leu(UUR)基因及ND-1基因5个位点进行突变分析。实验组检出3714(A→G)突变2例,两组间仅nt3316(G→A)突变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推测该位点变异可能与某些核基因或环境因素协同与汉族人群中的线粒体糖尿病的早发及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国40岁以下发病的糖尿病患者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3243A→G突变的发生率.方法 117例40岁以下发病且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以及90例40岁以下发病无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和50例正常人分别测定体重指数(BMI)、臀腰比(WHR)、了解代谢控制、胰腺分泌和胰岛素抵抗等情况并用PCR-RFLP检测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3243A→G突变.结果糖尿病2亚组BMI分别为(25.1±3.1)和(24.1±3.4)kg/m2,差异无显著性;FBG、HbA1c均较高,且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HOMA-IR 3.41~9.29).在207例患者中发现1例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3243A→G突变患者.在该患者家系中又发现5例存在线粒体基因突变,其中2例为非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的共同特点是耳聋伴或不伴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消瘦较早使用胰岛素.结论中国40岁以下发病的糖尿病患者线粒体基因突变发生率约为0.48%,有家族史者约为0.85%.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一个以肝肿大为主要表现的Ⅰa型糖原累积病(GSD 1a)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研究和分析。方法收集GSDⅠa患者家系资料和亲属外周血标本,PCR法扩增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基因的5个外显子,并测序比对基因序列的变化。结果结合临床表现、肝组织学检查及家系分析,患者诊断明确。基因结构分析显示,患者p6-Pase基因5号外显子密码727G→T/1071C→A(A331E)复合突变。在其父辈家系中存在5号外显子727G→T杂合子突变,导致剪切点突变;其母辈家系中存在5号外显子1071C→A杂合子突变,导致第331位密码子编码的A转变为E。结论患者的祖父及外祖母为首发突变者。727G→T/1071C→A(A331E)复合突变是该家系发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256例2型糖尿病和140例健康对照者研究显示,线粒体基因ND13316G→A突变在中国北部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3.52%,突变对T2DM的发生有一定风险性,但不是主要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9.
早发糖尿病患者线粒体DNA tRNA Leu(UUR)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天津地区早发糖尿病(DM)患者线粒体DNA tRNA^leu(UUR) 3243A→G突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无亲缘关系、发病年龄≤45岁的DM患者348例,对照组207名,收集相应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及克隆的方法检测线粒体基因tRNA^tLeu(UUR)3243A→G突变,并进行家系研究。结果 DM组发现2例3243A→G突变,检出率为0.6%,有家族史的DM患者中发生率为1.2%。对照组未发现此突变。3243A→G突变先证者呈典型的线粒体DM表现,其家庭成员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异质性不一致。结论 tRNA^Leu(UUR)3243A→G突变在天津地区发病年龄≤45岁的DM患者中检出率低,在合并其他线粒体病的患者中发生率较高;该突变异质性比例在有丝分裂组织中可能随年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0.
256例2型糖尿病和140例健康对照者研究显示,线粒体基因ND13316 G→A突变在中国北部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3.52%,突变对T2DM的发生有一定风险性,但不是主要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