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尤其是高危型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近年研究提出,宿主自身免疫遗传背景不仅参与病毒感染,而且参与肿瘤免疫,并在介导免疫识别、免疫应答、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作用和免疫调节力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深入探讨HPV病毒感染与人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的易感性、宫颈癌类型与人白细胞抗原(HLA)及其配体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易感性成为医学多学科共同研究的热点.现对HPV及HLA在宫颈癌发生中的免疫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给予综述.  相似文献   

2.
1977年,日本学者从宫颈鳞癌组织匀浆中获得纯化肿瘤相关抗原TA-4,建立了检测宫颈癌病人血清中肿瘤相关抗原(AT-4)的放射免疫分析法。并发现Ⅱ期或Ⅱ期以上的宫颈癌病人血清TA—4水平升高,根治术后72小时内迅速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3.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尤其是高危型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近年研究提出,宿主自身免疫遗传背景不仅参与病毒感染,而且参与肿瘤免疫,并在介导免疫识别、免疫应答、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作用和免疫调节力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深入探讨HPV病毒感染与人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的易感性、宫颈癌类型与人白细胞抗原(HLA)及其配体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易感性成为医学多学科共同研究的热点。现对HPV及HLA在宫颈癌发生中的免疫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给予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意外发现的浸润性宫颈癌的发生原因,以及不同处理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全子宫切除术后意外发现浸润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其预后。结果:34例患者的年龄33~77岁,中位年龄56岁。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全子宫切除术者4例(3例为子宫肌瘤,1例为盆腔脏器脱垂),因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SIL)手术者30例。病理提示:宫颈鳞癌28例,非鳞癌6例;Ia1期18例(均无淋巴脉管阳性),Ia2期8例,Ib1期8例。16例Ia2~Ib1期患者中,5例术后行补救性放疗±化疗,4例行补救手术,7例未进一步治疗。随访16~144月(中位随访时间55.5月),总生存率100%。不同补救治疗方式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后意外发现的浸润性宫颈癌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及临床病理参数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对部分低危的浸润性宫颈癌可考虑随访而不行补救治疗。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术前放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术和放疗是子宫颈癌主要治疗手段。局部晚期即预后不良型巨块状宫颈癌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可手术治疗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因素。目前,有许多研究认为,术前放疗可以减少肿瘤局部复发,提高存活率。1腔内为主的术前放疗对于ⅠB2期和ⅡA期宫颈癌,肿瘤直径>4cm,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术前应以腔内放疗为主,用以缩小肿瘤,减小肿瘤体积,利于子宫旁及阴道旁的切除,获得切除边缘最宽的无瘤边缘,同时降低肿瘤细胞活性及术中播散,减少局部复发,提高存活率。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长期以来对ⅠB2期和ⅡA期宫颈癌,肿瘤直径≥4cm,通常给予术前腔内放疗,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癌合并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共收治23例多原发癌患者,其中7例患者为宫颈癌合并乳腺癌,对这7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宫颈癌合并乳腺癌占宫颈癌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的30.43%,占宫颈癌的0.25%。27例宫颈癌合并乳腺癌患者均为异时性癌,其中5例第一原发癌为乳腺癌,2例第一原发癌为宫颈癌。37例患者第二原发癌确诊时,5例宫颈癌为早中期(0~ⅡB期),2例乳腺癌分别为ⅡB期、ⅢA期。依据各肿瘤的治疗原则分别行根治性治疗。4第一原发癌确诊后生存期均超过2年,生存期达5年的有5例占71.43%。目前7例全部存活。结论:宫颈癌合并乳腺癌在宫颈癌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中占有较大比例,在宫颈癌诊治及随访中不应忽略对双侧乳腺的随访检查,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宫颈癌合并乳腺癌,能取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宫颈癌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性激素水平。方法 选取宫颈癌患者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及性激素(雌激素、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水平,分析宫颈癌的影响因素。结果 宫颈癌组鳞状细胞癌抗原、癌胚抗原、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水平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雌激素水平低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鳞状细胞癌抗原、雌激素是宫颈癌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癌胚抗原、雌激素、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水平表达异常,且鳞状细胞癌抗原、雌激素是宫颈癌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Ⅰ~Ⅱ期宫颈癌局部肿瘤直径2cm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BM、VIP及CNKI等数据库,收集近10年Ⅰ~Ⅱ期宫颈癌局部肿瘤大小(以2cm为界)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对照试验,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evMan5.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10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Ⅰ~Ⅱ期宫颈癌局部肿瘤直径2cm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复发率显著高于局部肿瘤2cm者(合并OR=0.07,95%CI为0.04~0.13,P0.00001)。结论:肿瘤直径2cm是早期宫颈癌保守治疗复发的高危因素,不建议此类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若患者有强烈生育要求可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术后应加强随访,但不能代替传统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RH)和盆腔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具有激发T细胞免疫应答,诱导对自身抗原耐受等功能,在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DC应用于抗宫颈癌及卵巢癌的研究已有一定进展,基因转染的DC瘤苗更具发展前景,但DC应用于抗妇科肿瘤的临床实践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0.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具有激发T细胞免疫应答,诱导对自身抗原耐受等功能,在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DC应用于抗宫颈癌及卵巢癌的研究已有一定进展,基因转染的DC瘤苗更具发展前景,但DC应用于抗妇科肿瘤的临床实践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不同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选择宫颈癌筛查CIN患者220例,116例CIN Ⅰ作为单纯随访组,104例包括CIN Ⅰ53例、CIN Ⅱ37例、CIN Ⅲ14例作为治疗组.治疗组中物理治疗者共50例,宫颈锥切术治疗25例,高频电波刀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20例,子宫全切术治疗共9例...  相似文献   

12.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与宫颈癌密切相关,在子宫颈癌中HPV DNA的检出率达99%以上.高危型HPV E6和E7的表达是维持细胞转化所必需,被认为是HPV的原癌基因,表达于肿瘤进展的各个时期,是至今被选择作为治疗性疫苗理想的特异性靶抗原,这些原癌蛋白可以影响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HPV疫苗用以预防和治疗宫颈癌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就治疗性多肽疫苗的研究方法及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宫颈癌的存活率已经显著地超过了前半个世纪,死亡率已是三十年前的1/3。由于宫颈癌可以早期发现,多数患者在Ⅰ、Ⅱ期即被发现,然而,尽管治疗形式已趋完美,当Ⅰ_B期宫颈癌转移到淋巴结时,五年存活率低于50%。在某些病人术后放疗可以提高存活率,这组病人包括:单纯子宫切除术后接受预防性放疗;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边缘阳性者接受预防性放疗;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阳性者接受放疗,这些病人临床未见到残余肿瘤,但很可能镜下有癌,用预防性放疗者比未用者存活率高。最近的报告证明,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加放疗的并发症也低。仔细分析失败的原因是改进治疗及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与宫颈癌密切相关,在子宫颈癌中HPV DNA的检出率达99%以上。高危型HPVE6和E7的表达是维持细胞转化所必需,被认为是HPV的原癌基因,表达于肿瘤进展的各个时期,是至今被选择作为治疗性疫苗理想的特异性靶抗原,这些原癌蛋白可以影响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HPV疫苗用以预防和治疗宫颈癌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就治疗性多肽疫苗的研究方法及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宫颈癌患者血清TNF-α、STNFR水平及其与临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及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宫颈癌42例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4例血清TNF-α和STNFRⅠ、STNFRⅡ,并与正常34例对照。结果:宫颈癌患者血清TNF-α、STNFRⅠ、STNFRⅡ以及CIN患者STNFRⅠ、STNFR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Ⅱ期宫颈癌患者血清STNFRⅠ、STNFRⅡ水平与Ⅰ期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宫颈癌有淋巴转移组患者血清STNFRⅠ、STNFRⅡ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组(P<00001);经相关分析STNFRⅠ、STNFRⅡ在宫颈癌、宫颈癌淋巴转移组、宫颈癌无淋巴转移组及正常对照组均呈正相关关系,仅CIN组无明显正相关。结论:TNF-α、STNFR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STNFR可能是判断宫颈癌是否发生淋巴转移较好的监测指标,对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阴道上皮内瘤变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刎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02年3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3例VAI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为VAINⅡ、11例为VAINⅡ~Ⅲ或VAINⅢ.结果 13例VAIN患者中,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12例,其阳性率为92%(11/12).VAIN临床表现无特异性,1例阴道分泌物增多;4例阴道局部糜烂充血或呈乳头状增生,2例小结节状改变.13例VAIN患者中,合并宫颈癌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4例外阴上皮内瘤变(VIN)3例;与宫颈病变(包括宫颈癌和CIN)同时确诊5例、与外阴病变(即VIN)同时确诊3例,其余5例均在复查这些疾病时确诊.与宫颈病变或外阴病变同时确诊的8例VAIN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中l例VAIN合并CIN因病变广泛术后补充氩气刀治疗,1例VAIN合并VIN因术后切缘阳性补充氩气刀治疗;1例中晚期宫颈癌行同步放化疗后随访时发现的VAIN患者行根治性放疗;3例术后随访时发现的VAIN(VAINⅡ、VAINⅡ~Ⅲ、VAINⅢ各1例)行氩气刀治疗;1例官颈癌Ⅲb期合并VAINⅢ患者治疗.本组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25.6个月(6~87个月),2例患者因官颈癌发生远处转移而死亡,11例活检或阴道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无异常,随访期内无一例进展为浸润癌.结论 HPV感染是VAIN发病的主要原因;VAIN的临床表现隐匿,多在治疗或复查宫颈病变、外阴病变时确诊;治疗以手术为主;VAIN很少进展为浸润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在Ⅰ期宫颈癌中 ,肿瘤大小是重要的预后变量。这个研究目的是调查肿瘤体积对病理学变量和诊断临床IB期宫颈癌病人预后的影响。在 1976~ 1995年 ,Aichi癌症中心手术治疗的 5 6 6例临床IB的病人被纳入研究。此回顾性研究是复习临床的和病理的记录。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盘。结果发现 ,肿瘤超过 4 0cm ,随肿瘤扩大而增加病理学变量的发生率未改变。尽管单变量分析发现 ,当肿瘤增大时预后变差 ,但肿瘤在 3 1~ 4 0cm和 4 1~ 5 0cm之间 ,其预后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多变量分析表明 ,肿瘤体积作为一种独立的预后变量 ,肿瘤在3 1…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淋巴结转移的Ⅰb1~Ⅱb期宫颈癌患者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综合治疗的方式和预后。方法选取1990年1月至200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Ⅰb1~Ⅱb期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2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根据术后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4组:放疗加化疗组(107例)、放疗组(45例)、化疗组(22例)和无辅助治疗组(41例)。通过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预后及可能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放疗加化疗组、化疗组、放疗组和无辅助治疗组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0.7%、53.5%、47.4%和36.0%,放疗加化疗组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无辅助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化疗组、放疗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与无辅助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60和0.159)。放疗加化疗组、化疗组、放疗组和无辅助治疗组患者的盆腔复发率分别为7.5%、22.7%、26.7%和34.1%,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6.8%、18.2%、15.6%和22.0%,复发合并转移率分别为4.7%、0、4.4%和7.3%。放疗加化疗组盆腔复发率显著低于其余3组,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远处转移率、复发合并转移率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数目和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辅助放、化疗能提高3年无瘤生存率,降低盆腔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筛查是早期发现宫颈癌的重要手段,由于流行病学及对乳头瘤病毒研究的进展,美国妇产科学会(ACOG)对宫颈癌筛查的起始时间及频率等作了重要修改.鳞状细胞抗原检测对宫颈癌诊断及病情监测起重要作用.宫颈癌治疗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如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广泛性切除术、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调强放疗等,使宫颈癌的治疗效果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及术后单纯化疗在有复发中危和高危因素的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治疗的68例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初始治疗为宫颈癌根治术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复发中危因素组(中危组)37例(侵犯宫颈深度>1/2宫颈厚度、低分化、肿瘤直径≥4cm、淋巴血管间隙受累)和复发高危因素组(高危组)31例(淋巴结转移、宫旁肿瘤侵犯、切缘阳性)。对所有患者术后辅助单纯化疗,中危组3~4个疗程,高危组4~6个疗程。宫颈鳞癌及腺鳞癌化疗为BIP方案(博来霉素+异环磷酰胺+顺铂/卡铂),腺癌化疗为TP方案(紫杉醇+顺铂/卡铂)。总结患者的3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复发率和手术及化疗的并发症及毒副反应。结果:37例中危组患者3年累积无瘤生存率为93.1%,31例高危组患者3年累积无瘤生存率为8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的总复发率为10.3%(7/68),中危组复发率为8.1%,高危组复发率为12.9%。中危组和高危组盆腔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4%和6.5%。两组各项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手术及术后化疗对于有复发中危和高危因素的ⅠB~ⅡA期患者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患者可耐受手术联合单纯化疗的并发症和毒副反应,并获得较好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