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鼻硬结症是由鼻硬结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 ,临床少见 ,原发于鼻窦者更少。此病起病隐匿 ,发展缓慢 ,症状不明显 ,故易漏诊或误诊。现将我院收治 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 ,36岁。右眼逐渐向外突出、复视 2 0余天 ,到我院眼科就诊 ,发现右眶下包块。CT检查 :右上颌窦占位性病变 ,上颌窦上、内侧壁骨质破坏 ,有软组织结节突入鼻腔 ,向上突入球后间隙。追问病史 ,患者偶有鼻阻 ,否认血涕。以右上颌窦占位性病变收入我科。查体 :右眼前突 ,右中鼻道见息肉样新生物 ,触之质软 ,右侧后鼻孔为息肉阻塞 ,表面有大量脓痂附着 ,双侧颈部淋巴结未扪及。…  相似文献   

2.
Rosai-Dorfman 病误诊为鼻硬结症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39岁,因呼吸困难半个月于2008年12月11日以鼻腔肿物并颈部淋巴结肿大收入我院放疗科.既往史:10年前发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无不适,未就诊.7年前在外院病理诊断为"鼻硬结症"转我院放疗科行鼻前野~(60)Co-γ线放疗,总量30 Gy,放疗后双侧鼻腔通气改善出院.  相似文献   

3.
鼻硬结症,是一种进行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变从曼部开始,最后扩展到鼻咽、口咽、喉和气管、支气管。过去认为扩展到上颌窦很少见,文献中仅有散在病例报道。该作者对20例鼻硬结症病人进行上颌窦镜检查,发现确60物的硬结症累及同侧上颌窦。未经治疗的20例硬结症病人,男12例,女8例,年龄20一40岁,在充分临床检查之后,进行曼窦摄片,所有病人均有累及上颌窦的体征。检查用4.smmStorz套针和针管,4mm70”HoPkins固体杆望远镜,在局麻下通过尖牙窝径路。4例活检3例阳性。12例镜检有上颌窦损害,在上颌窦内看到各种类型的硬给病病变:浅表…  相似文献   

4.
鼻硬结病高发家族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硬结病乃耳鼻咽喉科少见疾病 ,我们曾遇到一家族中同胞姐弟 4人相继同患此病 ,现报告如下。例 1   女 ,45岁。因鼻堵 5年 ,渐重 1年 ,于1 989年来诊。检查 :双侧鼻腔粘膜明显增生 ,且有肉芽形成 ,鼻腔狭窄。病理切片报告 :鼻硬结病。每日肌注链霉素 1 g ,共用 90 g ,3个月后症状消失 ,鼻腔粘膜光滑 ,肉芽及增生消退。随访 1 2年未再复发。例 2   女 ,43岁 ,系例 1之妹。因鼻堵渐进性加重 4年 ,于 1 990年来诊。检查 :双侧鼻腔粘膜增生 ,可见肉芽及少许瘢痕组织 ,鼻腔狭窄。病理切片报告 :鼻硬结病。每日肌注链霉素 1g ,共用 1 0 0g …  相似文献   

5.
鼻硬结病为一种少见的慢性肉芽肿性传染性疾病,一般先发于鼻腔,易侵及上颌窦和筛窦,可蔓延至上呼吸道各部。病变侵及眼眶者文献也曾有报道,但并不常见。我院于2004年3月诊治一例鼻硬结病引起双眼固定性内斜视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像导航辅助鼻内镜下切除鼻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手术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3-2011-12期间收治的4例鼻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19~55岁,平均38岁。原发于上颌窦内3例,原发于蝶窦内1例。术前行16排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全部病例均采用影像导航鼻内镜下电钻磨除鼻窦腔内的异常骨纤维组织,实现骨纤腔内的轮廓化。结果:4例患者均在影像导航鼻内镜下准确找到病变并磨除大部分病变组织。3例患者术后头痛、鼻塞、面部不适等症状逐渐消失。1例上颌窦内骨纤维异常增生患者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面部肿胀疼痛,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复查CT示左侧上颌窦炎,再次行手术,术中发现上颌窦内有大量骨渣,考虑为首次手术后术腔未冲洗干净,导致上颌窦口堵塞,再次扩大上颌窦口,冲洗上颌窦腔,术后行鼻腔及上颌窦冲洗,1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所有患者术后均未见复发。结论:正确的使用影像导航系统辅助鼻内镜下治疗鼻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术中结合电钻磨除鼻窦腔内的异常骨纤维组织,实现骨纤腔内的轮廓化,可以使患者获得彻底、安全、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鼻硬结症是呼吸道的慢性肉芽肿性疾患,除鼻部外病变可累及喉、气管支气管,并可致死。作者根据在芝加哥内诊镜门诊所见的11例侵及气管支气管病例写成本文。一般认为,鼻硬结症流行于东欧及中美洲。本文11例中,男6例,女5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2l岁。其中4例生于美国本土,3例于墨西哥,捷、波、意各1例,1例出生地不详。生于美国的4例中有3例在发病前一年曾往访墨西哥数月。症状常始于流涕,以后鼻内结痂、堵塞。病程进展则有咽炎、声哑及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手术开放上颌窦口大小与术后疗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中扩大上颌窦口大小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身配对,研究120例双侧病变相近的、术中见双侧上颌窦窦口均有病变的I、II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对比一侧窦口尽量扩大,另一侧常规扩大,术后不同时期鼻腔症状改善情况及窦口开放率。结果术中尽量扩大窦口一侧在不同时期其症状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扩大侧,随访6个月,窦口开放良好率为96.7%。结论鼻内镜手术中,对上颌窦窦口有病变者,尽量扩大窦口,有利于上颌窦通气引流,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病人,男,63岁。因左侧鼻背部皮肤渐大性肿物1个月以鼻背部新生物(左)收治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5年前因右侧上颌窦纤维瘤曾行右上颌窦根治术。本次发病前1个月内曾局部涂抹阿昔洛韦抗病毒软膏,肿物仍渐增大,且表面有破溃结痂。查体:一般情况好,左侧鼻背部有10mm×8mm×5mm大小的新生物,质中,无压痛,边界清楚,活动度差,表面呈火山口样溃疡,有干痂,双侧鼻腔未见异常。鼻窦CT(水平位)示右侧上颌窦术后改变,左侧鼻背部软组织影。局麻下行左侧鼻背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瘤组织血供丰富,无明显界限。术后病理报告为:鼻背部角化棘皮瘤…  相似文献   

10.
鼻硬结症26例的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硬结症是一种慢性传染性肉芽肿,多发生于鼻腔。本科自1989年3月~1997年3月间共收治经病理确诊的鼻硬结症26例,现就其临床表现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26例中男17例,女9例;年龄16~69(平均47.35)岁,其中<30岁6例,30~50岁8例,>50岁12例。病程1个月~22年,其中1年以内7例,1~5年12例,5~10年5例,10年以上2例。临床表现:首发症状为鼻塞者18例,鼻前庭结节样肿状物5例,眶下区及鼻背结节样肿状物3例。单侧鼻腔受累7例;双侧鼻腔受累17例;单纯鼻背、眶下区病变者2例,表现为局部结节状隆起,无溃疡及骨质破坏。鼻腔受累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因鼻…  相似文献   

11.
鼻硬结病是耳鼻咽喉科少见病,发生于上颌窦者更少见。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我科于2001年10月收治1例外院长期误诊的上颌窦硬结病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鼻硬结症的放射治疗(摘要)杨享贤,林萍,陈海林,杨文鼻硬结症是具有低度传染性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放射治疗加抗生素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1980年12月~1991年10月。我院共收治鼻硬结病25例,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全部经...  相似文献   

13.
我们曾诊治一家族中同胞姐弟4人相继同患鼻硬结病.例1,女,45岁.因鼻堵5年,渐重1年,12年前来诊.检查见双侧鼻腔黏膜明显增生,有肉芽形成,鼻腔狭窄.病理报告为鼻硬结病.经每日肌注链霉素1.0g,共90g,3个月后症状消失,鼻腔黏膜光滑,肉芽及增生消退.经12年随访无复发.  相似文献   

14.
硬结病有多种不平常的表现,Handousa与Elwi(1958)报告5例似鼻内肿瘤而无任何硬结病征象,Badrawy(1966)见7例骨受累,Yassin等(1971)报告6例局限性鼻硬结病,Malik等(1974)见1例仅为中鼻甲肥大。喉硬结病少见,Shaw与Martin(1961)只找到5例。本文报告1例仅发于喉而无鼻病变的孤立性喉硬结病,作者认为是文献中前所未见的。患者女性41岁,声嘶2个月,6天来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并见两声带广泛水肿,即在局麻下行紧急气管切开术。鼻、鼻咽或口咽及全身均无特殊发现,经青霉素注射、防腐剂漱口及内服多种维生素治疗无效。5天后行直接喉镜见两声带与声门下区水肿,声门  相似文献   

15.
鉴于臭鼻症和萎缩型鼻硬结、臭鼻症和慢性萎缩性鼻炎在临床上有相似之处,尤其是在疾病的早期,其鉴别诊断较为困难。为对上述疾病早期诊断寻找可靠的方法,作者们用细菌学和血清学方法对上述疾病共1,349例患者进行检查,并以955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表明:臭鼻症患者大多(87.3%)可检出Klebsiella氏臭鼻杆菌,鼻硬结患者有46.7%可检出Klebsiella氏鼻硬结杆菌;而健康人和慢性萎缩性鼻炎患者则很少能检到此类杆菌。在血清学方面,臭鼻症患者的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率为79.4%,鼻硬结患者的阳性率为93 9%。而在慢性萎缩性鼻炎和健康人上述两种检查法的阳性率极低。此外,作者们对上述三种疾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 ,6 5岁。鼻塞、流脓涕伴间断头痛 6年 ,于 1998年 4月 9日入院。既往 2 0年间曾行左上颌窦根治术及左下甲部分切除术 1次 ,鼻息肉切除术 10次。查体 :双侧鼻腔可见灰白色赘生物堵满前鼻孔 ,触之柔软 ,可活动 ,其余结构不能窥见。CT示 :双侧上颌窦窦壁完整 ,其内充满软组织密度 ,密度均匀 ,边缘清晰 ,双侧鼻腔内均可见软组织密度填塞。诊断为 :双侧鼻息肉。手术方法 :于局麻下行鼻内窥镜下双侧鼻息肉切除术 ,双侧筛窦切除术、上颌窦中鼻道造口术及双中鼻甲全切除术。术中见双侧鼻息肉 ,均来自筛窦及上颌窦 ,用息肉咬钳摘除之 ,并扩大…  相似文献   

17.
对80例鼻硬结病人用内窥镜检查上颌窦、咽鼓管咽口和下呼吸道,旨在确定这些部位的继发性硬结病的发病率。当临床检查及放射学诊断怀疑上颌窦、咽鼓管咽口或下呼吸道可能伴发硬结病变时,用Storz内窥镜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检查及活检,结果证实18例(22.5%)鼻窦有病变;22例(27.5%)咽鼓管咽口周围有病变;21例(26%)喉部有病变;16例(20%)气管有病变;6例(7.3%)支气管有病变。显示鼻硬结病人在鼻窦、咽鼓管、喉、气管等部位的发病率相当高;内窥镜检查在诊断罕见部  相似文献   

18.
鼻和鼻窦手术后鼻泪管损伤陈明媛1余延令1泪溢是鼻和鼻窦手术后出现的一种少见并发症,是由于手术中鼻泪管受到损伤而引起。本文报告3例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30岁,因双侧鼻息肉、慢性鼻窦炎于1989年3月行双侧鼻息肉切除,双侧筛窦鼻内开放,双上颌窦鼻...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 ,47岁。因进行性双侧鼻阻塞伴流黏稠涕 5年于 2 0 0 2年 1 1月 2日入院。入院诊断“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Ⅱ型Ⅲ期”。鼻内镜检查 :双侧鼻腔黏膜呈慢性充血状 ,鼻中隔居中 ,双侧下鼻甲形态正常 ,中鼻道内可见荔枝肉样新生物生长 ,总鼻道内可见脓性分泌物。鼻窦CT冠状位示 :双侧前中组筛窦、上颌窦黏膜增厚 ,窦腔缩小 ,双侧鼻腔可见软组织密度增高影。入院后行各项常规辅助检查未见异常。于局麻下行鼻内镜下双侧筛窦、上颌窦开放 ,息肉摘除术。手术采取Messerklinger术式 ,切除双侧钩突 ,开放双侧前中组筛窦 ,见双前中组筛窦内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例巨大鼻腭囊肿,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诊断和最佳治疗手段。方法治疗1例巨大鼻腭囊肿,病变范围侵犯2/3硬腭、双侧鼻底、齿槽及双侧上颌窦骨壁,并探讨巨大鼻腭囊肿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及治疗。结果鼻腭囊肿系胚胎发育异常所致,可引起面部及比邻解剖畸形,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判断囊肿的大小、范围及其与相邻结构的关系,对确定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在鼻内镜下行囊肿造袋术,疗效好,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鼻腭囊肿是一种非牙源性面裂囊肿,强调术前临床观察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后应制定合理可行的治疗方案,经鼻内镜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