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短音刺激,以及两套触发和刺激系统,两个完全独立的分析时间窗口,对24例正常成人进行P300检测。分析了基本波型,提出了靶与非靶刺激时,Pz点,Cz点及Fz点P300的有关指标平均值,并对脑左右半球,性别与年龄等进行了比较,认为正常成人P300是稳定可靠的,是一种反映神经心理学认知过程的皮层认知诱发脑波。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死亡的原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脑内病灶而引起的所谓脑死亡;一类是由于肺炎,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等合并症所致。急性期即在发病一周以内死亡者大部分是脑死亡;其后死亡者多由于合并症。脑死亡是由于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脑干受到广泛损害所致,脑干的损害是由于以下两种机理引起。第一,由于出血或梗塞(原发于脑干或者波及脑干),使大部分脑干受到侵犯。在脑干,原发病灶有桥脑出血,脑底动脉血栓形成;此外,视丘、小脑出血,动脉  相似文献   

3.
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认知功能测定的相关性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事件相关电位P30 0是平均诱发电位晚发正波成分中的一种 ,常出现在刺激后 30ms,被认为是反映认知过程的客观生物学指标[1 ] 。而神经心理学测验是神经心理学中一种有效的认知功能检查方法 ,可对认知过程进行功能定位。通常神经心理学测验和P30 0是作为两种重要方式用于认知功能的研究中。但是P30 0究竟反映了何种认知功能目前仍不明确。有研究结果P30 0和神经心理学测验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认识障碍进行探讨时发现 ,P30 0和神经心理学测验之间具有相关性[2 ,3] 。为排除这种相关性受疾病的影响 ,本研究则针对正常人群进行测试 ,旨在运用神经…  相似文献   

4.
郭雯  赵文  罗燕 《四川精神卫生》2016,29(6):549-552
目的比较高校贫困生性格优势、美德与非贫困生的差异,以了解高校贫困生性格优势与美德的特征。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四川省某理工科为主的高校抽取359名大二年级学生进行优势行为问卷(VIA-IS)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2份,其中贫困生98名,非贫困生254名。结果贫困生在情商(t=-2.25,P=0.025)和乐观(t=-2.11,P=0.035)两种性格优势上评分低于非贫困生,而在爱(t=1.97,P=0.049)和责任心(t=2.12,P=0.035)两种性格优势上评分高于非贫困生。贫困生节制美德评分高于非贫困生(t=2.04,P=0.043)。结论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性格优势与美德存在差异,贫困生的情商和乐观两种性格优势较弱,爱和责任心两种性格优势较强;贫困生节制这一美德更突出。  相似文献   

5.
神经干细胞由于其多分化的潜能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其治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植入外源性神经干细胞[1];另一种是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2].无论哪种方式,弄清控制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以及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都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垂体瘤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时人们已注意到巨人和侏儒是疾病状态,但当时并未将此归咎于垂体功能障碍。此后对巨人和肢端肥大症的骨骼进行研究才肯定其病理性质,尸检还发现病人垂体窝扩大。垂体的病理性扩大是在17世纪被发现的,而它对邻近组织的压迫,特别是致盲则是在18和19世纪才见报道。1909年,美国库欣提出了“垂体功能亢进”和“垂体功能减退”的两个名称,来表述垂体前叶功能亢进或减退。在此后30年内他对垂体的研究作了杰出贡献。他认为前一种情况是由于肿瘤或增殖的垂体分泌激素过多所致,而后一种则是由于肿瘤对正常垂体的压迫使垂体萎缩…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应用弥散张量成像及纤维束示踪技术进行锥体束重建的可重复性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例接受术中MRI及导航辅助切除颅内肿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两种不同的感兴趣区(ROI)选择对正常一侧锥体束进行重建,每种方法重复3次。针对同一方法不同次重建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以及两种方法之间重建结果的一致性进行评估,计算重复性系数к。两种重建方法的主要不同是起始ROI的不同。第一种方法的起始ROI包含一侧半卵圆区白质。第二种方法起始ROI放置在脑干。结果同一方法的不同次重建结果一致性:方法一的к值为0.65715~0.81239,平均0.73616±0.04209。方法二的к值为0.58368~0.86336,平均0.76622±0.0712;二者к值无显著差别(P0.05)。方法一与方法二重建结果的к值为0.31508~0.67464,平均0.46962±0.07817,与前二组к值差异显著(P0.05)。方法一重建锥体束体积为(11.88505±2.06821)cm3,方法二重建锥体束体积为(7.02245±1.75883)cm3。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种方法的不同次重建结果之间均能达到基本一致(к:0.61-0.8),而两种方法之间只能达到中等的一致(к:0.41-0.6)。方法一重建锥体束范围明显大于方法二,更接近锥体束的实际形态。  相似文献   

8.
全身性霉菌病治疗有两种药物;两性霉素乙和5-氟胞嘧啶(Flucytosis)。这两种药物不是由于抗菌  相似文献   

9.
听神经瘤的手术入路在本世纪初即有两种:一是由神经外科医生提出的后颅窝枕下入路,此手术入路于1907年由Charles Ballance首先报导成功治愈一例听神经瘤,以后历经神经外科医生如Cushing、Dandy等加以完善,已成为较成熟的手术方法而被广泛接受。近年来由于显微手术应用于神经外科,对保留重要的神经结构如面神经和听神经功能方面也取得很大的成绩(参见本刊1977年第3期116页及  相似文献   

10.
癫癎是一种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癎性发作为特征的脑功能失调综合征。长QT综合征(LQTS)是一种以心电图QT间期延长为特征的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两者均可导致晕厥、癎性发作甚至突发猝死,临床表现类似。文中通过回顾分析癫癎和LQTS的相关病例报道、研究及综述,总结分析目前对该两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认识和发展、区别和联系,提出两种疾病的诊断和患者管理的建议。LQTS与癫癎发病很可能存在共同机制,尤其是LQT2型。由于两者在临床表现、既往家族史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心电图、脑电图等辅助检查的不确定性,临床上应该根据发病特征仔细甄别。医生和患者对疾病应树立一种正确的诊断观念,医生应该随时考虑心脏和大脑两方面的因素,患者及家属同样应该正确认识疾病、减轻心理压力、为医生诊断提供线索,医患双方共同携手正确规范管理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洛沙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与洛沙平,治疗8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相仿(P〉0.05),齐拉西酮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洛沙平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两种重症肌无力评分方法在临床应用上的可靠性,探讨比较完善的重症肌无力病情评价体系。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30例各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应用重症肌无力临床绝对和相对评分法以及定量重症肌无力评分两种方法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和3周,比较两种评分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率。结果两种方法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在1周、2周时的评分变化率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t=3.76,P0.01;t=4.93,P0.01),在3周时的评分变化率无统计学差异(t=0.08,P0.05)。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评分变化率在1周、2周、3周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t=0.27;t=-0.02;t=1.40,P0.05),两种评分方法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相关关系(P0.01),且重测信度好(P0.01)。结论重症肌无力临床绝对和相对评分法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较为敏感,而对于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两种评分并无明显差别。两种评分方法重复性好,对病情的总体评估一致。  相似文献   

13.
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mlations,AVMs)是脑血管畸形中的一种,它是由于胚胎发育异常所形成的。大多为单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发性病灶极为少见,目前仅见零星报道,且常伴有广泛的胚胎发育障碍。作曾遇到2例,现结合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肌营养不良为遗传性疾病,其发病机理仍不明。现有三种学说:神经源、血管及膜学说。前两种似已过时。膜学说渐受重视,它可能代表一类新的遗传性障碍。血管学说远在30年代,就有人认为本病肌肉变性是由于供血不足引起。1961年Demos发现患者及携带者之臂舌循环时间延长;现又提出  相似文献   

15.
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s)是脑血管畸形中的一种,它是由于胚胎发育异常所形成的.大多为单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发性病灶极为少见,目前仅见零星报道,且常伴有广泛的胚胎发育障碍.作者曾遇到2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开颅后从动脉瘤外进行处理,另一种是通过血管内途径,用人工栓塞的办法处理动脉瘤。我院于1980年后用人工栓塞方法治疗2例颈内动脉床突下段动脉瘤获得成功,提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的社会认知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般来说 ,对抑郁症的病因学研究有两种途径 ,一是从生物学角度 ,探索抑郁症病人脑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的改变 ;另一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环境及个体心理因素对抑郁症的发生所起的作用。 2 0世纪 80年代 ,Abramson、Beck[1]等提出了抑郁症的社会 -认知心理因素模型 ,他们认为 ,抑郁症是由于素质性因素和应激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但这里的素质性因素主要是认知心理因素 ,应激性因素是各种社会刺激 ,如灾难性生活事件、日常生活事件等。自他们的理论提出后 ,人们开始对抑郁症的社会认知因素进行了许多研究。抑郁症的社会认知理论以 Bec…  相似文献   

18.
P物质与抑郁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已有报道一种神经肽受体亚型,P物质(substance P,SP)的神经激肽1(neurokinin1,NK1)受体拮抗剂,在一项安慰剂双盲对照研究中,显示有与帕罗西汀相似的抗抑郁活性。基于P物质P物质受体及其受体拮抗剂与情感性障碍有关的临床研究成果,有人认为P物质一神经激肽1受体通路(SP—NK1R pathway)参与了情感性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并提出情感性障碍的神经激肽假说。  相似文献   

19.
首发精神分裂症感觉门控P50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成年人两种诱发模式P50感觉门控的特点,以及两种诱发模式P50抑制率的一致性。方法运用条件-测试刺激模式和刺激序列模式检测4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30名正常对照(对照组)的听觉诱发电位P50,计算P50抑制率。结果患者组和对照组比较:①两种模式P50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条件-测试刺激模式:测试刺激P50波幅[(1.72±1.26)μVvs(0.87±0.66)μV]和P50抑制率[(0.27±0.30)vs(0.63±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条件刺激P50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刺激序列模式:5.1Hz、9.9Hz高频刺激P50波幅[(1.38±0.61)μVvs(0.84±0.77)μV、(1.18±0.68)μVvs(0.71±0.63)μV,P均小于0.05]和P50抑制率[(0.24±0.23)vs(0.52±0.26)、(0.35±0.26)vs(0.57±0.17),P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Hz低频刺激P50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Spearman相关分析未发现患者组两种诱发模式P50抑制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出两种P50感觉门控功能缺陷,同一患者两种不同诱发模式的P50抑制率不一致,提示其可能具有不同的中枢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诱发电位技术探讨正常人听觉P50特征.方法 应用美国Nicolet Bravo脑电生理仪,采用条件刺激(S1)-测试刺激(S2)模式对45名健康受试者作了听觉P50检测.结果 分析了基本波型,提出了Cz和Pz区域P50诸指标平均值.结论 听觉P50电位具有抑制性特征,其变化可反映大脑正常感觉门的功能状态.P50较佳表达式是波幅S1-S2和100(1-S2/S1)两种结合,能直接显示感觉门的程度.此正常值可供抑郁症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