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志刚  马康华 《重庆医学》2005,34(10):1562-1563
脂联素(adiponectin,APN)是一种专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血浆蛋白,其主要是由内脏脂肪组织合成(如大网膜等),而皮下脂肪组织合成相对较少.人APN由244个氨基酸组成,其分子结构可分成3个部分:氨基末端的分泌信号序列,中间的胶原样结构域及羧基末端的球形结构域.其球形结构域的三维结构与TNF-α极其相似,是其发挥功能的主要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脂联素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83例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的水平,同时检测7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联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保护作用,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可以作为诊断和判断冠心病病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脂联素(adiponectin,APN)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效应的脂肪细胞因子。最新研究从机制上肯定了脂联素促进胆固醇代谢、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等作用,从而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主要就脂联素对冠心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朱文磊 《四川医学》2010,31(10):1546-1549
目的研究脂联素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为冠心病的预防治疗和预后提供临床资料。方法测定冠心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BMI、血浆脂联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TC、TG、HDL和LDL,并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及Spearman偏相关分析法分析脂联素与冠心病、脂联素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的APN和HDL高于对照组,而TC、TG和LDL的测定结果低于对照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揭示脂联素、TC和HDL为CH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性别、BMI及糖尿病病程后,APN与FBG、TC、TG、LDL以及FNS负相关,与HDL正相关。结论脂联素作为独立影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参与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和脂质代谢,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脂联素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洁  罗心平  施海明 《医学综述》2006,12(11):682-684
脂联素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早在1995年就为人们所发现。但直到2001年,人们才开始注意到它具有调节糖脂代谢、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症等诸多特性。随后,由于血中脂联素浓度的大规模检测得以实现,许多关于脂联素的临床研究结果陆续发表,使得其在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得以证实。本文仅就脂连素在冠心病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脂联素(APN)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其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共8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并且选取3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APN水平,同时检测LDL-C、HDL-C,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AP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APN水平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脂连素可能为冠心病的一个保护因子,其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为诊断冠心病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7.
脂联素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罗素新  雷寒 《重庆医学》2006,35(14):1318-1321
近10年的研究表明,脂肪组织不仅仅是作为脂肪的储存库,而且是一个具有内分泌功能的重要器官,其分泌的脂联素(adiponectin)成为近年脂肪源性因子的研究热点之一。脂联素是脂肪细胞中表达最为丰富的激素,在血循环中有相当高的浓度。大量研究显示,血清(浆)脂联素在冠心病、肥胖、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等患者中明显降低,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和保护作用。本文就脂联素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作一综述,为冠心病的防治及其危险因素的干预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9.
《右江医学》2019,(5):384-388
<正>近20年的研究表明脂肪组织不仅是一个存储能量的器官,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其分泌的大量脂肪因子在各种生理功能调节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脂联素就是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脂肪因子,由于其具有多效性的生理功能而受到广泛关注,其含量占总血浆蛋白的0.01%到0.05%[1]。脂联素不仅是代谢性疾病的一个很好的生物标志物,也是一种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凋亡、促血管生成等生物学效应的脂肪因子。鉴于脂联素的这些特性,目前脂联素及其受体已被作为治疗药物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及E-选择素(Es)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7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28例,心肌梗死组(AMI)18例和冠状动脉造影基本正常的患者18例(对照组)。测定各组之间年龄、性别构成,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及家族史比例,总胆固醇(TC)以及甘油三酯(TG)。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各组血清APN、ES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APN水平明显降低,且SAP、UAP、AMI 3组血清APN水平依次降低,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血清ES水平明显升高,且SAP、UAP、AMI 3组血清ES水平依次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血清APN和ES水平呈负相关(r=-0.585,P<0.01)。结论冠心病组血清APN水平降低,ES水平升高,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能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林鸿 《医学综述》2012,18(3):354-35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脂联素(APN)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密切相关。APN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分泌部位的不同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相关。APN的血浆浓度可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预后。APN的抗炎及稳定斑块的作用可以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现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APN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测,诊断及治疗的相关文献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血脂康与普伐他汀对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80例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和普伐他汀组,血脂康组给予血脂康0.6日二次口服,普伐他汀组给予普伐他汀40mg日一次口服,在用药前及用药12周后分别测定血清脂联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结果:在用药后,血脂康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总胆固醇(TC)作用与普伐他汀相似(P〉0.05);血脂康组与普伐他汀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明显增高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可使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脂联素水平升高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降低,其作用等同于普伐他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分为麝香保心丸治疗组(61例)和常规治疗组(63例),同时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122例为对照组,正规服药1个月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组患者外周血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的变化。〖JP〗结果 治疗前病例组(即常规治疗组和麝香保心丸组)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瘦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麝香保心丸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外周血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瘦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前者治疗后外周血脂联素升高值和瘦素降低值显著大于后者(P<0.05)。结论 脂联素、瘦素是冠心病的预测因子,麝香保心丸可降低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瘦素水平而升高脂联素水平。  相似文献   

14.
邵名亮  曹蘅 《医学综述》2009,15(9):1310-1312
脂联素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具有调节糖脂代谢的重要功能,可以增加脂肪酸氧化,提高葡萄糖摄取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具有抗心肌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等作用,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浆脂联素水平可预测、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增加血浆脂联素浓度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53例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血清ANP水平,按血清ANP的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高ANP组(ANP≥4.7mg/L),低ANP组(ANP〈4.7mg/L),随访12月,观察两组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猝死、心肌梗死、再狭窄、再次血管重建)的差别。结果在12个月的随访中,发生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28例和心血管原因导致的死亡5例。高ANP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低ANP组(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PCI前血清ANP水平(OR=2.72,CI=1.76~5.14,P=0.033)和高敏C反应蛋白(OR=1.61,CI=0.92~4.21,P=0.043)对PCI术后再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以冠心病为第一诊断)的药物使用情况,探讨患病人群的年龄、性别特征,并比较二者的西药临床用药特点。方法 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26例冠心病患者和8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具体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频数分布)和χ2检验等分析方法对这两类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规律、用药的药品频次和联合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主要以中老年为主。冠心病患者用药例次排序前4位为抗凝药、β受体阻断药、降脂药、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物;用药方式以五联用药为主。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用药例次排序前4位为抗凝药、降糖药、β受体阻断药、降脂药;用药方式以六联用药为主。结论 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发病机制复杂,需要联合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4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24例)和实验组(2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藻酸双酯钠和肝素等降血脂、抗感染类药物,实验组采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心悸、心绞痛、心肌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8%)明显优于对照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要在抗感染和纠正水电介质失衡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酯类药物,以减轻心脏负荷,缓解冠状动脉痉挛,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