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方法 对我院2013年6-11月门诊及住院的200例乙肝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45+)、T淋巴细胞(CD45+CD3+、CD45+CD3+CD4+、CD45+CD3+CD8+)、B淋巴细胞(CD45+CD3-CD19+)、NK淋巴细胞(CD45+CD3-CD16+56+)百分比和细胞绝对计数.结果 急性乙型肝炎组T淋巴细胞总数、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衰竭组:T淋巴细胞总数、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CD4+/CD8+比值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其中肝衰竭组<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慢性乙型肝炎组CD4+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肝硬化组CD4+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显著降低(P<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肝衰竭组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较肝硬化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CD4+T淋巴细胞持续降低,与疾病病程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114例癌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癌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的特点、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14例肿瘤(包括肺癌30例、食管癌4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41例)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患者外周血CD3+、CD4+明显减少,CD4+/CD8+值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3.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淋巴细胞亚群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或正常成人血中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4/CD8比值.结果与正常成人比较,Ⅰ~Ⅲ期NHL患者血中总T、T辅助细胞、CD4/CD8及B细胞略降低,T抑制细胞略增高(P>0.05);而NK细胞明显增高(P<0.05).Ⅳ期NHL总T、T辅助细胞及CD4/CD8明显下降(P<0.05),NK细胞明显增高(P<0.05).与Ⅰ~Ⅲ期比较Ⅳ期患者的总T、T辅助细胞、CD4/CD8和NK细胞明显下降(P<0.05),B细胞明显增高(P<0.05).结论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有助于NHL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2例SLE患者(其中活动期60例,非活动期52例)以及15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B淋巴细胞(CD19+),NK细胞(CD3-CD16+CD5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SLE患者CD4+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4+/CD8+比值明显较对照组低(P0.01)。活动组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非活动组。结论 SLE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疾病的病程相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探讨其免疫功能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9例MM患者和24例体检健康者的外周血CD3、CD4、CD8、CD19、CD16+56细胞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M组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CD16+56细胞比例增高,CD19细胞、CD4/CD8比值下降(均P<0.05)。结论:MM患者体内存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 ia gravis,MG)是T细胞依赖的、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文中探讨MG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布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例MG患者外周血CD4+、CD8+细胞亚群百分比,分析不同年龄、性别、临床分型MG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布特点。随访MG患者经胆碱酯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及胸腺扩大切除术3种不同治疗方案后3~14个月的治疗效果,分析MG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与其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G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CD4+/CD8+比值异常升高,2组间CD4+T细胞百分比无差异。不同性别、临床分型MG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布无明显差异。但随着年龄的增加CD4+/CD8+比值升高。仅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患者预后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比无关。治疗前患者T细胞亚群紊乱明显,即CD8+百分比下降、CD4+/CD8+比值升高明显者,经糖皮质激素及胸腺扩大切除术疗效较好。结论 MG患者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异常,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明显,而与性别、临床分型无关。治疗前患者T细胞亚群紊乱者糖皮质激素及胸腺扩大切除术疗效明显。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对于临床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机体免疫功能和IM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40例IM患者(IM组)和30例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CD3+)及其亚群(CD3+CD4+,CD3+CD8+)、CD19+和CD16+56+(NK)细胞,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3+CD4+T细胞、CD3+CD4+/CD3+CD8+T细胞比值、CD19+和CD16+56+细胞显著降低(P〈0.01),CD3+T细胞、CD3+CD8+T细胞水平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 I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可能存在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紊乱,淋巴细胞亚群可做为IM患者免疫状态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及其亚群(CD3+CD4+,CD3+CD8+)和比值(CD3+CD4+/CD3+CD8+)水平的变化,探讨机体免疫功能和ITP发病的关系。方法检测55例ITP患者(ITP组)和30例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及其亚群(CD3+CD4+,CD3+CD8+)的水平,并比较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3CT细胞、CD3+CD4CF细胞、CD3+CD47CD3+CD8+T细胞比值显著降低(P〈0.01);而CD3+CD8T细胞水平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异常,可能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T淋巴细胞亚群在ITP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新生儿脐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探讨新生儿脐血的免疫功能。方法24例正常足月自然分娩新生儿脐血作为研究对象,26例健康成年献血员(男女不分)的血液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脐血和成人血液中CD3(+)、CD4(+)、CD8(+)、CD19(+)、CD16+56(+)、CD4(+)/CD8(+)的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脐血中CD3(+)、CD4(+)、CD8(+)的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CD4(+)/CD8(+)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19(+)、CD16+56(+)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脐血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于健康成人。  相似文献   

11.
56例重症药疹临床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致病药物,临床特征及疗效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56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148例非重症药疹患者进行比较.结果56例重症药疹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相当于强的松量(1.81±0.98)mg/(kg@d),治愈率为82.7%.致敏药物,黏膜损害、并发症发生率,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及治愈率与非重症药疹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重症药疹致病药物最常见的是解热镇痛药,其黏膜损害、并发症发生率高,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探讨SARS的发病机制。方法对62例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阳性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采集患者发病后1周、2周、1月、2~3月及1年时的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CD4 T和CD8 T细胞、纯真及记忆CD4 T细胞亚群。并以5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SA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康复后短期内有明显恢复。在发病2~3月时,CD8 T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平均CD4 T细胞及纯真CD4 T细胞数已分别增加至(534±197)/mm3和(175±75)/mm3。但发病1年时淋巴细胞总数、T细胞、CD4 T细胞和纯真CD4 T细胞数仍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现为可逆的一过性快速减少及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健康正常人群(对照组)和32例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组)放化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等进行检测,并比较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和健康人群的检测值。结果鼻咽癌组放疗前外周血中CD3+、CD4+、CD4+/CD8+、B细胞均值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43、2.765、1.943、2.036,P值分别为0.020、0.009、0.031、0.028);外周血中CD8+、NK细胞均值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68、-2.865,P值分别为0.043、0.007);鼻咽癌组放疗后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中CD4+、CD4+/CD8+均值较放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19、5.665,P值分别为0.000、0.000);外周血中CD8+、B细胞均值较放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59、-2.922,P值分别为0.004、0.004);鼻咽癌组放疗前后CD3+、NK细胞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76、-0.328,P值分别为0.117、0.703)。结论鼻咽癌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外周血T、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检测对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参考作用。放疗可使鼻咽癌患者CD4+/CD8+明显下降,放疗期间应辅以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4.
SAR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的特点。方法收集本院确诊的46例SARS患者在发病后不同时间的抗凝血,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通过三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CD4+纯真细胞亚群(CD4+CD45RA+CD62L+)和CD8+激活亚群(CD8+CD38+),以56例健康献血员的结果作为正常人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SARS患者的CD4+细胞和CD8+细胞在感染1周内百分比正常,但计数均显著减少,分别为(306±140)/mm3和(270±143)/mm3,CD4+纯真细胞亚群的计数也明显降低至(96±49)/mm3,CD8+CD38+激活亚群的比例则明显升至(59.3±12.6)%犤正常人为(44.9±12.5)%犦。感染3~5周时,CD8+细胞计数和激活亚群的百分比均恢复正常,分别为(581±356)/mm3和(40.1±17.6)%。感染8~12周时,CD4+细胞和CD4+纯真细胞亚群的计数分别为(578±193)/mm3和(176±64)/mm3,仍低于正常水平,但与感染1周时相比均有异常显著的升高。结论SARS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在细胞数量上严重受损,但在短期内有很明显的恢复,CD4+细胞和纯真CD4+细胞亚群的恢复需要比8~12周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驱梅治疗后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RPR)持续阳性且仍具传染性的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3例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并与30例健康人对照。结果(1)本组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CD3、CD4及NK淋巴细胞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CD8显著升高(P<0.05)。(2)经过驱梅治疗但RPR持续阳性两年内的患者CD3、CD4及CD8淋巴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K淋巴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年以上的患者CD3、CD4及CD8淋巴细胞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NK淋巴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两年内者CD3、CD4淋巴细胞数高于、而NK淋巴细胞低于两年以上者(P<0.05);两组CD8淋巴细胞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过驱梅治疗但RPR持续阳性且仍具传染性的隐性梅毒患者存在细胞免疫不平衡和免疫抑制,这种免疫不平衡和抑制可能降低机体抵抗和清除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能力,并且与梅毒患者治疗困难,RPR持续阳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从而了解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收集26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病例资料,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流式细胞分析测定外周血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达百分率;按简化MDRD方程计算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按eGFR将患者分为2组,Ⅰ组eGFR〈90mL·(min·1.73m^2)^-1,Ⅱ组eGFR≥90·(min·1.73m^2)^-1。结果I组外周血中CD4^+、CD4^+及CD4^+/CD8^+,与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及Ⅱ组CD4^+T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存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提示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影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辅助检查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规律,为进行免疫干预预防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单纯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同期单纯轻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4~15分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三色标记流式细胞仪对2组患者伤后第1、3、7和14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伤后第1天CD3、 CD4、CD4/CD8开始下降,CD8升高,第3天CD3、 CD4、CD4/CD8明显下降,CD8明显升高,第7天开始恢复,第14天基本同正常水平,2组伤后第1、3和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伤后第14天 2组4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后第4天肺部感染73.3%,对照组无肺部感染,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规律为伤后第1天开始下降,第3天下降明显,第7天开始恢复,第14天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可考虑重型颅脑损伤后进行免疫干预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各型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常见致敏药物及治疗,为重症药疹的合理防治、减少其并发症、 提高治愈率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9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26例重症药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性分析。结果:126例重症药疹中,男女比例为1:1.38;住院时间为(12.7±9.8) d。最常见类型为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最凶险的类型为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死亡2例。抗生素为本组患者最常见的致敏药物类别;最常见的单一致敏药 物为卡马西平,其次为别嘌呤醇。结论:本地区重症药疹多见于中青年人群,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为最常见类型,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病死率最高,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住院时间最长。及时停用致敏药物,早期足量应用糖皮 质激素,适时联合使用非激素治疗手段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lin,IVIG)、血浆置换、血液透 析,有助于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