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青少年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合并脊柱侧凸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对侧凸情况做术后随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7年10月于我院行滑脱复位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的28例青少年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滑脱节段均为L5,依据Meyerding滑脱分度将其分为重度滑脱(Ⅲ、Ⅳ、Ⅴ度)组与轻度滑脱(Ⅰ、Ⅱ度)组。以术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评估两组患者有无脊柱侧凸(Cobb角≥10°诊断为脊柱侧凸)、滑脱情况(滑脱程度、Dubousset腰骶角)以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青少年腰椎滑脱合并的脊柱侧凸分为特发性侧凸和痉挛/疼痛性侧凸两大类,其中痉挛/疼痛性侧凸又分为单纯痉挛性侧凸和"滑脱性"侧凸两种,"滑脱性"侧凸主要由滑脱椎体的旋转造成。对有侧凸的患者测量其末次随访时的侧凸角度以了解侧凸改善情况。结果:发育不良性重度腰椎滑脱15例,年龄12.5±2.6岁,男2例,女13例;轻度滑脱者13例,年龄14.5±2.6岁,男6例,女7例,两组年龄、性别比例及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滑脱组的Dubousset腰骶角明显小于轻度滑脱组(55.6°±17.0°vs.83.3°±18.4°,P0.05)。28例患者中合并脊柱侧凸者14例,其中重度滑脱组合并脊柱侧凸13例,轻度滑脱组中仅1例符合脊柱侧凸诊断,两组合并侧凸比例有统计学差异(86.7%vs.7.7%,P0.001)。重度滑脱患者术前冠状位平均Cobb角明显大于轻度滑脱患者(18.1°±13.0°vs.4.6°±3.7°,P=0.001)。重度滑脱组中脊柱侧凸的构成情况:特发性侧凸5例,Cobb角11.6°~52.6°,平均30.2°±17.0°;痉挛/疼痛性侧凸8例,其中单纯痉挛性侧凸4例(Cobb角12.5°~17.5°,平均14.8°±2.1°),"滑脱性"侧凸4例(Cobb角11.2°~12.6°,平均11.9°±0.6°)。对13例重度滑脱伴侧凸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其中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00个月(23.8±28.7个月),末次随访时单纯痉挛性侧凸的平均矫正率为92%,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平均矫正率为7.5%,"滑脱性"脊柱侧凸的平均矫正率为4%。结论:青少年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中,重度滑脱患者合并脊柱侧凸的比例高于轻度滑脱者,发育不良性重度腰椎滑脱与脊柱侧凸可能具有相关性,其中单纯痉挛性侧凸在滑脱复位固定融合术后可大部分自发矫正。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后路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一期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并腰椎滑脱症。方法从2003年-2007年共应用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一期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并腰椎滑脱症患者6例,男2例,女4例。特发性脊柱侧凸均为KingⅠ型,cobb角为34°-55°,平均41°,L4腰椎滑脱症2例,L5腰椎滑脱症4例,所有滑脱病例中Ⅰ°1例,Ⅱ°2例,Ⅲ°3例。结果所有病例均经过9-24个月的随访,冠状面畸形矫形率为67%-82.3%,平均76.1%。腰椎滑脱复位应力滑移率[1]恢复53%-72%,平均61%。无断钉及断棒现象。复查X线及CT扫描均显示良好的骨性融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并腰椎滑脱症在手术指征下可以一期手术处理,无明显并发症,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合并胸腰段后凸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策略. 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413例A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合并胸腰段后凸者共10例,其中男2例,女8例;年龄12~18岁,平均14.3岁.侧凸类型包括PUMC Ⅱb2型3例,Ⅱc 3型4例,Ⅱd2型1例,Ⅲb型2例.单纯后路内固定术8例,前路松解+后路内固定术2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X线片,对侧凸类型、Cobb角、顶椎旋转度、顶椎偏距、侧凸柔韧性、胸腰段后凸、冠状面及矢状面躯干偏移进行评测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双弯8例,三弯2例;胸腰弯/腰弯Cobb角≥45°者7例,柔韧性指数≤70%者6例,顶椎旋转度≥Ⅱ度者9例.所有病例的融合范围均符合PUMC分型原则.手术前后平均胸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71.7°和37.4°,平均矫正率为47.8%;手术前后平均胸腰弯/腰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65.0°和27.8°,平均矫正率为57.2%;手术前后平均胸腰段后凸分别为35.5°和4.2°,平均矫正率为88.2%.全部病例随访12~72个月,平均23.1个月;最终随访时无躯干失平衡发生. 结论 合并胸腰段后凸的AIS一般多为双弯或三弯,胸腰弯/腰弯畸形往往比较严重,并有明显的旋转畸形.对合并胸腰段后凸的AIS,应融合胸腰弯/腰弯以防止术后发生失代偿或后凸加重, PUMC分型可以有效识别病变类型并指导融合范围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失代偿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术后失代偿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7年7月~2001年12月间AIS手术后失代偿病例14例。术后失代偿的诊断标准:躯干偏移距离>20mm,肩部不等高,远侧腰椎的旋转加重为冠状面失平衡;C7棘突垂线偏离S1后缘,胸腰段后凸>10°为矢状位失平衡。结果病例失代偿的原因包括初次手术时的分型错误、融合节段选择不当、胸弯过度矫正及腰骶弯认识不足。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及失代偿的类型选择再手术10例,其中3例取出内固定后重新融合固定,6例延长融合节段,1例去除主胸弯内固定、融合上胸弯;采用支具治疗4例。随访除1例为6个月外,其余随访1~3年,平均18.9个月,12例随访时脊柱冠状面躯干偏移均<20mm,所有患者矢状面平衡良好。结论AIS手术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的侧凸类型,自重力悬吊牵引位、反向弯曲位X线片了解躯干的平衡、侧凸的柔韧性,以选择适当的融合水平和手术方式来减少术后失代偿的发生,当术后发生失代偿时,应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及失代偿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自然病程的进一步认识和材料科学的发展,新的治疗方法、治疗技术不断出现,总体上可分为支具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目前AIS的治疗原则仍然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适时手术矫正,防止侧凸继续进展。本文通过复习文献,就目前AIS的治疗现状作一简要的回顾和展望。1支具治疗AIS的支具治疗起源于20世纪30~40年代,至今仍然是AIS标准的保守治疗方法。鉴于80年代有人怀疑支具治疗的效果,SRS进行了多中心的随机观测,比较了支具治疗、电刺激及对照组对侧凸矫正和控制的疗效,Nach…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脊柱侧凸是青少年常见的畸形之一,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几十年来,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技术已经从单一平面和单一节段的矫正发展到多平面和多节段的矫正,矫正效果也有明显提高.本文从手术人路及手术方法人手,综述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发展历程及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背景:脊柱畸形患者可合并有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phy,UCG)结果异常,但文献中缺乏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与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患者UCG异常的比较.目的:比较青少年IS患者与CS患者UCG结果异常的发...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年龄在1018岁,冠状面上Cobb角>10°伴有椎体的旋转而无其他器质性病变的一种常见病。该疾病能够导致身体外观畸形、疼痛,甚至心肺功能受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在治疗上,对于轻中度的AIS患者常用定期观察、支具等保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延缓侧凸的进展;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达到手术阈值的AIS患者,则建议手术治疗,目前较为常用的手术方法是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为代表的后路椎体融合术,往往能够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近年来,由于物理治疗性脊柱侧凸特异性运动(PSSE)疗法安全有效,越来越受欢迎。目前对于AIS患者治疗的具体适应证正逐渐完善,治疗理念与技术在不断更新,临床疗效也不断得到改善。本文将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方面展开,主要阐述常用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进展和应用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选择性融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的目的是矫正脊柱畸形、稳定侧凸、重建或保持脊柱的平衡。临床上通常根据冠状面的Cobb角、骨骼发育情况、矢状面变化、椎体旋转程度以及侧凸的自然史来判断是否需手术治疗。一般认为,对处于生长期、Cobb角>50°、非手术治疗无效、疼痛、胸椎前凸及伴有明显外观畸形的患儿应选择手术治疗。自1914年首例采用脊椎融合术治疗侧凸以来,确定AIS手术合适的融合节段一直是众多学者争论的焦点;AIS手术是否成功有赖于对融合节段的正确选择,选择不当易引起脊柱侧…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分型及其对制定治疗策略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iu Y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8):510-51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手术策略的制定是一项系统工程,术前评估以及分型对于正确制定手术策略很重要。理想分型应具备以下要素:(1)几乎包含所有的侧凸类型;(2)对脊柱侧凸畸形进行包括矢状面和轴状面的三维评估;(3)有良好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易用、易记;(4)最终提出每一种分型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胸腰弯脊柱侧凸伴结构性腰弯患者腰椎(L1~L5)椎体凹凸侧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青少年特发性胸腰弯脊柱侧凸伴结构性腰弯的女性患者共30例,年龄10~18岁,Cobb角40°~60°。对患者(侧凸组)及10例同年龄段健康青少年(对照组)腰椎(L1~L5)椎体进行磁共振DWI,测量侧凸患者腰椎椎体凹凸侧及对照组腰椎椎体左右侧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分别对侧凸患者腰椎椎体凹凸侧及对照组腰椎椎体左右侧ADC值进行比较,同时对侧凸患者和对照组腰椎椎体ADC均值进行比较,分析顶椎椎体凹凸侧ADC差值与Cobb角之间的关系。结果:对照组腰椎各节段间椎体(L1~L5)左侧/右侧的ADC值均无显著性差异(F=0.752,P=0.559;F=0.604,P=0.661);侧凸组腰椎各节段间椎体凹侧/凸侧的ADC值亦无显著性差异性(F=1.268,P=0.301;F=1.250,P=0.291)。对照组腰椎椎体左侧ADC值与右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439±0.041)×10~(-3)mm~2/s vs(0.423±0.042)×10~(-3)mm~2/s,t=1.047,P=0.288];侧凸组腰椎椎体凹侧ADC值与凸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391±0.012)×10~(-3)mm~2/s vs(0.553±0.037)×10~(-3)mm~2/s,P0.01],凸侧ADC值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性增大,凹侧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性减小。顶椎椎体凹凸侧ADC差值与Cobb角无显著相关性(r=0.024,P=0.721)。结论 :青少年特发性胸腰弯脊柱侧凸伴结构性腰弯患者腰椎(L1~L5)椎体凹凸侧DWI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中枢神经异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检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IS)患者的后脑及脊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 ,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及与Cobb角的关系。方法 :用MRI探查AIS患者的后脑及脊髓的解剖结构 ,用体感诱发电位 (SEP)检查体感传导通路功能 ,并对两者结果作相关性检验。结果 :MRI见小脑扁桃体脱垂或脊髓空洞和SEP显示体感传导通路功能异常病例在Cobb角 >45°患者中依次占 31%和 2 7 6 % ,而 <45°患者中分别只占 3 7%和 11 9% ,结构异常和功能异常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对严重脊柱侧凸或合并SEP异常患者应常规行全脊髓MRI检查 ,以便及早发现后脑及脊髓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胸腰椎生理曲度变化情况以及不同类型侧弯之间胸腰椎生理曲度的差异。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回顾性分析305例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的青少年患者,根据有无侧弯分为正常组和侧弯组。正常组179例,男79例,女100例;年龄10~18(12.84±2.10)岁。侧弯组126例,男33例,女93例;年龄10~18(13.92±2.20)岁。观察并比较两组Risser征、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与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并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不同程度侧弯与不同节段侧弯TK值与LL值。结果:侧弯组在女性比率(P=0.001)、年龄(P<0.001)方面均明显高于正常组;Risser征方面,正常组低级别骨化程度比率明显高于侧弯组(P=0.038)。侧弯组TK值明显小于正常组(P<0.001),而两组LL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7)。男性与女性之间比较,TK值与L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侧弯TK值明显大于中度侧弯(P<0.05),但LL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节段侧弯之间TK值与LL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与腰椎生理曲度均与性别无关;AIS患者胸椎生理曲度变小,但是腰椎生理曲度基本不变。轻度AIS患者的胸椎生理曲度大于中度AIS患者,但是腰椎生理曲度在轻中度患者之间几乎无差异,且与正常青少年相似。AIS患者胸腰椎生理曲度变化可能与脊柱前柱相对生长过快有关,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合并腰椎滑脱外科治疗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16例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合并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2例,年龄46~68岁,平均(59.2±6.5)岁,均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复位、减压、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为(25.0±8.1)个月。记录手术后滑脱复位率、复位丢失率、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比较手术前后视觉疼痛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JOA)、自主生活能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6例患者VAS评分由术前[8.0(8.0,8.8)]分降至术后2周[2.0(1.3,2.0)]分及术后1年[0.0(0.0,1.0)]分。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1.8±3.6)分升至术后2周平均(18.6±2.3)分及术后1年平均(23.6±2.7)分。ODI指数由术前平均(88.5±5.6)%降至术后2周平均(35.7±3.1)%及术后1年平均(9.3±5.7)%。ESR由术前[35.5(14.5,43.0)]mm/h降至术后2周平均(12.9±5.3)mm/h及术后1年平均(9.2±3.6)mm/h。CRP由术前平均(20.3±10.2)mg/L降至术后2周平均(7.6±3.1)mg/L及术后1年平均(3.5±1.7)mg/L。术后2周及术后1年,VAS、JOA、ODI、ESR、CRP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术后1年,VAS、JOA、ODI、ESR、CRP与术后2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术后2周滑脱复位率平均为(91.2±6.7)%,术后1年复位丢失率为[8.0(5.0,9.8)]%。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发生,且无复发。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复位、减压、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合并腰椎滑脱可行,通过重建脊柱稳定性来缓解患者疼痛、治愈病灶以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单纯后路广泛松解技术联合侧凸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椎和腰椎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我院于2002年4月至2005年7月连续收治了114例(女86例,男28例)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椎和腰椎脊柱侧凸患者,其中Lenke5型72例,Lenke6型32例,Lenke3C型10例。全部采用后路广泛松解技术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手术前后在X线正侧位片上测量冠状位Cobb角,矢状面胸椎后凸角和腰椎前凸角,最下端融合椎冠状面成角,骶骨中垂线与融合下端椎、顶椎及C7中垂线平均距离,并观察各种并发症情况。结果:共置入1460枚椎弓根螺钉,平均融合9.6个椎体(5~14个)。冠状面平均矫正率为78.6%(61°减少到13°),矢状面腰椎前凸角从36°(23°~67°)增加到42°(34°~55°)。最下端融合椎冠状面成角矫正率达79%,骶骨中垂线与融合下端椎距离从2.3cm减少到0.5cm,与顶椎距离从5.0cm缩短到1.6cm;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由2.7cm减少到0.8cm。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0个月(12~50个月),未发现假关节形成、深部感染,且无明显矫形丢失。结论:后路广泛松解联合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椎/腰椎侧凸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非胶原骨基质蛋白中双糖链蛋白多糖(Biglycan)和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患者髂骨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从10例行后路自体骨融合的AIS女性患者(AIS组)和6例无骨代谢性疾病需行髂骨自体骨移植的其它骨科疾病女性患者(对照组)获取髂骨标本。AIS组患者年龄11.9 ̄19.1岁,平均14.9岁,Cobb角55°(45° ̄61°);对照组平均年龄40.8岁。标本于10%缓冲福尔马林液中固定6h,在福尔马林酸中脱钙3周。切片厚度为5!m,行免疫组化染色。用半定量方法分析双糖链蛋白多糖和核心蛋白聚糖在单位视野骨细胞与骨基质中的表达。结果:AIS组髂骨中骨细胞与骨基质表达核心蛋白聚糖各6例,表达双糖链蛋白多糖各6例。对照组核心蛋白聚糖在骨细胞与骨基质中均为阳性表达;双糖链蛋白多糖在骨基质中均为阳性表达,在骨细胞中阳性表达5例。!2检验显示AIS组上述两种非胶原骨基质蛋白多糖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糖链蛋白多糖和核心蛋白聚糖在AIS患者髂骨中的表达较对照组低,研究其在AIS患者骨骼中的表达和分布,有助于研究AIS的骨质密度和骨生长发育异常的分子基础,进一步认识该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和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患者与正常青少年平衡能力的差异,探讨AIS患者发生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方法研究对象包括AIS患者12例、CS患者10例和正常青少年志愿者10例。检查分为4部分:(1)睁眼检查;(2)闭眼检查;(3)睁眼+踝部震动检查;(4)闭眼+踝部震动检查。应用静态姿势描记仪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检测,测量总轨迹长(general locus length,GLL)和外周面积(external area,EA)。将AIS组、CS组和正常对照组组间相应的感觉状态下的检测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并对各组内受试者在不同感觉状态下的检查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4种感觉状态下AIS组和CS组的平衡功能较正常对照组差;而4种感觉状态下AIS组和CS组的平衡功能无显著性差异。在睁眼和闭眼检查时,AIS组组内GLL无显著性差异。闭眼和睁眼+踝部震动检查时,正常对照组组内的GLL和EA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IS出现平衡功能障碍继发于脊柱的三维畸形,AIS患者平衡的维持主要依赖本体感觉。  相似文献   

18.
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检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体感觉神经传导异常被认为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有关。用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中是否合并存在本体感觉传导通道的功能异常。研究包括147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及31位同年龄分布正常对照。对每一位受试者检查胜后神经体感皮质诱发电位,电信号缺失、传导时间延长或双侧传导时间不对称为本体感觉传导通道结构性异常诊断指标。在脊柱侧弯患者中有7人电信号单或双侧缺失,其余140例脊柱侧弯患者中10例传导时间延长,其中4例双侧延长,6例单侧延长。结果证实,部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同时有本体感觉传导异常,提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可进一步分为有本体感觉传导异常及无异常两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