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脑室系统出血纤溶治疗后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借助脑立体定向仪向大鼠脑室内注射30μl自身动脉血建立脑室出血动物模型;并分别行鞘内与脑室内注射尿激酶纤溶治疗,24h后通过解剖脑室观察脑室系统血凝块的变化,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测定各组中脑脊液S-100B蛋白的含量。结果两治疗组脑室系统内血凝块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脑脊液S-100B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脑脊液中S-100B含量鞘内治疗组明显低于脑室治疗组(P0.05)。结论大鼠脑室出血后经鞘内和脑室内注射尿激酶纤溶治疗均能加快血块溶解,降低脑脊液中S-100B蛋白含量。本结果提示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可能作为脑室内出血后判断脑损伤程度及疗效的一种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纤溶方法治疗脑室系统出血的疗效。方法 76例脑室系统出血患者中,40例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脑室内纤溶治疗(A组),36例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终池持续引流+脑室内及鞘内纤溶治疗(B组)。结果 A组脑室出血清除时间为(9.3±3.8)d,B组为(7.6±2.7)d,两者相较相差显著(P0.05)。A组的有效率为57.5%(23/40),B组为80.6%29/36),两者相较相差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脑室系统出血患者同时给予脑室内与鞘内纤溶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利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脑室内给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自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收入我院的10例脑室出血患者CT确诊后,进行(单侧或双侧)脑室穿刺置管,4~6 h后经弓l流管缓慢注入rt-PA 4~8 mg,12~24 h重复1次,每24~48小时复查CT了解脑室内血肿清除情况,直至头颅CT扫描显示脑室内高密度影像消失.于脑室出血后30 d时对患者情况利用GOS评分进行评估. 结果 每个患者应用rt-PA总剂量为13~24 mg,30 d后GOS评分为良好4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无患者死亡,无出血、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未发生引流管被血块堵塞情况. 结论 选择适宜剂量和方法的rt-PA脑室内给药能够加速脑室内血块溶解,保持脑室引流管通畅,减少血块占位效应.该方法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脑室积血来源于脑室出血或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为出血性脑血管病危重症,其后遗症重,死亡率高。为探讨其较好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腰椎穿刺鞘内注射尿激酶、地塞米松,对及对脑脊液的置换方法治疗脑室积血26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神经内镜在脑室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以探讨微创治疗脑室出血的新方法。方法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治疗脑室出血22例,以传统的单纯脑室体外引流术治疗同类疾病20例为对照组,并相互比较。结果在内镜组,术后24h复查头颅CT,脑内或(和)脑室内血肿绝大部分清除者(90%以上)者15例;未发现继发出血;术后无颅内感染;术后2个月对患者进行GOS(Glasgow outcome scale)评分,5分5例,4分9例,3分4例,2分2例,1分2例。在脑室引流组,术后24h复查颅脑CT,仅有3例脑室内血肿大部分清除(60%以下);未发现继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2例;术后2个月对患者进行GOS评分,5分l例,4分5例,3分7例,2分5例,1分2例。与内镜组比较,术后好转优良率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脑室内血肿,具有直视下操作、术后疗效好等优点,是脑室出血较佳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脑室出血是出血性卒中预后差的标志,能导致脑积水,以致需行脑室分流术,以及永久的神经缺失症状,甚至死亡。脑室系统纤维蛋白溶解药物治疗能溶解血块,加快脑室内血液的清除和改善预后。目的评价脑室内灌注血栓溶解药物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搜索策略搜索Cochrane中风实验组的资料,Cochrane对照实验资料,Medline,Embase和国际药学文摘,并手工搜索了一系列神经外科杂志及其引用的参考文献。入选标准成人脑室出血脑室内纤溶治疗与安慰剂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数据收集和分析两名评估者分别独立分析评价所有的资料,总结疗效和安全性。主…  相似文献   

7.
局部激素缓释片应用对脑内血肿清除后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地塞米松缓释片对兔脑内血肿清除术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32只兔子随机分为A(对照组)和B(治疗组)两组并应用自体血注射法建立脑内血肿模型。A组行常规血肿清除术;B组于血肿清除术后,在血肿残腔内置入地塞米松缓释片。检测两组兔脑组织含水量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并比较。结果A、B两组患侧大脑半球含水量分别为(83.61±0.62)%和(81.53±0.59)%,B组显著低于A组(P〈0.05)。A、B两组血清MBP分别为(6.18±2.13)μg/L和(3.35±1.29)μg/L,均高于正常对照值(1.78±0.76)μg/L,且A组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脑内血肿清除术后脑组织含水量及血清MBP增高,局部应用地塞米松缓释片后显著降低,提示该方法是预防和治疗脑内血肿清除术后脑水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脑室出血铸型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将48例患者分为2组。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灌洗加脑脊液置换组(治疗组):24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1~40分,脑室内血肿量为35~67ml,;保守治疗组(对照组):24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2~39分,脑室内血肿量29~64ml。2组病例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缺损及脑室内血肿量均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方法:(1)对照组:为内科常规治疗。(2)治疗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内科方法基础上,加用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灌洗和脑脊液置换。两组患者经上述治疗时,每日观察意识障碍程度、瘫痪程度及其他症状。结果 治疗组24例无二次出血,治疗组总有效率75%,病死率16.7%,对照组总用效率33.3%,病死率33.3%。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灌洗加脑脊液置换组与保守组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x~2=12.076,P<0.01)。结论 早期通过脑室引流能迅速有效地降低颅内压,早期解除脑组织的受压和深部脑组织的 移位,同时早期清除血肿,有利于防止蛛网膜颗粒的机化粘连,阻止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反复脑室内尿激酶灌洗可加快血凝块的溶解,有利于脑室内血肿的引流,缩短了引流时间,可迅速解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改善脑脊液循环及脑室周围的微循环。脑脊液置换,可以使脑脊液得到稀释,减轻脑室系统周围脑组织的刺激,减轻  相似文献   

9.
脑室内肿瘤的治疗现仍以手术切除为首选,但肿瘤位于脑深部,而且围绕在脑室系统周围,属于脑内功能区,这些均对完美切除肿瘤提出巨大的挑战。显微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神经解剖知识进展使得手术入路从传统的经脑组织变为经自然脑池入路。脑室内肿瘤手术切除的宗旨是尽量避开脑室周围的重要神经、血管、皮层以及脑白质而达到切除肿瘤组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加脑室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保守组单纯保守治疗,予控制血压、降颅压、抗脑水肿等。微创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行颅内血肿穿刺加侧脑室前角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病死率及术后临床疗效。结果微创组病死率低于保守组(P〈0.05);术后临床疗效评价微创组有效率高于保守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加脑室引流走是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一种快捷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靶向注射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铸型的疗效。方法采用立体定向靶向穿刺单侧或双侧脑室,后予以脑室内注射尿激酶行纤溶治疗,拔管后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预后采用ADL评定。结果全部未见颅内感染及再出血等并发症,ADLⅠ级2例,ADLⅡ级8例,ADLⅢ级8例,ADLⅣ级4例,ADLⅤ级2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立体定向靶向脑室内注射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铸型是挽救生命的一种重要方法,其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对自发性脑室出血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经CTA筛查的119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分为2组:神经内镜手术组(NEG)48例、脑室外引流组(EVDG)71例,手术治疗均在48小时内进行;比较二组不同术式术后6小时颅脑cT,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ADIL预后分级等治疗效果评估。结果①血肿清除率:NEG明显优于EVDG(p0.01)。②术后片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 2.5%、40.6%。NEG明显低于EVDG(p=0.048)。③术后6月ADI分级:NEG和EVDG术后6个月ADL预后评分恢复良好(ADL.Ⅰ~Ⅲ级)比例分别为:79.17%(38/48)、46.48%(33/71)。NEG术后6月ADL评分明显优于EVDG(p=0.001)。结论神经内镜组手术血肿清除率高、并发症少、预后好,优于脑室外引流手术组。  相似文献   

13.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IVH) occurred in a 32-year-old man following the use of both ephedrine and pseudoephedrine. Cerebral angiography and transcranial Doppler studies showed changes suggestive of vasculitis. We describe the management and investigations of a unique case of IVH. This patient was treated with ventriculostomy and intraventricular urokinase (UK). A favorable outcome was obtained with independent function at 10 weeks post hemorrhage. The use of intraventricular thrombolysis for drug-induced IVH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reported, although it has been shown to be a safe and potentially beneficial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4.
超早期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内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早期神经内镜手术结合腰穿置管引流在脑室内血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内镜组37例,应用神经内镜在发病6h内清除脑室内血肿,手术后行尿激酶脑室内注入结合腰穿置管持续引流;对照组33例,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术后常规注入尿激酶溶化血肿。结果术后第2d内镜组脑室内血肿残留量较引流组明显低(P<0.05),第7d、15d脑室内血肿完全清除率分别为67.6%、97.3%,均高于引流组的18.1%、69.7%(P<0.01,P<0.05)。术后3个月GOS评分,内镜组优10例,良17例,中3例,差4例,死亡3例,优良率73.0%,显著高于引流组的33.3%(P<0.05)。结论神经内镜可以迅速、有效地清除脑室内血肿,腰椎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可以明显缩短血肿的吸收时间。  相似文献   

15.
侧脑室注射重组人血管生长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大鼠侧脑室注射重组人血管生长素(Angiogen in,ANG)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成4组:ANG治疗组、牛血清白蛋白对照组、MCAO对照组及假手术组,观察大鼠体重的变化,并于治疗3d后进行HE染色、细胞凋亡检测以及vWF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脑缺血再灌注3d后ANG治疗组大鼠与MCAO对照组及牛血清白蛋白对照组相比,体重显著降低(P<0.05),缺血脑区神经元变性、坏死、间质水肿以及胶质细胞增生程度减轻,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微血管计数增加(P<0.05)。结论侧脑室注射ANG可改善脑缺血大鼠脑内间质水肿和神经元变性,降低凋亡细胞数量,增加微血管数量。ANG可降低脑缺血大鼠体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建立稳定、制作过程简单、创伤小的大鼠脑室系统出血模型的方法 . 方法 取大鼠自体动脉血立体定向下注入右侧侧脑室建立大鼠腩室系统出血模型,对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并观察脑室及室周脑组织病理变化. 结果本方法 模型成功率为88.9%(16/18),注血后6h大鼠出现行为异常,7d后行为异常好转;光镜下观察发现注血后24h模型组大鼠室管膜连续性遭到破坏,细胞间隙增宽,室周脑组织轻度水肿及出现红色坏死神经元. 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造模方法 模型稳定,制作创伤小,病理变化接近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建立稳定、制作过程简单、创伤小的大鼠脑室系统出血模型的方法 . 方法 取大鼠自体动脉血立体定向下注入右侧侧脑室建立大鼠腩室系统出血模型,对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并观察脑室及室周脑组织病理变化. 结果本方法 模型成功率为88.9%(16/18),注血后6h大鼠出现行为异常,7d后行为异常好转;光镜下观察发现注血后24h模型组大鼠室管膜连续性遭到破坏,细胞间隙增宽,室周脑组织轻度水肿及出现红色坏死神经元. 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造模方法 模型稳定,制作创伤小,病理变化接近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