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中药材》2010,(1)
目的:研究黄芩素长循环脂质体的处方优化。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脂质体。以HPLC法测定脂质体中黄芩素的含量,计算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优化黄芩素长循环的处方。结果:制备黄芩素长循环脂质体最佳处方为胆固醇与卵磷脂的比例为1∶2,处方中PEG4 000的量为2 mg,水相与有机相的比例取1∶2,黄芩素质量为30 mg。结论:经处方优化后,制备的黄芩素长循环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81.42%,平均载药量为32.25%。  相似文献   

2.
黄汉昌  朱宏吉  张明贤  李庆武  林强  兰天路 《中草药》2006,37(12):1799-1802
目的确定β-榄香烯脂质体较佳的配方组成和制备方法。方法比较薄膜水化(TFH)、逆相蒸发(REV)和REV结合高压挤压法制备β-榄香烯脂质体方法,优选出较优的制备方法;光子相关衍射法测量β-榄香烯脂质体的粒径;气相色谱法测定包封率。结果薄膜水化法制备的β-榄香烯脂质体的包封率大于逆相蒸发法脂质体的包封率,但该法不易于批量生产。逆相蒸发法脂质体经高压挤压后在一定挤压程度内,粒径减小、包封率和载药量增加,所制得的β-榄香烯脂质体稳定性良好,6个月未发现凝絮分层现象。结论逆相蒸发结合高压挤压方法制备的β-榄香烯脂质体粒径小而分布较均匀,且有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  相似文献   

3.
应用均匀设计法对灯盏花素纳米脂质体的处方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田维维  刘清飞  罗国安  王义明 《中成药》2005,27(12):1373-1375
目的:对灯盏花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处方进行优化.方法:采用薄膜挤压法制备灯盏花素纳米脂质体,按均匀设计法,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最优子集法的二次回归优选处方配比.结果:用胆固醇和卵磷脂来包封的灯盏花素脂质体包封率为69.60%,载药量为29.06%,平均粒径为105.6 nm.结论:用均匀设计优化后的制备处方制得的灯盏花素脂质体,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包覆葛根素脂质体的制备及理化性质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制备壳聚糖包覆葛根素脂质体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葛根素脂质体,并用壳聚糖包覆。通过正交设计对制备工艺中影响脂质体包封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分别对未包覆脂质体和包覆脂质体的粒径分布、微观形态、Zeta电位、包封率进行考察。结果:未包覆和壳聚糖包覆葛根素脂质体均为圆形,包覆前后平均粒径分别为220.7 nm和632.6 nm,Zeta电位分别为-14.44 mV和 35.61 mV,包封率分别为50.6%和51.1%。结论:逆相蒸发法可以制备包封率较高且图整、平滑的葛根素脂质体。葛根素脂质体用壳聚糖包覆后粒径增加,表面电荷由负电荷变为正电荷。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9,(3)
目的制备胆酸-黄芩苷脂质体。方法逆向蒸发法制备脂质体。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胆酸用量、磷脂-药物比例、磷脂-胆固醇比例为影响因素,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设计优化制备工艺。然后,对所得脂质体进行质量评价,测定其体外释放度。结果最佳条件为胆酸用量9.06 mg,磷脂-药物比例7.23∶1,磷脂-胆固醇比例4.55∶1,包封率44.1%,载药量5.05%。所得脂质体为淡黄色球形或类球形,物理稳定性良好,平均粒径142 nm,PDI 0.190,Zeta电位-7.82 mV,6 h内累积释放率为57.83%,体外释放行为符合双相动力学模型。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制备具有缓释作用的胆酸-黄芩苷脂质体。  相似文献   

6.
汪继红  杨瑞  范巧娜  王凯平  胡明慧 《中草药》2007,38(10):1484-1487
目的研究猪苓多糖长循环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脂质体。以紫外分光光度-Sephadex法测定脂质体中猪苓多糖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优化猪苓多糖长循环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优化后的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98.24%,平均载药量为27.20%。结论脂质体制备工艺合理,紫外分光光度-Sephadex法测定猪苓多糖长循环脂质体包封率准确性高,重现性好,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并优化丹参酮ⅡA-PLGA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比较2种制备方法对纳米粒成型及其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纳米沉淀法和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纳米粒,并对制得的纳米粒进行质量评价及比较,包括粒径、形态、载药量、包封率、药物利用率、晶型及体外释放行为.结果:沉淀法和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分别为225 nm和183 nm,包封率分别为95.49%和87.99%、载药量分别为2.03%和0.16%、药物利用率分别为38.42%和17.59%.结论:沉淀法制备丹参酮ⅡA-PLGA纳米粒的效果优于乳化溶剂蒸发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氧化苦参碱负电荷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研究其理化性质。方法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对不同制备方法进行考察。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以均匀设计筛选优化最佳处方工艺,制备氧化苦参碱负电荷脂质体,并考察脂质体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及体外释放度等理化性质。结果逆相蒸发法制备的脂质体在电镜下呈类圆形,粒径分布均匀,平均为253.6 nm,药物包封率为60.17%,Zeta电位为-40.5,体外释放用双指数方程拟合良好。结论氧化苦参碱负电荷脂质体包封率较高,带负电,粒径分布均匀,符合肝靶向要求。  相似文献   

9.
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研制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并评价其质量。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了两性霉素B脂质体,并对制剂的形态学、载药量、包封率以及粒径分布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 本研究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大于70%;平均粒径为79 nm,粒径范围为23~122 nm,小于96 nm的占86%,透射显微镜下观察脂质体为粒径均匀的球状或近球状小囊泡。结论 两性霉素B脂质体包封率高,质量稳定,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0.
青藤碱脂质体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岩  周莉玲 《中成药》2005,27(7):757-760
目的:优选青藤碱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研究其稳定性.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对薄膜分散法、逆相蒸发法及注入法进行优选,并对优选工艺制备脂质体的渗漏、摄取行为及贮存温度进行考察.结果:逆相蒸发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最低,为48.93%,而薄膜分散法与注入法制备的脂质体较为接近,分别为68.91%和66.57%.结论:注入法包封率较高,且无需成膜,对设备要求不高,适于青藤碱脂质体的大量制备.  相似文献   

11.
雷公藤复杂提取物脂质体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雷公藤复杂提取物进行脂质体包合,探讨脂质体包合复杂物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脂质体,考察工艺条件以及处方组成对主要成分包封率的影响以及脂质体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结果:薄膜-超声法制备的脂质体为小单室脂质体,粒径在30~50 nm,主要成分雷公藤红素及雷公藤生物总碱的最大包封率分别为98.10%,88.63%,但是包封有复杂物质的脂质体混悬液长时间存放不稳定。结论:脂质体可以用于包合复杂混合物,但长期存放呈现一定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盐酸拓扑替康脂质体的制备及影响因素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进行新型抗癌药物盐酸拓扑替康的脂质体制备研究,以期得到具有较高包封率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乙醇注入法、反相蒸发法等传统的脂质体制备方法,以及新的主动载药方法制备盐酸拓扑替康脂质体,筛选出最佳的制备盐酸拓扑替康脂质体的方法,并且考察不同的影响因素对制备过程的影响。结果 通过主动载药方法--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的盐酸拓扑替康脂质体,可以获得较高包封率(90%以上)和较大的药脂比,并且药物在脂质体内水相中可保持其内酯结构不发生转变,从而活性不受到影响。结论 硫酸铵梯度法作为主动载药方法--pH梯度法的一种,可以用于两亲性药物盐酸拓朴替康脂质体的制备,磷脂的组成、空白脂质体的粒径大小、硫酸铵的浓度、药脂比是影响包封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碘海醇脂质体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碘海醇脂质体并考察其体内外性质。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碘海醇脂质体,用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的外观形态,激光散射测定Zeta电位和粒度分布,UV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家兔体内实验验证造影效果。结果脂质体为封闭的多层囊状或多层圆球体,大小均匀。空白脂质体平均粒径166.2nm,多分散性指数0.461,Zeta电位-2.10mV;碘海醇脂质体平均粒径189.1nm,多分散性指数0.262,Zeta电位+3.40mV,碘海醇脂质体包封率81.92%;体内试验结果表明,脂质体包裹的造影剂比普通造影剂CT峰值推后,信号增强,作用时间延长。结论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的碘海醇脂质体,包封率较高,体内应用可减少给药剂量、延长作用时间,并可能减小对血管和中枢神经的毒性。  相似文献   

14.
多西紫杉醇脂质体制备工艺及处方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优化制备多西紫杉醇脂质体的工艺和处方。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磷脂和胆固醇的比例、药物与脂类比例和高压匀质次数为主要考察因素,以包封率、粒径分布及稳定性为综合考察指标,优化多西紫杉醇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和处方。结果最佳处方和工艺条件为:药物∶(磷脂+胆固醇)为1∶20;磷脂∶胆固醇为6∶1,水合介质为磷酸盐缓冲液(pH=7.4),制备浓度为0.5 g·L-1,采用薄膜-超声分散工艺制备,高压乳匀次数为6次。按该工艺制备3批含药脂质体,包封率最高可达(84.4±1.6)%,平均粒径为(147.1±41.1)nm,Zeta电位为(+2.25±0.2)mV;在室温条件下放置14 d和在4℃下放置180d,各项指标变化不显著;体外释放实验显示,含药脂质体具有明显缓释特性。结论按优化处方和工艺制得的多西紫杉醇脂质体的包封率较高,粒径大小可符合靶向制剂要求,且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古糖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建立其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蒸发法制备古糖酯脂质体,运用正交实验确定最适的制备条件;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测定古糖酯脂质体的包封率。结果采用反相蒸发法制备古糖酯脂质体的最适条件是:磷脂与胆固醇的摩尔比为4∶1,古糖酯药物的加入量为1%,脂水相体积比为3∶1,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可达39.13%。经负染色法观察古糖酯脂质体的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粒径为200 nm。采用HPG-PC法可有效地分离古糖酯脂质体与游离药物,方法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2~10.0 g·L-1,平均回收率为95.12%,RSD为1.83%(n=5)。结论反相蒸发法制备的古糖酯脂质体包封率高,粒径小,形态稳定。HPGPC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适合于古糖酯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蚓激酶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蚓激酶脂质体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蚓激酶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制备处方和工艺,并考察制备脂质体的包封率、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及在体外释放规律。结果卵磷脂100mg、胆固醇20mg、蚓激酶1mg、PBS 15mL、pH6.6时包封率最高,电子显微镜下为囊状小球,测得3批蚓激酶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30.5%,平均粒径424 nm,Zeta电位为-49.68 mV,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释放规律。结论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蚓激酶脂质体工艺简单,包封率适宜,体外释放迅速。  相似文献   

17.
白兰  尹蓉莉  李东芬  赵明琴 《中成药》2012,34(8):1484-1487
目的 对龙胆苦苷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龙胆苦苷脂质体,并对工艺条件进行正交设计以及单因素考察.结果 确定龙胆苦苷脂质体工艺条件为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用量比2∶1;大豆卵磷脂与龙胆苦苷用量比25:1;磷酸缓冲液pH7.0,超声时间10 min,温度40 ℃;3批样品的平均包封率为69.78%,平均粒径为183 nm.结论 逆相蒸发法制备龙胆苦苷脂质体工艺稳定,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8.
白藜芦醇三甲醚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慧琴  兰天  许玉珍  况丹  姚瑶 《中草药》2012,43(9):1746-1750
目的制备白藜芦醇三甲醚(BTM)脂质体,对其质量特性进行评价,并考察脂质体对BTM的增溶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BTM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工艺,微柱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观察其形态、粒径及稳定性,并考察其对BTM的增溶作用。结果优化的最佳处方工艺为BTM与卵磷脂质量比为1∶20,胆固醇与卵磷脂质量比为1∶4,水化介质为5%甘露醇;按该处方制备的BTM脂质体包封率达(86.4±2.2)%;与游离BTM相比,BTM脂质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了1 012倍。结论采用最佳处方制备得到的BTM脂质体包封率较高,形态和粒径较均匀,并且可以较好地提高BTM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川木香主要药效成分木香烃内酯(Cos)与去氢木香内酯(DL)共包封的聚乙二醇(PEG)化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Cos与DL共包封的PEG化长循环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处方进行优化,并对脂质体的形态、粒径及表面电位、包封率、稳定性和体外释放度进行测定。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药脂比0.14∶1、胆固醇与磷脂比0.05∶1、m PEG-2000-DSPE添加量6%、水化时间30 min、探头超声时间4 min。所得脂质体外观圆整、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104.80±2.48)nm,多分散指数(PDI)为0.245±0.031,Zeta电位(-9.70±0.23)m V,Cos包封率(91.9±2.6)%,DL的包封率(94.41±1.23)%。结论工艺和处方优化后制得外观形态良好、配伍药物包封率均较高的PEG化脂质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优化白芷香豆素脂质体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其释药性能。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白芷香豆素脂质体,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包封率、载药量为综合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考察脂胆比、脂药比和超声时间对处方工艺的影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芷香豆素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的粒径形态及大小。结果: 白芷香豆素脂质体最佳处方工艺为脂胆比(6:1);脂药比(5:1),超声时间34 min;制备的脂质体粒径均匀,呈球形小囊泡,分散性好,粒径(112.08±1.21) nm,包封率(94.02±1.56)%,载药量(5.42±0.35)%;游离白芷香豆素3 h的累积释放率达100%,空白脂质体与白芷香豆素的混合溶液12 h累积释放率95.3%,白芷香豆素脂质体12 h累积释放率45.6%。结论: 该处方工艺稳定可行,制备的白芷香豆素脂质体包封率较高,形态和粒径较均匀,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