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IL-12/IL-13失衡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介素(IL)-12和IL-13对支气管哮喘的异常免疫起了关键作用。IL-12具有调节Th1/Th2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哮喘患者由于IL-12产生缺陷而导致Th2细胞免疫应答过强;IL-13作为Th2型细胞因子成员,通过激活嗜酸粒细胞,减少其凋亡,促进IgE分泌等机制,广泛参与过敏性哮喘及炎症疾病过程。充分证据表明这两种关键性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在哮喘患者的肺中产生不平衡,即IL-13过量产生和IL-12产生减少。IL-12/IL-13产生失衡是哮喘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调整两者的平衡是哮喘治疗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2.
Wang L  Zhang X  Xue YW  Li Y  Shi Q  Liu CH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1):24-26
目的 观察哮喘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 12和IL 13水平的变化及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 (2 5例 )口服泼尼松治疗 1周前后、缓解期患者 (2 0例 )和健康对照组者 (15例 )血清中IL 12和IL 13水平 ,并同时测 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和气道阻力 (R5)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 IL 12水平急性发作期治疗前[(5 8 5± 14 2 )ng/L]较缓解期 [(71 3± 16 2 )ng/L]为低 (P <0 0 5 ) ,与健康对照组 [(85 5± 13 1)ng/L]、急性发作期治疗后 [(79 3± 19 1)ng/L]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IL 13水平急性发作期治疗前 [(131 3± 2 8 4 )ng/L]较缓解期 [(113 1± 2 6 5 )ng/L]为高 (P <0 0 5 ) ,与健康对照组 [(92 3± 14 4 )ng/L]、急性发作期治疗后 [(84 1± 19 8)ng/L]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下降和R5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升高 (P <0 0 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 ,血清中IL 12与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呈正相关 (r=0 4 85 ,P <0 0 5 ) ,与R5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呈负相关 (r =- 0 5 16 ,P<0 0 5 ) ,与IL 13呈负相关 (r =- 0 5 4 9,P <0 0 1) ;IL 13与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呈负相关 (r =- 0 4 93,P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8(IL-18)和IL-12的变化及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2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及26例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中IL-18及IL-12水平.结果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的血浆IL-1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L-1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IL-18、IL-12参与了老年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发病机制,IL-18、IL-12在Th1/Th2细胞因子网络失衡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白介素—12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介素-12(IL-2)具有调节TH1/TH2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支气管呼喘(呼喘)患由于IL-12产生缺陷而导致TH2细胞免疫应答过强,在全身或局部使用rhIL-2可阻断虱的气道炎症反应,IL-12有可能成为一种治疗哮喘的新型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5.
哮喘患者IL-18、IL-12及IFN-γ水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哮喘患者血清中IL-18、IL-12及INF-γ水平的变化及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口服强的松治疗1周前后和健康对照组者(20例)血清中IL-18、IL-12及INF-γ水平,并同时测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和气道阻力占预计值的百分比(R5%)。结果IL-18水平急性发作期治疗前较治疗后、健康对照组为高(P〈0.01)。IL-12,IFN-γ水平分别在急性发作治疗前较治疗后、健康对照组为低(P〈0.01)。FEV1%下降和R5%升高(P〈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清中IL-18与FEV1%、IL-12、IFN-γ呈负相关,与R5%呈正相关,血清中IFN-γ、IL-12与FEV1%呈正相关,与R5%呈负相关。结论哮喘患者血清IL-18水平升高,IL-12、IFN-γ水平下降,糖皮质激素可使IL-18水平下降,IL-12、IFN-γ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6.
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及其与白细胞介素17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重度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特征及其可能机制,并进一步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气道炎性细胞分类计数、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7(IL-17)和IL-8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分别选择轻度(轻度组)、中度(中度组)和重度(重度组)持续哮喘患者16例、14例和18例,正常对照组15名,采用基线评估包括哮喘症状控制评分、肺功能测定和用诱导痰检查方法对痰炎性细胞进行分类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痰IL-17和IL-8浓度;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采用比色法测定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并用痰液蛋白含量进行校正。然后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4周,随访轻、中度和重度哮喘患者各15例复查上述指标。结果痰嗜酸粒细胞(EOS)比值和ECP浓度在每克蛋白中轻度组分别为0.0670±0.0740、(155±91)×10-6g;中度组分别为0.0830±0.0440、(180±83)×10-6g;重度组分别为0.1240±0.1430、(191±87)×10-6g,与正常对照组[0.0000±0.0010、(44±25)×10-6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各哮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比值在重度组为0.589±0.203,与轻度组(0.455±0.154)、中度组(0.449±0.194)、正常对照组(0.313±0.1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O水平在每克蛋白中,重度组为(31±10)U,轻度组为(12±4)U、中度组为(22±7)U,与正常对照组[(10±4)U]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7水平在每克蛋白中重度组为(264±137)×10-9g,中度组为(172±65)×10-9g,轻度组为(126±52)×10-9g,与正常对照组[(56±20)×10-9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8浓度在每克蛋白中,重度组为(531±321)×10-9g,轻度组为(410±181)×10-9g,中度组为(438±148)×10-9g,正常对照组为(83±36)×10-9g,重度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轻度组与中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7水平与IL-8、中性粒细胞与MPO呈显著相关(r分别为0.525、0.349、0.602,P均<0.01)。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对轻、中、重度30例哮喘患者进行合并分析表明,EOS、ECP、MPO、IL-17和IL-8均显著降低;但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比值在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组(0.642±0.157)与轻、中度哮喘组(0.394±0.1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增多是重度哮喘的气道炎症特征之一,IL-17/IL-8可能参与中性粒细胞向气道内的募集。  相似文献   

7.
IL—13在支气管哮喘及炎性疾病中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L-13是由T细胞、嗜碱粒细胞、浆细胞及树突状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T细胞不表达IL-13受体,IL-13对TH2细胞分化无作用。IL-13与IL-4受体有相同的α链,在IL-4缺陷及浓度低时IL-13诱导IgE合成,体内与体外研究表明IL-13诱导、维持一定IgE水平,增强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活性,活化嗜酸粒细胞并防止其凋亡,广泛参与过敏性哮喘及炎性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 ,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的进展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Th1/Th2细胞比例的降低与哮喘密切相关。研究发现 ,Th1/Th2失衡的原因可能与体内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水平降低有关 ,应用IL 12可改善Th1/Th2比例而具有治疗作用。一、IL 12的结构和来源IL 12最初被定义为自然杀伤 (NK)细胞刺激因子和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成熟因子。IL 12的分子量为 75 0 0 0的异二聚体糖蛋白 ,由P35和P40两条链经 2个二硫键共价结合而成。异二聚体IL 12…  相似文献   

9.
IL-13基因+2044G/A多态性与哮喘、血浆细胞因子水平间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浆 Ig E、白细胞介素 13基因 (IL - 13)水平在哮喘以及 IL - 13基因及 2 0 4 4位点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IP)方法检测哮喘对照组 2 0 4 4位点多态性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测定血浆 Ig E、IL - 13水平。结果  IL - 13基因 2 0 4 4位点存在三种基因型。在哮喘和对照组 ,同一位点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 ,其细胞因子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1) ,在哮喘或对照组 ,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 ,其 Ig E及 IL - 13水平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r=0 .5 2~ 0 .6 7,P<0 .0 1~ 0 .0 5 )。结论 Ig E、IL - 13是影响哮喘发病的重要细胞因子 ,且二者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硫酸镁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 86例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加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硫酸镁静点滴,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强的松.治疗7d后测定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的IL-12和IL-17.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12均明显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17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硫酸镁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可以更明显降低血清IL-12和IL-17,进而改善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过敏性哮喘(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树突状细胞(DC)分泌IL-12和IL-10的情况,及其对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分别取9例哮喘患者和14例正常人外周血PBMC来源的DC经LPS刺激使其发育为成熟DC(mDC).另取脐血初始T淋巴细胞(Th0).Th0和两组mDC共培养,通过ELISA法检测mDC分泌的IL-12和IL-10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Th)分泌的IFN-γ和IL-4的含量.结果①哮喘组DC产生IL-12及其亚单位IL-12p40和IL-10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P<0.05).②哮喘组Th释放Th1型细胞因子IFN-γ较对照组减少(P<0.05);Th2型细胞因子IL-4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③两组IL-12和IFN-γ均呈正相关(r=0.7581、P<0.01,r=0.6028、P<0.05),IL-12和IL-4均呈负相关(r=-0.7498、P<0.01,r=-0.7481、P<0.01).④哮喘组IL-10与IFN-γ呈正相关(r=0.6437,P<0.05).⑤两组IL-12和IL-10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哮喘患者DC分泌IL-12和IL-10减少,导致Th0向Th2优势分化,细胞因子平衡向Th2型倾斜,合成IL-4增多和IFN-γ减少,后者是哮喘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异丁斯特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豚鼠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IL-13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影响。方法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异丁斯特10、20、30mg/kg组及地塞米松(DXM)给药组。用卵白蛋白致敏制备豚鼠哮喘模型,给药后观察各组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对其中的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进行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BALF中IL-4、IL-13的含量;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eotaxin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豚鼠支气管壁及管腔内、血管周围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平滑肌肥厚,黏膜、肺组织充血水肿,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较模型组炎症表现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哮喘豚鼠BALF中EOS的数量;与模型组比较,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哮喘豚鼠BALF中IL-4、IL-13含量及eotaxin水平。结论异丁斯特对哮喘豚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4、IL-13含量及eotaxin水平,减少气道EOS浸润,从而减轻哮喘气道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丁斯特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豚鼠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IL-13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影响。方法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异丁斯特10、20、30mg/kg组及地塞米松(DXM)给药组。用卵白蛋白致敏制备豚鼠哮喘模型,给药后观察各组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对其中的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进行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BALF中IL-4、IL-13的含量;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eotaxin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豚鼠支气管壁及管腔内、血管周围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平滑肌肥厚,黏膜、肺组织充血水肿,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较模型组炎症表现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哮喘豚鼠BALF中EOS的数量;与模型组比较,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哮喘豚鼠BALF中IL-4、IL-13含量及eotaxin水平。结论异丁斯特对哮喘豚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4、IL-13含量及eotaxin水平,减少气道EOS浸润,从而减轻哮喘气道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异丁斯特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豚鼠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IL-13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凶子(eotaxin)的影响.方法 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异丁斯特10、20、30 mg/kg组及地塞米松(DXM)给药组.用卵白蛋白致敏制备豚鼠哮喘模型,给药后观察各组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对其中的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进行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BALF中IL4、IL-13的含量;双抗体夹心ABC_ELISA法检测eotaxin水平.结果 HE染色显示,模型组豚鼠支气管壁及管腔内、血管周围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平滑肌肥厚,黏膜、肺组织充血水肿,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较模型组炎症表现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哮喘豚鼠BALF中EOS的数量;与模型组比较,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哮喘豚鼠BALF中IL-4、IL-13含量及eotaxin水平.结论 异丁斯特对哮喘豚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4、II-13含量及eotaxin水平,减少气道EOS浸润,从而减轻哮喘气道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4基因启动子区+33C/T位点和IL-13内含子+1923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易感性的相关性及其对血清总IgE水平的影响.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7年6月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山东的150例汉族哮喘患者(哮喘组)与160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IL-4基因+33C/T位点和IL-13基因+1923C/T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血清总IgE含量.两组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的比较用X2检验,不同基因型间IgE水平的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 IL-4基因+33C/T位点基因型CC、CT和TT在健康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43%(68/160)、35%(56/160)和22%(36/160),在哮喘组分布频率分别为18%(27/150)、36%(54/150)和46%(69/150);IL-13基因+1923C/T位点基因型CC、CT和TT在健康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41%(66/160)、43%(68/160)和16%(26/160),在哮喘组分布频率分别为21%(31/150)、38%(57/150)和41%(61/150).IL-4基因+33C/T位点和IL-13基因+1923C/T位点的各基因型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7.821和26.544,均P<0.01).CT、TT基因型患哮喘的危险性高于CC基因型(X2值分别为21.870和14.206,均P<0.01).IL-4基因+33C/T位点基因型CC、CT和TT在健康对照组中血清总IgE水平分别为(92±37)KU/L、(122±45)KU/L和(146±44)KU/L,哮喘组血清总IgE水平分别为(179±40)KU/L、(294±51)KU/L和(341±80)KU/L;IL-13基因+1923C/T位点基因型CC、CT和TT在健康对照组中血清总IgE水平分别为(85±31)KU/L、(102±38)KU/L和(144±49)KU/L,哮喘组血清总IgE水平分别为(186±65)KU/L、(297±87)KU/L和(363±140)KU/L.在两基因位点中,相同基因型的血清总IgE水平比较,哮喘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53、6.547、7.754和4.673、6.784、8.157,均P<0.01).同组内的CT、TT基因型血清总IgE水平高于CC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748和6.253,均P<0.01).结论 IL-4基因启动子区+33C/T和IL-13内含子+1923C/T多态性位点与哮喘易感性和血清总IgE浓度升高相关联.IL-4基因和IL-13基因是影响哮喘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6.
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是主要由活化的Th2细胞分泌的免疫调节因子,在过敏性炎症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各种功能通过复杂的受体系统来完成,包括IL-4受体αa(IL-4Rα,CD124)和其他同族的两个细胞表面蛋白:IL-13受体al(IL-13Rα1,CD231α1)和IL-13受体α2(IL-13Rα2,CD231α2).在IL-13R中IL-13Rα1和IL-4Rα以同源二聚体形式存在.相反IL-13Rα2由于它的较短的胞内蛋白形式被认为是一个诱导受体.IL-13Rα2以胞膜蛋白、胞内蛋白和胞外可溶性蛋白3种形式存在.近来报道显示,膜性IL-13Rα2可能有信号转导的功能,可溶性IL-13Rα2可调节IL-13反应.可溶性受体IL-13Rα2比诱导受体有着更加复杂的功能.在这里我们将详述IL-13R的亚型并讨论IL-13Rα2功能.  相似文献   

17.
白介素-13和哮喘发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在世界范围内,过敏性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研究表明,哮喘的发病是由于Th2型细胞过度释放细胞因子后诱导IgE产生,导致肥大细胞和嗜酸粒细胞脱颗粒,引起气道速发性过敏反应和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白介素-13(IL-13)是一种由CD4^+、Th2型细胞分泌的多效性细胞因子,介导变态反应的发生,与哮喘的发生有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测慢性持续期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7(IL-17)水平及其在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后的变化情况,探讨IL-17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哮喘组(23例)未经过规范化治疗的慢性持续期过敏性哮喘患者予以吸人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测定肺功能,并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IL-17、IL-10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嗜酸粒细胞计数并进行比较;正常组(12例)为健康体检者,给予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IL-17、IL-10并与哮喘组相比较.结果 哮喘组血清IL-17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而IL-10水平低于正常组(P<0.01),治疗1个月后前者明显下降(P <0.01)而后者显著增高(P<0.01);哮喘组治疗1个月后FEV1%pred、PEF% pred较治疗前升高(P<0.01),嗜酸粒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外周血血清IL-17水平与嗜酸粒细胞计数呈中度正相关(r=0.614,P=0.002).结论 IL-17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进一步提示哮喘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哮喘患者吸入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后可显著降低血清IL-17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