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患者寰枢椎侧块关节三维CT影像学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患者,按纳入标准共纳入21例作为观察组(A组);选择年龄段、性别与观察组患者相匹配的21例三维CT未提示枕颈区及颈椎病变或下颈椎曲度异常改变者作为对照组(B组)。在二维CT图像上测量对比两组寰枢椎侧块关节冠、矢状面倾斜角,并将此两指标作为侧块关节形态改变定量评价指标;检验B组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信度,测量由两名脊柱外科医师分别独立完成,间隔1周重复测量。统计A组患者骨折病程及寰枢椎侧块关节矢状面倾斜角,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骨折病程与侧块关节矢状面倾斜角相关性。根据颈椎过伸位或全麻颅骨牵引下寰枢椎脱位复位情况,将A组患者分为可复型(复位≥50%)与不可复型(复位50%);统计不可复型患者在伴或不伴侧块关节形态改变患者中的占比,分析侧块关节形态改变与寰枢椎脱位复位难易的相关性;比较伴侧块关节形态改变患者与不伴侧块关节形态改变患者寰齿前间隙(ADI)及JOA评分。结果:B组侧块关节冠、矢状面倾斜角测量结果观察者间信度值分别为0.923和0.902,观察者内信度值分别为0.934和0.909。B组42侧侧块关节冠、矢状面倾斜角分别为24.6°±3.9°与14.8°±2.7°;A组41侧(1例伴单侧侧块关节融合无法测量)侧块关节冠状面倾斜角为25.2°±4.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矢状面倾斜角(8.2°±4.9°)小于B组(P0.05)。相关分析提示,骨折病程与双侧寰枢椎侧块关节矢状面倾斜角呈负相关(左:r=-0.702,P0.01;右:r=-0.605,P0.05)。A组患者中12例出现侧块关节塌陷、穹隆状及鱼唇样形态学改变(单侧6例,双侧6例);经全麻下颅骨牵引评估,可复型为10例,不可复型为11例,伴有侧块关节形态改变的患者中不可复型占比为75%(9/12),无关节形态改变的患者中不可复型占比为22.2%(2/9),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中伴侧块关节形态改变患者ADI与JOA评分分别为10.3±1.6mm与9.6±3.2分,与不伴侧块关节形态改变患者(7.2±3.1mm、14.6±3.3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部分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的患者伴有寰枢椎侧块关节形态学改变,侧块关节形态学的改变与寰枢椎脱位的发生发展及复位难易有一定的相关性;三维CT评估寰枢椎侧块关节形态对手术决策及术中操作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小儿特发性寰枢椎半脱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评价X线平片、CT、MRI等检查在诊疗及康复过程的意义。方法:1991年2月~2000年3月问本院收治的286例小儿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病儿,仅作x线平片检查者212例,另74例因为各种原因还作CT或MRI检查确诊。全部患儿均给予颈托牵引治疗,其中16例加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治疗。结果:平均住院12d,大部分治愈出院,出院后继续牵引1周巩固疗效。随访2~3年,11例有1~2次反复发生,及早牵引自愈。结论:分析发现195例患儿在颈托牵引治疗前后咽后壁软组织厚度的变化,与临床好转关系密切,因而对该病病因的深入认识提供了客观新线索。及早治疗见效快,颈托牵引治疗是最恰当的治疗方法。颈椎CT检查尤其是三维CT成像在该病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价格原因使其在康复评价中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3.
寰枢椎脱位的处理是脊柱科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近年来手术方法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没有一种术式能尽人意。最近我们通过后路关节突固定加大块植骨手术治疗一例自发性寰枢椎脱位并寰椎椎管狭窄的病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现在流行的对寰椎枢椎间不稳,半脱位,能复位不愈合的齿状突骨折等的治疗,大多采用在寰椎枢椎后弓间植一髂骨块,再用钢丝结扎(Gallie或Brooks法),钢丝要穿过后弓下面,手术有一定风险,还有用椎板夹(Halifaxclamp),不锈钢钩钩住寰椎和枢椎后弓的左右两侧固定植骨块,此法固定植骨块不易贴合,且上下拉合对寰椎前移常复位不满意,因为此法无向后牵拉寰椎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4.5岁。因颈部倾斜、疼痛、活动受限10d。于2005年12月13日收入院。入院时查体:方颅畸形,双眼斜视,头面部向左侧倾斜,枕颈部有压痛,头部左右旋转活动受限,吞咽和发音正常,四肢感觉、运动功能正常。颈椎侧位X线片示寰椎前移旋转脱位,Chamberlain氏征阳性(图1)。CT扫描示寰齿前间隙8mm,齿状突左右间隙不对称。CT三维重建示枢椎体进入寰椎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评价X线平片、CT、MRI等检查在诊疗及康复过程的意义.方法:1991年2月~2000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286例小儿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病儿,仅作X线平片检查者212例,另74例因为各种原因还作CT或MRI检查确诊.全部患儿均给予颈托牵引治疗,其中16例加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治疗.结果:平均住院12d,大部分治愈出院,出院后继续牵引1周巩固疗效.随访2~3年,11例有1~2次反复发生,及早牵引自愈.结论:分析发现195例患儿在颈托牵引治疗前后咽后壁软组织厚度的变化,与临床好转关系密切,因而对该病病因的深入认识提供了客观新线索.及早治疗见效快,颈托牵引治疗是最恰当的治疗方法.颈椎CT检查尤其是三维CT成像在该病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价格原因使其在康复评价中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7.
寰枢椎半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8.
9.
齿状突疾患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各种类型手术治疗齿状突突患并寰枢椎脱位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2000年4月间收治的32例齿状突疾患合并寰枢仪表闰的病例,其中齿状突骨折20例,齿状突畸形10例,齿状突骨巨细胞瘤2例。后路C1-2钢丝固定5例,Apolfix椎板夹5例,寰椎侧块螺钉6例,不能复位者行枕融合术8例,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6例,前后路联合手术(前路肿切除,后路寰枢椎融合)2例,所有术式自体或异体骨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14月-5年,平均2年6个月,30例获得坚强骨愈合,2例不愈合。无主中,后并发症,亦无内固定松动,脱出,断裂,及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运用多种术式治疗齿状突疾患合并寰枢椎位,只要适应证选择恰当,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其中对能复位的寰枢椎脱们以前路或后路螺钉固定与植骨融合术最为简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自不983年-1995年共收治23例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患者,均经牵引复位,随访6个月-12年,平均5年3个月, 稳定性好,无复发。本文就寰枢关节的解剖及发病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本病诊为民标准。  相似文献   

11.
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评价几种手术方法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采用手术治疗的24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病例,其中齿状突Ⅱ型10例,Ⅲ型14例,采用前路齿状突加压螺钉内固定8例;椎板间ATLAS钛缆系统固定或Apofix椎板夹固定、后路寰枢椎融合10例;改良后路Magerl联合Gallie内固定、寰枢椎融合6例。结果术后随访3~30个月,颈椎活动度的保持以齿状突螺钉固定最佳,后路椎板间固定和Magerl联合Gallie内固定病例颈椎旋转度丧失较多;7例出现不完全性四肢瘫患者的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C级4例、D级3例,术后D级5例、E级2例,无一例发生脊髓损伤加重及术后感染;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内置物无松动、脱落及断裂,无复位丢失。结论前路齿状突螺钉技术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首选,只有在齿状突螺钉禁忌时才考虑采用寰枢椎融合;坚强内固定是后路寰枢椎融合的有力保障,改良Magerl联合Gallie三点内固定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是实施后路寰枢椎融合的理想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小儿非外伤性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小儿非外伤性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我院1997-1998年收治15例小寰枢半脱位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均起病于上颈部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和枕颌带治疗和枕颌带牵引治疗均治愈。结论颈部感染是非损伤性寰枢椎半脱位的内因,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背景: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常需要手术治疗,但目前缺乏操作简单且安全有效的寰枢椎内固定方式。 目的:评估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2年6月采用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l1例。对脱位复位情况、内固定植骨融合率、JOA功能评分、影像学评估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 结果:11例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7个月,平均25个月,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术后疼痛和神经症状均得到缓解,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寰枢椎均融合。 结论: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颅底凹陷症伴寰枢椎脱位患者颅颈交界区三维CT影像学特征,提出寰枢椎侧块关节分型,探讨其对手术决策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颅底凹陷症患者,纳入115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4例,女91例,年龄12~74岁(46.7±8.9岁)。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且不伴枕颈区病变的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例,女24例,年龄14~76岁(45.8±9.4岁)。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枕颈区三维CT影像学资料,测量对比两组患者三维CT中寰枢椎侧块关节在冠状面、矢状面上的倾斜角。将观察组侧块关节在冠、矢状面倾角作为寰枢椎侧块关节分型依据,侧块关节滑脱及侧块关节融合作为分型修正指标,制定侧块关节分型。观察组中寰枢椎侧块关节冠状面倾角在对照组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上限外,则视为冠状面倾斜;矢状面倾斜角在对照组95%CI外,则视为矢状面倾斜。根据侧块关节冠、矢状面倾斜分型:观察组中双侧侧块关节均无冠状面、矢状面倾斜,则为Ⅰ型;单侧或双侧侧块关节矢状面倾斜,无冠状面倾斜,则为Ⅱ型;单侧或双侧侧块关节冠状面倾斜,无矢状面倾斜,则为Ⅲ型;单侧或双侧侧块关节同时存在冠、矢状面倾斜,或者双侧侧块关节分别为冠状面倾斜和矢状面倾斜,则为Ⅳ型。根据侧块关节融合与滑脱情况进行分型修正:不伴侧块关节融合F0,侧块关节前缘或后缘小面积量骨性融合为F1,侧块关节大面融合为F2;不伴滑脱为D0,伴冠、矢状面部分滑脱为D1,完全滑脱或伴侧块关节绞锁为D2。通过术中全麻下颅骨牵引评估观察组患者复位难易,统计不可复型患者在侧块关节各分型中的分布情况,分析分型与复位难易相关性。结果:对照组30例中60侧侧块关节冠、矢状面倾角分别为25.4°±4.1°和2.4°±5.8°。观察组冠状面倾斜角95%CI为17.2°~33.6°,矢状面倾斜角95%CI为-9.2°~14.0°。观察组115例患者寰枢椎侧块关节分型:Ⅰ型22例(19.1%),Ⅱ型59例(51.3%),Ⅲ型8例(7.0%),Ⅳ型26例(22.6%)。Ⅰ型中伴D1患者7例,伴F1、F2、D2 0例;Ⅱ型中伴F11例,F2 2例,D1 42例,D2 2例;Ⅲ型中伴F1 1例,D1 5例,伴F2、D2 0例;Ⅳ型中伴F1 1例,F2 1例,D118例,D2 3例。Ⅰ型2 2例中不可复型患者2例(9.1%),Ⅱ型23例(39.0%),Ⅲ型3例(37.5%),Ⅳ型12例(46.2%)。观察组115例患者牵引下评估为不可复型40例。Ⅰ型不可复型患者占比显著低于Ⅱ与Ⅳ型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伴F1、F2及D2共11例均为不可复型。伴D1患者中不可复型患者占比显著高于D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颅底凹陷症伴寰枢椎脱位患者寰枢椎侧块关节的三维CT影像学特征提出寰枢椎侧块关节分型,有助于术前评估颅底凹陷症复位难易,对伴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患者的手术决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种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行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包括Callie钢丝法7例,Brooks钢丝法7例,Apofix椎板夹内固定法4例。结果:术后16例寰枢椎脱位完全复位,2例大部分复位(复位不满意才另行枕颈融合,不在此列)。经0.5-10年(平均4.5年)随访,除1例术后6个月死亡后,其余17例均获骨性融合,其中钢丝断裂而植骨已融合1例,寰椎后弓钢丝切割断裂移位后融合1例;所有患颈痛全部消失;8例有脊髓病症状中,1例无改善(术前JOA评分分别为5分),其余7例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分别为13-17分。结论:3种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均有其适用性,是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有效方法:Apofix椎板夹为寰枢椎后路融合术的首选内固定方式;术前牵引复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儿寰枢椎半脱位的早期诊治. 方法 对本组34例患者,均采用改良Glisson牵引,根据年龄体重调整牵引重量和牵引角度,配合药物及对症等治疗方法.2~3天后在牵引过程中拍片复查.之后维持牵引2周,并头颈胸行膏固定或者带上头颈胸支具2个月. 结果 所有34例患者经治疗后全部达到治疗标准的要求,复查X线片示寰枢椎关节已复位,寰椎两侧块与齿状突间距离相等并对称,寰椎前结节与齿状突间距离恢复正常(正常<3mm),两侧块外缘与枢椎关节侧突外缘在一直线上.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疗效满意.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可以避免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Atlanto—AxialRotatorySubluxafion,AARS)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常由于感染、颈部外伤等因素造成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延迟治疗、误诊、漏诊影响到该病预后,进一步加重脱位,造成高位颈髓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对于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诊断尚不明确,治疗也与处摸索阶段。木文就其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寻求埘该病的最佳诊断及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的诊断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X线检查,螺旋CT扫描以及三维影像重建在诊断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的不同临床意义。方法:24例行颈椎张口位片检查,其中16例和5例对照组采用螺旋CT扫描。结果:平均50%以上2次摄片,部份齿状突与侧块间距显示不清。16例螺旋CT扫描均证实齿状突与寰椎侧块间距不等,三维影像重建立体地再现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的移位程度和齿状突发育情况。5例对照组正常。结论:常规X线多能确诊,螺旋CT扫描及三维影像重建,可弥补6诊断上的困难,同时也有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寰枢关节是否存在半脱位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寰枢椎的解剖及功能比较复杂.寰枢关节是否存在半脱位?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学术内涵.长期以来,骨科学者们对于寰枢椎不稳及寰枢关节对位异常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相关文献中对于这一病症诊断、治疗的描述亦欠清晰,这给严谨科学的学术交流以及临床实践带来很大困难和潜在隐患.因此,无论从临床实践还是从学术交流角度来讲,都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一次严谨、深入的学术讨论,以达到澄清有关概念,规范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目的.为此,我们组织国内在该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的部分专家开展了专门学术讨论.这一讨论是建立在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充分发扬学术民主的基础上的.我们相信,这一讨论必将对临床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手术体位寰枢关节半脱位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9岁,体重27kg。因甲状舌骨囊肿8月入院,术前检查颈部活动正常。基础麻醉(氯胺酮、地西泮)及局麻下行甲状舌骨囊肿切除术,术中采用甲状腺手术体位,手术时间2h。术后30min家长发现患儿颈部不能活动,头颈部疼痛,下颌及面部偏向左侧,四肢感觉运动正常。医师检查无明显异常,认为患儿因术后疼痛,不敢活动颈部所致。3d后,症状如前,X线摄颈部正侧斜位片未见异常,给予理疗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