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对比不同期不同经取穴方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远期疗效。方法以Brunnstrom脑卒中运动恢复六阶段表作为治疗偏瘫分期标准,按不同分期选取不同经穴进行治疗。同时用简式Vusl-Meyer运动量表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并设常规针刺治疗组对照。结果治疗组的远期疗效比常规治疗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按期分经电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刺络放血法治疗中风偏瘫麻木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华  刘仲杰  施土生 《中国针灸》2006,26(5):337-338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法对中风偏瘫麻木症的疗效,寻找临床有效方法。方法:将中风偏瘫症患者95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叩刺背部华佗夹脊穴配合十二井穴或十宣穴刺络放血,隔日1次,6次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四肢穴常规针刺方法,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均治疗4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与对照组的77.59/6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刺络放血法是治疗中风后偏瘫麻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不同取穴方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张汉梁 《中国针灸》2002,22(11):5-13
目的:对比不同取穴方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方法:以Brunnstrom脑卒中运动恢复六阶段表作为治疗偏瘫划分阶段标准,按不同阶段选取不同屈肌伸肌的穴位进行治疗,同时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并设常常刺治疗组对照。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比常规针刺治疗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根据视经反射弧的原理,结论康复学的有关评定措施,分不同阶段、不同屈肌伸肌取穴针灸治疗脑梗死偏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李洪立 《四川中医》2009,(9):109-111
目的:探讨中风偏瘫的针刺治疗最佳方案。观察分期针刺法对中风所致偏瘫的康复作用。方法:将80例中风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根据患者病程的长短,分为不同时期,采用不同针刺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分期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分期循经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分期循经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随机的原则分为针剌组(30例)、运动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采用分期循经针刺配合运动疗法的治疗方式。在治疗前后以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为指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三组自身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8星期后,治疗组与针刺组、运动组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刺组与运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循经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好,两者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头针联合体针对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法。方法:按会诊顺序随机将120例中风偏瘫病人分为3组,头针配合醒脑开窍组(A组)33例,头针配合传统针刺组(B组)60例,传统针刺组(C组)27例,根据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观察3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基本痊愈3例,显效20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90.9%,B组分别为7例、28例、21例及93.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C组显效7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66.7% 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或极显著性意义(P〈0.05,P〈0.001)。结论:头针配合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疗效与头针配合传统针刺法相似,优于单纯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7.
不同针刺方案对偏瘫早期康复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两种针刺方案对中风偏瘫早期的康复作用.方法:将70例中风偏瘫早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每日2次分别针刺健患侧腧穴,对照组每日1次针刺患侧腧穴.以简式的Fugl-Meyer运动量表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为指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肢肢体运动功能分级达Ⅳ级以上为68.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良好率为74.3%;对照组分别为31.4%和42.8%,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与常规针刺方案相比,每日2次健患侧腧穴交替应用的针刺方案更有利于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合雷火灸对中风后偏瘫肩痛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针刺合雷火灸组(A组)、中西医内科常规治疗组(B组)各30例.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肢体疼痛缓解程度优良率分别为93.3%和56.7%(P<0.01).结论:针刺合雷火灸疗法对中风后偏瘫肩痛疗效确切,与单纯药物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分期整体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敏  陈新  陈越峰  饶萍  刘健 《四川中医》2005,23(12):95-96
目的:探讨分期整体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中风偏瘫康复的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现代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治疗前、后3个月采用简化Fugl-Meyer评价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两种康复评定疗效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根据Brunnstrom偏瘫恢复的六阶段理论采取的分期整体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效果良好,有助于提高中风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刺络拔罐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永春 《中医研究》2008,21(4):54-56
目的:探讨刺络拔罐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结果:两组总疗效、治疗前后肩痛程度、肩痛频度积分改善,肩关节自主活动范围改善,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刺络拔罐治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具有良好疗效,比常规针刺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型偏瘫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治疗中风后痉挛型偏瘫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头针治疗,观察组给予头针结合运动疗法,1个月后对患者的运动功能与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运动功能与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1个月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将头针结合运动疗法用于中风后痉挛型偏瘫患者的治疗中,有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且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赵艳玲  赵京伟  王华 《中国针灸》2007,27(4):237-240
目的:观察序贯疗法治疗中风病偏瘫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44例中风病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序贯疗法组(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对照组)各72例。治疗组根据患者处于软瘫期、痉挛期、相对恢复期、后遗症期选取不同的穴位,对照组统一采用常规取穴。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检测患者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的生活能力状态、临床综合疗效、促进康复进程及降低血浆ET—1、升高NO水平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且病程越短,疗效越佳。结论:序贯疗法治疗中风病偏瘫疗效显著,能降低血浆ET-1、升高NO水平,为治疗中风病偏瘫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3.
头针交叉刺久留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秦黎虹 《中国针灸》2002,22(6):15-23
目的:观察头针7交叉刺久留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头针交叉刺久留针治疗组和传统头针对照组,观察两种头针法的即刻效应和续效作用。结果:两组头针法的即刻效应是一致的,但治疗组的续效作用好于对照组,尤其是治疗组的愈显率7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5.5%(P<0.05)。结论:头针交叉刺久留针是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方法,健、患侧头部穴线交替使用可以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康复推拿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痉挛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住院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推拿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住院治疗。对两组患者在入组时、治疗1月后进行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与改良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并对组间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1月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仅表现出较对照组增高的趋势,差异无显著性(P>0.05),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体上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推拿有助于促进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对提高下肢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三步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晓刚  张丽  王国华 《中国针灸》2004,24(4):232-234
目的:探讨三步针法对中风偏瘫的影响.方法:将76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分别给予三步针法及传统针刺方法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肢体瘫痪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60.5%,与对照组的36.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步针法对中风偏瘫作用显著,是临床治疗中风偏瘫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性运动障碍配穴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海英  于潇 《中国针灸》2007,27(10):735-73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最佳配穴方法。方法:将96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对照组)与平衡阴阳针刺组(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普通针刺组按传统取穴方法,主要是阳经取穴,取肩髃、曲池、手三里等;平衡阴阳针刺组根据阴缓阳急的中医理论及偏瘫患者伸屈肌肌张力不平衡的特点,采用阴阳经配穴,取极泉、尺泽、少海等。2组治疗前后分别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修改的Ashworth、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及脑卒中脑功能障碍评价表(SIAS)评定。结果:针刺有明显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痉挛性运动障碍的作用,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6.56±7.97,ADL-Barthel指数为57.20±12.80,对照组为21.62±7.17、30.66±11.34,2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针刺能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痉挛性运动障碍,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但不同配穴组方存在差别,临床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针剌配合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早期的康复作用。方法: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50例,与单纯用药物治疗50例作疗效对比并作随访观察。结果:经平均1个月治疗后,康复组显效率为82%,对照组为54%,差异有显著性(P〈0.05);康复组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经治疗后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肚0.05),且康复组对血液流变性、血脂有较好调节作用。结论:针剌配合运动作业法治疗脑卒中偏瘫较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偏瘫的现代评价与针刺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陈立典  吴强 《中国针灸》1996,16(10):1-2
中风后偏瘫是高级中枢失去其对随意性运动功能的控制能力,它所反映的肌力减少是质变的过程,治疗中不能盲目地以发展肌力为主,应根据该病的恢复和发展规律于不同阶段选择相应的刺激方式。本研究结合神经生理学原理和经络学说对65名偏瘫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软瘫期在健侧取穴,痉挛期在拮抗肌上取穴治疗,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