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KI)小鼠模型,尾静脉输注人脂肪源性干细胞(hADSC)及黄芪甲苷孵育的人脂肪源性干细胞(Ast-hADSC),探讨其对AKI小鼠肾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应用PKH26标记hADSC及Ast-hADSC;雄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4组(normal组、model组、hADSC及Ast-hADSC干预组),干预组及模型组腹腔注射顺铂建立AKI模型,于建模后24 h尾静脉输注100 μl hADSC及Ast-hADSC悬液,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留取建模后24 h及静脉输注后1 d、3 d、7 d、14 d小鼠血清及肾组织标本,检测血Scr、BUN水平,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激光共聚焦观察hADSC及Ast-hADSC 在小鼠肾组织的分布.结果:模型组小鼠Scr、BUN、肾组织病理改变及细胞凋亡区域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及细胞干预组,其中Scr、BUN分别在第3天、第7天达到最高值,肾小管损伤严重;相同时间点Ast-hADSC组肾组织病理改变及细胞凋亡区域较hADSC组明显降低,至14 d可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激光共聚焦显示PKH26标记的hADSC及Ast-hADSC于14 d在小鼠肾组织有少量表达,其中少量红色荧光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呈融合状态.结论:hADSC移植可减轻AKI小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伤;经Ast孵育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hADSC对受损肾组织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通过体外细胞共培养,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单核细胞分化影响及中药组分黄芪甲苷对单核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单核细胞(U937)与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 line,HK-2)共培养系统,实验分3组:对照组(U937细胞组),实验组(U937+HK-2细胞组),干预组(U937+HK-2细胞+黄芪甲苷组)。观察黄芪甲苷对HK-2细胞诱导U937细胞分化及其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的表达以及黄芪甲苷对U937细胞TBK/IRF3信号通路的影响。应用Real-time PCR观察黄芪甲苷对HK-2细胞诱导的U937细胞分化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及WR观察U937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4,TLR-4)的表达,应用Real-time PCR及WB观察黄芪甲苷对U937细胞TBK/IRF3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黄芪甲苷通过抑制U937细胞TLR-4表达[对照组、实验组、干预组TLR-4表达分别为(27.32±1.34)、(34.67±1.23)、(30.12±1.67)]抑制TBK/IRF3信号通路[对照组、实验组、干预组TBK分别为(0.60±0.05)、(1.10±0.12)、(0.80±0.21),对照组、实验组、干预组IRF3分别为(0.92±0.08)、(1.35±0.23)、(1.10±0.27)],从而抑制U937细胞iNOs mRNA表达[对照组、实验组、干预组iNOs mRNA表达分别为(0.80±0.15)、(1.18±0.23)、(1.00土0.11)],上调Arg-1 mRNA表达[对照组、实验组、干预组Arg-1 mRNA表达分别为(1.10±0.23)、(0.56±0.24)、(0.78±0.23)],从而抑制U937细胞发生M1型转化。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通过抑制U937细胞TLR-4表达减弱TBK/IRF3信号通路,从而抑制U937发生M1型转化,进一步抑制炎症因子产生,阻断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探究黄芪甲苷(ASI)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分组:正常对照组:低糖(葡萄糖浓度5.5mmol/L)环境下培养;高糖组:高糖(葡萄糖浓度25mmol/L)环境下培养;ASI各组:分别在高糖培养基内加入不同浓度ASI(包括25、50、100、200μg/ml),在处理后0、1、12、24、48、96h观察,采用TUNEL法和caspase3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TGF-β1和HGF蛋白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p-38、磷酸化ERK和磷酸化JNK浓度。此外,另在同样高糖培养基内加入p38抑制剂SB202190,1、12、24h观察细胞凋亡情况。最后,取同样高糖环境培养细胞,依次加入HGF50、100、200μg/ml,24h后检测细胞内磷酸化p38蛋白水平。结果:ASI(25~200μg/ml)可抑制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其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与时间依赖性。ASI同样可抑制高糖诱导的TGF-β1蛋白表达和p38MAPK信号通路活性。此外ASI可提高肾小管上皮细胞内HGF浓度;HGF可对p38MAPK信号通路产生抑制作用。结论:ASI抑制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ASI促进HGF分泌,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细胞凋亡以及TGF-β1的表达有关。ASI可能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尾静脉移植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Ast)孵育的人脂肪干细胞(human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h ADSC)对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大鼠肾损伤的修复作用,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21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5只)、模型组(6只)、hADSC组(5只)及Ast-hADSC组(5只),后3组大鼠建立DKD模型,hADSC组及AsthADSC组尾静脉注射hADSC或Ast-hADSC悬液,每2周1次,共6次,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检测肾功能、血脂、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及尿蛋白定量,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激光共聚焦观察hADSC在肾脏定植情况,免疫组化及免疫蛋白印迹观察肾组织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VDAC)、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lightchain-3,LC3)、LC3Ⅱ/LC3Ⅰ、自噬底物P62蛋白、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的蛋白激酶1... 相似文献
5.
脂肪源性干细胞因具有生物学特性稳定、来源广泛、取材方便、数量充足、易于培养扩增的优点,且在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有望成为细胞治疗的理想来源。诱导方法的选择,影响分化因素的研究已成为了细胞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脂肪源性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方法和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旨在阐明熊果苷(arbutin)在顺铂(cisplatin)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采用细胞计数试剂-8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活力, 观察不同浓度熊果苷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和熊果苷起作用的适宜浓度。将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熊果苷组、顺铂组、熊果苷+顺铂组, 检测细胞凋亡、炎症水平, 比较上述指标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 当浓度超过100 μmol/L时熊果苷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表现出保护作用;熊果苷干预显著降低了顺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炎性相关分子磷酸化p65(p-p65)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 IL-18)的升高, 同时逆转了抗凋亡蛋白Bcl-2的降低。这提示熊果苷可通过抗凋亡、抗炎性反应减轻顺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 有望成为临床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潜在新药物。 相似文献
7.
顺铂(cisplatin,cDDP)是一种含铂的抗癌药物,属于细胞周期抑制剂,对肉瘤等实体肿瘤有着较好的治疗功效.它是铂类药物中最早合成的一个,结构最简单且作用机制明确.早在1845年,M.Peyrone就合成了cDDP,故cDDP也称Peyrone盐,但当时并不知道cDDP能治疗肿瘤[1];Alfred Werner在1893年研究了cDDP的结构,也没发现它能治疗肿瘤.直到20世纪60年代,Pabla等[2]偶然发现用铂电极电解时生成的铂化合物(尤其是cDDP)对大肠杆菌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该研究小组后来通过动物实验首次报道了cDDP具有抗肿瘤作用.1978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cDDP作为抗肿瘤药物在临床应用.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采用cDDP化疗而引起肾损害的发生率高达20%~30%[3],cDDP的肾毒性问题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近年来,人们对cDDP肾毒性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8.
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具有促进软骨修复作用,成为治疗软骨缺损与关节退行性变的新方向。虽然ADSC治疗OA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其促进软骨分化与再生的作用已得到肯定。目前应用ADSC治疗骨关节炎(OA)的主要方式有经关节镜检查清理关节腔后,在关节腔内注入自体臀部或腹部的ADSC,或联合富血小板血浆一同注入,对不同程度OA患者疗效不同。但是,对于ADSC的取材部位、诱导分化方法及治疗OA最佳应用方式、剂量、疗程尚无定论。该文对ADSC治疗OA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IV)对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 stem cells,BCSCs)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乳腺癌SUM159细胞,通过悬浮培养诱导SUM159干细胞。首先鉴定SUM159-CSCs干性,流式术检测CD44+/CD24-细胞群比例,观察贴壁再分化及球囊形成情况,其次检测SUM159-CSCs对紫杉醇(PTX)的耐药情况,CCK8试验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3D球囊试验检测细胞成球活力;最后将SUM159-CSCs分为对照组、ASIV组、PTX组、ASIV联合PTX组,CCK8试验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3D球囊试验检测细胞成球活力,Western bloting检测细胞中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 SUM159CSCs对PTX治疗抵抗性高于SUM159(P<0.05);ASIV联合PTX组明显抑制SUM159-CSCs细胞活力、增殖及球囊活力,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 黄芪甲苷通过抑制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促进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前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尤其是肾毒性药物所致AKI更加常见,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干预AKI,本实验拟研究顺铂诱发的小鼠AKI的潜在发病机制.方法 在小鼠成功构建顺铂诱发的AKI模型基础上,将10只雄性C57BL/6(25-30)克小鼠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6只(n=6),分为对照组和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模型组.模型组腹腔注射顺铂20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mg/kg),顺铂或生理盐水注射72 h后处死小鼠,收集小鼠血清和肾脏标本.测定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PAS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肾脏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免疫蛋白印迹分析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实时定量(RT-PCR)检测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a).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SCr和BUN均明显升高,病理检查可见肾脏内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肿胀坏死、蛋白管型形成明显,还可观察到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增加.Western blotting免疫蛋白印迹结果显示pAkt表达明显上调,Akt表达不变,RT-PCR检测显示IL-6,IFN γ和TNFα明显上调.结论 在顺铂导致的小鼠急性肾损伤模型中,Akt的激活通过介导炎症反应参与了顺铂诱导的小鼠急性肾损伤. 相似文献
11.
黄芪甲苷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体外培养的有皱纹、无皱纹中老年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黄芪甲苷用于延缓皮肤衰老和皱纹形成提供细胞水平的客观依据,为进一步探讨皮肤衰老机制和开发抗衰老护肤品提供新思路.方法体外培养中年人眼角皱纹与眼角无皱纹皮肤深处成纤维细胞;老年人面颊皮肤成纤维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干预24、72、120 h后,检测黄芪甲苷对这3例皮肤成纤维细胞系增殖活性、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合成和凋亡率的影响.结果黄芪甲苷在较低浓度(5~20μg/ml)时可促进皱纹和无皱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皱纹、无皱纹和老年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合成,降低皱纹和无皱纹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率(P<0.01).结论黄芪甲苷在较低浓度时具有改善皱纹和非皱纹皮肤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76年Fridenstein等首先报道从骨髓中分离出克隆源性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基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MSCs被轰轰烈烈地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疾病25年后,Zuk等于2001年发现脂肪组织中除了含有已经定型的前脂肪细胞外,也包含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力的细胞群,其性质与MSCs十分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这些细胞已被证实不仅具有分化成为骨骼、软骨、脂肪、心肌、神经等组织的能力,而且同样具有促进伤口愈合、损伤组织细胞再生和减少瘢痕的能力及抗衰老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源自分布广泛的脂肪组织的干细胞的体内分化潜能及非诱导修复全层透明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体外切取脂肪组织并分离培养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随机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三组,混合有藻酸钙凝胶的ADSCs用来填充髌股关节的全层透明软骨损伤,凝胶修复或未做治疗组作为对照组。4周和12周后对重建组织进行大体和光镜、电镜下观察,组织学分析和定量计分也用于检测结果。结果ADSCs重建的组织白色质韧,完全充填缺损处,表面光整与周围软骨连接,修复组织的微观结构与软骨相似,含有更多的细胞和规则的基质纤维,基质有甲苯胺蓝异染性,优于其他各组。透射电镜可见大量胶原纤维环绕细胞周围。凝胶组和对照组修复组织为薄层纤维组织。修复效果评分的统计分析显示实验组在各时问点上与其他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这些结果表明源自成熟脂肪而未经诱导的干细胞拥有修复软骨创伤的能力,组织显示为透明样,产生生物学可行性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培养条件对人脂肪源性干细胞(hADSCs)体外生长状态的影响.方法 取腹部手术患者皮下脂肪组织,用0.1%的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出hADSCs,将获得的细胞分别在以下3组培养条件下培养:高糖DMEM培养基、高糖DMEM培养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MSCM).取第2代或者第3代细胞进行以下实验:细胞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仪行细胞表面标志物CD31、CD34和Stro-1鉴定;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3组细胞的生长状态;采用不同的培养条件对3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的增殖.结果 通过胶原酶消化法可成功地分离出hADSCs.流式细胞仪检测DMEM组CD31、CD34、Stro-1阳性率分别为0.9%、2.9%、56.7%;DMEM+ bFGF组CD31、CD34、Stro-1阳性率分别为1.3%、2.5%、73.5%;MSCM组CD31、CD34、Stro-1阳性率分别为0.7%、2.4%、84.5%.采用不同的培养条件对hADSCs进行培养,DMEM组、DMEM+ bFGF组、MSCM组细胞的倍增时间分别为93.7、64.5、49.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各组中所培养的细胞在MSCM和高糖DMEM+ bFGF的培养条件下的增殖速率明显高于高糖DMEM培养条件(P<0.05).结论 采用MSCM培养hADSCs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细胞,在传统的高糖DMEM培养基中加入bFGF后也可以获得相似的效果,可以满足组织工程研究的种子细胞数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构建嘌呤霉素氨基核苷诱导的足细胞损伤模型,根据不同处理将足细胞分成:Control组、PAN组(50μg/mL嘌呤霉素氨基核苷处理24 h)、AS-IV组(分别用5μg/mL、15μg/mL、30μg/mL黄芪甲苷处理24 h)、AS-IV+PAN组(先用黄芪甲苷预处理30 min,再用50μg/mL嘌呤霉素氨基核苷处理24 h)。采用CCK-8检测足细胞生长活力,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法检测足细胞标记蛋白,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及VEGFR2/GIV通路的蛋白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PAN组足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nephrin、podocin、p-AKT的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cleaved caspase-3、p-VEGFR2、p-GIV的蛋白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与PAN组比较,AS-IV+PAN组足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nephrin、podocin的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5),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p-VEGFR2、p-GIV、p-AKT的蛋白水平进一步上调(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以保护嘌呤霉素氨基核苷诱导的足细胞损伤,VEGFR2/GIV通路可能参与其调节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自体脂肪源性干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源性干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畸形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预估面部凹陷畸形软组织缺损量,吸脂或切脂获取脂肪组织,采用标准分离、纯化程序获取人自体脂肪来源干细胞,将干细胞与颗粒脂肪混合体,用螺旋推进注射器施行皮下软组织缺损区移植.采用面型观察、B超、MRI检查确定临床疗效.定期判定随访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本组共23例患者,术后随访1~24个月,未发现感染、硬结、皮下包块、囊肿或其他并发症.治疗后,畸形明显改善者14例,有效者9例.结论 自体脂肪源性干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畸形,其操作方法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长期体外培养对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长期体外培养对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鉴定ADSCs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优越性。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技术观察长期体外培养对人ADSCs表面抗原表达和凋亡的影响。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Von Kossa染色及RT-PCR检测长期体外培养对人ADSCs成骨分化潜能的影响。结果原代ADSCs表面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而不表达血源性细胞表面标记物,标记物不随传代次数变化。早期ADSCs凋亡率为1%~2%,随传代次数增多凋亡率逐渐增加.但幅度不大。碱性磷酸酶染色、Von Kossa染色和RT-PCR检测显示ADSCs传至第8代时仍能保持成骨分化潜能。结论ADSCs生物学特性稳定,是较为理想的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研究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8.
19.
重组35型腺病毒介导人骨形成蛋白基因对脂肪源性干细胞的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体外运用人骨形成蛋白7(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hBMP-7)基因重组35型腺病毒(recombinant adenovirus’s containing fibers derived from B—group serotype 35,rAd5/F35)诱导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adult stem cell,ADASC)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组织工程探索新的细胞来源。方法以pcDNA1.1/氨苄青霉素-hBMP-7质粒为模板扩增hBMP7基因,将回收的PCR产物片段克隆入pDC316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DC316-hBMP7。骨架质粒pBHG—fiber5/35和穿梭质粒pDC316-hBMP-7共转染293细胞,同源重组产生rAd5/F35-hBMP-7。同样的方法构建rAd5/F35-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在体外分别转染大鼠ADASC并留置空白对照。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ELISA检测转染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检测钙结节和骨钙素等成骨细胞表型。结果PCR、酶切鉴定表明rAd5/F35-hBMP-7质粒构建正确。rAd5/F35-EGFP对大鼠ADAsc中转染效率可达90%以上,hBMP7基因存在于转染后的ADASC中并表达相应的蛋白,诱导组钙结节形成,电镜见胞质中有钙质成分,碱性磷酸酶阳性,骨钙素表达增强。结论rAd5/F35介导hBMP7基因可促进ADASC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20.
寻找更有效的瘢痕防治方法是学者们长期探索和追求的目标.随着学者对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的认识及研究,在瘢痕防治领域中也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ADSCs可以通过自身的分化及自分泌和旁分泌等方式参与皮肤创口的修复过程,从而达到防治瘢痕的目的.现从ADSCs对瘢痕中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