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Th17代表性细胞因子IL-17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及哮喘COPD重叠综合征(ACOS)等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哮喘患者26例、COPD患者33例及ACOS患者14例的血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检测哮喘、COPD、ACOS患者外周血IL-17等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亚型以及肺通气功能,并进行组间比较。健康体检者69例作为对照。结果 Th17细胞因子IL-17在哮喘及ACOS组升高较COPD组更为明显(P0.01)。调节性T细胞的主要细胞因子IL-10在哮喘患者中的水平明显低于COPD患者(P0.05)。外周血炎症细胞比例、免疫球蛋白亚型在哮喘、COPD、ACOS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肺通气功能指标对于以上三者的鉴别价值有限。哮喘及ACOS组患IL-17与肺通气功能指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IL-17作为新型Th17细胞分泌的代表性细胞因子,在鉴别上述疾病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Th17/Treg细胞失衡可能是难治性哮喘的潜在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被扰动后内源性代谢物变化规律的系统科学,其在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成为热点,有望通过对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患者的代谢轮廓分析,寻找到有意义的生物标记物并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本文就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4.
世界范围内,气道阻塞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但仍有相当部分患者的病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其中有代表性的如支气管哮喘、COPD和支气管扩张,在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病理学特点、病理生理学特点、临床表现、肺功能、影像学、治疗方面有某些相似与不同之处.本文将就上述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呼吸道细菌定植与气道炎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定植与气道炎症、吸烟、肺功能的关系。方法:入选34例稳定期COPD门诊患者,测定其肺功能,留取深部痰液进行细菌定量培养。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和痰液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对他们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呼吸道细菌定植≥107菌落形成单位(CFU)/mL组,其血清及痰液IL-8浓度与下呼吸道细菌定植量<107CFU/mL组相比,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呼吸道细菌定植≥107CFU/mL组吸烟指数与下呼吸道细菌定植量<107CFU/mL组相比,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50%预计值组细菌定植量与FEV1≥50%预计值组比较,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的气道炎症与吸烟和下呼吸道细菌定植有关,吸烟和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可导致气道炎症加重。 相似文献
6.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2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与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及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30例。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SGRQ)问卷调查,记录各项得分。采集患者与志愿者痰液作为样本,统一进行细菌半定量培养。对受试者进行血清分离、血常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测,各类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生活质量与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及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结果经显微观察其中主要的定植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洛菲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副)流感嗜血杆菌。血清化验结果显示,含有细菌定植的患者血清,IL-8的含量高于未含有细菌定植的患者和对照组(P<0.01),FEV1%预计值和FEV1/FVC%要明显低于无细菌定植样品(P<0.05);患者SGRQ问卷调查结果,总分、症状得分、活动得分、影响分的分布情况与IL-8呈正相关,同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P<0.01)。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健康人差,且部分患者存在细菌定植。细菌定植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炎症反应较重,三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8.
高分辨率CT示支气管扩张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及气道炎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示支气管扩张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及气道炎症特征.方法 入选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呼吸内科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51例(男27例,女24例),行肺部HRCT进行支气管扩张评分,依据Smith等建议的评分标准由2名放射科医师对每一个肺叶进行支气管扩张评分.支气管扩张评分平均值在1.5分及以上者定为支气管扩张组(支扩组,17例),支气管扩张平均值为0~1分者定为无支气管扩张组(非支扩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指数、急性加重频率)、肺功能、痰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等方面的差异,分析支气管扩张对COPD急性加重期气道炎症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入组患者中17例(33.3%,17/51)HRCT存在支气管扩张.诱导痰细胞总数支扩组[5420(1250~13 240)×106/L]与非支扩组[4880(3180~18 140)×106/L]比较,Z=-0.52,P=0.603;中性粒细胞计数支扩组[(3490(820~8870)×106/L)]与非支扩组[2200(1020~12 160)×106/L]比较,Z=-0.200,P=0.842;淋巴细胞数支扩组[(1200±860)×106/L]与非支扩组[(1430±1250)×106/L]比较,t=0.715,P=0.478;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支扩组患者痰上清液IL-8[760.5(400.4~932.1)pg/ml]水平较非支扩组[396.3(12.7~964.2)] pg/ml]明显升高(Z=-2.278,P=0.023),支扩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均较非支扩组低,其中支扩组患者FEV1%预计值[(47.5±11.8)%]、FEV1/FVC[(51.3±12.1)%],非支扩组FEV1%预计值[(55.9±14.7)%]、FEV1/FVC[(58.1±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49、2.111,P值均<0.05).支气管扩张组咯黄痰的例数(52.9%,9/17)较无支气管扩张者(17.6%,6/3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P=0.009).结论 肺部HRCT示支气管扩张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气道IL-8明显升高,肺功能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9.
10.
呼气冷凝物检查可以正确评估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炎症程度,是一项简单、经济、稳定性良好的无创性检查手段。EBC中pH值改变、炎症因子及其他相关指标的测定不仅可评价气道炎症程度,而且可评估疾病进展及药物治疗反应性,对于临床诊治有很大帮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但部分患者对激素治疗疗效较差,存在激素抵抗.关于激素抵抗的分子机制,目前已有许多研究,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细胞因子激活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通路,激素受体β的表达增加,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活性下降,转录因子的调节,促白介素10分泌细胞和白介素10,T辅助细胞17和... 相似文献
12.
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但部分患者对激素治疗疗效较差,存在激素抵抗。关于激素抵抗的分子机制,目前已有许多研究,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细胞因子激活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通路,激素受体β的表达增加,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活性下降,转录因子的调节,促白介素10分泌细胞和白介素10,T辅助细胞17和白介素17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14.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作为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而对上述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情况和临床特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国际上对于SCAP病原学的研究提示,最常见的病原体仍为肺炎链球菌,而非典型病原体尤其是军团菌在致病原中的地位逐渐显现出来,在一项研究中甚至上升为第2位常见的病原体.而国内尚缺乏针对SCAP的全国性、多中心流行病调查资料.多个研究提示SCAP具有:男性患者多见,多为高龄,至少合并一种基础疾病,常伴随合并症的临床特点.关于AECOPD的致病原,近年来国际上的研究提示仍为革兰阴性杆菌,且在部分研究中提示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高于流感嗜血杆菌;对于非典型病原体,由于使用的诊断方法不同,非典型病原体的检出率波动较大.国内针对AECOPD的病原学大型研究提示,结果与国际上基本一致,但是未进行非典型病原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该院2007年4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718例AECOPD患者痰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47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66株(55.5%),主要为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不动杆菌属;革兰阳性球菌144株(30.1%),以葡萄球菌属和肺炎链球菌为主;真菌69株(14.4%),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极重度COPD患者革兰阴性杆菌(64.7%vs59.8%vs49.1%)和真菌的检出率(20.6%vs18.5%vs9.0%)均高于重度和中度患者(革兰阴性杆菌χ2=7.42,P〈0.05;真菌χ2=9.95,P〈0.05)。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较低的为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多黏菌素、莫西沙星和阿米卡星;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较低的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和夫西地酸。结论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是肺功能差、病情严重的患者的优势致病菌。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了解COPD全身炎症表型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诊断的全身炎症表型COPD患者按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结果分为两组,对两组间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纳入233例患者,其中132例14C-UBT阳性,感染率56.7%;阳性组身体质量指数(BMI)、FEV1%pre、PaO2及社会支持量表(SSRS)评分低于阴性组,且更倾向于使用非吸入糖皮质激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FEV1% pred、PaO2、SSRS评分转换成分类变量后,阳性组低BMI者、低FEV1%pred者、Ⅰ型呼吸衰竭者、低SSRS评分例数多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14C-UBT结果与FEV1%pred、PaO2变化存在低度相关性(|r|>0.3);将FEV1%pred按GOLD标准分级后,结果 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情况存在低度相关性(|r|>0.3);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情况与呼吸困难程度存在低度相关性(|r|>0.3).FEV1%pred分级、Ⅰ型呼吸衰竭情况和SSRS评分分级三个变量进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FEV1%pred分级OR值>1,其余两个变量OR值均<1.结论 全身炎症表型COPD患者Hp的感染率与普通人群相仿;存在Ⅰ型呼吸衰竭和社会支持度低的全身炎症表型COPD群体可能容易合并Hp感染,而良好的FEV1%pred可能有助于减少两者的并存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