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氧化/抗氧化失衡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是一种配体依赖性核受体,具有抗氧化作用.PPARγ的一些配体和辅激活因子PGC-1α能调控活性氧的代谢和抗氧化酶的表达,而它们均通过激活PPARγ而发挥抗氧化作用.PPARγ对抗氧化系统这种重要的调控作用,为COPD的发病和治疗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PPAR)γ在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5 w组(B组)和实验10 w组(C组),每组8只。实验组采用气管内注入胰蛋白酶和熏香烟的方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从开始实验起,实验第5周处死实验B组;第10周处死C组。应用病理学及肺功能检查评价COPD动物模型,免疫组化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PPARγ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B组与A组比较,炎症反应明显,已形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于第10周形成明显的肺气肿。PPARγ在正常肺组织与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肺组织均有表达,主要定位在炎性浸润细胞的核和核周围区,比较大鼠肺组织PPARγ在COPD中的表达(吸光度值A值):A组为0.497±0.078,B组PPARγ在肺组织中表达减弱(0.329±0.024),C组PPARγ在肺组织中表达明显减弱(0.216±0.0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PARγmRNA表达随着COPD病程的进展逐渐降低,A组光密度比值为(1.06±0.10);B组为(0.50±0.02);C组为(0.27±0.02),与A组比较,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Western印迹也表明COPD模型B组和C组比A组PPARγ蛋白表达降低,且B组蛋白表达降低的更为明显。结论 PPARγ在COPD的发生及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且随着病程的发展,蛋白表达降低更为显著,因此该蛋白有望成为未来COPD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腺病毒介导的小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PPARγ)基因过度表达与配体活化对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小窝蛋白-1(CAV-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PPARγ基因对巨噬细胞CAV-1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首先构建表达小鼠PPARγ1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表达载体;将Raw264.7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PPARγ基因过度表达组、PPARγ活化剂曲格列酮干预组以及PPARγ基因过度表达和曲格列酮共刺激组进行干预;观察各组Raw264.7细胞PPARγ和CAV-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RT-PCR检测对照组Raw264.7细胞有CAV-1基因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未发现CAV-1蛋白表达,但免疫细胞化学证实胞膜和核膜上均有少量CAV-1表达;经RT-PCR、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印迹检测发现PPARγ基因过度表达组、曲格列酮干预组和二者共刺激组Raw264.7细胞CAV-1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且共刺激组>PPARγ基因过度表达组>曲格列酮干预组,P〈0.05).对照组Raw264.7胞浆内PPARγ表达量较低,而PPARγ基因过度表达组和共刺激组PPARγ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而曲格列酮干预组无明显变化.结论PPARγ基因活化或过度表达均能上调Raw264.7细胞CAV-1基因和蛋白表达.曲格列酮活化PPARγ基因,增加CAV-1基因和蛋白表达,但不增加PPAR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单一作用比较,同时活化和过度表达PPARγ基因对CAV-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有累积效应,说明PPARγ的这一作用在配体活化下增强.推测曲格列酮上调CAV-1表达依赖于PPARγ,非本身药理特性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所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VCAM-1的影响,探讨PPARγ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内皮细胞系ECV-304,应用PPARγ的反义寡核苷酸及激动剂处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及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细胞中ICAM-1及VCAM-1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反义阻断PPARγ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ECV-304细胞ICAM-1及VCAM-1的表达上调,而PPARγ激动剂Ciglitizone则降低ICAM-1及VCAM-1的表达.结论 PPARγ激活可负调控AGE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ICAM-1和VCAM-1的表达,这是PPARγ抑制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主要在脂肪细胞内表达,是脂肪细胞分化的一个主要调节因子.而眶内脂肪组织的堆积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ED)的发病有重要作用.最近研究证实PPARγ与TED的发病有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眶内成纤维细胞脂肪化起重要作用,而PPARγ拮抗剂GW9662则可抑制脂肪细胞的形成,从而提出PPARγ拮抗剂抑制眶内脂肪形成的概念,这可能为TED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PPARs有PPARα、PPARβ、PPARγ三种亚型,由独立基因编码,其中最具脂肪组织特异性的为PPARγ.PPARγ开始被认为是具有参与糖和脂肪的代谢、炎性反应、单核细胞的激活、肿瘤细胞分化及凋亡等功能的核激素受体[1].PPARγ于1990年由Issemann和Green首先克隆成功.PPARγ调节c-ras、c-myc、c-fos等生长调控基因以及许多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信号转导分子等的表达,是通过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后,启动子区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反应元件(peroxisome proliferator responsive element,PPRE),这个过程是在核内进行[2].研究发现在乳腺癌、结肠癌、肺癌、脂肪肉瘤等肿瘤组织以及细胞中PPARγ表达水平比较高,但同时研究表明PPARγ激动剂能诱导胃癌、结肠癌细胞株分化,抑制增殖并促进凋亡[3].对PPARγ研究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关键词:PPARγ;胃癌;机制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38X(2014)05-0286-04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以及PPARγ激动剂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作用途径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SP法检测56例结肠癌及相应正常组织中PPARγ的表达.应用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PPARγ在SW480和LS174T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 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PPARγ的阳性率为71.4%,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的44.6%(P<0.01).PPARγ在Dukes分期C期 D期中的阳性率为82.9%,显著高于A期 B期的52.4%(P<0.05).PPARγ在有淋巴结或肝转移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1.1%,10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或肝转移组的52.6%和66.0%(P值均<0.05).PPARγ在两种结肠癌细胞中均有表达,其激动剂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和吡格列酮(PGZ)对2种结肠癌细胞均有生长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PARγ激动剂的生长抑制作用能部分被其拮抗剂GW9662阻断.15d-PGJ2和PGZ能诱导细胞生长周期改变,即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而S期明显减少,并诱导凋亡率显著上升(P值均<0.01).结论 PPARγ的高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15d-PGJ2和PGZ部分通过PPARγ依赖途径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该作用可能与诱导癌细胞阻滞于G0/G1期及增加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PPARγ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研究发现PPARs有3种亚型:PPARα、PPARβ(亦称PPARδ)和PPARγ。PPARγ是参与调节糖、脂质代谢的重要因子,在血管、心脏组织均有表达,参与调节炎症,细胞凋亡,平滑肌迁移,增殖与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过程〔1〕。本文就PPARγ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1 PPARγ分子结构及配体1 .1 PPARγ分子结构人PPARγ基因位于第3号染色体3p2 5位。鼠PPARγ位于第6号染色体E3F1位〔2〕。人与小鼠PPARγ基因全长均>1 0 0kb ,由于启动子和5’端…  相似文献   

9.
PPARγ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属于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PPARγ可在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肾系膜细胞等中表达,其高表达发挥重要的调节糖脂代谢、血压、抗炎、抗增生,减轻蛋白尿及防止肾维化等作用.人工合成PPARγ配体的发现增加了我们对它依赖配体激活及其生理效应的理解,尤其是PPARγ在糖尿病肾脏中的作用.TZDs,PPARγ激动剂不仅可以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敏感性而且还发挥了广谱的肾脏保护作用.本综述旨在总结PPARγ作为TZDs靶分子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和糖尿病肾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属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是调节脂肪细胞分化和能量代谢的关键性转录因子.PPARγ是其中一个亚型,在人类表达于巨噬细胞、肝星状细胞等,其生物学功能复杂.近年来,对PPARγ及其配体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此文就PPARγ及其配体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经由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受体对PPARγ-LXRα-ABCA1通路激活的作用。方法浓度梯度ox-LDL(0~40 mg/L,12 h)刺激J774A.1巨噬细胞,检测LXRα、ABCA1的表达。构建293T细胞LOX-1过表达的PPAR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激光共聚焦及Western blot检测LOX-1的分布与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PPARγ的转录活化情况。对J774A.1巨噬细胞分别进行LOX-1 siRNA和PPARγsiRNA沉默,ox-LDL(30 mg/L,12 h)孵育后检测LXRα、ABCA1蛋白的表达。结果ox-LDL可显著上调J774A.1细胞LXRα和ABCA1的表达(P0.01,n=3)。LOX-1过表达的PPAR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显示ox-LDL能够通过LOX-1增加PPARγ的转录活性;对J774A.1巨噬细胞分别进行LOX-1siRNA、PPARγsiRNA沉默后发现,LXRα和ABCA1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n=3)。结论 ox-LDL可通过LOX-1受体激活PPARγ转录活性,从而上调LXRα、ABCA1蛋白表达,完成PPARγ-LXRα-ABCA1信号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1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一类配体依赖的核转录因子.研究显示,PPARγ激动剂能抑制某些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但对肿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影响的报道极少.我们通过研究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和15脱氧前列腺索J2(15d-PGJ2)对结肠腺痛细胞株SW480和LS174T生长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PPARγ激动剂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及转移潜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是否是通过PPARγ起作用.方法 设立10 μmol/L罗格列酮组、GW9662加10 μmol/L罗格列酮组、对照组、GW9662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PPARγ及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电泳迁移分析法(EMSA)检测PPARγ蛋白的结合活性;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变化.结果 10 μmol/L罗格列酮组PPARγ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Ⅰ型前胶原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10 μmol/L罗格列酮组PPARγ蛋白结合活性最强,α-SMA表达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 罗格列酮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影响是通过PPARγ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噻唑烷二酮类物质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的合成配体.PPARγ对多种类型组织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研究涉及的领域包括糖及脂类代谢、癌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目前,噻唑烷二酮类物质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如脑梗死、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等.文章综述了脑缺血后PPARγ配体噻唑烷二酮类对抑制神经胶质细胞增殖、促进血管生成以及对抗神经元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基因干扰体外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脂基因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兔骨髓培养分离出BMSCs,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BMSCs细胞表面分子。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BMSCs未经任何处理;模型组:BMSCs给予0. 09 mol/L乙醇处理;空si RNA组:BMSCs给予0. 09 mol/L乙醇+空si RNA; PPARγ组:BMSCs给予0. 09 mol/L乙醇+PPARγsi RNA; T0070907组:BMSCs给予0. 09 mol/L乙醇+T0070907。并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PPARγ、PETALA2(AP2)、脂蛋白脂肪酶(LPL)、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 1和脂肪酸转运酶(FAT)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BMSCs表面抗原CD90(89. 03%)、CD105(90. 90%)、CD73(95. 03%)均呈阳性表达; CD13(0. 83%)、CD34(1. 09%)、CD45(1. 29%)基本无表达。模型组和空si RNA组脂肪细胞计数和三酰甘油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PPARγ或T0070907干扰后PPARγ组和T0070907组脂肪细胞计数和三酰甘油含量明显降低(P0. 0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模型组和空si RNA组PPAR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用PPARγ干扰后或加入T0070907后,PPARγ组和T0070907组PPARγ基因或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 01),而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模型组和空si RNA组Ap2、LPL、FATP1和FAT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用PPARγ干扰后或加入T0070907后,PPARγ组和T0070907组成脂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 01),与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PPARγ基因干扰对BMSCs向脂肪细胞转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PPARγ基因和成脂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氧化/抗氧化失衡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是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PPARγ协同刺激因子-1(PGC-1)是一种近年来发现的PPARγ的转录协同刺激因子,活化的PPARγ/PGC-1通过诱导抗氧化酶表达,去除氧化剂,在哮喘中起重要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对体外培养3T3-L1脂肪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在分化培养液分别加入100 nmol/L、500 nmol/L、1 000 nmol/L人、甘精、地特胰岛素培养10 d,用RT-PCR检测脂肪细胞中PPARγ2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胰岛素浓度的增高促进PPARγ2的表达;相同浓度下,人胰岛素促进PPARγ2 mRNA表达最强,甘精胰岛素次之,地特胰岛素最弱.结论 胰岛素通过上调PPARγ2基因表达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分化,不同胰岛素促分化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PARγ上调miR-124表达对急性肺损伤(ALI)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和培养10例ALI和10例健康非吸烟者的肺泡巨噬细胞,检测PPARγ、miR-124及其靶基因TRAF6的表达变化;分别用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GZ)、PPARγ拮抗剂GW9662或miR-124抑制剂(antagomir-124)干预人肺泡巨噬细胞后,real time RT-PCR检测miR-124及其靶基因TRAF6的表达;人单核细胞THP-1细胞转染含miR-124启动子区的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再经PPARγ激动剂RGZ或拮抗剂GW9662处理,检测报告基因活性;小鼠经LPS刺激后再经PPARγ激动剂RGZ处理,或经antagomir-124预处理后,再经PPARγ激动剂RGZ处理后,real time RT-PCR检测小鼠肺组织中miR-124、炎症相关因子TRAF6、IL-6、TNF-α的表达。结果 ALI患者肺泡巨噬细胞中PPARγ与miR-124的表达均降低,而miR-124靶基因TRAF6表达显著升高;激动剂活化的PPARγ能上调人肺泡巨噬细胞的miR-124,并下调miR-124靶基因TRAF6,而PPARγ拮抗剂GW9662可削弱罗格列酮上调miR-124的表达进而减弱miR-124对其靶基因TRAF6表达的抑制作用,并且miR-124抑制剂减弱PPARγ对TRAF6表达的抑制作用;活化的PPARγ显著促进miR-124启动子活性,而PPARγ拮抗剂GW9662,明显减弱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miR-124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的上调作用;在LPS诱导的小鼠ALI模型上,活化的PPARγ通过上调miR-124抑制小鼠肺组织IL-6、TNF-α的表达,而PPARγ拮抗剂GW9662和antagomir-124预处理均减弱PPARγ对小鼠肺组织IL-6、TNF-α的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PPARγ激活后可通过上调miR-124表达抑制ALI肺泡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脂饲养的OLETF大鼠皮下、内脏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γ1、PPARγ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部位差异性.方法 4周龄雄性OLETF大鼠30只,性别、周龄匹配的正常非糖尿病LETO大鼠12只作为对照,OLETF大鼠从8周龄开始给予高脂喂养,22周龄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未发生临床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之后将这些糖尿病前期OLETF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米沙坦干预组(O-T组,5 mg· kg-1 ·d-1,n=10)、吡格列酮干预组(O-P组,10 mg·kg-1·d-1,n=8)和无干预对照组(O-C组,生理盐水,n=10),LETO大鼠为对照组(n=12).48周龄时,复查OGTT,计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ELISA法测定血清PPARγ的水平,实时PCR检测皮下和睾周脂肪组织中PPARγ1和PPARγ2的基因表达,并测定各组脂肪细胞的面积.结果 与O-C组相比,O-T组皮下脂肪中PPARγ2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且O-T组与O-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T组内脏脂肪组织中PPARγ1和PPARγ2的表达也明显上调(P<0.01),HOMA-IR与内脏脂肪组织中PPARγ2的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ρ=-0.369,P=0.021).与O-C组相比,O-T组脂肪细胞面积减少56%(P<0.01).结论替米沙坦可部分激活PPARγ,上调皮下及内脏脂肪组织中PPARγ1和PPARγ2的表达,减小脂肪细胞面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核受体超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分为PPARα、PPARδ及PPARγ三种类型。PPARα、γ双重激动剂是一类新的药物,与不同的配体结合激活PPARα和PPARγ受体,进而控制糖尿病和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许多研究正在针对PPARα、δ和PPARδ、γ双通道激动剂和PPARα、δ、γ全通道激动剂,研究其对预防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