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8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癌情况,探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陕西省人民医院因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临床资料收集问卷记录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婚育史、内科合并疾病、术前子宫内膜厚度、术前相关血清学指标表达情况等。根据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合并子宫内膜癌者纳入研究组,其他单纯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者纳入对照组,观察并记录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子宫内膜癌合并情况,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中有25例合并子宫内膜癌,患病率为31. 25%(25/80); 2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子宫内膜癌患者接受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结果证实多为高分化者,且Ⅰ期患者占主要比重,多为浅肌层浸润,且多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绝经、术前内膜病理结果重度是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OR1,均P0. 05)。结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癌风险高,多表现为高分化的Ⅰ期子宫内膜腺样癌,可能受年龄、绝经、子宫内膜病理结果等因素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入院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157例,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单纯型增生组、复杂型增生组和不典型增生组,不典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绝经及阴道流血情况,合并症、B超检查等)。结果: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多处于围绝经期,不典型增生组平均年龄明显大于单纯型增生组及复杂型增生组,且3组年龄呈逐渐增高趋势。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多有月经改变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有合并症及超声提示宫腔内有回声团的发生率高于单纯型增生及复杂型增生组。结论:对于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患者应积极进行分段诊刮及宫腔镜检查,B超提示宫腔有回声团或有合并症患者应警惕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PA)是一种少见的宫腔内病变,发病率低(1.8%~3.75%)。临床表现为子宫异常出血、月经周期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及绝经后阴道出血。超声及宫腔镜多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黏膜下肌瘤"。病理特征为子宫内膜腺体不典型增生与平滑肌间质交织组成,是良性病变,有低度恶性潜能,易复发。所有APA均为术后组织病理学确诊。其治疗应依据患者年龄、症状、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是否需要生育而进行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PA)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9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经术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APA的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临床表现,术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辅助检查、治疗结果及预后等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纳入本研究的16例APA患者的临床分析结果如下。(1)一般临床资料:患者发病年龄为23~59岁[(40.8±10.7)岁];15例为绝经前女性,1例为绝经后女性。(2)临床表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异常阴道流液、尿频与尿痛、盆腔包块分别为12、2、1及1例。(3)术前合并症:术前合并≥1种合并症,如不孕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等为11例,其余5例无合并症。(4)术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宫腔内未见明显异常为3例;提示子宫内膜回声欠均匀、泡状液性暗区、宫腔内血流信号丰富,未见确切占位为5例;提示宫腔内占位位于宫腔中下段,宫腔内血流信号丰富为8例。(5)术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APA伴子宫恶性肿瘤及其癌前病变为5例,其中APA伴子宫内膜灶性癌变、子宫内膜高分化腺癌、子宫内膜癌肉瘤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分别为2、1、1与1例;而APA伴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以及单纯性APA伴鳞状上皮化生,分别为1、1与9例。(6)治疗及随访:6例接受子宫切除术;10例接受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其中,6例有生育要求,术后仅1例自然妊娠,但是最终流产,其余5例均未妊娠。对16例患者的随访结果显示,1例失访,对其余15例随访7~8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尚未见APA复发。结论 APA多发生于绝经前女性,常合并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术前诊断困难,需根据术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对于有生育需求的APA患者,采取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自然妊娠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及诊刮术在PCOS合并不孕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PCOS合并不孕患者(观察组)68例,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对照组)43例,分析两组诊刮术病理结果及内分泌代谢的差异。结果:①观察组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器质性病变55例:其中子宫内膜癌1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例、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症5例、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症38例、增生期子宫内膜15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8例)、分泌期子宫内膜6例。对照组43例中增生期子宫内膜36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5例);分泌期子宫内膜7例。②观察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及血雌激素(E2)、睾酮(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COS合并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及癌变率高,肥胖、胰岛素抵抗(IR)、高雄激素与高雌激素是子宫内膜病变的重要因素,应重视诊刮术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应用孕激素治疗保留子宫的效果。方法:对2001~200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中医院收治的32例35岁以下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其中轻度不典型增生18例,中度9例,重度不典型增生5例。采用醋酸甲羟孕酮进行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进行诊断性刮宫,根据病理结果评价疗效。结果:采用孕激素治疗后,3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总缓解率为70.0%,总有效率为30.0%,其中轻、中、重度患者缓解率分别为83.3%、66.7%和60.0%,有效率分别为16.7%、33.3%和40.0%,1例患者应用孕激素治疗缓解后复发。结论:对于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年轻患者,孕激素可以作为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妈富隆辅助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以探讨妈富隆对降低伴子宫内膜增生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率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2012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妇科行宫腔镜检查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304例,均伴子宫内膜增生(单纯性增生或复杂性增生),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及诊刮术;随机分为观察组142例术后第5日开始给予妈富隆口服,治疗3个周期,对照组162例术后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复发7例,复发率为4.9%;对照组复发54例,复发率为33.3%,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诊刮术为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如伴有子宫内膜增生(单纯性增生或复杂性增生),术后辅助妈富隆周期性口服并定期严密随访,可有效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周协和  方智淑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063-206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病理诊断特点及对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诊治意义。方法:对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286例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86例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中,以围绝经期妇女多见[223例(77.97%)]。子宫内膜增生的类型以单纯性增生为主共192例(67.13%),复杂性增生65例(22.73%),单纯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5例(1.75%),复杂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24例(8.39%)。在不典型增生的患者中,围绝经期妇女(93.1%)显著高于生育期(P<0.05)。结论:准确理解子宫内膜增生的病理特点及对病变的综合分析是明确诊断和正确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改变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胚胎移植周期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月经周期的第5~6天因B超示子宫内膜厚度≥7mm或回声不均匀的IVF-ET助孕治疗的患者77例纳入研究对象,于月经周期的第5~6天搔刮修整子宫内膜,刮出的内膜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77例中送病理检查者49例,因刮出组织少无法送病检者28例。病理检查示子宫内膜息肉17例,内膜发育不同步13例,子宫内膜增殖期12例,简单型增生过长2例,子宫内膜炎症3例,2例复杂型增生过长放弃新鲜胚胎移植,其余均行胚胎移植。子宫内膜息肉妊娠率41.18%,内膜发育不同步妊娠率46.15%,子宫内膜增殖期妊娠率58.33%,简单型增生过长妊娠率50.00%,3例子宫内膜炎无1例妊娠。未送病理检查者妊娠率17.86%。结论:除子宫内膜炎外,子宫内膜的不同病理组织学改变不影响临床妊娠率;子宫内膜未得到修整者妊娠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0.
阴道超声用于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作为预测子宫内膜癌以及内膜不典型增生发生指标的价值。方法:选择1997年9月~200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妇女169名进行经阴道B型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并对其行诊断性刮宫送病理检查,对其中初诊未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或者不典型增生的128名患者进行超过5年的随访。结果:169名患者诊刮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20人(11.8%),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人(1.8%)。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4mm的患者中未发现有子宫内膜癌发生;内膜厚度>4mm的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相对危险性是45.3%。诊刮报告无异常的128名患者5年随访报告,子宫内膜癌或不典型增生的患者为12人(9.4%);再发阴道流血的36例患者中有12例发现子宫内膜癌或不典型增生(33.3%)。但初诊时内膜厚度≤4mm者即使再次阴道出血,也没有发现有该类病变。结论:绝经后阴道流血的患者阴道超声见子宫内膜厚度≤4mm可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试验的截点,可作为选择诊刮活检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妇女2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处理。方法:对256例绝经后无症状、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5 mm妇女行孕激素试验(PCT)、宫腔镜检查或治疗、诊断性刮宫及病理检查。结果:171例妇女PCT阳性,活性内膜167例(97.66%),其中单纯性增生9例,复杂性增生5例,不典型性增生3例,子宫内膜癌1例,4者占总数的6.64%;85例PCT阴性,活性内膜19例(22.35%),无1例子宫内膜增殖症或子宫内膜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妇女应行PCT检查,PCT阴性者可免于行诊断性刮宫,但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与Akt信号传导通路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Western-blot方法测定24例子宫内膜癌、1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1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TEN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及Akt磷酸化水平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增生期内膜31例(增生期组),分泌期内膜30例(分泌期组),内膜增殖症71例(增殖症组),非典型增生内膜25例(非典型增生组),子宫内膜癌73例(内膜癌组)组织中PTEN蛋白水平的表达,将结果与各病例的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等生物学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TEN在增生期组、分泌期组、增殖症组、非典型增生组、内膜癌组的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分别为:3.39±0.15、1.90±0.21、3.34±0.29、0.62±0.11、0.74±0.19,mRNA相对含量在正常内膜、增殖症、非典型增生及内膜癌组中分别为2.45±0.51、2.32±0.32、0.46±0.11、0.35±0.13。在转录和蛋白水平子宫内膜腺癌组和癌前病变组中PTEN的表达明显低于内膜增殖症组和正常子宫内膜组(P<0.0001)。PTEN蛋白表达与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无关(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phospho-Akt表达水平在PTEN表达阴性病例中明显升高,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r=-0.8973,P<0.0001)。结论:PTEN表达缺失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早期事件;PTEN蛋白表达缺失导致Akt信号传导通路持续活化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子宫内膜细胞学方法探讨宫内节育器(IUD)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应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在募集对象取出IUD时采集子宫内膜组织制片,样本集中寄往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宫腔细胞学检测中心阅片。结果: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子宫内膜细胞病理未见异常率及不典型增生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增生性改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流血症状发生细胞学诊断未见异常人群组与良性增生人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不典型增生人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情况细胞学诊断非典型增生人群组和良性增生人群组均高于未见异常人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初潮早等其他高危因素情况细胞学诊断不典型增生人群组和良性增生人群组均高于未见异常人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节育器类型组两两对比,良性增生和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置IUD后子宫异常出血常伴有子宫内膜良性增生及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细胞学异常与宫内节育器类型无明显关系。取器时行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测,可以对子宫内膜状况有初步了解,以便正确拟定诊治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TGFβR-Ⅰ、TGFβR-Ⅱ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多克隆抗体技术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15例子宫内膜复合增生(其中9份伴有不典型增生)、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1及其受体TGFβR-Ⅰ、TGFβR-Ⅱ的表达。利用CD34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子宫内膜癌及复合增生组织中TGF-β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P<0.05),而前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正常子宫内膜、复合增生到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GFβR-Ⅰ、TGFβR-Ⅱ表达逐渐下降甚至缺如,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VD高于复合增生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P<0.05),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TGF-β1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与TGFβR-Ⅰ、TGFβR-Ⅱ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TGF-β1通路异常表达可能通过血管生成而促进子宫内膜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5.
周小斐  郭杰  王兴国  李锐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4751-4753
目的:探讨端粒酶hTERT及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意义及两者相关性。方法:所用标本包括子宫内膜单纯增生21例,复合增生18例,不典型增生20例,子宫内膜样癌39例。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TERT和PTEN表达。结果:①hTERT在子宫内膜单纯、复合、不典型增生病变和子宫内膜样癌中阳性结果分别为4/21、6/18、12/20及32/39(82.1%),前两组均为弱阳性表达,后两组多为中度和强阳性,统计分析表明不典型增生和内膜样癌中hTERT表达高于单纯和复合增生(P<0.05),不典型增生与内膜样癌两组间hTERT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PTEN在子宫内膜单纯、复合、不典型增生病变和内膜样癌中表达缺失率分别为3/21、6/18、10/20及24/39(61.5%),不典型增生病变和子宫内膜样癌PTEN缺失表达率高于单纯及复合性增生(P<0.05),但不典型增生与内膜样癌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hTERT阳性水平与PTEN的缺失表达率均与内膜样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无相关(P>0.05)。③子宫内膜增生和内膜样癌各组中hTERT与PTEN表达不相关(P>0.05)。结论:hTERT与PTEN可作为子宫内膜样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客观指标,hTERT过表达提示端粒酶再激活,参与细胞的癌变过程,PTEN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表达呈进行性下调或缺失,是内膜样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步骤,但两者表达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增殖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86例子宫内膜增殖症进行光镜观察并分类,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纯性增生170例(91.4%),复杂性增生5例(2.7%),单纯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1例(0.5%),复杂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10例(5.4%)。结论:子宫内膜增殖症多见于围绝经期妇女,确诊靠病理检查,诊断为不典型增生的年轻未生育女性,手术治疗应慎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与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曼月乐)联合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 of endometrium,AE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妇科就诊的32例AEH患者给予GnRHa与曼月乐联合治疗。每隔4周皮下注射一次GnRHa,共用药3个周期。于第1次注射后月经第3~5 d放置曼月乐。比较治疗前、治疗第4、7、13个月内膜厚度及月经量变化。13个月后取出曼月乐行诊断性刮宫,观察子宫内膜病理学形态,然后有生育要求者行助孕,无生育要求者宫腔内曼月乐继续放置。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月经PBAC评分平均为(137.8±44.9)分,治疗第4、7、13个月月经PBAC评分分别为(35.7±12.8)分、(22.6±7.9)分及(12.2±2.7)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内膜厚度为(14.8±4.3)mm,治疗第4、7、13个月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8.6±2.1)mm、(6.2±2.5)mm及(5.3±1.4)m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病理结果:18例轻度AEH均逆转为子宫内膜间质蜕膜样变;10例中度AEH中8例逆转为子宫内膜间质蜕膜样变,2例逆转为乳头状增生,伴间质水肿;4例重度AEH中1例逆转为子宫内膜间质蜕膜样变,3例逆转为乳头状增生,伴间质水肿。结论 GnRHa与曼月乐联合应用能逆转AEH,有效减少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月经量,对有生育要求或者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保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Septin-9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及及意义.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6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30例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2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组织中Septin-9基因表达,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截止日期2015年4月30日,以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eptin-9 mRNA表达量的中位数为界值,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不同Septin-9表达水平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eptin-9 mRNA表达量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和对照组,且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673,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eptin-9 mRNA表达量与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t值分别为17.921、5.211和6.042,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表达组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77.4个月,高表达组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59.0个月,Log Rank检验显示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8,P=0.022).结论 Septin-9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坑艳  WANG Lin  阿米娜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2):3166-3167
目的:探讨孕激素受体(PR)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子宫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2006年5月~2007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对83例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进行分类,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组织进行PR和MIF蛋白检测。结果: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的内膜组织中,PR检测总阳性率为65.1%,在单纯型、复合型、不典型增生型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3%、66.7%、62.5%。MIF检测总阳性率为71.1%,在各型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3.3%、77.8%、93.8%。MIF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型组织中阳性率与另两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PR在3种类型的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因子在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MIF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型组织中阳性率较高,推测其与子宫内膜的异常过度增生和癌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