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慢性肺曲霉病(chronic pulmonary Aspergillosis,CPA)指慢性肺部曲霉菌感染,病程超过3个月,常发生在已有肺部疾病或轻度免疫抑制的患者,并需要比较长的治疗时间。近年来,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不断提高。美国感染病学会曾于2000年提出了曲霉菌病的治疗共识,并在2008年进行了更新,此外尚无 CPA 临床指南发布,2016年欧洲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性疾病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ESCMID/ERS)总结了关于 CPA 的前期研究成果,联合制定并发布了首个 CPA 指南。本文对 CPA 的最新诊治进展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CNPA)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本研究包括8例2000年至2004年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住院病例,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CNPA是少见的一种肺曲霉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咳痰(8/8)、咯血(7/8)和全身中毒症状(5/8)。“空气新月征”有提示性诊断意义,在本组共发现4例,实变阴影也较为多见(5/8)。CNPA的病理特点是肺组织内曲霉菌丝侵袭、组织坏死和肉芽形成。结论CNPA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在其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其诊断需要病理依据支持。所有CNPA患者都需要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对于病程迁延和反复咯血者可以考虑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曲霉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01~2010-12经肺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的53例肺曲霉病(曲霉球24例,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21例,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合并曲霉球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53例中有基础疾病39例,最常见为肺结核,其次为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病变部位以上肺最常见,共37例;病灶特点以肺叶、肺段浸润阴影伴空洞最多见,共43例;新月征7例,空洞内附壁结节影或不规则块状致密影27例.所有患者均经肺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确诊,50例患者未行抗真菌治疗.术后复发的5例为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双肺多叶病变且术后未行抗真菌治疗者.结论 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与曲霉球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为肺结核,出现新月征有提示性诊断意义,确诊需要病理依据.曲霉球首选手术治疗,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可予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病灶切除完全、无基础病和免疫功能抑制者可不用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是肺曲霉病的一种类型,其危害最大,病死率最高.近年来,侵袭性肺曲霉病作为一种严重的机会性真菌感染,在COPD患者报道日益增多,除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外,COPD已成为IPA的第3位易患因素.据文献报道10%以上的COPD患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病,5%以上合并IPA.另外有研究表明,全球约1%~2% COPD患者死于IPA,而COPD合并IPA的病死率高达72% ~ 95%.现将COPD合并IPA等风险因素研究及诊断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肺曲霉菌感染持续性增多,现将我院2例病例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例
1,男,52岁。因发热、咳嗽、咳痰、喘息8天于2007年9月19日入院。既往体健。患者8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3℃,咳嗽、咯黄痰,伴持续加重性喘息,于当地医院应用头孢曲松钠加替沙星治疗,无好转。入院查体:T38.3℃,R20次/min,P92次/min,BP162/105mmHg,神志清,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认知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断的3例慢阻肺合并ABPA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慢阻肺合并ABPA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8 ~ 82岁,均以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为主要表现,伴发作性喘息;既往均无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鼻窦炎及湿疹等疾病史及支气管哮喘家族史.均有吸烟史.肺功能检查显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分别为30%、33%和43%,均符合慢阻肺的诊断标准,依据慢阻肺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的肺功能严重程度分级,1例为Ⅲ级,2例为Ⅳ级.高分辨率CT均显示肺气肿伴或不伴有肺大疱.3例均存在曲霉抗原皮试速发反应阳性,血清总IgE>1000kU/L,血清曲霉特异性IgE增高(>0.35 kU/L),血清曲霉特异性IgG增高(>40 mg/L),高分辨率CT显示不同程度的支气管扩张.此外,3例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值均>0.05,曾出现肺部浸润阴影,2例曾咳褐色痰栓,1例痰培养烟曲霉阳性,3例均符合ABPA的诊断标准.确诊后给予口服泼尼松治疗,呼吸困难和FEV1均明显改善.结论 慢阻肺合并ABPA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及时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改善症状和预后.临床上对于反复出现发作性喘息及常规治疗不能控制的慢阻肺病例,应考虑有合并ABPA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合文献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对1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确诊的重度COPD合并I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回顾复习有关文献。结果:COPD合并IPA患者严重呼吸困难多见。本例患者胸部CT可见中央型支气管扩张、小结节影、不典型渗出影,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及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阳性。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学检查见曲菌丝及炎症细胞浸润。结论:COPD合并IPA诊断困难,病死率高,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影像学、微生物学及血清学检查结果是提高诊断率、改善预后的有效手段。若临床情况允许,应尽早进行支气管镜等有创检查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分析重症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患者临床特征,提高对COPD合并IPA的认识.方法 过从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西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诊断的5例COPD合并IPA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 5例COPD合并IPA患者中确诊3例,临床诊断2例.在入住RICU前5例使用广谱抗生素,4例使用大量激素.5例均表现为气道显著痉挛,4例使用无创机械通气后有2例转为有创机械通气,2例自动出院.胸部CT早期无特殊表现,病情进展出现沿支气管周围渗出病变以及实变,病变多发.支气管镜下可见气道黏膜水肿、充血、溃烂、伪膜形成,痰液黏稠.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结论 COPD合并IPA容易误诊,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需充分认识其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率及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2.
肺减容术(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LVRS)是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外科方法.临床实验已经证实了LVRS在经过选择的COPD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并且对LVRS的疗效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微创LVRS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可能是现有外科治疗方式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肺曲霉菌病的高危因素,并分析COPD罹患不同类型慢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COPD合并慢性肺曲霉菌病患者39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COPD合并肺部感染(非曲霉非肺结核)患者39例为对照组,采集基本信息、既往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OPD与肺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门诊或住院患者210例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在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非癌健康人22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研究对象个人呼吸系统疾病史、家族呼吸系统疾病史与肺癌之间的关系,同时观察2组中吸烟患者和不吸烟患者的 COPD 发生率。结果呼吸系统疾病中肺炎、哮喘与肺癌的发生无显著关系(P 值均>0.05);伴有 COPD、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的患者,发生肺癌的风险显著增高(P 值均<0.05),其中 COPD 与肺癌发生的关联性最强(OR =2.73)。具有COPD及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发生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P<0.05)。吸烟患者中实验组COP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482,P<0.05);实验组未吸烟患者中实验组 COP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901,P<0.05)。结论患有COPD病史及有 COPD家族史的患者,发生肺癌的风险增加,且COPD患者无论是否吸烟,COPD仍然会导致肺癌发生的风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有报道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肺癌的一个危险因素.IPF合并肺癌临床表现、影像学具有其特点.合并有IPF的肺癌治疗难度大,不论手术还是放化疗发生急性加重的风险均高于其他患者,而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发病率不断增高,该类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措施。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COPD合并IPA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等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Kobashi Y Fukuda M Yoshida K Miyashita N Niki Y Oka M 《Respirology (Carlton, Vic.)》2006,11(6):809-813
OBJECTIVE AND BACKGROUND: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 clinical features of chronic necrotizing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CNPA) as a complication of pulmonary Mycobacterium avium complex (MAC) disease. METHODS: Clinical analysis of nine cases without a history of ol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whom CNPA was found to be a complication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for MAC disease. RESULTS: The average duration from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MAC disease to the diagnosis of CNPA was 36.0 months. Five patients received antituberculous therapy including clarithromycin for pulmonary MAC disease, but this treatment was ineffective in most. A positive culture for Aspergillus spp. from sputum and a bronchoscopic specimen and clinical evidence of a chronic infective process were recognized in all cases at the time of detection of CNPA. Serological fungal examinations for anti-Aspergillus IgG antibody were initially negative and became positive in all cases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of pulmonary MAC disease. The presence of CNPA surrounding the cavity previously caused by MAC was characterized by local thickening of the cavity with a fungus ball and the appearance of an infiltration shadow surrounding the cavity. In most of the cases, CNPA was at first treated with oral itriconazole and then with i.v. infusion of micafungin, but 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generally poor.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during the long follow-up period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MAC disease it is important to not only carry out serological examinations, but also perform radiological examinations using chest C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