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柔性化管理在护理质量督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更新护理质量督导理念,在护理质量标准的制订、一级质量控制人员的培训、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反馈方式等方面,采用柔性化管理的护理督导模式,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柔性化督导管理。结果护理质量各项评价指标(除核心制度提问和特级、一级护理)和护理综合满意度均提高(P<0.01)。结论柔性化管理适应现代护理质量督导的特点,满足了新形势下患者需求的变化和护理服务内涵的更新,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持续护理质量督导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煜峡  董菊  葛艳  聂淑娟 《护理学报》2009,16(14):25-27
目的 研究持续护理质量督导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 取2006年8-10月专家组进行持续质量督导干预前全院10项护理质量评价结果与2008年7-9月专家组采取"分析-研究-改进-调查-再改进"的程序,实施持续质量督导干预后质量评价结果比较,使用PEMS 3.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持续护理质量督导后治疗室管理、病房管理、护士长管理、护理记录质量及全院护士核心制度掌握情况都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持续护理质量督导工作模式具有重点性、持续性、随机性,易于发现问题,能促使护士日常工作达到自律状态.利于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专业小组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 2015.6月开始,利用手术室专业小组成员与非小组成员护士一对一进行工作实绩督导,分析被指导护士工作各环节得分情况,以及同阶段质量标准扣分情况对比。结果 经督导后,被指导护士工作环节得分明显提高(P<0.05),手术室护理质量检查扣分稳步下降(P<0.05)。结论 手术室专业小组进行一对一工作督导有利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促进手术室护士工作间的和谐以及护士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实施"督导式"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成立护理质量督导组,由督导员进行督导检查,按照"入科调研-分析评估-查找问题-计划改进-效果评价"的程序实施质量督导,比较督导前后的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结果实施后20个落后科室的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均提高(P0.05)。结论实施"督导式"护理质量控制方法能促使护士日常工作达到自律状态,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员参与科室质量控制,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从2008年1月开始,在进行病区层级管理和闭环式反馈控制的基础上,实行全员参与临床基础环节质量检查的质量管理模式,即逐一安排护士轮流参与每周质量检查和节假日质量管理.结果 与实施前比较,全员参与科室质量检查和节假日指定专人管理后,病区各项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缺陷重复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全员参与科室质量检查和管理,调动了护士参与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护士的质量控制意识和管理意识,提高了护士的管理能力,使护理各环节处于有效的动态监控中,确保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护理质量反馈本作为护士长与护士进行信息交流的平台,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 科室建立护理质量反馈本,护士长在病房质量检查中随时发现护理问题,第一时间提出问题并告知当事人,明确解决方案,提出整改措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结果 护理部质量得分、患者满意度、护士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护理缺陷和护理投诉明显下降(P<0.01).结论 护理质量反馈本能够有效的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预防和减少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患者能得到安全舒适的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开发和使用基于Access数据库护理质量管理系统,探讨应用其进行护理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成效。方法 成立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小组,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化访谈和Delphi专家函询构建基于Access数据库的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并将其用于护理质量检查,比较护理质量检查系统运行前后护理质量、质量控制检查工作耗时、质量控制分析耗时、质量控制人员信息技术接受度。结果 运用该系统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后,质量检查得分高于应用前,且应用6个月后的护理质量检查得分高于应用该系统3个月后的护理质量检查得分(P<0.001),质量控制检查工作平均耗时、质量控制分析平均耗时有明显降低(P<0.001),质量控制人员信息技术接受行为总分提高(P<0.001)。结论 基于Access数据库护理质量管理系统使得护理质量检查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同时,实现了护理质量检查统计分析自动化、科学化,提升护理质量控制人员的信息技术接受度和护理质量管理效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8.
护理质量反馈追踪表的设计与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完善护理质量控制反馈追踪机制,降低护理质量问题重复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反馈追踪表,对检查出的质量问题持续进行反馈追踪管理,并形成动态循环。使用3个月后,对照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全面或专项护理质量检查,统计全院各护理单元护理质量控制综合得分、护理质量问题年发生次数、重复发生次数及重复发生率,与使用前的相应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使用反馈追踪表后,护理质量控制综合得分高于使用前,护理质量问题发生次数及重复发生率低于使用前。结论使用护理质量反馈追踪表后,完善了护理质量反馈追踪机制,强化了护理人员质量管理意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助于护理质量动态优化和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如何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更好更有效地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确保各项护理质量目标的完成。方法:医院制定统一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健全护理三级质控网络,三级质控逐级按不同频次对护理工作进行全程控制,对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进行定期和随机检查考核;实行护理岗位系数,细化护理人员量化考核内容,每月护理部统计出每位护士当月量化考核的最后得分,按考核得分发放绩效。结果:提高了护理质量管理水平,保证了护理服务质量,同时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和护士职业满意度,降低了护理人员流失率。结论:有效的护理质量控制与护理人员量化考核及绩效分配相结合的管理方法,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大家的责任心,稳定了护理队伍,使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士职业满意度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寻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性质量改进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与服务水平。方法采用"双人跟班督导检查",从护理工作关键环节、细节入手,实施预先控制和现场督导,将控制结果与原常规检查结果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护理质量检查的各项指标均优于过去常规检查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跟班督导检查"模式是一种具有人性化、可操作性强、护理人员满意度高、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新方法,进一步促进了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护士交心本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的效果,探讨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 在各护理临床科室建立护士交心本,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比较应用护士交心本前后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管理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各项指标的得分以及护理缺陷.结果 应用护士交心本后,护理人员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对护理质量管理的满意度提高(p<0.01),护理质量评价得分提高(p<0.05),护理缺陷数量下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护士交心本在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中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专科护理小组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小组实施持续质量督导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自2008年开始,在运行院二级护理质量控制模式的基础上,成立6个专科护理小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实施持续质量督导,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与实施前比较,病区管理、基础护理、危重症护理、健康教育、消毒隔离、急救质量、护士操作技能、患者健康知晓率及满意度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025,2.498,2.320,2.159,2.639,2.765;x^2分别为14.38,10.57;P〈0.05或P〈0.01)。结论成立专科护理小组实施持续质量督导,保证护理质量与安全,控制护理质量影响因素,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我院压疮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以造口治疗师(ET)为督导的专科护理管理模式,即成立造口伤口专科护理质量督导小组,通过让造口伤口专科护士(造口治疗师)参与压疮护理质量控制,充分发挥专科护士的作用,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同时有效地培训专科护士的临床护理管理能力。[结果]试运行近3年后,2013年与2014年第二季度各项指标相比,临床护士压疮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了18.3%、新入院病人评估及时率提高了11.6%、压疮危险病人评估及时率提高了14.6%、预防措施落实率提高了17.0%、院内发生压疮上报率提高了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院内压疮发生率及高危压疮的发生率也在逐步下降。[结论]以造口治疗师为督导的专科护理管理模式是可行的,可提高压疮护理管理质量及专科护士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病区护理质量的有效控制.方法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各项护理目标和标准,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护理质量控制方法.结果通过用季度检查、日查房、夜查房、单项检查等方法,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的、规范化的控制.结论通过上述方法进行质控,使护士日常工作规范化,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实施护士主导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倡导护士主导护理文书质量控制,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方法]在我院妇科、产科、儿科开展护士主导护理文书质量控制活动,并抽查2006年(实施前)、2008年(实施后)护理病历各150份,通过发生缺陷的对比分析评价护士主导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的效果.[结果]实施护士主导护理文书质量控制后,由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不足导致的护理文书缺陷率下降,由法律意识缺失、护士长督导不力导致的缺陷率下降不明显.[结论]实施护士主导护理文书质量控制,调动了护士参与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台账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护理部于2013年6月开始尝试使用台账的方式进行质量管理与督导。设定基础台账,对台账进行常规管理和质量督导;确立督导方式并实施。[结果]护理台账的应用明确了护理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方向、规范了护士长工作程序、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长效机制的建立,提高了护理质量管理认可度和病人满意度。[结论]护理台账的应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实施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准备、实施和持续质量改进3个阶段,责任护士参与质量督导、质量汇报、质量改进,通过评估护理质量、住院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检验效果。结果对64个护理单元进行三级质量督导,实施后护理质量得分较实施前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均提高(P0.01或P0.05)。结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提升医院护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某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修复门诊改进护理管理方法对提升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对原有护理管理模式及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分组质量控制的方法:细化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及内容;明确组长职责;从两个层面开展培训,转变管理理念;进行全过程护理质量管理;采取多种激励措施激发各组长工作积极性。结果:改进护理管理方法后护理部质量检查评分、医生满意度均有提高,护士对科内护理质量管理组的工作给予肯定。结论:实施科内护理质量管理组并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培养ICU专科护士护理质量管理意识,提高ICU专科护士护理管理能力,调动ICU专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提升服务内涵。方法:在ICU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确定护理质量检查内容及指标,制定了ICU三级护理人员划分的标准,成立ICU三级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实施"三定、三不定"的检查方法。结论:ICU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不仅有效地提高了科室的护理质量及ICU专科护士护理管理能力,同时也调动了ICU专科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渐形成了规范的ICU专科护士持续培养框架。  相似文献   

20.
王莉  喻姣花 《护理研究》2013,27(24):2654-2655
[目的]探讨"鲶鱼效应"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鲶鱼效应"运用于护理质量管理,制定"鲶鱼护士"的选拔、培养、管理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比较实施"鲶鱼效应"前后各项护理质量标准的得分及护士对护理管理满意度得分。[结果]实施"鲶鱼效应",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士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P<0.01)。[结论]"鲶鱼效应"运用于护理质量管理,激发了护士的潜能,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