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气流粉碎技术在中药精细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气流粉碎技术的应用几乎遍及所有的精细加工行业,如化工、医药、食品、塑料、矿业、金属材料等,据国外不完全统计,可供气流粉碎的产品多达千余种,这说明该种技术在许多特定的粉体领域占有特殊的地位[1] 。该技术是利用物料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获得巨大的动能,在粉碎室中造成物料颗粒之间的高速碰撞,剧烈摩擦,以及高速气流对物料的剪切作用,从而达到粉碎物料的目的[2 ] 。这样原料被加工成极细的粉末(<10 μm) ,使原料具备了原来....  相似文献   

2.
CF气流超细粉碎机在中药散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朱鹏  沈菊妹 《中成药》1997,19(7):39-39
气流超细粉碎是集多喷管技术、流化床技术和卧式分级技术于一身,用于物料粉碎的先进方法。我厂自1994年使用CF超音速气流超细粉碎分级设备(中国空气动力技术开发中心制造)以来,用于中药散剂的生产,收到了很满意的效果。1粉碎原理将净化干燥的压缩空气导人特殊设计的喷管形成超音速气流,通过几个相向放置的喷嘴进人粉碎室,物料由料斗送至粉碎室并使之加速,撞击到射流的交叉点上实现粉碎,经粉碎的物料随气流进入分级机,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按粒径大小分级,微粉进入旋风收集器被收集.2主要优点超音速气流超细粉碎速度快,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中药超微粉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有关文献资料,对中药材超微粉碎的研究概况、超细粉碎后的作用及中药超微粉碎发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超微粉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了建议。参考文献17篇。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的粉碎加工,在整个中药材生产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由于中药材品种繁多、物料特性差异很大,因此中药材的粉碎加工多数还停滞在劳动强度大、操作条件差、物料损耗大的比较落后的生产状况。各中药材生产厂决心迈开大步改变中药材粉碎生产中的落后面貌。有些单位,对密封粉碎钢丝气流分离这一新的粉碎工艺,进行了反复试验,通过多次生产实践,认为这一新工艺基本解决了当前生产中所存在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5.
美丽的珍珠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不仅可作为饰物,而且具有美容等功效。最近,具有多种疗效的珍珠,经同仁堂饮片厂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加工,使其超细珍珠粉将更有利于人体吸收。 超微粉碎是现代先进技术,它是利用高速气流撞击粉碎的原理将珍珠超微细粉化。其微粉粒径达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中药材的粉碎、分筛,运用密闭粉碎钢丝气流分离装置。这是一种新的加工工艺方法。由于中药材品种繁多、形态不一、物料特性差异很大,这一新的加工工艺能否适应和确保药粉的质量(指要求的细度而言)?这已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对于药粉细度的质量要求,药检部门没有作过统一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珍珠是一味名贵中药材,使用时需制成极细粉,但因其质地坚硬,不易粉碎。我国传统的炮制方法是取净珍珠碾细后,再用水飞法制成极细粉,但水飞法费工费力,生产效率不高,粉碎后粒度只有120目左右,生物利用度也不算高。 现采用CF-25超音速超细粉碎分级设备进行粉碎。该设备集先进的多喷管技术、流化  相似文献   

8.
制备中草药超细微粉的新型装置及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制备中草药超细微粉的新型装置及工艺。方法:对Trost型气流粉碎机作改进,借助特制的四通连续将进料与经圆盘分级出的粗料均分成二股,混合为高速二相流向对撞,产生极强的粉碎力,制备超细微粉。结果:成功制备了10-15μm人参、胖大海、罗汉果、苦瓜等的超细微粉。结论:新装置完全适用中草药的超细粉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超细粉碎方法对复方丹参中成分溶出的影响。方法:将丹参、三七分别进行单独和混合超细粉碎,与药材饮片水提和醇提样品对照,用薄层全通道扫描法测定复方丹参中脂溶性、水溶性成分及皂苷类成分的溶出量。结果:混合超细粉碎法比分别单独超细粉碎显著增加了复方丹参中脂溶性成分和皂甙类成分的溶出种类和溶出量;单独超细粉碎极显著地减少了丹参水溶性成分溶出量。结论:超细粉碎方法对药材中成分溶出度有显著影响,超细粉碎会使低分子极性成分溶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纳米化对三七中有效成分溶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七纳米化前后显微结构及其有效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高速离心剪切式超细粉碎仪对三七进行纳米化粉碎,通过光散射粒度分析仪进行粒度分析、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其显微结构,采用HPLC法测定了纳米化对人参皂苷Rb1的影响。结果随着主轴转速的增大和粉碎时间的延长,三七粉碎颗粒尺寸呈逐渐减小趋势,在主轴转速1500r/min,固体比例5.5%,粉碎时间50min时,三七颗粒平均尺寸达到133.5nm;三七纳米化后人参皂苷Rb1的溶出率有较大提高,与原粉相比提高了59.7%。结论高速离心剪切式超细粉碎仪可以对根茎类中药进行超细粉碎,纳米化后可促进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筛选粉碎工艺得到均匀性最佳的杜仲及盐杜仲粉末,以期将其分别作为杜仲、盐杜仲饮片质量评价的标准对照品。方法:依据不同粉碎方式下杜仲、盐杜仲饮片粉末的显微观察和粒径分布,并参考已上市的杜仲对照药材粉末粒径分布,确定超微粉碎为杜仲、盐杜仲饮片的粉碎方式;近红外技术结合色彩色差计、有效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对杜仲、盐杜仲饮片的光谱差异、外观颜色、内在有效成分含量3个方面进行考察,以比较饮片的均匀性。结果:超微粉碎30 min所得杜仲、盐杜仲饮片粉末较细,流动性较好,其光谱整体偏差分别为0.002和0.001,总色值的RSD分别为0.5%和0.4%,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的RSD均为2.3%。结论:超微粉碎30 min为杜仲、盐杜仲饮片的最佳粉碎工艺,为杜仲、盐杜仲饮片的均匀化技术规范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复方贝母散超微粉的制备及粉体表征和物理特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复方贝母散为研究对象,探讨复方中多种类多质地药物超微粉的制备及其性质.通过对细粉和超微粉的粉体表征及物理性质进行比较研究,为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复方的推广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粒径和细胞破壁率为指标,采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药物各级超微粉的粒径,筛选超微粉碎工艺.从外观性状与显微形貌、粉体粒径与比表面积等方面对药物细粉和超微粉进行比较.以吸湿率和休止角为指标,考察超微粉与细粉的吸湿性与流动性变化.结果:平贝母、麻黄、甘草、炒苦杏仁振动磨粉碎60 min,炙百部振动磨粉碎40 min,细胞破壁率>95%.物理性质研究表明,药物经超微粉碎后,外观颜色呈变浅趋势,更均匀细腻,扫描电镜显示,颗粒粒径分布更窄,失去常见的显微鉴别特征.植物药的流动性减小,矿物药的流动性增大.平贝母、麻黄和甘草的吸湿性呈减小趋势.结论:与细粉相比,超微粉的外观、显微特征、流动性与吸湿性均发生改变,为中药超微粉的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改进残黄片的粉碎工艺,提升其质量稳定性。方法:借鉴中药复合粒子制备方法,设计3种超微粉碎工艺制备残黄片超微粉,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粉体形态,差示扫描量热法评价各粉体的热稳定性,考察所得超微粉的粉体特性;通过高温、高湿、强光试验评价不同工艺所得残黄片的质量稳定性。结果:工艺1为残黄片中4味药材粗粉按比例混合后超微粉碎20 min。工艺2为将黄连与郁金一同超微粉碎25 min,青黛与白矾一同超微粉碎10 min,再将2种粉体混合均匀。工艺3为将黄连与郁金一同超微粉碎25 min,加入青黛继续粉碎10 min,再加入白矾粉碎5 min。3种工艺所得超微粉形态及粉体学性质差异明显,各粉体比热容依次为262.1,242.7,295.9 J·g~(-1)。高温、高湿、强光试验结果显示只有工艺3所得残黄片各项检测指标均合格,稳定性较好。结论:粒子设计理念下的超微粉碎工艺3提升了残黄片的粉体特性和压片可塑性,所得残黄片质量稳定性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2种中药材异常构造特点作系统地研究,为中药材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笔者多年的试验观察,参考有关文献,对中药材的异常构造特点作系统地分类研究,并绘出多幅中药材异常构造特点简围,综合分析中药材异常构造特点。结果:通过对中药材异常构造特点的综合系统分类研究,指出木栓组织,韧皮组织和维管束组织等方面的异型构造,其中维管束异型构造较为复杂。结论:本文研究结果对中药材的鉴别和对粉末性中成药的分析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魔芋超细及纳米粉末的减肥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吴道澄  吴红 《中草药》2003,34(2):141-143
目的 考察魔芋超细及纳米粉末对营养性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方法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血糖值 ,通过测量体重变化及 L ee's系数考察魔芋超细及纳米粉末的减肥效果。结果 与魔芋精粉及魔芋多糖相比 ,魔芋超细及纳米粉末可明显降低营养性肥胖大鼠的体重和 L ee's系数 (P<0 .0 5 ) ,还可明显降低营养性肥胖大鼠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 (P<0 .0 5 )。结论 魔芋超细及纳米粉末具有比魔芋精粉及魔芋多糖更明显的减肥作用。  相似文献   

16.
"道地综合指数"的构建及其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肖小河  王伽伯  鄢丹  吕旸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1):1513-1516
现行中药品质评价控制指标众多,但大多数为定性的且彼此孤立,与安全性、有效性关联不紧密。该文首次提出构建基于产区相对历史、产地生态适宜性、商品规格等级、组分黄金比例和生物效(毒)价的中药材品质数字化一体化评价控制方法和指标体系(简称道地综合指数,DDI)。DDI指数有助于更全面、更客观、更有效地评价控制和保证中药材品质,有望发展成为真正具有中医药原创思想且行之有效的中药品质评价控制标准,同时对中药"品-质-性-效(毒)-用"一体化与临床合理用药等也将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粒子设计对口腔溃疡散粉体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采用粒子设计技术制备口腔溃疡散,并与常规粉碎、超微粉碎比较对口腔溃疡散粉体学性质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上述3种方法制备口腔溃疡散,从外观性状、粒径分布、比表面积与孔隙度、接触角、微观形貌特征、冰片稳定性评价3种散剂粉体学性质的差异.结果:与普通散剂比较,超微散与粒子设计散在外观性状上颜色均匀性提高,酸涩味降低,粒子设计散几乎闻不到冰片的气味;粒径分布明显小于普通散(P<0.01),但超微散与粒子设计散粒径分布相当;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均明显大于普通散(P<0.01),超微散最大;接触角明显大于普通散(P<0.01),粒子设计散最大;普通散表面较为光滑,有较少小粒子松散附着,超微散表面被小粒子部分包覆,粒子设计散表面几乎完全被微粒包覆,三者在微观形貌及表面附着上存在差异;经过10d的加速稳定性试验,普通散、超微散、粒子设计散分别损失冰片90.13%,66.48%,40.57%,粒子设计散的稳定性最高,其次为超微散,普通散最低.结论:制备工艺可通过改变散剂微观结构形态,影响散剂的粉体学性质;通过粒子设计技术调控微观结构的形成,可以实现散剂宏观性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湿法超微粉碎地龙蛋白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优选采用湿法超微粉碎法提取地龙蛋白的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浸泡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粉碎时间为影响因素,蛋白质得率为响应值,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4.7h分析法,对湿法超 微粉碎提取地龙蛋白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湿法超微粉碎提取地龙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4.7 h,料液比1∶11,提取温度17℃,粉碎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蛋白质得率3.46%.结论:湿法超微粉碎提取技术适用于地龙蛋白提取.该试验优选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适于工业化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地龙湿法超微粉碎与常规匀浆两种提取工艺的提取效率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粒径分析、扫描电镜、Bradford 法测定蛋白含量等手段,建立"时间-粒径分布"与"时间-蛋白质累积溶出百分率"曲线,比较地龙粉碎与蛋白溶出的动力学过程.并采用HPLC 指纹图谱技术,比较两种提取产物的成分差异.结果:地龙湿法超微粉碎与常规匀浆两种处理工艺所得成分的指纹图谱峰形基本一致,但前者所得色谱峰面积明显高于后者,表明前者提取效率明显高于后者.结论:湿法超微粉碎提取技术适用于地龙成分提取,整个工艺过程快速简捷,适于工业化推广.  相似文献   

20.
超微粉碎技术对中药粉体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综合阐述了超微粉碎技术对中药粉体理化性质、稳定性的影响,为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推广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总结了中药材超微粉碎的通用性方法,为实际生产中中药材的超微粉碎提供工艺指导;初步总结了中药材超微粉碎的适宜性和适宜超微粉碎中药材粉碎程度,减少中药材超微粉碎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