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分析Masaoka-Koga分期Ⅲ期胸腺瘤的侵犯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8年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并治疗的 179例Ⅲ期纵隔胸腺瘤患者的肿瘤侵犯特征。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根治性手术组(94例)、姑息性手术组(39例)和单纯活检组(46例)。采用χ2检验比较分类变量,Kaplan-Meier法行生存率计算,log-rank法组间对比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纵隔胸膜受侵(86.0%)是最常见部位,其次为心包(50.8%)、大血管(40.8%)和肺(36.3%)。根治性手术组中大血管受侵者比例明显低于姑息性手术组、单纯活检组(14.9%、79.5%、60.9%,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性质、年龄、放疗与否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因素(P<0.001、=0.011、=0.020),手术性质、年龄、放疗与否、侵犯器官数目及病理类型是影响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因素(P<0.001、=0.004、=0.020、=0.023、=0.016)。结论 对于Masaoka-Koga Ⅲ期胸腺瘤,纵隔胸膜是最常见受侵部位,心包、大血管和肺也是常见受侵部位。纵隔胸膜、心包和肺受侵对手术可切除性影响不大,而大血管受侵可明显影响手术可切除性。根治性切除者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和单纯活检者,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胸腺瘤是前纵隔最常见的原发肿瘤,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式。胸腺瘤对化疗比较敏感,对于未切除、复发和转移的胸腺瘤,化疗已显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术前放疗、化疗或联合使用放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使一些原不可能切除者获得根治或姑息性切除。术后放疗可有效控制肿瘤组织残留,减少术后复发,减缓晚期肿瘤的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多种治疗手段综合应用在提高胸腺瘤的疗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胸腺瘤是前纵隔最常见的原发肿瘤,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式。胸腺瘤对化疗比较敏感,对于未切除、复发和转移的胸腺瘤,化疗已显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术前放疗、化疗或联合使用放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使一些原不可能切除者获得根治或姑息性切除。术后放疗可有效控制肿瘤组织残留,减少术后复发,减缓晚期肿瘤的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多种治疗手段综合应用在提高胸腺瘤的疗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26例胸腺瘤外科治疗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总结26例胸腺瘤外科治疗经验。万法全鄙米用胸骨正中切口,完整训际22例,姑思性切除2例,单纯活检2例。17例接受术后放射治疗,3例术后同时接受放疗及化疗。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无肌无力危象发生,症状明显缓解/消失21例。除3例病人失访外,1例姑息性切除者术后3月肿瘤复发,3例术后1月重症肌无力症状复发或加重。结论患者易有多种伴瘤症状而使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手术有望改善或消除这些症状。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胸腺瘤的首选方式,完整切除肿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伴发重症肌无力症状者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多学科综合治疗在胸腺瘤的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微创及开放手术在胸腺瘤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我科手术治疗的33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胸腺瘤患者合并重症肌无力23例,全部进行扩大胸腺及胸腺瘤切除术。手术方式采取微创手术14例(胸腔镜手术6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8例),开放手术19例(胸骨正中切口16例,后外侧切口3例)。肿瘤根治性切除32例,姑息性切除1例,肿瘤完整切除率97.0%(32/33)。微创组与开放组比较,微创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组(P<0.05),手术时间及切除肿瘤直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微创组肿瘤分期为Ⅰ、Ⅱ期患者比例(13/14)明显高于开放组(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住院死亡。术后共并发肌无力危象3例,胆碱能危象2例,心功能不全1例,并发症发生率18.2%,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微创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放组(P<0.05)。1例胸腺癌术后1年发生双肺转移,无肿瘤局部复发。术后MG症状完全缓解1例,改善20例,改善不明显2例。结论:重症肌无力是胸腺瘤的常见伴随症状。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良好,微创手术适合Ⅰ、Ⅱ期的胸腺瘤患者。  相似文献   

6.
40例纵隔肿瘤再次手术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隔肿瘤占肿瘤发病率的5%,以胸腺瘤为最多,畸胎瘤和神经源性肿瘤次之犤1犦。纵隔肿瘤一经发现,均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手术能否将肿瘤彻底切除的关键因素是手术切口的选择。总结我院1980年1月~2001年12月间,纵隔肿瘤再次外科手术的病例40例,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40例纵隔肿瘤患者,占同期纵隔肿瘤的5%,其中男性35例,女性5例,恶性胸腺瘤24例,恶性畸胎瘤8例,神经源性肿瘤8例。1.1再次外科手术的切口胸后外切口13例,经胸骨正中切口19例,前胸切口合并胸骨横断5例,前胸切口合并胸骨上部劈开3例。术中失血最多达10000ml,最少为600ml,平均为38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腺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68例胸腺瘤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治进行讨论。结果 肿瘤完整切除126例,姑息切除29例,探查活检13例。术后并发肌无力危象7例,其中2例死亡。本组5年生存率为69.1%。结论 恶性胸腺瘤诊断后应尽早手术治疗;预后取决于肿瘤是否外侵及手术的彻底性,术后放疗、化疗有助于改善预后;手术治疗原则是即使不能完整切除也应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复发的胸腺瘤仍有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原因,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3月至2005年12月38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吻合口复发18例,腹腔盆腔种植复发14例,局部复发7例,腹壁切口复发6例。非手术治疗3例,手术治疗35例,根治性切除15例,姑息性切除10例。根治性切除和非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7个月和9个月。结论 结直肠癌手术复发的预防重在术中无瘤操作,定期随访是早期诊断的关键,积极手术治疗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影响肝细胞癌术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20世纪90年代手术治疗的2333例肝细胞癌病例的分析,旨在寻找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其中根治性切除1465(62.8%)例,姑息性切除868例(37.2%).随访至2003年底,术后存活5年以上者527例,其中根治性切除组454例,姑息性切除组73例.根治性切除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为肿瘤的发现途径,肿瘤大小、包膜,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肝硬化程度,血清γ-GT水平.姑息性切除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为肿瘤大小、肿瘤包膜、γ-GT、肝硬化程度、术后TACE和二步切除是长期生存独立的影响因素.术后复发的病人经过综合治疗后也能达到比较理想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胸腺瘤是前上纵隔之常见肿瘤,具有潜在恶性又不能以细胞学形态来判断其良恶性。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往往疗效不能令人满意。现就我院1990年至于1996年收治的14例胸腺瘤术后复发病例作临床分析,以期共同提高胸腺瘤的诊断水平。1 临床资料11 性别 男8例,女6例,年龄29~47岁。12 肿瘤发生部位 左前上纵隔8例,前下纵隔3例,右前纵隔2例,后纵隔1例。13 手术前症状 胸闷4例,胸痛2例,肌无力症5例,上腔静脉综合征2例,轻度胸部不适或无症状4例。14 术后病理 上皮细胞型4例,淋巴细胞型8例,混合型2例。15 复发前治疗情况 本…  相似文献   

11.
In 10%–15% of patients, myasthenia gravis is associated with thymoma. Because of its site, this tumour can have an un-noticed clinical history over a considerable time and be diagnosed when adjacent structures such as mediastinal vessels, heart or trachea become infiltrated. We present a patient with thymoma and infiltration of the superior vena cava, and which represents an incipient vena cava syndrome. The surgical treatment consisted of complete resection of the tumour including partial replacement of the vena cava with a pericardial patch. The surgery was complemented with radiotherapy.  相似文献   

12.
The authors report a case of recurrent thymoma displaying endobronchial polypoid growth. Initially, the patient had invasive thymoma with intracaval growth into the right atrium. He was treated with multimodality therapy consisting of chemotherapy, surgical resection, and radiotherapy (50.4 Gy). Both 3 years and 6 years after the initial treatment, the tumor recurred outside the reconstructed superior vena cava. The patient was treated with repeated radiotherapy (50.4 Gy and 40 Gy), and remission was achieved. Eight years after the first therapy, an endobronchial polypoid lesion was detected in the right upper lobe bronchus and was histologically found to be thymoma. Endobronchial high-dose rate brachytherapy (20 Gy at 3 mm/5 fractions) was carried out for palliation because the recurrent tumor occurred outside of the superior vena cava area, which had been reirradiated.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endobronchial tumor shrunk remarkably in size without adverse effects. No tumor regrowth has been noted after a follow-up of 10 months.  相似文献   

13.
14例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巨大纵隔肿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分析手术治疗14例巨大纵隔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中完整切除9例,部分切除5例.1例术后出现急性肺水肿,2例术后出现呼吸衰竭,均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半年至8年,良性肿瘤术后疗效好,恶性者术后主要死于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选择合适的麻醉和手术方式治疗巨大纵隔肿瘤效果肯定,术中可选择分块或整块切除,防止避免大出血和复张性肺水肿.恶性者术后辅助化疗和(或)放疗以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4.
恶性胸腺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总结恶性胸腺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venacavasyndrome,SVCS)的外科治疗经验,回顾性分析30例恶性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胸骨正中劈开切口;术中尽量切尽肿瘤及受侵组织;术后局部放疗加含DDP的全身化疗。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失访3例,5例分别于术后20~31个月死亡,22例存活至今。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手术治疗是恶性胸腺瘤合并SVCS的首选方法,术后应辅助局部放疗及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15.
胸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四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波  王如文  蒋耀光  何勇  赵云平  林一丹 《肿瘤》2007,27(4):319-321
目的:探讨累及胸部的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点、诊断标准、治疗与预后,进而提高胸部PNET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胸部PNET的临床资料。本组纵隔PNET3例,其中2例肿瘤侵犯上腔静脉,行肿瘤大部切除,1例在胸腔镜下行纵隔包块探查活检术;右肺PNET1例,行锁骨上包块活检术。结果:4例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均诊断为PNET。2例未行任何治疗,1例行全身化疗,1例行局部放疗。未接受治疗2例生存期分别为6、7个月;接受全身化疗者生存期为12个月;接受局部放疗者截止2006年8月已生存4个月,结论:胸部PNET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原发病灶体积较小时即可发生远处淋巴结转移;临床误诊率高,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由于胸部PNET恶性程度较高,局部浸润与远处转移迅速,因此手术切除率较低,预后较差,需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胸腺类癌(附1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胸腺类癌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天津市肿瘤医院自1960年1月~2006年6月间共收治胸腺类癌13例.本组男11例,女2例,年龄36~59岁,平均48.8岁,病期1~14个月,平均5.3个月.结果:完整切除3例,2例生存超过8年,7年后失访,1例生存7年半死亡,5例不完全切除,1年左右均死亡,探查2例,1例术后放疗生存13年,1例有异位上腔静脉综合征,探查后3个月死于广泛转移,3例放化疗,2例1年死亡,1例放化疗有效,目前生存5个月,仍在治疗中.结论:胸腺类癌病理分为典型与不典型类癌,不典型者预后差,电镜示胸腺类癌在细胞浆内有致密核心颗粒,大小由600~5 000埃(angstromes),可有细胞间桥小体,宽阔张力丝及基底层在胸腺癌内缺如,电镜可作鉴别诊断,有利胸腺类癌诊断,手术彻底切除预后好,尤其典型者,不彻底切除,放疗、化疗均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别施行肺叶袖状切除、肺叶袖状切除 肺动脉袖状切除(部分心包切除)、肺叶袖状切除 肺动脉袖状切除 上腔静脉部分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术.结果 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均施行完全性手术切除(R0),无一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手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和(或)转移.讨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确诊时多数已属局部晚期病变,对该类患者施行袖状肺叶切除术、袖状肺叶切除 肺动脉袖状切除术[包括心包和(或)心房部分切除术]是较全肺切除术更为安全的手术治疗方式.对于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亦有可能手术治疗.诱导治疗及肺外科手术技巧的发展,使完整切除肺病变及受累的邻近结构(上腔静脉,肺动脉等)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内支架联合局部定向溶栓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Zhang F  Wu P  Huang J 《中华肿瘤杂志》2000,22(6):507-509
目的 探讨内支架联合导管定向溶栓治疗肿瘤性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2 6例肿瘤性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中 ,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 17例 ,纵隔恶性肿瘤 5例 ,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2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 2例。采取股静脉入路 ,将多侧孔导管送至上腔静脉阻塞段血栓内 ,经导管滴注尿激酶 ,时间为 2 0~ 40min。然后球囊扩张 ,植入自张式支架。结果  2 4例开通成功 ,2例因闭塞导丝无法通过而失败。 2 4例中有 3例患者狭窄段长 10cm ,置入 2个支架 ;余 2 1例均置入一个支架。 2 4例在扩张前均行溶栓治疗。开通前后梗阻远侧测静脉压 ,从术前的 2 1.2 3± 1.80mmHg降到术后的 5 .33± 0 .98mmHg(患者均为卧位测压 )。经统计学处理 ,开通前后梗阻远侧静脉压力变化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开通后造影示侧支静脉均不再显影 ,上腔静脉管径接近正常 ,轮廓光整。上腔静脉阻塞症状于术后 2~ 3d消退。结论 经股静脉入路 ,上腔静脉支架置入术联合导管定向溶栓是肿瘤性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 上腔静脉系统受累是局部晚期胸部肿瘤较常见的一种情况,手术可能获益,但风险极高.本研究针对正中开胸入路,提出一种程序化的手术方案,旨在优化流程,使得这一类以往认为风险极高的手术能够更加安全地实施.方法 35例胸部疾患累及上腔静脉系统,经正中开胸进行人工血管置换的患者资料,分期检查明确为局部晚期.包括肺部肿瘤16例,纵隔肿瘤19例.手术方法采用从左至右的单向推进,先游离左无名静脉起始部,阻断后切断,掀起瘤体,打开心包,用人工血管桥接左无名静脉和右心耳.游离上腔静脉近心端未受侵部分后,向尾侧牵拉肿瘤,剪开右侧纵隔胸膜,结扎切断右侧乳内血管,可以充分显露右无名静脉.向左上方牵拉瘤体,于肺门上方结扎切断奇静脉,此时可以阻断右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切除中间受侵的血管,以人工血管行右无名静脉-上腔静脉桥接,完成受侵的上腔静脉系统全部替换.结果 全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6例,低氧血症5例,肌无力危象1例,心脏疝1例,真菌感染2例.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5.12%,分别死于心梗和肺部感染.其余33例顺利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日15 d.在10例术前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中,除2例术中即出现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的患者,其余8例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上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手术经程序化的处理,规范治疗的细节,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可降低手术风险,本组病例手术能够安全实施的实践也支持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