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艾滋病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淑娥  秦守杰  张可 《临床荟萃》2003,18(18):1049-1049
1999年 4月至 2 0 0 2年 8月收治艾滋病患者 5 2例 ,分别来自河南省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北京佑安医院门诊或住院患者 ,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2例 ,男 2 9例 ,女 2 3例 ,年龄 2 6~ 5 8岁 ,平均 36 .9岁。职业分布 :农民 30例 ,商人 5例 ,工人 14例 ,职员 3例。感染途径 :输血或有偿供血 4 1例 ,吸毒 7例 ,性传播途径 4例 (其中同性恋 2例 ) ,病程 4~ 7年。1.2 诊断依据 ① 5 2例均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抗体确证实验 (WB)检查阳性。②参照 1995年我国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  相似文献   

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及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误诊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我院 1990年 4月~ 1999年 4月收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又称艾滋病 )者 2 4例 ,本文对其进行临床分析 ,以提高对AIDS的警惕及对其进一步了解。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例 ,男 19例 ,女 5例 ;年龄 12岁 1例 ,2 1~ 30岁 8例 ,31~ 4 0岁 9例 ,4 1~ 50岁 2例 ,50岁以上 4例。文化程度 :大学以上 14例 ,初高中 10例。职业 :干部 4例 ,学生 3例 ,医务人员 3例 ,职员 6例 ,个体经营者 8例。经蛋白印迹法 (WB法 )测抗 HIV抗体阳性而确诊 ,其中 HIV感染 5例 ,AIDS19例。感染途径 :静…  相似文献   

3.
赵建华  韩雄  索爱琴 《临床荟萃》2003,18(19):1131-1131
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又称艾滋病 ,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引起。有关AIDS的神经系统损害日益引起人们关注 ,本研究就 10例AIDS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例患者均为我院神经内科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收治的住院患者。男 8例 ,女 2例。年龄2 3~ 5 6岁 ,平均 (33± 6 )岁。男性患者中 4例发病前 2~ 3年有卖血史 ,均为农民 ;3例为司机 ,其中 2例有冶游史 ,1例同时有外伤、输血 (8年前 )史 ;另 1例也为农民 ,但长期在外地打工 ,有吸毒史。 2例女患者中 ,…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 2 0 0 0~ 2 0 0 1年 ,对住院患者 2 0 0 0例进行人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初筛试验 ,结果查出 4例 HIV抗体阳性 ,其中小儿科 3例 ,且有临床表现 ,上报防疫部门 ,经 HIV抗体确证试验为阳性 ,外科 1例 ,无临床表现 ,其余 1996例为阴性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0 0 0~ 2 0 0 1年临床各科住院患者 2 0 0 0例 ,男 12 0 0例 ,女 80 0例 ,其中小于 14岁者 2 0 0例。1.2 实验室检查 取静脉血 2 m l为标本 ,使用华美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的试剂盒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 linkedi…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护理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AIDS)是由HIV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HIV病毒是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 。艾滋病的死亡率为10 0 % [2 ] 。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marneffei (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M)引起的深部真菌病[3] ,有严重消耗性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易于感染此病[4 ] 。AIDS合并PSM其临床表现复杂,可造成全身各系统受损害。2 0 0 1年3月~2 0 0 3年3月,我院收治AIDS合并PSM患者7例。通过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护理,其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且存活时间延长,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7例患者中,男6例,女1例,发病年龄2 …  相似文献   

6.
刘爱梅  李月川  张力  赵晓赟 《临床荟萃》2007,22(23):1714-1717
目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在我国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为探讨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我们对本院1998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66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6年6月在广西龙潭医院确诊HIV/AIDS病例667例,男563例(84.41%),女104例(15.59%)。男女比例为5.41∶1。年龄0~91岁,平均(35.7±11.7)岁。各年龄组、职业分布及各年限病例分布,见表1,2。1.2诊断标准HIV/AIDS诊断依据:1995年我国HIV/AIDS诊断标准(GB1600-1995);机会性感染诊断…  相似文献   

7.
屠宇平  杨小平 《疾病监测》2004,19(9):356-358
198 1年以来 ,人口基础上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监测数据在纽约市 (NYC)被用来监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的流行。 2 0 0 0年 6月 ,NYC健康和精神卫生部 (NYCDOHMH)开始追踪除AIDS诊断外的HIV (非AIDS)诊断。本报告对NYC实行HIV实名制报告后第一个整年的流行病学数据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 ,与活着的AIDS患者 (PLWA)相比 ,2 0 0 1年诊断出的HIV感染者很可能多为女性 ,非西班牙后裔黑人 ,年轻者 (<4 5岁 )和Bronx和Brooklyn居民。这些新获得的数据对NYC的HIV感染人口的描述较PLWA数据更为准确 ,可对具有感染…  相似文献   

8.
应用流式细胞仪研究HIV/AIDS患者的免疫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 (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免疫状况。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 ( flow cytometer,FCM)四色荧光计数 ( CD4 5 +、CD3+、CD4 + 、CD8+ )检测 2 0例正常人、38例 HIV无症状感染者、2 4例 HIV有症状感染者和 2 1例 AIDS患者的外周血 CD4 + 、CD8+ 淋巴细胞 ,结合临床进行分析。 结果  HIV无症状感染者、HIV有症状感染者和 AIDS患者的外周血 CD4 + 细胞数( 45 6± 99.8、2 87± 85 .3、4 5± 4 1 .9)及 CD4 + / CD8+比值 ( 0 .4 6± 0 .1 4、0 .39± 0 .1 5、0 .1 1± 0 .0 9)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的CD4 + 细胞数 ( 84 2± 2 64.1 ) ( P<0 .0 1 )及 CD4 + / CD8+ 比值 ( 1 .79± 0 .5 1 ) ( P<0 .0 1 ) ;二者随病程进展不断下降 ,且不同病程间差异明显。结论 CD4 +细胞绝对数和 CD4 + / CD8+比值可作为检测 HIV感染临床分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和丙型肝炎病毒 (HCV)混合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 2 8份HIV合并HCV感染血清、血浆和 2 4份单纯HIV阳性血清、血浆。进行HIV、HCV载量、T淋巴细胞、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测 ,分析 2组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差别。结果 HIV合并感染者的HCV载量与各项检测指标无明显相关性。HIV感染组的HIV载量 (4 8± 0 9lg拷贝 /ml)高于HIV合并感染组 [(4 1± 1 0 )lg拷贝 /ml,P <0 0 5 ],而前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值低于后者 (P <0 0 5 )。HIV合并感染组的丙氨酸转氨酶异常者 [(87 0± 6 9 6 )U/L ,占 6 4 % ]明显高于HIV感染组 [(2 0 6± 13 6 )U/L ,占 10 % ,P <0 0 1]。结论 HIV合并感染组的HIV载量低于HIV感染组 ,而肝功能损害明显重于HIV感染组 ,HCV载量与各项实验室指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在性传播疾病患者中四种支原体的分离与核酸检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国外学者曾认为生殖支原体 (Mg)、发酵支原体 (Mf)、穿通支原体 (Mpe)、梨支原体 (Mpi)。 4种支原体可能是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的协同因子和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征 (AIDS)发病的诱发因素[1] 。为证实我国性传播疾病(STD)患者中是否存在这 4种支原体感染 ,我们对 2 92例STD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做了分离和核酸检测 ,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 :( 1)研究对象 :为 2 0 0 0年 4~ 10月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妇产科门诊就诊的STD患者。共 2 92例 (男 15 3例、女 139例 ) ,年龄 14~ 5 7岁 ,平均 35岁 ,性伴数…  相似文献   

1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弓形虫脑病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晶滢  李秀惠  郭彩萍 《临床荟萃》2007,22(14):1020-1021
随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感染者进入艾滋病期,机会性感染增多,弓形体脑病是机会性感染之一。该病起病缓慢,无典型症状,缺乏特异性诊断依据,疗效差,易复发。为此,笔者将2002年来我院收治的8例HIV/AIDS合并弓形虫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弓形虫脑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住院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25~48岁,中位年龄29岁。感染途径:性途径感染4例(50%),输血感染3例(37.5%),感染途径不明1例(12.5%),每例患者均通过蛋白印记迹(WB)法确定为HIV抗体阳性,均有宠物…  相似文献   

1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简称 (AIDS) ,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引起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HIV主要侵犯人的淋巴细胞 ,导致人免疫系统破坏 ,从而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 ,直至死亡。HIV感染引起顽固性肺炎报告并不少见 ,但引起纵膈及皮下气肿、气胸实属少见。现将HIV感染病人住院4 0余天X线呈多样化改变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 ,女性 ,2 9岁 ,农民。于 2 0 0 1年 2月 2 6日入院 ,该病人因十天前受凉开始出现胸闷、气喘 ,同时伴发烧 ,体温最高时高达 4 0℃ ,且无规律。曾在当地医院按一般炎症处理 ,体温降至 37.4℃ ,但胸…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检测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 2 0 0 2年 6月底 ,全球已有 6 0 0 0万人感染HIV ,其中 2 0 0 0万人被艾滋病夺去生命。目前由于该病无有效治疗方法和预防性疫苗 ,每天正以 1 4万人受感染的速度扩大流行。截止 2 0 0 2年底 ,我国HIV感染者已近 10 0万。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 ,到 2 0 10年我国HIV感染者将达 10 0 0万 ,形势十分严峻。HIV感染的诊断是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检测HIV的特异性抗体、抗原、核酸或病毒分离培养 ,可确立HIV感染。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部推荐使用的…  相似文献   

14.
李艳梅 《护理研究》2005,19(10):887-888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以人体免疫功能严重损害为临床特征的传染性疾病[1] 。主要通过性关系直接传播、感染HIV的注射器和血制品的血行传播、胎盘垂直传播[2 ] 。感染HIV后全身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3 ] ,加上妊娠本身给孕妇带来的一系列生理的改变 ,使艾滋病感染者在分娩时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 ,艾滋病感染者分娩期的护理具有很多特殊性[4] 。我科于 2 0 0 4年9月— 10月接收 2例艾滋病感染者住院分娩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   [例 1]孕妇 ,2 2岁 ,已婚 ,妊 1产 0 …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对手术患者感染的防控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 092例患者,分析所有研究对象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情况。结果 1 092例患者中抗HIV阳性者5例,阳性率0.46%;抗TP阳性者8例,阳性率为0.73%;抗HCV阳性者19例,阳性率为1.74%;HBsAg阳性者127例,阳性率为11.63%。结论通过对手术患者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可能的医疗纠纷,防止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和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人体免疫缺陷性疾病,随着艾滋病患者的增多,艾滋病的眼部机会感染已经成为眼科医师随时可能遇到的疾病,我科自2007年10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的艾滋病眼部并发症患者7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7例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年龄35~77岁,平均58.57岁。2例在就诊前已确诊艾滋病,5例在我院筛查HIV抗体阳性后经疾病控制中心确诊为艾滋病。所有患者均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压、眼底及眼外肌功能检查,对角膜感染患者进行病灶分泌物细菌学检查,对1例出现头痛的患者进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以此了解该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NTM感染患者的菌种分布和免疫学特征。方法分析该院2012年9月至2019年12月从90例HIV感染者标本中分离到的90株NTM的分布情况,并分析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结果 90例HIV合并NTM感染患者中共检出鸟分枝杆菌73株(81.11%),堪萨斯分枝杆菌6株(6.67%),龟脓分枝杆菌4株(4.44%),戈登分枝杆菌2株(2.22%),瘰疬分枝杆菌2株(2.22%),偶然分枝杆菌2株(2.22%),浅黄分枝杆菌1株(1.11%)。CD4~+T淋巴细胞50个/μL的患者多为鸟分枝杆菌感染(42.22%);其次为堪萨斯分枝杆菌(4.44%),CD4~+T淋巴细胞为50~200个/μL的患者感染鸟分枝杆菌也居多(28.89%)。结论鸟分枝杆菌是HIV合并NTM感染的主要菌种,基因芯片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对NTM进行鉴定,并能用于多种类型标本检测,是值得推广的检测NTM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湖北及周边地区输血前患者进行输血相关传染病指标进行检测及分析,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从而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并为输血相关传染病,尤其是艾滋病及梅毒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2016年湖北及周边地区输血前患者60 57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2001-2003年湖北及周边地区输血前患者19 800例作为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输血前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的血清标志物,比较不同时期输血前患者输血相关传染病的感染情况、传播途径与分布特点。结果研究组HIV阳性44例(0.0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阳性1 091例(1.80%),HBV阳性7 607例(12.56%),HCV阳性1 062例(1.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HIV、TP双重感染8例,HIV、HBV双重感染10例,HIV、HCV双重感染4例;HIV、TP及HBV三重感染2例,HIV、TP及HCV三重感染4例,HIV、HBV及HCV三重感染1例,与对照组比较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湖北及周边的输血相关传染病感染情况仍旧严峻,某些患者在入院前就已感染了HIV、TP、HBV或HCV,少数患者甚至发生了双重或三重感染。临床应该进一步加强输血相关传染病,尤其是HIV与TP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减少输血相关传染病在普通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海洛因依赖者不同吸毒方式 ,丙型肝炎病毒 (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合并感染状况 ;探讨HCV不同肽段抗体与HCV RNA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对 4 96例海洛因依赖者和 16 5名对照组血清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CV RN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CV Ab和HIV Ab ,蛋白芯片技术检测HCV多肽段抗体。结果 在海洛因依赖者中 ,HCV感染率在静脉注射组 (IDU)为 31 7% ,非静脉注射组 (nIDU)为 5 6 % ,对照组为 2 4 %。IDU与nIDU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均P <0 0 1) ,而nICU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蛋白芯片技术检测显示 ,抗 NS5与HCV RNA呈较好的相关性 (P <0 0 1)。在海洛因依赖者中 ,IDU的HIV感染率(5 7% )高于nIDU(0 4 % ,P <0 0 1)和对照组 (0 )。IDU的HCV和HIV混合感染率 (4 5 % )高于nIDU(0 4 % ,P <0 0 1)。结论 在海洛因依赖者中注射用药是感染HCV和HIV的高危险因素 ,IDU中HCV和HIV混合感染率最高。抗NS5与HCV RNA活动性有关。蛋白芯片是一种高效的检测技术 ,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医源性传播及预防   总被引:84,自引:3,他引:84  
郭莉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19-820
艾滋病 (AIDS)自 1981年在美国首次报告以来 ,已迅速在世界各地蔓延。世界卫生组织 (WTO)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UNAIDS)估计 2 0 0 2年底全世界活着的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 /AIDS感染者达到 4 0 0 0万 ,其中仅 2 0 0 2年就有5 0 0万例新感染者。随着AIDS感染者的增多 ,医务人员和患者在医疗环境中感染HIV的危险性增加。HIV/AIDS医源性暴露已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HIV/AIDS医源性暴露包括输用被HIV污染的血液制品、侵袭性医疗操作和使用被HIV污染的精液人工受精等。[1] 我国目前处于HIV感染增长期 ,[2 ] 医源性暴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