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治疗,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痉挛量表疗效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2个疗程时2组S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但同期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症状,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可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体针法治疗.两组均以治疗14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痉挛程度均较治疗前好转,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对照组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优于传统体针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接受针灸与康复训练治疗联合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选取为2016年1月—2017年5月,以计算机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则实施康复训练与针灸联合治疗,对比2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0. 00%(45/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 00%(37/50)],P 0. 05; 2组治疗后的上肢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实验组治疗后的上肢运动功能以及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接受针灸与康复训练联合干预,可提高其治疗的效果,促进其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盐酸乙哌立松片及复方牵正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记分法,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改良Ashworth积分(上肢)、Fugl-Meyer积分及Barthe积分均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可显著缓解痉挛状态,提高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30例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痉挛指数变化情况。结果: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后患者痉挛指数改善明显(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4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基础西药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内关、水沟、三阴交)。两组均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66.67%。在QOL、ADL、FMA评分方面,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靳三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以及单独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探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最佳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1例患者按简单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靳三针加康复训练治疗)36例,对照组(康复训练治疗)35例,两组疗程均为28 d。治疗前后应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评定量表(ADL)、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及功能综合评定(FCA)进行两组的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痉挛程度、日常活动能力及运动能力评分(P0.01)。治疗组在上肢FMA评分的改善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在NDS及下肢FMA、ADL、FCA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郭严 《河南中医》2015,35(2):278-280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结果:观察组上肢、下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疗效显著,并显著改善患者Barthel指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7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4周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效果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在痉挛程度以及上肢FMA评分上有显著性差异(P 0. 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性瘫痪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松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通松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评价肢体痉挛状态;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来测定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间比较,改良Ashworth评分、上肢Fugl-Meyer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松针刺法能够有效的缓解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上肢的痉挛状态,能够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对痉挛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接受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MAS分级情况好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和QOL-BREF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可显著改善痉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燔针劫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84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燔针劫刺法治疗,治疗20天后,以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和痉挛指数(CSI)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两组组治疗后痉挛程度,两组痉挛指数的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改善肢体痉挛状态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燔针劫刺发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性瘫痪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经解痉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6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刺康复组(针康组),每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组采用通经解痉针刺法针灸治疗,康复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针康组采用通经解痉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分别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分法(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定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MAS分级、FMA评分、F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组患者MAS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其中针康组治疗后MAS分级优于康复组(P0.05),但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FMA评分、F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针康组FMA评分、FCA评分均高于其他2组(P均0.05),并且针刺组FMA评分、FCA评分显著高于康复组(P均0.05)。结论通经解痉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能够更好地改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程度,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套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配合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套针配合康复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肢体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改良Ba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2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套针配合康复训练对改善中风后上肢痉挛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SI指数、痉挛分级及肢体运动功能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温针灸可有效缓解肢体痉挛程度,增强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均1次/d,每次留针30min。观察治疗前后评定患者肌张力、肌痉挛状态变化。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d,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63.0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张力、肌痉挛状态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能显著改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肌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均1次/d,每次留针30min。观察治疗前后评定患者肌张力、肌痉挛状态变化。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d,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63.0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张力、肌痉挛状态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能显著改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肌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本课题研究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康复训练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壮医经筋疗法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个疗程,并于治疗后3个月随访。观察指标为: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1-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ADL)、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DS)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3.33%,两组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评定指标: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1-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ADL)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DS)评分,治疗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壮医经筋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能显著降低肌张力,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针灸结合中药湿热敷治疗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针灸、湿热敷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高痉挛状态上肢的疗效;方法67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康复对照组32例;结果:治疗组在Brunnstrom、Ashworth分级Fugl-meyer积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湿热敷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治疗脑中风后高痉挛状态上肢的疗效优于常规康复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平衡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纳入78例因患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于2015年1月-2017年5月入住本院的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治疗组39例予以平衡解痉针刺法+康复训练疗法治疗,对照组39例予以常规针刺+康复训练疗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展开不同疗法后,39例治疗组上肢痉挛改善有效率为97.44%,下肢为92.31%,39例对照组分别为82.05%,74.36%,(P 0.05);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78.68±2.55)分,高于对照组(62.27±3.15)分,P 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予以平衡解痉针刺法+康复训练疗法方案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