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肾衰病因病机错综复杂,然气机升降失调贯穿始终,恢复气机升降则为治疗的关键,以"提壶揭盖"之法,从肺论治,升清降浊并施,使精气得以布散,而浊毒得以排除,不失为一个良径。  相似文献   

2.
运用提壶揭盖法治疗疾病历史悠久,临床上运用"上病下治,开上焦之气机而下焦自通",从上窍开而下窍自通之提壶揭盖理论着手,利用开宣肺气、通利三焦之法论治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治疗效果。在辨证选方上,以桔梗、杏仁为用药基础,适当加麻黄、柴胡、苏叶、荆芥、防风等轻清升浮之品,共筑提壶揭盖、利水消肿之功。根据临床病机特点,阳虚者加桂枝、肉桂、干姜等药物;气滞者加陈皮、厚朴、白术之品;血瘀者加桃仁、丹参、川芎等;湿热重者加薄荷、金银花、连翘等。提壶揭盖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远期效果理想,且副作用小,为中医药治疗此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高卉  王耀光 《环球中医药》2014,(11):873-874
“提壶揭盖”之法,取类比象,意即通过开宣肺气而通利水道的一种治疗方法,原为治疗癃闭之效法。临床上“提壶揭盖”法运用甚广,不拘泥于治疗水道不通的癃闭。凡有上焦气机郁滞,壅塞不通而致下焦气机不畅的证候表现,皆可用之。本文运用“提壶揭盖法”治疗肝胃蕴热,腑气失传,中下二焦闭塞不通所致便秘患者一例,通过开提上焦,宣发上焦肺气,调畅全身气机,开上焦而通中下二焦郁滞,效果明显,现将该验案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
提壶揭盖治法为朱丹溪所创,目前该治法多运用于治疗下焦疾病。笔者探讨朱丹溪学术思想,并结合临床实例分析认为,若在辨证施治以实邪为主要病机的下焦疾病中疗效不佳或者疾病易于反复发作,多有包含气分郁滞之病机,以提壶揭盖治法宣肺升提上焦乃至全身气机,可有意想不到之疗效。  相似文献   

5.
肺为生气之主,水之上源。开宣肺气,既可使人体气机调畅,亦可使津液气化正常,以达疏上源而开下流之功,此即"提壶揭盖"之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之中虽未明言"提壶揭盖法",但多蕴含此运用。本文通过对三部经典中"下病上取"治疗"气机阻滞"、"水湿为患"等病的归纳总结,以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提壶揭盖法",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6.
总结邓中甲教授运用"提壶揭盖"法治疗便秘的经验。邓教授认为,"提壶揭盖法"治疗便秘的原理可从"肺和大肠相表里"及"三焦"理论两方面来阐释。"提壶揭盖"法治疗便秘针对的病机主要有二:一是上焦肺气闭塞,气机不畅,则肠腑不通,大便秘结;二是肺失宣肃,通调水道功能失调,津液无法到达肠道,大肠失去濡养,水津不足而便秘。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从"提壶揭盖法"这一治疗观点出发,简析"提壶揭盖法"的历史源流和理论认识,结合其现代临床运用,着重探讨了肝硬化腹水从"提壶揭盖法"论治的辨证思路。方法:"气行即水行,气滞即水滞",从提壶揭盖调畅气机观点出发,从肺及三焦论治提壶揭盖法疏通水道、上开下利治疗效果。结论:提壶揭盖法治疗肝硬化腹水效果值得肯定,且使中医药防治在肝硬化腹水的辨证论治思路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与开拓。  相似文献   

8.
“提壶揭盖”法源于对古代医家开宣肺气以通利小便的经验总结,是传统医学的特色治法之一。传统意义上的“提壶揭盖”法常通过宣降肺气治疗小便不利疾病,结合现代对该法的研究,“提壶揭盖”法的内涵是通过协调气机升降出入,以恢复脏腑气化功能,达到气机畅而肠腑通的效果。笔者临床通过开宣肺气以通利膀胱、通导大肠治疗小便不利及便秘。本文予以总结,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提壶揭盖"原指盛满水的茶壶,要想使水顺利地倒出来,就必须在壶盖上凿个洞或把壶盖揭开,水才能顺利地流出来。通过取象比类的哲学思维方法,中医学将这一现象与临床医疗实践相联系,认为通过开宣肺气可以通利下焦之气机,治疗多种下焦闭塞不通之病。而便秘属于肠腑不通之病,临床上运用"提壶揭盖法"治疗便秘,常可收获良效。本文就"提壶揭盖法"的理论源流做初步探讨,并结合临床实践,探究"提壶揭盖法"在便秘  相似文献   

10.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为临床上常见的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常将其归为闭经、月经后期、月经过少、不孕症等范畴.目前中医治疗PCOS思路多从肝、脾、肾的调理入手.郭志强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应用"提壶揭盖"法从肺论治PCOS."提壶揭盖"法主要适用于PCOS中的两种实证:肺失宣降,痰湿内蕴;肺气闭郁,气滞血瘀."提壶揭盖"多为宣肺之法,临床多用辛味、发散之药,并常佐以健脾、养血之品顾护气血.  相似文献   

11.
"提壶揭盖"法最早由朱丹溪提出,是一种立足于整体观并应用援物比类、直觉顿悟等思维而创立的一种深层次的治本之法。人身诸窍气机相互影响,临证论治时,启一官窍之郁闭可疏通另一官窍之气机,反之塞盖可止流。本法可应用于癃闭、水肿、臌胀、便秘、痢疾、霍乱、闭经、强中、缺乳、遗精、遗尿等诸多疾病的治疗,尚可启发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12.
唐为勇教授认为,小儿泄泻病机关键在于脾虚湿盛,脾胃功能及湿邪与气机关系密切,临床治疗小儿泄泻尤为推崇气机圆运动理论,重视肝肺之左升右降,及其与脾胃气机升降的密切关系,通过提壶揭盖、理气开郁等肝肺同调法调整脾胃气机升降,使气机得舒、升降相序而泄止。  相似文献   

13.
中医认为气机的运行与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联系,正所谓"百病皆生于气"。了解脏腑之间的气机运行规律,通过调畅气机升降治愈疾病是中医特有的一种治疗手段。通常将脏腑气机的运动形式比喻成一个"圆",其与肝与肺,心与肾,脾与胃,肺与大肠、膀胱之间的功能相关。如运用左肝右肺之法治疗久嗽、鼓胀,心肾相交之法治疗不寐、心悸、遗精,脾胃升降之法治疗中焦湿邪,提壶揭盖之法治疗癃闭、便秘。结合药物性味升降理论探讨中医气机运动形式及具体方药的应用,对于更好地理解中医整体治疗思维及古人遣方用药的真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廖小年  黄柳向 《河南中医》2020,40(7):1004-1007
提壶揭盖法从开宣肺气、调畅全身气机着手,使大肠气机畅利,肠道传导功能恢复正常,则腹胀亦除,最初用于治疗癃闭,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便秘等下焦闭塞性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运用提壶揭盖法治疗功能性腹胀,使上下二焦相辅相成,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等治法,亦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提壶揭盖法常用代表药物有麻黄、升庥、桔梗、杏仁等,均能开宣肺气,使全身气机畅达,大肠正常传导,下焦通,腹胀消。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针刺列缺穴治疗便秘验案一例。采用疏肝解郁、宣通肺气的方法,予针刺双侧合谷、太冲、期门以疏肝理气,针刺膻中以宣畅心肺气机,针刺双侧内关、足三里及中脘以通调中焦之气,健脾通便。辨证论治后,患者大便正常,每日一行,无其他不适。此案说明古人的"提壶揭盖"之法不仅能通利小便,也能疏通大便。  相似文献   

16.
“提壶揭盖”是中医学取类比象的治法之一,是指用宣肺或升提的方法治疗小便不利的比喻。中医学认为小便的排泄除了肾气蒸化之外,还有赖于肺气的通调与脾气的转输。开宣肺气、升提中气的治法适用于气机闭塞证的癃闭。《丹溪心法?小便不通》最早采用催吐法治疗癃闭。临床上多见术后小便困难,伴小腹胀满、胀痛,小便不通,导尿后仍无法排出的情况。现代对“提壶揭盖”法的认识及应用均有进一步发展[1-7]。笔者认为癃闭实则上焦不宣、下焦不通所致,采用“提壶揭盖”法治疗术后癃闭,通调水道,以清宣升阳、通利气机而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袁方  王卫 《西部中医药》2013,(10):109-110
通过对提壶揭盖法3个方面作用的具体阐述,认为调理肺脏气机、提升下陷之气、开启上窍之盖是治疗癃闭的原理,并对提壶揭盖法在针灸治疗癃闭中运用的理论基础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提壶揭盖法为一种开宣肺气以达到通利水道,属下病上治的一种中医特色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属于异病同治,主要以上焦气机不畅、枢机不利而致下焦气机不通为证候表现。本文通过对应用此法治疗相关病症的整理、总结,以指导临床用药、针灸等治疗。  相似文献   

19.
提壶揭盖法作为中医学原创性治法之一,既符合中医学整体性的基本原则,又具有中医文化特色。本文从古代文献对提壶揭盖法的记载、近现代对提壶揭盖法的研究、临床验案举例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可应用提壶揭盖法治疗疑难性的小便不利、便秘等病证,并为进一步研究提壶揭盖法的适应病证和其现代医学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逆行射精是男性常见疾病之一,常常引起男性不育,在古代中医文献中未记载相关病名,多将其归属"不育""无子""精闭"的范畴。张春和教授认为,肺气郁闭,气机逆乱致膀胱气化失司,精关开阖失度,精道不通畅,使精液倒流入膀胱,这是逆行射精不可忽视的病机之一。故提出"提壶揭盖"法辨治逆行射精,在临证上以宣肺开郁,通利精窍为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