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前瞻性研究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61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病人随机分为2组,低剂量组29例使用50mL对比剂,剂量体质量比平均为(0.70±0.09)mL/kg;常规剂量组32例使用70mL对比剂,剂量体质量比平均为(1.00±0.14)mL/kg。比较两组病人在主动脉弓、舌骨和大脑中动脉层面动脉CT值以及锁骨下静脉伪影、静脉充盈程度、重建图像质量。结果低剂量对比剂所得动脉CT值在舌骨层面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551,P>0.05),在主动脉弓和大脑中动脉层面低于常规剂量(t=2.862、2.014,P<0.05)。使用低剂量对比剂产生的锁骨下静脉伪影较常规剂量显著降低(z=3.306,P<0.05)。两组颈部静脉充盈程度和重建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z=0.046、0.910,P>0.05)。结论对128层CT而言,应用低剂量对比剂进行头颈部动脉血管成像是可行的,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将76例行64排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依据对比剂的用量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各38例,比较重建图像上主动脉弓、大脑中动脉及舌骨层面的CT值及图像重建质量。结果两组大脑中动脉、舌骨层面动脉CT及图像重建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主动脉弓CT值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低剂量对比剂行64排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可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同时可降低对比剂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低剂量对比剂在多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中的可行性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180例进行头颈部血管造影的患者,其中检查采用低剂量对比剂的患者92例(对比剂50mL,低剂量组),正常对比剂量88例(对比剂70mL,正常组),采用多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后比较两组头颈部血管CT值、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比剂显影CT值、对比剂静脉残留显影CT值以及图像质量。结果低剂量组双侧CCA起始部、SA、V2、CCA环、ECA起始部、ICA起始部及虹吸部、单侧左A2TC值低于正常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对比剂显影后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及大脑中断动脉M1段的CT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对比剂静脉残留显影中上腔静脉、颈内静脉及头臂静脉以及锁骨下静脉均低于正常组;低剂量组对比剂图像重量优、差显著优于正常组,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采用低剂量对比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能谱CT最佳单能量技术、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SIR-V)重建及虚拟平扫联合应用在脑血管疾病(CVD)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2年6月15日2022年至8月20日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头颈部CTA检查的113例CVD患者,按扫描方式及对比剂用量分为常规剂量组(49例)、能谱低剂量组(49例)、能谱超低剂量组(15例)。常规剂量组采用常规扫描,对此剂剂量0.9mL/kg,注射速率为5mL/s,能谱低剂量组应用能谱CT最佳单能量技术联合50%ASIB-V重建,对比剂剂量0.6mL/kg,注射速率为5mL/s,能谱超低剂量组应用能谱CT最佳单能量技术、50%ASIR-V重建和虚拟平扫成像技术,对比剂剂量0.55 m L/kg,注射速率为5mL/s。比较三组图像质量、动脉CT均值、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容积CT剂量指数(CTDl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碘摄入量和对比剂用量。结果 能谱超低剂量组和能谱低剂量组主动脉弓CT值、颈总动脉CT值、颈内动脉CT值、大脑中动脉M1段CT值、颈部血管SNR、颈部C...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evolution CT单能量成像联合低管电流、个体化剂量及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 R)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临床疑诊头颈部血管疾病需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分为64排常规螺旋CT扫描组、256 Revolution CT单能量成像联合低管电流、个体化剂量及ASiR技术组各30例。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分。记录两组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研究组主动脉弓、颈动脉分叉处及大脑中动脉M1段CT值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LP及有效辐射剂量(ED)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碘对比剂用量及碘负荷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噪声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主动脉弓、颈动脉分叉处及大脑中动脉M1段的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volution CT单能量成像联合低管电流、个体化剂量及ASiR技术可获得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头颈部血管图像,同时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及碘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6.
16层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头颈血管成像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阚宏  马友章  韩素芬  刘磊  刘琦  李杰  田娜  童勤 《安徽医学》2014,(10):1355-135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CTA检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A、B、C三组,A组对比剂用量100 mL,B组70 mL,C组55 mL,用原始数据薄层重建后,利用VR、MIP、MPR评价头颈部血管图像质量,并在启动扫描后的0、2、4、6、8、10、12秒测量动脉的C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与A、B组间除静脉回流污染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项无差异(P>0.05);C组与A、B组间的0 s及2 s时间层面的动脉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项无差异(P>0.05)。结论 16层螺旋CT结合技术改良行低剂量对比剂进行头颈部联合CTA检查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低低管电压、低剂量及低浓度对比剂、低注射速率的扫描模式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1月安庆市立医院确诊或怀疑为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60例,按照检查排号顺序的奇偶数分成三低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三低组患者行三低头颈CT血管造影(CTA)检查,对比剂碘佛醇(320 mg I/mL),对比剂剂量为30 mL,注射速率为3 mL/s,管电压70 kV;对照组行常规CTA检查,对比剂碘佛醇(320 mg I/mL),对比剂剂量为50 mL,注射速率为5 mL/s,管电压120 kV;两组均采用适应统计迭代重建(SAFIRE)技术进行图像重建。比较两组剂量长度乘积(DLP)、辐射剂量(ED)和主动脉弓、基底动脉、两侧颈总动脉末段、两侧颈内动脉C1段、两侧大脑中动脉M1段CT值平均值以及其信号噪声比和对比噪声比;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两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三低组辐射剂量(ED)平均值[(0.24±0.02) mGy]低于对照组[(2.63±0.19) 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低组DLP均值为[(102.00±8.12) mGy·cm],对照组为[(1 145.12±81.03) mGy·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低组DLP均值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pa=0.781)。主动脉弓、基底动脉、两侧颈总动脉末段、两侧颈内动脉C1段、两侧大脑中动脉M1段CT值三低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0 kV管电压、低剂量及低浓度对比剂、低注射速率三低头颈部CTA检查所得图像能够满足诊断需求,同时降低了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80 kV管电压下迭代重建算法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低剂量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CTA扫描时管电压120 kV,固定管电流250 mAs,采用滤波反投影法重建图像;观察组进行CTA扫描时管电压80 kV,自动管电流调制,采用iDose4 3级迭代算法重建图像。对比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图像质量客观评价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右颈总动脉、左右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及左右大脑中动脉的CT值、基底动脉CT值的标准差、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剂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有效剂量较对照组下降约55.7%。结论采用迭代重建算法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行低剂量头颈部CTA检查,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被检者的辐射剂量,实现辐射剂量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与常规剂量螺旋CT影像学检查在早期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行影像学检查的164例体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82例采用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观察组82例采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比分析各组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影像图像质量稍差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癌检出率、DLP、有效放射剂量、显示肺癌结节最小直径及细节情况均显著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影像图像质量稍差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但患者的接受剂量显著减少,可满足早期肺癌的临床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浓度对比剂结合低管电压的"双低"模式行320排CT头颈部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60例行头颈部CT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使用120k V管电压,优维显370mg I/m L对比剂;B组30例,采用100 k V管电压,碘克沙醇270mg I/m L对比剂,余参数设置相同。测量两组患者头颈动脉的CT值、背景CT值及噪声值,计算对比噪声比;记录设备自动生成的剂量长度乘积,计算有效剂量。应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图像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头颈部动脉的CT值、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低"技术结合迭代重建行320排CT头颈部动脉成像,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且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颈部动脉血管低剂量CT血管造影评价血管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具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患者20例,并随机分两组,即低剂量组10例及常规剂量组10例,所选用的管电压、碘对比剂分别为80kV、50ml和120kV、80ml进行血管CTA成像,显示患者颈部动脉粥样斑块及管腔狭窄程度。对比分析两组图像质量、血管强化程度、X线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患者检出稳定斑块、易损斑块、混合斑块及血管狭窄的能力、两组图像质量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X线辐射剂量及碘对比剂用量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组CTA检查能清楚显示颈部动脉粥样斑块形态、直径及斑块成分,并对其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程度作出较精确的判断,颈部动脉血管低剂量CTA评价血管斑块稳定性及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低电压、低碘对比剂剂量在头颈CT血管造影(CTA)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行头颈CTA的患者分为常规组及双低组,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CTA对比剂剂量为60mL,管电压为120kVp,双低组患者CTA对比剂剂量为0.3ml/kg,管电压为100kVp。记录两组受试者使用对比剂剂量、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值(SSDE),对两组图像进行客观及主观评价。结果双低组受试者对比剂剂量、DLP、SSDE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双低组在左、右大脑中动脉中的图片客观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其他兴趣区图片质量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CTA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及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电压、低碘对比剂剂量可显著降低头颈部CTA扫描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碘的用量,图像质量可满足临床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13.
樊敏  袁元  程巍  李真林  廖凯   《四川医学》2023,44(6):634-639
目的 探讨高强度深度学习重建(DLIR-H)算法较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V)算法在改善双低剂量头颈部CTA图像质量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行头颈部CTA检查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双低剂量A组及常规剂量B组,每组35例。A组采用80 kVp,对比剂45 ml,使用DLIR-H算法重建;B组采用100 kVp,对比剂60 ml,使用60%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V)算法重建。比较两组图像的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结果 A组主动脉弓处、颈内动脉起始处及大脑中动脉起始处的CT值、SNR及CNR均大于B组(P<0.05),图像噪声均小于B组(P<0.05),A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高于B组(P<0.05),A组有效辐射剂量显著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对比剂用量显著低于B组。结论 与常规剂量结合60%ASIR-V算法相比,双低剂量结合DLIR-H算法能进一步提高头颈部CTA的图像质量,提高头颈部CTA检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部血管成像的最优对比扫描方案及相关参数优选.方法 收集80例临床怀疑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扫描方案组(A)和优化方案组(B),每组各40例,所有扫描数据均进行横断面、MPR、MIP、SSD重建,分析各组上腔静脉的强化程度、条状伪影、血流相关伪影和总体成像质量,选择最优的对比剂注射方案.结果 80例受检者均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B组方案的上腔静脉强化程度、条状伪影及总体图像质量均优于其他方案(P<0.05),获得了优质的横断面及三维重建图像,仅在血流相关伪影方面略次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有1例的主动脉强化较差达不到三维重建的要求.结论 经肘前静脉以4 ml/s 速度同时注射碘浓度为90 g/L 对比剂,延迟25~28 s 开始扫描是最理想的对比剂注射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管电流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应用于儿童胸部低剂量CT扫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88例行胸部CT平扫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常规剂量(50 mAs)和低剂量(25 mAs)扫描。常规剂量组行滤波反投影(FBP)重建,记为A组;低剂量组分别行FBP、iDose4-1、iDose4-3、iDose4-5迭代重建(IR),依此记为B、C、D、E组。测量并计算每组图像的CT值、噪声、信噪比以评价图像客观质量;由2名副主任医师职称的放射诊断医师按5级评分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价;记录CT扫描仪剂量报告中提供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对图像主客观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剂量组ED较常规剂量组降低52%,25 mAs联合FBP重建组图像主客观质量较常规剂量组降低且为低剂量组中最低(P<0.05);25 mAs联合iDose4-1迭代重建组图像主客观质量不及常规剂量组(P<0.05);25 mAs联合iDose4-3迭代重建组图像主客观质量与常规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 mAs联合iDose4-5迭代重建组图像主客观质量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儿童胸部低剂量CT扫描时,采用25 mAs联合iDose4-3迭代重建技术,可获得与常规剂量组相当的图像质量,同时使辐射剂量降低52%。  相似文献   

16.
双源CT头颈部双能量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运用双源CT双能量技术行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双能量扫描方案(DE组)及传统单能量扫描方案(SE组)的头颈部CT血管造影病例各30例.记录扫描剂量,测量颈部及颅内动静脉(颈总动脉近分叉处、相邻颈内静脉、大脑中动脉M1段及乙状窦或窦汇)CT值,测量软组织(冈上肌及竖脊肌)感兴趣区的CT值及噪声.结果 在颅内,两组的动脉强化与静脉污染程度相似(P=0.1427,P=0.1116).在颈部,动脉强化程度相似(P=0.9414),DE组的静脉污染较明显(P<0.0001),但动脉平均CT值较静脉仍高127 Hu.无论硬化线伪影存在与否.两组的软组织强化相似(P=0.0760,P=0.0793),DE组的噪声低于SE组(均P<0.0001).比较骨减影动脉成像所需剂量,DE组较SE组低24%(P<0.0001).结论 DE组与SE组的图像质量总体相仿.DE组颈部静脉污染较明显,但动脉仍可获得良好的对比显示.同样应用减影技术,DE组患者辐射剂量明显减少.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成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采用低对比剂用量和最佳单能谱成像进行头颈部双能量CTA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行头颈部双能量CTA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剂组30例行0.7 m L/kg对比剂,流率5.0 m L/s,低剂量组30例行0.5 m L/kg对比剂,流率3.0 m L/s。两组其余扫描参数一致。扫描后重建图像并将数据传到工作站进行分析,进行最佳单能量重建图像。分别测量两组主动脉弓,两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双侧大脑中动脉3个层面动脉血管的强化CT值和图像噪声,并比较两组间的统计差异性。结果在55 ke V重建图像中,低剂量组重建图像在主动脉弓层面,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层面,大脑中动脉层面,强化CT值,对比噪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双源CT头颈部双能量血管成像,采用30m L在对比剂并重建最佳单能量60±5 ke V图像,其强化CT值,图像噪声都已达到影像诊断标准,可以满足临床要求,比常规扫描对比剂用量减少近40%,降低了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系统相关副作用和对比剂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炫速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头颈部动脉血管中应用的价值。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炫速双源组(n=48),使用炫速双源行头颈部CTA双能量检查,扫描参数140 kV/Sn80 kV,210/105 mAs;月组传统Neuro-DSA组(n=48),使用炫速双源内的传统Neuro-DSA常规扫描方法,参数120 kV/245 mAs;同时比较两组检查的悦栽容积剂量指数(CTDI vol)以及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结果两组间影像质量的主观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效剂量为(7.54±0.05)mGy,较B组的(10.67±0.08)mGy降低<25豫。结论头颈部血管炫速双源双能量成像与传统Neuro-DSA成像对比双能成像辐射小,成像质量效果好,但颅底骨存在过度减影的缺点,技术亟需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浓度对比剂应用于多层螺旋CT腹部动脉血管成像的价值。方法选择本科行腹部CT动脉血管成像(CTA)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研究组)采用高浓度、低剂量对比剂,即370mgI/mL对比剂60mL,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浓度对比剂,即300mgI/mL对比剂100mL,根据显像结果评价两种不同浓度造影剂对腹部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效果。结果两种造影方法均能清晰显示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其中研究组显示肾动脉级别及各级血管显示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内对比剂浓度比较,研究组各动脉内对比剂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浓度对比剂应用于多层螺旋CT腹部动脉血管成像,各动脉显像清晰,并且对比剂使用剂量减少,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程燕  钟唐力 《四川医学》2021,42(1):82-85
目的探讨Force CT大螺距和双低剂量CT血管成像在心脑一站式联合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患者CTA资料。A组58例:头颈心一站式联合扫描CTA,应用大螺距、双低剂量及前瞻性心电门控行冠状动脉、头颈部动脉一站式联合扫描; B组60例:冠状动脉CTA:前瞻性心电门控行常规冠状动脉成像; C组60例:常规头颈部动脉CTA。对各组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价,对A组与B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A组与C组头颈部动脉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客观记录并比较各组升主动脉根部、左前降支、颈总动脉分叉处、大脑中动脉M1段图像CT值、对比噪声比(CNR)及图像噪声(SD),计算并比较各组的辐射剂量(ED)和平均碘摄入量。结果 A组与B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升主动脉根部及左前降支CT值和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与C组头颈部动脉图像质量评分、颈总动脉分叉处及大脑中动脉M1段CT值和图像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组辐射剂量、平均碘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辐射剂量降低约79.7%,平均碘摄入量降低约46.1%。结论大螺距双低剂量CT血管成像心脑一站式检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辐射剂量,减少了对比剂碘量的摄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