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纳入到本次研究当中,并将其分别纳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对对照组45例患者以常规治疗方法实施治疗,对观察组4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实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Hp转阴率为91.11%(41/45),复发率为2.22%(1/4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Hp转阴率以及复发率则分别为77.78%(35/45)、71.11%(32/45)、11.11%(5/4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治疗的基础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加用替普瑞酮,可以显著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提高Hp的转阴率,显著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08年1月-2013年1月治疗的3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用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使用替普瑞酮,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Hp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一年随访,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复发,对照组中有5例。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使用常规用药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替普瑞酮,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复发率,而且有效提高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讨论在内科规范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具体措施,为临床上该病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6例,把这76例患者随机分成丙组(n=38)和丁组(n=38),丁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而丙组患者则在丁组基础上加替普瑞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结果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转阴率都明显高于丁组患者,且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丁组,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能明显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且HP清除率较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规范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到2016年2月间接收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征得患者同意后,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同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40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转阴,转阴率为95%;对照组有28例患者转阴,转阴率为70%;两组Hp根除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规范治疗过程中,除过对患者使用常规的干预方法外,加用替普瑞酮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因而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普瑞酮治疗,对比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好转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替普瑞酮结合常规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的对象从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消化内科收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选择,共69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则结合替普瑞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以后临床症状积分、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内科常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有利于提升治疗疗效,可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使用内科规范进行治疗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选于2014.4~2015.4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124例,按1:1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替普瑞酮治疗。总结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并且进行随访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77%和83.87%,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有58例发生HP转阴、2例病情复发,还有2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其中1例腹部有轻微不适感,另外1例则大便不规律。对照组患者HP转阴的有43例,出院后复发的7例,恶心呕吐者3例,腹部胀痛者2例,此外也有1例大便异常的患者。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HP转阴效果要比对照组好,同时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又比对照组低,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常规药加用替普瑞酮的方法进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可以提高提高HP清除率、减少复发、不产生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HP均为阳性,并选取同期来我院治疗的9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危险因素;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A组应用三联疗法与替普瑞酮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叶酸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中41例有家族胃癌史,23例胆汁反流,67例存在Hp感染,对照组中19例家族胃癌史,7例胆汁反流,39例Hp感染,以上均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危险因素;经治疗后,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A组的78.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58,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危险因素包括家族胃癌史、Hp感染与胆汁反流,在治疗方面,采用三联疗法+替普瑞酮+叶酸治疗的疗效更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普瑞酮改良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16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普瑞酮改良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Hp转阴率、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评分、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Hp转阴率为91.38%(53/58),高于对照组的74.14%(4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慢性炎症反应评分和炎症活动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萎缩评分和肠化病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8%(53/58),高于对照组的72.41%(4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普瑞酮改良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提高Hp转阴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及降低慢性炎症反应评分和炎症活动度评分,优于铋剂四联疗法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用内科规范治疗措施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数据来自本院2014-2016年期间收治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相关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用内科手段治疗,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措施干预差异将其分为A组(常规内科用药干预手段)和B组(联合替普瑞酮药物干预),各组有患者50例。了解不同内科治疗手段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患者用相关临床症状评估疗效,A组与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0%、98.0%,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后提示存在差异性(P0.05);检测患者Hp转阴率情况,提示B组患者转阴情况明显优于A组,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常用内科药物手段治疗,在常规药物干预基础上联合替普瑞酮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症状改善效果,从长远期疗效来看更有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和胃煎剂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和胃煎剂联合替普瑞酮治疗;对照组给予替普瑞酮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及胃黏膜病理变化.结果 治疗组症状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理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和胃煎剂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且能明显改善胃黏膜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计收治80例病例,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给对照组采取常规性的治疗措施,给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再应用替普瑞酮进行治疗。结果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经过治疗后的Hp转阴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情况,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替普瑞酮应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替普瑞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就消化内科应用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8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患者46例。参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加用替普瑞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参照组明显较高,统计学检验结果为P0.05。结论:应用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显著性效果,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实施替普瑞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病例收集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收集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共82例,通过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1例,研究组41例,两组患者分别行西咪替丁以及替普瑞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经比较,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项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治疗中应用替普瑞酮效果明显,对患者病情控制效果确切,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治疗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计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入选患者划分成两个组别,两组患者均接受消化内科治疗,其中29例患者单纯使用果胶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三联抗菌疗法进行治疗,该组作为对照组,另外29例患者在以上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该组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半年复发情况。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均显著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复发率为3.45%(1/29),对照组复发率为17.24%(5/2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消化内科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有效防止疾病复发,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4.10至2015.10收治的7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其划分为两组,分组依据为治疗方法,其中对照组(n=38)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n=38)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之76.3%,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Hp转阴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之74.3%,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明显低于对照组之18.4%,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优良,可提升Hp转阴率,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探究。方法:选取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与分析。此外,随机将观察组中幽门螺杆菌(Hp)呈阳性的54例患者分为A、B两组,给予A组三联疗法+替普瑞酮治疗,B组接受三联疗法+替普瑞酮+叶酸治疗,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家族胃癌史、胆汁出现反流等。此外,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家族胃癌史以及胆汁出现反流等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危险因素;而通过对Hp呈阳性的患者展开以叶酸为主的联合治疗,可获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8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替普瑞酮进行规范性治疗。比较两组的胃粘膜病理表现、幽门螺杆菌清除情况以及六个月内的疾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后五项胃粘膜病理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97.56%,六个月内复发率为2.44%,均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规范化治疗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14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普瑞酮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有效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41例,有效2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对照组患者显效37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明显,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