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莹 《吉林中医药》2002,22(4):17-17
糖尿病肾病指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严重的肾脏合并症。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浮肿、高血压,晚期可发生肾功能衰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标准,糖尿病肾病分为5期,本文所讨论的病例属于Ⅵ期即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此期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此时肾功能在正常范围,但肾小球滤过率已下降,  相似文献   

2.
<正>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肾衰竭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除有糖尿病的一般症状外,还有蛋白尿、血尿、高血压以及进行性肾功能损伤等多种表现。糖尿病肾病根据其临床特征,属于中医"消渴"、"尿浊"、"水肿"、"下消"等范畴,2010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理委员会公布其中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肾病,又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其临床表现除糖尿病症状外,还有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虚劳""水肿""尿浊""关格"等范畴。近年来,笔者临床运用二参益气补肾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满意,现将其辨证思路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目前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1]。该病以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为特异性表现,以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生为基本病理改变[2],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蛋白尿、进行性肾功能损伤。从临床特点来看,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继发的"消肾"、"尿浊"、"水肿"等病的范畴。现代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等慢性肾脏疾病是心血管疾病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心血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的自然过程是从正常蛋白尿、微量蛋白尿、临床蛋白尿至终末肾功能衰竭。然而肾病发展可以被阻止或延缓于任何一个阶段,早期甚至可以逆转。本文通过对阿魏酸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探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医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肾病可很好的控制糖尿病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浅述如下。1病因病机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为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有研究显示,在欧美发达国家及地区,糖尿病所引起的终末期肾病占总终末期肾病1/3以上[1]。DKD属中医"水肿"、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黔粤 《光明中医》2009,24(10):1979-1980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将会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降低个人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糖尿病肾病早期很难被发现和重视.而发现时已经进入临床期或显性期,在此期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表现.针对临床期,要抓紧治疗,可以延缓肾功能衰竭发生,保护肾功能,降低蛋白尿,减轻水肿.  相似文献   

8.
张春荣 《中医研究》2003,16(5):28-30
因早期糖尿病肾病 (DN)患者有关症状不多 ,在少量蛋白尿时也不容易被注意 ,当出现水肿或较明显蛋白尿时方才被发现 ,此时已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期 (显性蛋白尿肾病期 )。此期糖尿病肾病已不可逆转 ,治疗效果差 ,大多数病人 2~ 3年后即转入慢性肾功能衰竭期[1] ,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作者应用生大黄和脉络宁注射液联合治疗Ⅱ型糖尿病达临床DN期的患者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对保护临床DN患者的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衰竭有—定意义。1 临床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标准本组研究对象均按WHO诊断标准[2 ] 确诊为Ⅱ型糖尿病 ,2 4h…  相似文献   

9.
徐春华  马建伟 《新中医》2014,46(3):221-222
<正>糖尿病患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时,肾脏病理以原发性肾小球病变为主,其中又以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居多,分别占33.82%、18.84%和14.98%。典型的糖尿病肾脏病变(DKD),其蛋白尿的发展很缓慢,一般需要10~15年以上糖尿病病史,且出现大量蛋白尿时往往合并肾功能损害。若糖尿病病史少于10年且肾功能良好的患者突然出现大量蛋白尿,应考虑伴有非糖尿病肾病。临床上笔者应用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合并膜性肾病,收到较  相似文献   

10.
升降出入”理论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该理论始于《内经》,应用于仲景,被后世医家广泛发扬,不断加以充实和完善,目前已应用于多个临床学科。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期是发展至肾功能衰竭期的必经阶段,肾功能衰竭的危害较大,往往此时难以逆转,当糖尿病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病时其治疗手段有限,临床预后不佳。如果能在蛋白尿期截断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无疑给广大患者带来希望。本文从“升降出入”理论深入剖析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期肾脏的病理生理改变,探讨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属中医"消渴"、"水肿"、"尿浊"等范畴,早期病变为尿中排出微量白蛋白,继之出现蛋白尿,最后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靳锋主任医师从事临床、科研20余年,用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有丰富经验,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1认准病证,辨明病因糖尿病肾病[1]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造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如何保护肾功能,减轻蛋白尿,是其治疗中的重要问题。DN早期以微量白蛋白尿为特征,若在肾病阶段采取有效干预治疗,有希望延缓甚至逆转其进入临床蛋白尿期。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慢『生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缺乏明显的临床证状,而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病情多已发展至不可逆性,自持续性蛋白尿发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已为期不远。因此,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我们应用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特别是一旦进入临床蛋白尿期,肾功能即进行性下降,最终在较短时间内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目前糖尿病肾病已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首要原因.现代医学除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治疗外,尚无特殊措施.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参芪地黄汤配合瑞格列奈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红 《陕西中医》2009,30(10):1366-1366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发展至2、3期,主要以蛋白尿为主,此期采取措施,积极预防,可有效延缓或阻止其进入慢性肾功能衰竭期。因此积极有效地控制蛋白尿十分重要。而临床上我们以参芪地黄汤联合瑞格列奈、阿卡波糖在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方面有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梅 《光明中医》2009,24(1):190-19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一旦进入临床蛋白尿期,肾功能即进行性下降,最终在较短时间内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目前糖尿病肾病已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首要原因.近年来,中医药对治疗DN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是以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到蛋白尿和进行性肾功能丧失为特征,是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论文探讨雷公藤多甙治疗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肾病,选用肾内科2年来糖尿病肾病患者37例,观察其治疗后第1个月后、第6个月后24h尿蛋白定量,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浆蛋白变化。结论表明应用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显著减少蛋白尿,逐渐升高白蛋白,从而延缓肾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是全身微血管病变的一部分,早期出现微量蛋白尿,继而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银杏达莫注射液为银杏叶的提取物和双嘧达莫的复合制剂,本试验观察了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一旦发生肾功能损害,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病情不可逆转,往往进行性发展直至尿毒症期。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肾功能,从而缓解肾功能衰竭的病程。  相似文献   

20.
黄杰  崔云竹 《陕西中医》2014,(6):768-768,F0003
<正>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提高,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病因,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在中医属于"肾消"、"虚劳"、"水肿"等范畴,常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进行性损害。经方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主要指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经方在今天的临床实践中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1病因中医对肾消的病因认识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