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5,(7):819-821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及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在清除小、中、大分子毒素方面存在的差异。方法:选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HFHD组)和血液透析滤过组(HDF组)两组;对两组患者透析前后临床疗效及小分子、中分子及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比较,并计算尿素透析充分性指标。结果:HFHD组总有效率95.8%,HDF组总有效率92.9%,两者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HFHD组患者的血磷、甲状旁腺激素、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清除率高于HDF组患者;HDF组患者的血β2微球蛋白清除率高于HFHD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在清除血尿素、血肌酐、血尿酸及血钾等小分子毒素方面无明显性差异;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清除血磷、甲状旁腺激素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方面优于血液透析滤过;血液透析滤过在清除β2-微球蛋白方面优于高通量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37例稳定维持性血液净化治疗时间大于1年的患者,随机分为HD、HDF组,分别应用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治疗1年,观察并比较血压、血红蛋白、白蛋白、血脂、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尿素清除率指数(Kt/V)、血钙、磷及血β2微球蛋白清除率的变化.结果 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对小分子物质清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滤过治疗1年后,患者血红蛋白由(102.5±17.2) g/L升至(111.4±12.3) g/L,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由(627.7±571.9) Pg/ml下降到(489.6±372.4) Pg/ml,透析前平均动脉压由(110.7±6.8) mm Hg下降到(106.8±7.2) mm Hg,高密度脂蛋白由(0.92±0.23) mmol/L上升至(1.03±0.27)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液透析患者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血液透析滤过血β2微球蛋白清除率为(37.1±4.1)%,单纯血液透析患者血β2微球蛋白清除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血液透析滤过有利于清除中分子物质,改善血液净化患者的肾性贫血、高血压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总结血液灌流连接方式治疗尿毒症肾性脑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尿毒症合并肾性脑病患者11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均55例.B组患者采用透析与灌流同时进行的常规治疗,A组采用透析2 h后连接灌流器的治疗方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给予精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肌酐、血尿素氮、血甲状旁腺素、血钾及血β2微球蛋白情况.结果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肌酐(332.89±30.66)μmol/L、血尿素氮(9.95±3.88)mmol/L、血甲状旁腺素(87.56±24.45)pg/mL、血钾(4.05±0.74)mmol/L及血β2微球蛋白(28.27±11.25)mg/L等均明显低于B组血肌酐(485.56±30.58)μmol/L、血尿素氮(15.68±3.07)mmol/L、血甲状旁腺素(251.05±104.33)pg/mL、血钾(4.46±1.32)mmol/L及血β2微球蛋白(50.81±12.3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2 h后连接灌流器的治疗方案对毒素的清除率更高,配合精细护理后,明显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病患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王震霓  李双双  罗磊 《海南医学》2022,(18):2347-2350
目的 研究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和带隧道涤纶套导管(TCC)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毒素清除率、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榆林市星元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血管通路的方式分为TCC组41例和AVF组49例。在透析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钙磷代谢、毒素清除率、微炎症状态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透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AVF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分别为(1.40±0.29) mmol/L、(1.46±0.20) mmol/L、(7.67±1.61) pmol/L,明显低于TCC组的(1.61±0.30) mmol/L、(1.59±0.37) mmol/L、(8.79±1.86) 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和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硫代硫酸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暨南大学附属江门中医院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痒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血液透析,研究组采用硫代硫酸钠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的瘙痒积分、生化指标及效果。结果研究组C反应蛋白(CRP)为(15.36±1.55)mg/L,血肌酐(SCr)为(327.24±32.78)μmol/L,血β2微球蛋白(β2-MG)为(19.10±1.52)mmol/L,尿素氮(BUN)为(7.88±0.76)mmol/L,血甲状旁腺激素(PTH)为(60.77±6.18)ng/L,均优于对照组(P<0.05);瘙痒积分为(0.64±0.17)分,与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相比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代硫酸钠联合血液透析可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改善临床各项指标,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尿毒症并发皮肤瘙痒的患者(β2-MG)、钙、磷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皮肤瘙痒可以有效清除血液内毒素和甲状旁腺激素,明显改善患者皮肤瘙痒症状,临床疗效显著。4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甲状旁腺激素、血肌酐、血尿素氮、β2微球蛋白(β2-MG)、钙、磷水平,以及治疗后患者皮肤瘙痒改善情况。结果:①治疗后45例患者中有32例(71.1%)皮肤瘙痒症状完全消失,显效7例(15.6%),有效3例(6.7%),无效3例(6.7%)。②治疗后患者血浆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肌酐、血尿素氮、β2微球蛋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例,采用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治疗;对照组12例,单纯透析治疗。两组均采用肝素抗凝,血流量200~25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检测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血压及临床症状。结果:治疗组皮肤瘙痒减轻及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清除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病人,可清除中分子物质,可有效减轻皮肤瘙痒。  相似文献   

8.
苏慧萍  唐舸 《右江医学》2011,39(1):28-29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例,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及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前后皮肤瘙痒减轻,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较治疗前清除显著增加(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病人,可清除中大分子物质,有效减轻皮肤瘙痒。  相似文献   

9.
刘黎明 《当代医学》2013,(19):46-47
目的探究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骨关节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76例进行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76例患者中有38例每周进行2~3次血液透析治疗,为对照组;剩余38例患者采用每周2~3次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为实验组,并对两组采取相同的护理方法。观察记录所有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血尿素氮、血清肌酐、钙离子等值,比较两组患者骨关节病变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发现实验组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值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取两组患者血液,观察记录血尿素氮、血清肌酐、钙离子、磷离子等值,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可以降低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值,从而改善尿毒症患者骨关节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10.
杜娟  鲍江波 《中外医疗》2014,(31):108-109
目的探讨在线血液滤过对尿毒症患者血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该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费森尤斯4008 s型血液透析机行每周三次血液透析;观察组患者每两周5次血液透析,每两周加一次费森尤斯4008 s型血液透析滤过机进行在线血液滤过,采取后置换方法,每人置换液速度为50~100 m L/min,25 L/次。两组患者透析时间均为4h。将采集到的所有患者的血液标本送至生化室进行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的浓度,观察两组患者经过透析前、后的β2微球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透析前,观察组的血清β2微球蛋白为(52.2±23.8)mmol/L,对照组的血清β2微球蛋白为(55.7±25.4)mmol/L,两组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相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透析后,观察组的血清β2微球蛋白为(28.7±13.9)mmol/L,对照组的血清β2微球蛋白为(47.9±20.8)mmol/L,两组患者的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相比于透析前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β2微球蛋白下降23.5 mmol/L,对照组患者下降7.8 mmol/L,对比两组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下降程度,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对比两组发生情况显示,观察组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滤过能有效降低尿毒症患者的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起到清除血清β2微球蛋白的作用,能显著降低尿毒症患者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值得各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接受治疗的尿毒症患者8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使用腹膜透析)和对照组(使用血液透析),每组4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钙磷代谢异常情况(包括低钙、高钙、低磷、高磷、低甲状旁腺激素、高甲状旁腺激素),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的血钙、血磷和钙磷乘积。结果:两组患者高钙、低磷、低钙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高磷和高甲状旁腺激素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发生低甲状旁腺激素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相比于血液透析对于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李欣 《当代医学》2016,(5):44-45
目的:深入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骨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苏、骨密度及β2-微球蛋白之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0例慢性肾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40名进行常规体检人员为研究对照;采用放射免疫法对所有患者透析前后的血清骨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和β2-微球蛋白中的变化进行记录和对比,其中还对部分患者的骨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研究组在血液透析前血清骨钙素为(13.06±3.41)ng/mL,对照组血清骨钙素为(1.28±0.11)ng/mL;研究组降钙素为(80.02±37.13)mol/mL,对照组降钙素为(17.02±10.18)mol/mL;研究组甲状腺旁素为(8639.29±12.04)ng/mL,对照组甲状腺旁素为(58.39±60.18)ng/mL;研究组β2-微球蛋白为(58.94±18.31)mg/L,对照组为(2.19±059)mg/L;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液透析后较透析前显著降低;其中降钙素、血清骨钙素和β2-微球蛋白呈比较明显的正相关。结论对血清中的血清骨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和β2-微球蛋白等浓度的测定以及骨密度的测定,对于了解患者的病情有很大的帮助,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骨病患者外周静脉血指标变换规律及其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进行维持血液透析的肾性骨病患者300例。按照透析方式分为普通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血液滤过(HD+HF)、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HD+HDF)、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四组,每组75例。观察患者外周静脉血指标: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ALP)和β2-微球蛋白的含量,计算血钙血磷的乘积,组间通过应用相关因子下降率完全随机区组SKN检验分析。结果 HD+HF、HD+HDF、HFHD均可有效清除磷、甲状旁腺素、β2-微球蛋白等中的分子毒素。其中高通量透析效果最好,对甲状旁腺激素的下降率为(35.79±17.10)%,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β2-微球蛋白的下降率为(68.90±17.46)%,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HDF、HFHD能显著清除大分子物质,降低PTH、β2-微球蛋白和钙磷乘积,改善患者钙磷代谢紊乱,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结论除HD透析外其余透析方式可有效清除分子毒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通量血液透析(高、低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透析治疗患者钙磷及甲状旁腺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本院透析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测定透析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结果 观察组透析治疗后血肌酐(347.6±49.6)μmol/L及尿素氮(10.72±2.48)mmol/L和对照组透析治疗后血肌酐(345.9±60.2)μmol/L及尿素氮(11.63±3.22)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94,P=0.9054;t=1.2263,P=0.2250;P>0.05).观察组透析治疗后甲状旁腺素(154.2±57.3)μg/L、血磷(0.834±0.241)μg/L低于对照组透析治疗后甲状旁腺素(309.6±66.9)μg/L、血磷(1.764±0.45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630,P=0.0000;t=9.9272,P=0.0000;P<0.05).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能够降低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血磷和甲状旁腺素水平,改善其钙磷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5.
王娜 《黑龙江医学》2021,45(17):1810-1811
目的:探究高通量透析与低钙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胱抑素C(CysC)、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和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2月于洛阳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4例,剔除中途退出病例,有效病例为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低通量透析与高钙透析液透析,研究组采用高通量透析与低钙透析液透析.对比两组治疗前后CysC、β2-MG、甲状旁腺激素及钙磷代谢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后CysC水平β2-M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为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血磷、血钙、钙磷乘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通量透析与低钙透析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疗效确切,可有效清除机体毒素,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甲状旁腺激素抑制及钙磷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重度皮肤瘙痒患者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同时检测血尿素氮、肌酐、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结果:所有患者皮肤瘙痒即明显减轻,血尿素氮、肌酐和β2-微球蛋白、血PTH水平均保持在较低水平。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1):107-109
目的:探讨高通量和低通量透析对尿毒症患者钙磷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数表法将维持性透析治疗的9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分别给予高通量或低通量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液钙磷水平。结果:单次透析后两组患者血钙、尿素氮、血清肌酐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磷水平下降比研究组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β_2-微球蛋白(β_2-MG)下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这两项指标水平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16周后两组患者血钙、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磷、iPTH和β_2-MG水平与入组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维持透析相较于低通量透析来说,能够增加磷的去除,稳定血钙水平,降低血清iPTH水平,改善机体内钙磷代谢。  相似文献   

18.
肖友文  潘红霞  张帆  董艳  董建华 《西部医学》2018,(11):1634-1637
目的 探讨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清除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00例尿毒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高通量透析,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比较两组体内毒素清除效果、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皮肤瘙痒评分。结果 透析后两组患者血尿素、血钾、血肌酐、血尿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血磷、甲状旁腺激素、血β2微球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后血清CRP、IL-6水平均显著低于透析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健康调查量表(SF 36)中观察组除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外其他项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瘙痒程度、范围以及对睡眠影响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通量透析对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甲状旁腺激素等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更佳,可改善机体炎症水平及瘙痒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患者残余肾功能(RRF)及毒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行MH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5例。A组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法(HFHD),B组患者采用低通量血液透析法(LFHD)。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RRF和β_2-微球蛋白(β_2-MG)、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血磷(P)水平。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的RRF为(1.19±0.21)m L/min,显著高于B组患者的(0.61±0.10)m 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患者的β_2-MG、i PTH、TG、TC和P水平分别为(24.85±6.41)mgl/L、(276.28±105.17)ng/L、(1.52±0.25)mmol/L、(3.66±0.73)mmol/L和(1.68±0.15)mmol/L,均明显低于B组的(36.69±12.84)mgl/L、(387.45±119.24)ng/L、(2.35±0.62)mmol/L、(4.81±0.45)mmol/L和(2.19±0.2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LFHD法,HFHD能更好的保护残肾单位,并有效降低β_2微球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血磷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潘松球  黎琦 《广西医学》2010,32(1):64-65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透患者加用中药制剂尿毒清对钙磷代谢及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影响。方法选择新发尿毒症患者66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成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在常规血透(血液透析加血液滤过)基础上加服尿毒清5g,3次/d及10d,1次/晚;对照组仅常规血透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血钙、血磷及PTH治疗前后变化。结果对照组经血液透析加血液滤过治疗后血磷(1.89±0.99)mmol/L低于治疗前(2.61±1.12)mmol/L,PTH(2.60±0.53)ng/L低于治疗前(4.23±0.7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口服尿毒清颗粒治疗后血磷(1.42±0.89)mmol/L低于对照组的(1.89±0.99)mmol/L,PTH(1.27±0.44)ng/L低于对照组的(2.60±0.5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清具有纠正尿毒症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和降低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