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火针是一种特制的针具,将其烧红后点刺患处治疗疾病。《灵枢·官针》曰:"焠刺者,制燔针,则取痹也。"而在《素问·调经论篇》中又称焠针,"病在骨,焠针药熨"。《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关于燔针的解释是:"燔针,烧针而刺之,即火针也。"而焠的解释为:"焠,火灼也。"由此可见,无论是燔针还是焠针,都是火烧  相似文献   

2.
李勤 《光明中医》2023,(22):4327-4330
经筋病为临床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及年轻化的趋势,其最早记载首见于《黄帝内经》,该书同时记载了“燔针劫刺”为治疗经筋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经筋病的理论进行了总结,对“燔针劫刺法”进行了探讨,同时结合经筋理论及燔针劫刺概念,探究了燔针劫刺治疗经筋病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燔针劫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燔针劫刺"是《灵枢·经筋》中记载的治疗经筋病的重要方法,而学界对于"燔针劫刺"一说的解释却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在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对其进行研究,认为《灵枢·经筋》中"燔针"当为针具之名,"劫刺"可能为"结刺"之误。"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其意为:医者在充分了解经筋结构、功能、病候等特点的基础上,以显露(病候)的经筋为准绳推断病位所在,再通过触诊其上的"结""聚"之所寻找出现疼痛或压痛等异常反应的筋结,然后使用"燔针"作为针刺工具对其进行针刺的一种治疗经筋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火针疗法是在针刺法和直接灸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治疗方法,是用火烧红针体后,灼刺人体一定的腧穴或部位,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现将火针的现代临床应用概况综述如下。1火针的源流及作用早在《黄帝内经》就有关于"火针"的记载,如《灵枢·官针》载:"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素问·调经论》载:"病在骨,焠针药熨"。这里的"燔针""焠针"即是指火针。而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称为"烧针"。真正言明"火  相似文献   

5.
火针考     
火针是用一种特制的粗针,用火烧红后迅速刺入到人体的穴位或患处,以达到治病的一种方法,它仍属针灸学范畴。此法古人应用较多,而今应用较少,但古代有关火针的理论,对现代临床实践仍有一定指导意义,值得我们研究,并加以发扬。本文就历代对火针的论述作一浅析。一、火针的名称火针的名称,古代医籍中最先提及者,当推《内经》,如《灵枢·官针》篇说:“焠制者,制燔针,则取痹也”。这里是叫燔针,而在《素问·调经论》中又称焠针,如说:“病在骨、焠针药熨”。燔和焠有何不同?查《中国医学大辞典》解释为“燔针,烧针而刺之,即火针也”。焠,火灼也”。可见,无论燔针也好,焠针也罢,皆指用火  相似文献   

6.
《内经·经筋》提出经筋病的治疗方法是"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然医家对于"燔针劫刺"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火针疗法     
火针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操作简单,见效迅速。火针刺法是将特制的金属针烧红,迅速刺入一定部位、腧穴,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是针灸的一种。古称"燔针"。火针刺法称为"焠刺"。火针原理  相似文献   

8.
李金明  傅幸  傅文录 《河南中医》2016,(9):1502-1503
《灵枢》中燔针的治疗方法以针刺为主,即多部位予大量针刺,留针,然后用大与粗的艾条两根,点燃之后在针柄上烤,以使针柄发热达到人体深处,即筋脉与骨处,使针与热的效应达到人体深层部位,而后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而劫刺与焠针的意思是进针进行的速度与使针柄的热时间长短,也就是常说的补与泻的问题。《黄帝内经》燔针劫刺与焠针的方法。其一是以痛为腧,以经络为循行线路,以现代医学神经走向分布处为基础,用针灸针,然后划线,在划线走行上,间隔一寸左右,密集把针全部扎满,根据病变部位与疼痛面积大小,以及结合经络阴阳两经的对称性,应用100~300根针,主要选择部位以背部督脉与膀胱经为主,或者前胸部,或者四肢大关节附近。针刺针完全扎到位之后,再用最粗的艾条两根,点燃之后双手拿紧,顺着针柄部分,使之针柄发热发红,直到病人顺针感热传导能耐受为度,反复多次,长时间进行针柄加热,一般在经过1~2 h,使疼痛能够完全缓解或解除为度。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依据《内经》"短刺"、"输刺"和"燔针"等理论,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将毫针的"短刺""输刺"称为刺骨法,将火针的"焠刺""燔针劫刺"相结合称为火针刺骨法,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骨关节疾病。笔者临床操作时以痛为腧,取阿是穴,将火针针尖部加热至通红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中国传统火针焠刺的操作关键与施术特色。火针焠刺是将针具加热烧红后刺入人体的治病方法,对选定穴位、烧红针体、下针焠刺、出针处理等都有特殊要求,具有"刺灼并重,注重温通""速刺疾出,动作连贯""辨病施术,灵活变通"的施术特色。运用火针焠刺应强调施术操作的规范统一,中穴准确,刺激稳妥,保证整个过程专注细心,动作步骤相互连贯,真正做到"稳、准、快"。掌握火针焠刺的操作关键和施术特色,在中医临证中推广应用,可以进一步丰富针灸医学的治疗手段,使这一古老的传统针术重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火针疗法是指将特制的针具用火烧红后,快速灼刺人体一定的腧穴或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火针疗法源远流长,第一次明确记载火针疗法的医籍为<黄帝内经>,其中称火针为燔针、焠针,称火针疗法为埠刺.如<灵枢·官针>有云:"九日焠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1]唐代孙思邈在其<备急千金要方·用针略例第五>中正式提出了"火针"这一名称[2].火针疗法延续至今,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近年来,对于火针在皮肤科的应用研究甚多,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皮肤病的火针治疗.  相似文献   

12.
关于《灵枢.经筋》中有关治疗原则的文字"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目前针灸书籍的解释,多有不妥之处。笔者根据多年的经筋病治疗经验,以及《黄帝内经》相关篇章的论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郝峻  彭娟  赵楠 《江西中医药》2020,51(2):19-22
经筋病(疼痛病)为临床常见病,"筋针"疗法对此病疗效较为突出。笔者在多次治疗中发现,将灸法与之结合,针灸合用,可称之"温筋针"法。此法可提助卫阳之气,提升通达经络、解痉止痛的效果。通过临床案例导引,结合《内经》中"燔针劫刺"概念和经筋理论与卫气学说进行分析,探究温筋针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临床应用中所需注意的问题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燔针劫刺联合常规针刺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燔针劫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8例。常规针刺组于肾俞、大肠俞、L1~L5夹脊穴、患侧环跳穴等进行常规针刺;在常规针刺组基础上,燔针劫刺组于L1~L5夹脊穴和患侧环跳穴行燔针劫刺针法,即L1~L5夹脊穴行温针灸,患侧环跳快速进针40~60 mm,使患者产生触电样感并放射至下肢,然后快速出针。两组均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腿痛与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腿痛与腰痛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1),燔针劫刺组腿痛、腰痛VAS评分降幅大于常规针刺组(P<0.05)。治疗后,除情感职能、健康变化评分外,燔针劫刺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除生理职...  相似文献   

15.
火针治疗外科疮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针,即古之燔针、淬刺、烧针等。即将特殊的针具加热,烧至通红白亮,迅速刺入并疾出腧穴或某部位而祛除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早在《灵枢》就有记载,如“凡此有九……九日淬刺,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火针”之名,最早见于晋代《小品方》,并应用于外科病症。如“附骨疽……若失时不消成脓者,用火针,膏、散”。  相似文献   

16.
<正>黄褐斑,中医称为"肝斑",对称而呈蝴蝶状,俗称"蝴蝶斑"。亦称"面尘""黧黑斑",发于孕妇称"妊娠斑"。是临床常见而又难以治愈的面部损美性疾病之一,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与妊娠、内分泌、口服避孕药、某些药物、化妆品、遗传等因素有关。火针古代称之为"大针""燔针""焠针""白针"等。火针疗法称之为"焠刺",是将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手法,刺入身体的特定腧穴或部位,以达到祛除疾病目的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燔针劫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痉挛性瘫痪一直是困扰广大医疗工作者的难题,笔者通过以往临床经验和大量文献查阅,为燔针劫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为进一步临床研究的开展建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火针疗法 ,古称火卒刺。最早见于《灵枢·官针》篇 :“火卒刺者 ,刺燔针则取痹也。”所谓燔刺 ,即用火将针烧至发白 ,然后以闪电般疾入疾出法刺入穴内或病所 ,从而达到通经活络、散寒止痛、扶正祛邪的一种针刺方法。笔者用此法治疗多种疾病 ,屡屡获效 ,兹介绍如下。肩凝案李某  相似文献   

19.
火针焠刺治疗关节痹痛526060广东省肇庆华佗医院黄柳和火针粹刺治痹痛,最早见载于《灵枢·官能》:"粹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其操于关键是将针烧红,趁针尖尚红之际速刺于穴位,如《针灸大成·火针》所云:"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燔针劫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84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燔针劫刺法治疗,治疗20天后,以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和痉挛指数(CSI)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两组组治疗后痉挛程度,两组痉挛指数的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改善肢体痉挛状态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燔针劫刺发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性瘫痪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