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新 《海南医学》2013,24(6):931-932
目的分析直型留置针配合改良式塞丁格技术在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中应用优势。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6月我科收治诊断为急性白血病须进行PICC置管术患儿18例,运用直型留置针配合改良式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操作。结果置管成功18例,其中1针成功15例,2针成功3例,无失败例数。结论直型留置针配合改良式塞丁格技术可提高置管穿刺一次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简称MST,也称微插管鞘技术)在PI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科2012年1~5月血管条件差,无法行传统PICC置管的12例患者,经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导管.结果 患者均采用美国BD PICC及改良型塞丁格套件.置管成功率100%,其中1针成功7例,2~3针成功5例,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穿刺置管显著减少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有效的解决了肿瘤病人经多次放疗、化疗后肘部浅静脉血管很差,无法直接穿刺置入PICC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使用静脉留置针行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拟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置管,观察组在B超引导下应用静脉留置针代替改良塞丁格技术中的穿刺针进行置管操作.比较两种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置管时间.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术后静脉炎发生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静脉留置针代替改良塞丁格技术中的穿刺针进行B超引导下PICC置管,可以提高儿童PICC置管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率,缩短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的护理应用体会.方法:对40例老年肿瘤患者应用PICC化疗,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盲穿进行PICC置管;观察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超声引导进行PICC置管,观察2组的舒适度、1次性置管成功率、血栓形成、静脉炎、出血.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1次性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栓形成、静脉炎、出血、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塞丁格技术超声引导进行PICC置管,成功率及安全性高,有效降低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县级医院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23例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作对照组,用传统盲穿技术行PICC置管;另选取17例相同情况患者作观察组,使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对比2组患者的穿刺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4.11%与60.86%,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88%与26.08%.结论 通过非超声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一次性成功率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适合在县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盲穿和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2011年1~8月符合PICC置管条件但血管条件差的200例住院患者,将其按入院时间的先后分成对照组(n=98)和观察组(n=102).两组均使用美国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对照组采用盲穿法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观察组采用SiteRite 5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比较2种不同方法进行PICC置管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1.63%、肢体肿胀2例、机械性静脉炎6例、局部感染7例、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2例;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4.12%、肢体肿胀1例,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局部感染率、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均为0;与对照组相比,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机械性静脉炎、局部感染的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较盲穿法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提高了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了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36例乳腺癌患者,通过超声引导下以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结果 36例患者均成功置管,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通过超声引导下合理地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提高了置管成功率,并能够处理不能直接穿刺置管的问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何虹  范彬  张玉红 《当代医学》2016,(26):103-104
目的:探讨采用24 G直型贝朗套管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2例晚期肿瘤患者实施贝朗套管针替代导入鞘穿刺后导入PICC的技术,并进行了置管维护。结果本组152例患者中穿刺成功144例,142例置管成功,另10例在床旁超声仪行超声引导下MST技术协助下均置管成功,X线拍片定位导管末端均达上腔静脉内,无异位,输液通畅。结论直型贝朗套管针替代导入鞘穿刺置管后导入PICC操作简便,穿刺成功率高,真正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方便的输液途径,在基层医院受硬件设备限制的情况下,应用此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和传统盲穿置入PICC导管,比较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60例拟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上臂置管;B组采用传统盲穿在肘下置管,观察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上臂行PICC置管,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为患者进行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处理时采取盲穿与B超引导辅助措施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取本院2016年至2018年诊疗需进行PICC置管患者60例为分析对象,数字编序后随机将其进行分组,各组30例,A组患者在盲穿下采取改良塞丁格技术完成PICC置管,B组患者在B超引导下采取改良塞丁格技术完成PICC置管。对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后归纳两种辅助方式对PICC置管的影响。结果 B组PICC置管整体成功例数显著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刺后A组患者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情况显著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患者进行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时采取B超引导辅助能够提升整体的有效性、安全性,提高患者置管舒适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三种PICC穿刺方法在儿童肿瘤疾病中置管的应用,比较三种穿刺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儿疼痛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选择合适的PICC穿刺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经确诊疾病行化疗的47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13岁,采用美国巴德公司4 F规格的PICC导管,其中28例使用盲穿法(A组)、12例使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B组)、7例留置针改良塞丁格技术(C组)行PICC置管术。观察比较三种穿刺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儿疼痛情况、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为71.43%,B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为91.67%,C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为100%,三组PICC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70,P=0.0243)。三组患儿疼痛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渗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体外断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置管过程中运用留置针改良塞丁格技术更适用于儿童的PICC置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应用塞丁格技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解决无法在直视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患者的置管方法。方法:改良塞丁格技术配合超声引导PICC置管将临床上凭经验的盲目穿刺变为可视穿刺,极大地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降低了置管后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患者对改良塞丁格技术配合超声引导PICC置管的应用满意度达100%。结论:B超引导下应用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 针对较难穿刺而又需要使用PICC输入药物的患者进行穿刺.结果 12例患者均穿次成功.结论 使用改良型塞丁格穿刺技术能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和盲穿PICC置管后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方法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100例行深静脉给药化疗的肿瘤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对照组50例采用盲穿PICC置管。观察2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是8%(4/50),对照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是36%(18/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穿刺置管能显著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的应用价值。方法 1)回顾性分析232例肉眼观察PICC置管困难的患者,B超评估后选择合适的上臂血管,应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法行PICC置管;2)比较各种深静脉置管的优越性。结果 PICC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但是价格高。结论对于血管条件差、需要输入刺激性药物或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首选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行PICC置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传统盲穿与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致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对比结果。方法将笔者所在科室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86例PICC置管患者按置管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采用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术,对照组43例采用传统盲穿PICC置管术,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送管成功率以及置管后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送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栓发生率为4.65%,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为18.60%,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改良塞丁格较传统盲穿技术能够有效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法在肉眼直视的情况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的患者选择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的临床置管效果。方法选取30例患者,经PICC专科护士会诊,确定无法在肉眼直视情况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经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BD前端开口PICC导管。结果30例患者中,27例患者第1次穿刺就成功置入PICC管,1例患者第2次穿刺成功置入PICC管,总体成功率为100%。结论 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提高了PICC的置管成功率,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的解决了无法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的问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PICC置管患者60例,根据护理管理方法分为常规管理组和细节管理组,每组30例。对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一次置管成功、住院时间、留置导管时间、术后并发症、置管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细节管理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P0.05),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管理组(P0.05),留置导管时间显著长于常规管理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组(P0.05),置管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5例无导针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的术前准备、血管选择、操作步骤进行描述和总结,为临床置管护士在B超引导下行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操作前和操作中的技术改进,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以及降低患者费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肿瘤患者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在抑制肿瘤细胞恶性增殖的同时反复穿刺给药可致使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穿刺部位感染等并发症,除此之外,肿瘤属于消耗性疾病,肿瘤患者血管条件普遍较差,盲穿置管成功率较低~([1])。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40例盲穿置管肿瘤患者与40例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操作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肿瘤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情况,以及化学治疗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从而论证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操作PICC置管优越性,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